第143章 補貼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吃飽喝足後,送走眾人。
林向安便留在酒肆,和林秋蘭、王四順說了會話,聊了些近況。
“對了,周兒和王芹的事,兩家定下來了。”
本來林秋蘭也有意撮合,還等著過些時日再提這事,但沒想到林春花會主動過來打聽王芹。
見大姐有這意向,林秋蘭便親自和王四順說了這事,然後私底下去問過孫玉蘭和王二雷兩口子的意見,同意了,這才去上門提親。
“周兒年紀大了,你大姨著急,估計年前就會定下日子。”
想到之前答應過王芹,會給她提供一份嫁妝,而且兩邊都是親戚,既然定下來了,那就得準備一些東西。
“娘,我之前跟芹姐說過,她出嫁,會給添嫁妝,您看準備些什麽東西比較好?而且表哥那邊,也得配差不多的。”
見兒子和丈夫都在,林秋蘭猶豫了一下,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你大姨那邊,到鎮上來迴不方便。小兩口成親了,在鎮上住著比較好。咱們家現在不缺錢了,我想給你大姨在鎮上置辦一套宅子,這樣住的近些,也方便。”
之前林秋蘭就想讓大姐林春花到鎮上來,但她要照顧公婆,分不開身,後麵老頭子去世了,還有個婆婆在。
當初姐妹們嫁人,家裏沒什麽東西,如今條件好了,應該幫襯些。
這是,林秋蘭一直想弄,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緣由。
“我想著若給你大姨那邊添置房子了,也得給你小姨弄一套。”
這種事,王四順其實不太好給意見,便沒有開口。
林向安明白他娘的意思,給大姨和小姨一人買一套宅子,對林家來說,其實沒什麽,就憑過去大姨、小姨常幫助家裏,這份恩情也得給。
而且林家過得好了,也該關切一二,但給也得找個合理的說法。
人心複雜,不希望未來鬧出問題。
“娘,您這樣,在鎮上買一套宅子。您這邊的事也多,正好讓大姨幫忙,芹姐成親了,也能跟著你們學些東西,這套空房子,就讓他們一家住著。”
“另外,給大姨和小姨,一人置辦一個鋪子,當作林家補的嫁妝,至於自己做生意,還是收租金,都隨她們處理。”
一般女子出嫁,娘家陪嫁的都是鋪子,給鋪子更合適,好歹能有個收入。
說實話,家裏的銀錢,是得換成田產和房產,總存著也不能帶來收益,就是個死錢。
田產比較麻煩,成片的田不好買,得等時機。
目前家裏買了一點田,不過是給別人種,每年分四成的糧食。
房產倒是好買一些,鋪子、房子都能出租,缺錢時,還能賣掉應急。
“爹,您覺得呢?”
當初給予王家那麽多幫助,如今幫襯著林家的姑娘,也是合情合理的。
見兒子問他,王四順便開口,“鋪子的事,我沒意見。當初大姐、小妹對你和你娘頗多照顧,咱們都記在心裏的,兩姐妹,至少要公平的。至於宅子,就讓他們住著,若是他們想買,咱們就低價賣給他們。”
大姨林春花這邊,兩個兒子都在林家做活,而李周由他爹王四順親自帶著。
而林冬香這邊,劉雅茹和林嘉月基本養在一起,家裏給林嘉月準備的東西,也盡可能給劉雅茹準備一份。
至於劉懷遠,劉家是準備送去讀書的。
整體上,林家盡量保持著平衡。
親戚在鋪子裏做活,這種時候,主家管理的態度尤其重要,家裏的鋪子都有店規,一開始說清楚,保持原則問題月錢福利,高於平均線,表現的越好,還有額外獎勵,甚至能晉升。
若經常表現差的,會警告扣錢,嚴重的會辭退。
這是一直以來的準則。
給東西,也得講究方法,不能給的太輕易,要是碰到好的,還知道分寸,若是不講理的,得寸進尺,覺得你應該的。
容易養出白眼狼,所以給東西,也是一門學問。
林向安覺得他爹的話有道理,房子不能直接給,不然小姨那邊知道了,心裏會不舒服。
“娘,爹說的是,兩個商鋪的事,不必私下給,就大張旗鼓,說是奶貼給她兩閨女的嫁妝,也省的別人說我們賺錢了,不管家裏的窮親戚。”
做好的事情,就得讓人知道,在名聲上占了大義,省的別人背後蛐蛐。
農業社會,不比城市社會的流動性,基本上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十裏八鄉的,大家都聽說過,抬頭不見低頭見。
這也是古代社會,在地方上總會出一些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長輩,就是做事做人口碑積攢的。
“行,這事就這麽辦。”
林秋蘭也明白,這事用林老太的名義更為妥帖。
“既然安兒答應給王芹添嫁妝,咱家就給她弄一套首飾送過去,於於周兒,多給點禮錢就行了。”
常見一套首飾包括:頭飾、耳飾、項鏈、手飾,這是女子的私產,婆家無權侵占的。
“娘,那就麻煩您,幫忙上點心。王家那邊,和我同輩的姑娘,也就芹姐了,再加上又是和大姨家結親,咱家多重視些。”
“你不提,我也會上心的。”林秋蘭打趣地笑道,“我和你爹,也該給你們三個小夥子,陸續準備聘禮,若是那天真要定下來,免得急急忙忙的。”
正好,林橋進來了,林秋蘭就笑著詢問他,可有心儀的人選,想找個什麽樣的等等。
又開始一番追問,林橋隻說現在事忙,過個一兩年再說,就這樣應付著。
林向安想到自己,若是沒不好好考試,定會被他娘早早催婚的。
後年,才會舉辦鄉試,在這之前,定要好好複習,若是能弄到曆年的鄉試題好了,或許可以去詢問一下薛掌櫃,這種題,杭州那邊一定有人收集賣的,這麽近,可以去弄一下。
想知道浙江省曆年來的鄉試考題,並不難,但想知道全國各地的鄉試考題,那才困難。
適當刷題也是有必要的。
林秋蘭和王四順要迴去,便沒有留在縣裏,林向安和林橋兩人核對好了酒肆的賬目,這才一起迴去。
剛迴到家,天就黑了,沒多久,就聽到有人來敲門。
林向安便留在酒肆,和林秋蘭、王四順說了會話,聊了些近況。
“對了,周兒和王芹的事,兩家定下來了。”
本來林秋蘭也有意撮合,還等著過些時日再提這事,但沒想到林春花會主動過來打聽王芹。
見大姐有這意向,林秋蘭便親自和王四順說了這事,然後私底下去問過孫玉蘭和王二雷兩口子的意見,同意了,這才去上門提親。
“周兒年紀大了,你大姨著急,估計年前就會定下日子。”
想到之前答應過王芹,會給她提供一份嫁妝,而且兩邊都是親戚,既然定下來了,那就得準備一些東西。
“娘,我之前跟芹姐說過,她出嫁,會給添嫁妝,您看準備些什麽東西比較好?而且表哥那邊,也得配差不多的。”
見兒子和丈夫都在,林秋蘭猶豫了一下,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你大姨那邊,到鎮上來迴不方便。小兩口成親了,在鎮上住著比較好。咱們家現在不缺錢了,我想給你大姨在鎮上置辦一套宅子,這樣住的近些,也方便。”
之前林秋蘭就想讓大姐林春花到鎮上來,但她要照顧公婆,分不開身,後麵老頭子去世了,還有個婆婆在。
當初姐妹們嫁人,家裏沒什麽東西,如今條件好了,應該幫襯些。
這是,林秋蘭一直想弄,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緣由。
“我想著若給你大姨那邊添置房子了,也得給你小姨弄一套。”
這種事,王四順其實不太好給意見,便沒有開口。
林向安明白他娘的意思,給大姨和小姨一人買一套宅子,對林家來說,其實沒什麽,就憑過去大姨、小姨常幫助家裏,這份恩情也得給。
而且林家過得好了,也該關切一二,但給也得找個合理的說法。
人心複雜,不希望未來鬧出問題。
“娘,您這樣,在鎮上買一套宅子。您這邊的事也多,正好讓大姨幫忙,芹姐成親了,也能跟著你們學些東西,這套空房子,就讓他們一家住著。”
“另外,給大姨和小姨,一人置辦一個鋪子,當作林家補的嫁妝,至於自己做生意,還是收租金,都隨她們處理。”
一般女子出嫁,娘家陪嫁的都是鋪子,給鋪子更合適,好歹能有個收入。
說實話,家裏的銀錢,是得換成田產和房產,總存著也不能帶來收益,就是個死錢。
田產比較麻煩,成片的田不好買,得等時機。
目前家裏買了一點田,不過是給別人種,每年分四成的糧食。
房產倒是好買一些,鋪子、房子都能出租,缺錢時,還能賣掉應急。
“爹,您覺得呢?”
當初給予王家那麽多幫助,如今幫襯著林家的姑娘,也是合情合理的。
見兒子問他,王四順便開口,“鋪子的事,我沒意見。當初大姐、小妹對你和你娘頗多照顧,咱們都記在心裏的,兩姐妹,至少要公平的。至於宅子,就讓他們住著,若是他們想買,咱們就低價賣給他們。”
大姨林春花這邊,兩個兒子都在林家做活,而李周由他爹王四順親自帶著。
而林冬香這邊,劉雅茹和林嘉月基本養在一起,家裏給林嘉月準備的東西,也盡可能給劉雅茹準備一份。
至於劉懷遠,劉家是準備送去讀書的。
整體上,林家盡量保持著平衡。
親戚在鋪子裏做活,這種時候,主家管理的態度尤其重要,家裏的鋪子都有店規,一開始說清楚,保持原則問題月錢福利,高於平均線,表現的越好,還有額外獎勵,甚至能晉升。
若經常表現差的,會警告扣錢,嚴重的會辭退。
這是一直以來的準則。
給東西,也得講究方法,不能給的太輕易,要是碰到好的,還知道分寸,若是不講理的,得寸進尺,覺得你應該的。
容易養出白眼狼,所以給東西,也是一門學問。
林向安覺得他爹的話有道理,房子不能直接給,不然小姨那邊知道了,心裏會不舒服。
“娘,爹說的是,兩個商鋪的事,不必私下給,就大張旗鼓,說是奶貼給她兩閨女的嫁妝,也省的別人說我們賺錢了,不管家裏的窮親戚。”
做好的事情,就得讓人知道,在名聲上占了大義,省的別人背後蛐蛐。
農業社會,不比城市社會的流動性,基本上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十裏八鄉的,大家都聽說過,抬頭不見低頭見。
這也是古代社會,在地方上總會出一些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長輩,就是做事做人口碑積攢的。
“行,這事就這麽辦。”
林秋蘭也明白,這事用林老太的名義更為妥帖。
“既然安兒答應給王芹添嫁妝,咱家就給她弄一套首飾送過去,於於周兒,多給點禮錢就行了。”
常見一套首飾包括:頭飾、耳飾、項鏈、手飾,這是女子的私產,婆家無權侵占的。
“娘,那就麻煩您,幫忙上點心。王家那邊,和我同輩的姑娘,也就芹姐了,再加上又是和大姨家結親,咱家多重視些。”
“你不提,我也會上心的。”林秋蘭打趣地笑道,“我和你爹,也該給你們三個小夥子,陸續準備聘禮,若是那天真要定下來,免得急急忙忙的。”
正好,林橋進來了,林秋蘭就笑著詢問他,可有心儀的人選,想找個什麽樣的等等。
又開始一番追問,林橋隻說現在事忙,過個一兩年再說,就這樣應付著。
林向安想到自己,若是沒不好好考試,定會被他娘早早催婚的。
後年,才會舉辦鄉試,在這之前,定要好好複習,若是能弄到曆年的鄉試題好了,或許可以去詢問一下薛掌櫃,這種題,杭州那邊一定有人收集賣的,這麽近,可以去弄一下。
想知道浙江省曆年來的鄉試考題,並不難,但想知道全國各地的鄉試考題,那才困難。
適當刷題也是有必要的。
林秋蘭和王四順要迴去,便沒有留在縣裏,林向安和林橋兩人核對好了酒肆的賬目,這才一起迴去。
剛迴到家,天就黑了,沒多久,就聽到有人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