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插曲過後,織田信長火速恢複了生龍活虎的狀態,針對伊賀攻略的結果,打著幕府的旗號展開大刀闊斧的處理。
近畿各國之內,幾十塊曖昧不清的爭議地域,以“論功行賞”的名義,劃分給了親織田的豪族們。相應的,親幕府的地頭勢力則都遭受了程度不一的打壓,許多已成既定事實但未取得官方認證的領地被嚴厲問責。
流年不利的足利義昭對此無可奈何,不得不隱忍退讓,強顏歡笑。
“和泉暴亂”造成的實際危害並不太重,但對於捉襟見肘的幕府來說,卻是十分需要消化好久的打擊。
一個伊勢貞興,一個一色藤長,再加上兩個被推翻的代官——禦木益景和飯尾真遙,全部都栽了跟頭。這幾個人,先不說才具如何,已經是幕府裏麵難得一見敢於任事的家臣了。他們既然沒討到好處,那麽其他的幕臣隻會更畏縮不前。
這種情況之下,足利義昭也隻能暫時放棄掌握實權的打算,重又抄持起祖傳生意,專注於聯絡朝廷高官及各方大名,純粹從務虛的角度加強自己的影響力。
室町幕府創立雖有兩百餘年,但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良,前麵兩任征夷大將軍一直麵臨著南朝的壓力。三代公方足利義滿手段了得,打敗了南朝,終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也隻能維持一個中央權力較弱,與各國守護們共治天下的局麵。這個局麵維持了不到百年,自“嘉吉之亂”後,幕府的威勢更是日複一日衰微下去,徹底被重臣架空。
最近三五代征夷大將軍,都是政令不出山城國,兵力不超過三千,除了名分一無所有的空殼子。實際權力被細川、大內、三好等強力大名把持,現在又多了個織田信長。
不過,細川、大內、三好現在都已經被滅或者半死不活了,而足利家依然堅挺的苟延殘喘!
也許是這一點激勵了足利義昭,他開始反複使用兩招祖傳奧義來給信長添亂:一是拉攏其他大名,依靠一派軍閥打另一派軍閥;二是聯合朝廷,靠大義名分施加精神攻擊。
前麵這條路子暫時沒什麽成果,距離最近的朝倉因為曆史原因,目前還跟幕府冷戰當中,關係有待恢複,自是不提;被寄予厚望的武田和毛利雖然表明了尊崇幕府的態度,但也都跟織田結盟,毫無取而代之的意思;上杉謙信倒是暗中承諾,要打通北陸,揮師上洛,不過他跟京都之間還隔著越中、加賀、能登……鑒於越後軍隊並未裝備直升飛機,一時半會怕是來不了的。
倒是後麵那條路子起了一點作用。足利家從上位前就一直很重視跟朝廷的友誼,幾百年下來累積的政治遺產是很豐厚的,大部分公卿都會在有餘力的情況下賣個麵子給他們。
於是,經過足利義昭上下推動一番之後,由堂堂的藤原氏長者,準三宮,從一位左大臣,攝政關白二條晴良出麵,傳達了正親町天皇的金口玉言,建議織田信長擔任室町幕府的“副將軍”——也就是義昭的副手。
這一招十分巧妙,答應的話,便坐穩了天下武家的第二把交椅,但也大大增加了從第二爬上第一的難度。
若是野心不足的說不定就半推半就了,可信長是什麽人?
大魔王當然對此不予考慮。
隻是,麵對皇室、公卿、幕府三方麵聯合提出的建議,強勢如信長也不敢直接拒絕,而是恭恭敬敬地迴複:“如此殊榮,受寵若驚,豈敢輕易接受,待臣迴到岐阜城好好考慮。”
憑借這個無恥的手段,足利義昭總算扳迴來一點局勢,令織田信長多少受到了些許製約。
於是,對親幕府勢力的問責,也就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了了之了。
這一輪龍爭虎鬥,雖然不動刀,不見血,卻也蘊含著隱而不發的巨大爆炸力,令所有知情人捏了把汗。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平手汎秀並未參與到此次政治鬥爭中去。
事實上他從伊賀班師歸來後,隻在京都呆了六天,就被織田信長打發去和泉、淡路上班了。
或許是那一夜的“醉話”起了某種作用,魔王大人充分尊重平手汎秀願做外鎮不願迴中樞的誌願。
本來與林秀貞、筒井順慶、織田信忠達成了一些私下約定的,但被信長接著酒意說破。並且信長還說了“這些事不用操心,我都幫你辦了!”
言下之意,大概是警告汎秀不要往中樞人事權力裏麵插手吧。
事後汎秀反複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的迴答究竟是否滿足了信長的心意。
他老人家到底是希望平手家在中樞,還是在外鎮呢?
兩邊似乎都說得通,又都說不通。
真是難搞。
攤上一個才智卓絕,精力充沛,樂於折騰的主君,確實令人如履薄冰,膽戰心驚。
當日醉談夜話,平手汎秀看似如魏晉文士般狂放不羈,肆意妄語,其實不過是小心的維持自己的人物設定罷了。
柴田的粗鄙豪勇,丹羽的樸質仁厚,瀧川的冷酷果決,乃至佐久間的嫉賢妒能,林秀貞的老氣橫秋,或許某種程度上,也不過是“人物設定”而已吧?
突然有點理解原本曆史上的明智光秀了……
當然,麵對著家臣和外人,平手汎秀始終維護著智珠在握,胸有成竹的樣子,依舊是那個深受足利義昭和織田信長信任的從五位下中務少丞,淡路守護兼和泉代官。
離開京都之時,是元龜二年的八月十九。
平手汎秀暫時不準備迴到淡路島與家人團聚,打算先去和泉,把秩序重新建立起來。幾個月前的暴亂雖然並不嚴重,但恢複總比破壞難,少不了要耗些心力。
信長派了親信菅屋長賴過來送行。
還附帶轉述了一句簡單的命令:
“來年,若北方有變,請帶五千精銳來援。”
正是織田信長的風格,言簡意賅,語焉不詳,具體意思要自己領悟。
幸好平手汎秀並不缺腦子。
來年,無疑是指明年開春。
北方有變,怎麽看都是指的朝倉家了。
五千精銳,便是對平手軍力的預期。
信長似乎並不希望平手汎秀長期保持著過於龐大的軍隊。
至於是擔心人數多了質量不足,還是別的什麽原因,這個嘛,就耐人尋味了……
近畿各國之內,幾十塊曖昧不清的爭議地域,以“論功行賞”的名義,劃分給了親織田的豪族們。相應的,親幕府的地頭勢力則都遭受了程度不一的打壓,許多已成既定事實但未取得官方認證的領地被嚴厲問責。
流年不利的足利義昭對此無可奈何,不得不隱忍退讓,強顏歡笑。
“和泉暴亂”造成的實際危害並不太重,但對於捉襟見肘的幕府來說,卻是十分需要消化好久的打擊。
一個伊勢貞興,一個一色藤長,再加上兩個被推翻的代官——禦木益景和飯尾真遙,全部都栽了跟頭。這幾個人,先不說才具如何,已經是幕府裏麵難得一見敢於任事的家臣了。他們既然沒討到好處,那麽其他的幕臣隻會更畏縮不前。
這種情況之下,足利義昭也隻能暫時放棄掌握實權的打算,重又抄持起祖傳生意,專注於聯絡朝廷高官及各方大名,純粹從務虛的角度加強自己的影響力。
室町幕府創立雖有兩百餘年,但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良,前麵兩任征夷大將軍一直麵臨著南朝的壓力。三代公方足利義滿手段了得,打敗了南朝,終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也隻能維持一個中央權力較弱,與各國守護們共治天下的局麵。這個局麵維持了不到百年,自“嘉吉之亂”後,幕府的威勢更是日複一日衰微下去,徹底被重臣架空。
最近三五代征夷大將軍,都是政令不出山城國,兵力不超過三千,除了名分一無所有的空殼子。實際權力被細川、大內、三好等強力大名把持,現在又多了個織田信長。
不過,細川、大內、三好現在都已經被滅或者半死不活了,而足利家依然堅挺的苟延殘喘!
也許是這一點激勵了足利義昭,他開始反複使用兩招祖傳奧義來給信長添亂:一是拉攏其他大名,依靠一派軍閥打另一派軍閥;二是聯合朝廷,靠大義名分施加精神攻擊。
前麵這條路子暫時沒什麽成果,距離最近的朝倉因為曆史原因,目前還跟幕府冷戰當中,關係有待恢複,自是不提;被寄予厚望的武田和毛利雖然表明了尊崇幕府的態度,但也都跟織田結盟,毫無取而代之的意思;上杉謙信倒是暗中承諾,要打通北陸,揮師上洛,不過他跟京都之間還隔著越中、加賀、能登……鑒於越後軍隊並未裝備直升飛機,一時半會怕是來不了的。
倒是後麵那條路子起了一點作用。足利家從上位前就一直很重視跟朝廷的友誼,幾百年下來累積的政治遺產是很豐厚的,大部分公卿都會在有餘力的情況下賣個麵子給他們。
於是,經過足利義昭上下推動一番之後,由堂堂的藤原氏長者,準三宮,從一位左大臣,攝政關白二條晴良出麵,傳達了正親町天皇的金口玉言,建議織田信長擔任室町幕府的“副將軍”——也就是義昭的副手。
這一招十分巧妙,答應的話,便坐穩了天下武家的第二把交椅,但也大大增加了從第二爬上第一的難度。
若是野心不足的說不定就半推半就了,可信長是什麽人?
大魔王當然對此不予考慮。
隻是,麵對皇室、公卿、幕府三方麵聯合提出的建議,強勢如信長也不敢直接拒絕,而是恭恭敬敬地迴複:“如此殊榮,受寵若驚,豈敢輕易接受,待臣迴到岐阜城好好考慮。”
憑借這個無恥的手段,足利義昭總算扳迴來一點局勢,令織田信長多少受到了些許製約。
於是,對親幕府勢力的問責,也就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了了之了。
這一輪龍爭虎鬥,雖然不動刀,不見血,卻也蘊含著隱而不發的巨大爆炸力,令所有知情人捏了把汗。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平手汎秀並未參與到此次政治鬥爭中去。
事實上他從伊賀班師歸來後,隻在京都呆了六天,就被織田信長打發去和泉、淡路上班了。
或許是那一夜的“醉話”起了某種作用,魔王大人充分尊重平手汎秀願做外鎮不願迴中樞的誌願。
本來與林秀貞、筒井順慶、織田信忠達成了一些私下約定的,但被信長接著酒意說破。並且信長還說了“這些事不用操心,我都幫你辦了!”
言下之意,大概是警告汎秀不要往中樞人事權力裏麵插手吧。
事後汎秀反複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的迴答究竟是否滿足了信長的心意。
他老人家到底是希望平手家在中樞,還是在外鎮呢?
兩邊似乎都說得通,又都說不通。
真是難搞。
攤上一個才智卓絕,精力充沛,樂於折騰的主君,確實令人如履薄冰,膽戰心驚。
當日醉談夜話,平手汎秀看似如魏晉文士般狂放不羈,肆意妄語,其實不過是小心的維持自己的人物設定罷了。
柴田的粗鄙豪勇,丹羽的樸質仁厚,瀧川的冷酷果決,乃至佐久間的嫉賢妒能,林秀貞的老氣橫秋,或許某種程度上,也不過是“人物設定”而已吧?
突然有點理解原本曆史上的明智光秀了……
當然,麵對著家臣和外人,平手汎秀始終維護著智珠在握,胸有成竹的樣子,依舊是那個深受足利義昭和織田信長信任的從五位下中務少丞,淡路守護兼和泉代官。
離開京都之時,是元龜二年的八月十九。
平手汎秀暫時不準備迴到淡路島與家人團聚,打算先去和泉,把秩序重新建立起來。幾個月前的暴亂雖然並不嚴重,但恢複總比破壞難,少不了要耗些心力。
信長派了親信菅屋長賴過來送行。
還附帶轉述了一句簡單的命令:
“來年,若北方有變,請帶五千精銳來援。”
正是織田信長的風格,言簡意賅,語焉不詳,具體意思要自己領悟。
幸好平手汎秀並不缺腦子。
來年,無疑是指明年開春。
北方有變,怎麽看都是指的朝倉家了。
五千精銳,便是對平手軍力的預期。
信長似乎並不希望平手汎秀長期保持著過於龐大的軍隊。
至於是擔心人數多了質量不足,還是別的什麽原因,這個嘛,就耐人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