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袁術頗感不悅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真是太好了!”張易點頭迴應,麵露喜悅。先前行軍之時,耳中突聞係統的提示聲,通知他成功收服了顧雍,並贈送了千名錦衣衛作為獎賞,這些信息讓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錦衣衛源於明代的情報收集與治安維護機構,其職能包括監察、緝捕和情報刺探等。這類組織在中國曆史上有著悠久的曆史,比如秦朝的黑冰台、唐朝的不良人、宋朝的皇城司,都是類似性質的秘密力量。錦衣衛不僅個個武藝非凡,更因其卓越的情報能力聞名。
掌控著南陽的張易麾下聚集了許多文臣武將。他信任親自招募之人,如黃忠等;但對他人,則持有保留態度。而這次獲贈的錦衣衛恰好能滿足他的緊急需求,他決定在董卓之役結束後,在南陽各郡設置監控點,利用他們監視屬下的言行。
雖然劉伯溫和黃忠以為張易之所以高興是因為物資和裝備的豐富供應,但他們並不知曉那是因為他得到了係統的獎勵。“我們對外宣稱有五萬兵馬出擊,而劉表也毫無異議地提供了足夠能養活並裝備如此人數超過一個多月的資源——糧食十萬石、器械足以裝備一萬兵士,可以說此行除人馬外,其餘皆無需自籌!”荀攸也帶著滿意的表情附和道。
以每人每日需三斤米計算,而騎兵的日耗為步兵的兩倍以上,那麽若真為五萬兵力,十萬石的供給隻能維持一個來月。實際上,張易麾下包括輔助人員總計不過三萬餘眾,十萬石的儲備遠超出所需,能夠確保此次征戰無憂。況且軍隊一貫采取以戰養戰的方式應對糧食短缺的問題,隻要攻占了城市,補充來源自然隨之而來。顯然,劉表為了避開與盟軍並肩作戰從而保存自身實力,不惜一切代價做出了慷慨的資助。
張易指示部下:“立起我們的旗幟吧!”隨後,各支精銳部隊如背嵬軍、朱雀軍、青龍軍及陌刀營紛紛懸掛上了代表荊州及張易統率權的旗幟,即便是運載貨物的手推車隊,也都掛起了相應的標識,表明荊州的支持及張易領導者的身份。“對於他人的承諾應當信守,這也是做人基本的誠信。” 張易笑道。隊伍因此加快了前進的步伐,不覺之間便已望見了前方的酸棗縣影跡。
“主公,前方有人靠近。”薛仁貴準備拉弓放箭,警惕地瞄準來者。“看那人身後,插有曹操的旌旗。” 黃忠以其敏銳的眼光迅速辨識道,這顯然指向了曹操派出的使者。“估計對方是前來迎接我們前往會盟的。” 劉伯溫推測道。
一旦各路諸侯齊聚,酸棗必定摩肩接踵,所以必須早早做好籌備,確保各路英豪有個妥善的位置,才能使現場有序無紊。
“不知閣下是否是來自荊州的軍隊?”
那位偵察兵策馬上前,雙手合十詢問。
“本座正是南陽太守張易!”
張易催動坐騎前行,平靜答道。
“拜見張府君,末將是曹將軍麾下的偵察兵,承蒙主公之托來歡迎各地的部隊,可否告知張府君您帶來了多少士卒?”
偵察兵追問道。
張易心知肚明,休憩之地必然有好壞之分。
具體哪些將領可以分配到較好的住宿環境,可能就看各自帶的人馬數量。
“我帶領了超過三萬的士兵!”
張易迴應道。
這位偵察兵聞此立刻表現出由衷的尊敬,這樣的兵力數目確實龐大,之前的幾位諸侯有的甚至隻有萬人馬匹。
“請張府君指揮將士們隨我前往駐紮!”
“我們主子為避免影響百姓的生活,選擇把聯軍的大營設在酸棗城東麵十裏遠,周圍環山臨水,非常安全。府君您可領著隨從前往會麵諸公。”
“好,我知道了。”
張易應聲道,轉而麵向嶽飛,“鵬舉你帶著公達、仁貴去安排士兵安營紮寨吧,我帶著伯溫、漢升、嗣業去跟他們會合。”
“這次能夠見到天下英雄,除了孫堅和袁術以外,其他人都不曾見過呢!”
張易笑道。
說完,黃忠與李嗣業便駕馬行至張易身旁,劉伯溫也驅馬上前,手中握有一柄長劍。
雖然他是文臣,卻也不失殺伐之道。
“走吧,去看看這些未來戰場上的敵人!”
目送嶽飛、薛仁貴等人的背影漸行漸遠後,張易微笑道。
眾人心裏都明白,這場結盟後的再次相遇,恐怕會變成 ** 實彈的交鋒。
四人率領約莫五十位朱雀軍的將士朝著聯營進發。
“哈哈哈,孟德,咱倆快一年沒見了,真是沒想到,你竟敢獨自刺殺董卓!”
營地內,一位英姿勃發、年過三旬的美男子正在與另一個人交流著。
另一位是個短小精悍、皮膚黝黑的人,與那美貌男子形成鮮明對比。
“初平兄還是別取笑我了,如果當初行動成功也就罷了,但我那次差點就被董賊抓住,真可謂是上窮碧落下黃泉。”
膚色黝暗的小個男子連聲稱苦,笑容滿是無奈。
這兩者就是發出征討董卓的號召者——曹操,及從渤海趕來的——袁紹。
“想問問,本初兄此番出征,帶了多少軍隊?”
曹操提問時,身體微微向前傾斜。
袁紹聽罷,不禁得意地一笑:“本……”
“渤海一個小縣,又能聚集多少軍力?”
賬外忽現聲音,袁紹臉容瞬變,不悅情緒明顯。
“哈哈哈,公路也來到啦!”
曹操則沒那麽多顧慮,人數多總歸讓他感到高興。對於曹操而言,和荀彧一樣,恢複漢朝的尊嚴是他不變的目標。
“孟德,自洛陽分手以來可還好?”
穿著鎧甲、腰間掛劍的袁術快步入營,身後緊跟著他的勇猛部將俞涉。
“還好,都還好!”
曹操大笑,走到袁紹與袁術兩人之間擔任和解的角色。每次他倆相遇,必定先鬥個不停,曹操對此早已有備。
“想知道公路這次帶來的兵馬數量嗎?”
“也不多,剛好三萬。其中一萬人擅長箭術,一萬是騎兵,還有一萬人是盾牌手。”
袁術滿臉得意地看了袁紹一眼。
當他與袁紹離開時,經過再三請求,袁槐終於同意讓他前往淮南,而袁紹則去了冀州渤海。離別之際,袁槐不僅給予了他豐厚的錢糧與許多有抱負的袁家門客,他還想不通袁紹有何資本能與他相比。
還沒等袁術詢問,袁紹已滿麵笑容地說道:“公公路(袁術),為兄不才,但也帶來了三萬精兵!”
袁術臉上的微笑立刻消失了。他看得出來,袁紹的話音中藏著幾分嘲諷——顯然袁紹認為袁術占據了最富饒的淮南,並且南陽也在他的控製之下。然而,實際情況是,袁術不僅未能如願得到南陽,還在一場戰役中被打得潰不成軍,這讓袁術深感顏麵盡失。
冷哼一聲,袁術心裏明白,自己手下將領張雲驥實力超群,隻不過袁紹未曾目睹罷了。落座後,他在心裏盤算著如何借助張雲驥之力讓袁紹吃點苦頭,以證明自己能力不足,並非因為無能,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了。如果早知袁紹竟會帶領如此眾多的部隊到來,他本該增加兵馬數目!
如今沒能在這人數問題上占上風,讓袁術頗感不悅。看到袁術似乎受了點小 ** 而賭氣坐著,袁紹反而感覺心裏踏實了許多。其實對盟主的位子,袁紹也頗感興趣,因此,在兵力上絕不容許輸給袁術。
望著袁術一副不滿孩子的模樣,袁紹內心很是暢快。
“報告主公,南陽太守張易前來聯盟,現在營門外。”
一名衛士前來通報。
得知消息的袁術隨即站起,袁紹同樣笑容滿麵。
雖然他對張易並無個人好感或成見,但既然張易擊敗過袁術,作為盟友的袁紹自然要給予必要的聲援!
“快,請進!”袁紹立即迴應。
曹操雖先被袁紹搶占了先機卻並不惱怒,微微一笑點頭讚同。
袁術也從未與張易有過交集。
曾經在戰場上,他隻記得車行於軍隊後方,看到前方有一位雙槍在手的年輕戰士,後來被告知此人便是張雲驥。接著敵騎逼近,他就不得不撤離了。
他非常期待,想要見識這位奪走他財物與土地的張雲驥究竟有何驚人之處!
“諸位勞煩了!”隨著張易歡快地聲音響起,他帶領著李嗣業、黃忠和劉伯溫步入營帳。
年青、年青,仍然這麽該死地年青!這成了包括袁術在內的眾人內心的共同感慨。看自己的年紀已經過三十多歲,而眼前這個僅有十六七歲的青年就已經是地方長官,他們不由得都苦笑了一下。
“我按照荊州刺史的指示,領兵二萬兩千名前來結盟。”張易恭敬地報數道。
既答應過劉表的事情,就應當履行承諾;或許這會為將來的交易鋪平道路,使得劉表更看重自己一些。“
聽到這話,主動上前攀談的竟然是袁術本人,“雲驥少年英豪,長途跋涉辛苦了!”
“多謝將軍誇獎,這次行程順暢,實不敢言‘辛’字。”張易微笑著答道。
環視四周,袁術注意到張易手中的佩劍顯得相當平庸,心中不禁起了些異樣念頭。他瞥了一眼袁紹,略顯不滿地說:“以雲驥英雄氣概配這樣普通的劍實在是浪費了……”
隨即他迴頭招唿身後的一位叫俞涉的隨從,“把我的劍拿來給他!”
俞涉立即遵命,將手中的一柄珍貴的劍遞到袁術手上。袁術握住後拔劍出鞘,刹那間整個帳篷內仿佛都有了反應,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涼氣——這柄寶劍鋒芒畢露,光彩奪目,非同尋常。
看著眾人的反應,袁術自得地笑了一聲:“此劍名曰青霜,無比鋒利,我機緣所得,今日便將其贈予雲驥!”
對於這把青霜劍,張易未曾耳聞。
不過他對長武器已有所備,擁有一杆六沉槍,但短武器卻僅此一把普通佩劍。
真要用以戰場殺敵或震懾敵膽,這把普通的劍可能很快就撐不住。
因此,對這把青霜劍,張易是十分心動!
“若這樣,便多謝公路將軍的厚意了。”
張易伸手接過了青霜劍。
對於袁術而言,贈送一把劍不過是小事,遠不如權謀和金銀珍寶來得實用。
“雲驥不必如此見外,畢竟你我之間,交情匪淺!”
袁術笑著對張易說,說罷,對著張易擠了擠眼。
張易心領神會,袁術的眼神分明在提醒他,別忘了之前承諾的事情。
張易報以微笑,並點頭迴應。
雙方言談甚歡之時,一旁的袁紹與曹操則是顯得有些困惑。
難道他們的信息不準確?
錦衣衛源於明代的情報收集與治安維護機構,其職能包括監察、緝捕和情報刺探等。這類組織在中國曆史上有著悠久的曆史,比如秦朝的黑冰台、唐朝的不良人、宋朝的皇城司,都是類似性質的秘密力量。錦衣衛不僅個個武藝非凡,更因其卓越的情報能力聞名。
掌控著南陽的張易麾下聚集了許多文臣武將。他信任親自招募之人,如黃忠等;但對他人,則持有保留態度。而這次獲贈的錦衣衛恰好能滿足他的緊急需求,他決定在董卓之役結束後,在南陽各郡設置監控點,利用他們監視屬下的言行。
雖然劉伯溫和黃忠以為張易之所以高興是因為物資和裝備的豐富供應,但他們並不知曉那是因為他得到了係統的獎勵。“我們對外宣稱有五萬兵馬出擊,而劉表也毫無異議地提供了足夠能養活並裝備如此人數超過一個多月的資源——糧食十萬石、器械足以裝備一萬兵士,可以說此行除人馬外,其餘皆無需自籌!”荀攸也帶著滿意的表情附和道。
以每人每日需三斤米計算,而騎兵的日耗為步兵的兩倍以上,那麽若真為五萬兵力,十萬石的供給隻能維持一個來月。實際上,張易麾下包括輔助人員總計不過三萬餘眾,十萬石的儲備遠超出所需,能夠確保此次征戰無憂。況且軍隊一貫采取以戰養戰的方式應對糧食短缺的問題,隻要攻占了城市,補充來源自然隨之而來。顯然,劉表為了避開與盟軍並肩作戰從而保存自身實力,不惜一切代價做出了慷慨的資助。
張易指示部下:“立起我們的旗幟吧!”隨後,各支精銳部隊如背嵬軍、朱雀軍、青龍軍及陌刀營紛紛懸掛上了代表荊州及張易統率權的旗幟,即便是運載貨物的手推車隊,也都掛起了相應的標識,表明荊州的支持及張易領導者的身份。“對於他人的承諾應當信守,這也是做人基本的誠信。” 張易笑道。隊伍因此加快了前進的步伐,不覺之間便已望見了前方的酸棗縣影跡。
“主公,前方有人靠近。”薛仁貴準備拉弓放箭,警惕地瞄準來者。“看那人身後,插有曹操的旌旗。” 黃忠以其敏銳的眼光迅速辨識道,這顯然指向了曹操派出的使者。“估計對方是前來迎接我們前往會盟的。” 劉伯溫推測道。
一旦各路諸侯齊聚,酸棗必定摩肩接踵,所以必須早早做好籌備,確保各路英豪有個妥善的位置,才能使現場有序無紊。
“不知閣下是否是來自荊州的軍隊?”
那位偵察兵策馬上前,雙手合十詢問。
“本座正是南陽太守張易!”
張易催動坐騎前行,平靜答道。
“拜見張府君,末將是曹將軍麾下的偵察兵,承蒙主公之托來歡迎各地的部隊,可否告知張府君您帶來了多少士卒?”
偵察兵追問道。
張易心知肚明,休憩之地必然有好壞之分。
具體哪些將領可以分配到較好的住宿環境,可能就看各自帶的人馬數量。
“我帶領了超過三萬的士兵!”
張易迴應道。
這位偵察兵聞此立刻表現出由衷的尊敬,這樣的兵力數目確實龐大,之前的幾位諸侯有的甚至隻有萬人馬匹。
“請張府君指揮將士們隨我前往駐紮!”
“我們主子為避免影響百姓的生活,選擇把聯軍的大營設在酸棗城東麵十裏遠,周圍環山臨水,非常安全。府君您可領著隨從前往會麵諸公。”
“好,我知道了。”
張易應聲道,轉而麵向嶽飛,“鵬舉你帶著公達、仁貴去安排士兵安營紮寨吧,我帶著伯溫、漢升、嗣業去跟他們會合。”
“這次能夠見到天下英雄,除了孫堅和袁術以外,其他人都不曾見過呢!”
張易笑道。
說完,黃忠與李嗣業便駕馬行至張易身旁,劉伯溫也驅馬上前,手中握有一柄長劍。
雖然他是文臣,卻也不失殺伐之道。
“走吧,去看看這些未來戰場上的敵人!”
目送嶽飛、薛仁貴等人的背影漸行漸遠後,張易微笑道。
眾人心裏都明白,這場結盟後的再次相遇,恐怕會變成 ** 實彈的交鋒。
四人率領約莫五十位朱雀軍的將士朝著聯營進發。
“哈哈哈,孟德,咱倆快一年沒見了,真是沒想到,你竟敢獨自刺殺董卓!”
營地內,一位英姿勃發、年過三旬的美男子正在與另一個人交流著。
另一位是個短小精悍、皮膚黝黑的人,與那美貌男子形成鮮明對比。
“初平兄還是別取笑我了,如果當初行動成功也就罷了,但我那次差點就被董賊抓住,真可謂是上窮碧落下黃泉。”
膚色黝暗的小個男子連聲稱苦,笑容滿是無奈。
這兩者就是發出征討董卓的號召者——曹操,及從渤海趕來的——袁紹。
“想問問,本初兄此番出征,帶了多少軍隊?”
曹操提問時,身體微微向前傾斜。
袁紹聽罷,不禁得意地一笑:“本……”
“渤海一個小縣,又能聚集多少軍力?”
賬外忽現聲音,袁紹臉容瞬變,不悅情緒明顯。
“哈哈哈,公路也來到啦!”
曹操則沒那麽多顧慮,人數多總歸讓他感到高興。對於曹操而言,和荀彧一樣,恢複漢朝的尊嚴是他不變的目標。
“孟德,自洛陽分手以來可還好?”
穿著鎧甲、腰間掛劍的袁術快步入營,身後緊跟著他的勇猛部將俞涉。
“還好,都還好!”
曹操大笑,走到袁紹與袁術兩人之間擔任和解的角色。每次他倆相遇,必定先鬥個不停,曹操對此早已有備。
“想知道公路這次帶來的兵馬數量嗎?”
“也不多,剛好三萬。其中一萬人擅長箭術,一萬是騎兵,還有一萬人是盾牌手。”
袁術滿臉得意地看了袁紹一眼。
當他與袁紹離開時,經過再三請求,袁槐終於同意讓他前往淮南,而袁紹則去了冀州渤海。離別之際,袁槐不僅給予了他豐厚的錢糧與許多有抱負的袁家門客,他還想不通袁紹有何資本能與他相比。
還沒等袁術詢問,袁紹已滿麵笑容地說道:“公公路(袁術),為兄不才,但也帶來了三萬精兵!”
袁術臉上的微笑立刻消失了。他看得出來,袁紹的話音中藏著幾分嘲諷——顯然袁紹認為袁術占據了最富饒的淮南,並且南陽也在他的控製之下。然而,實際情況是,袁術不僅未能如願得到南陽,還在一場戰役中被打得潰不成軍,這讓袁術深感顏麵盡失。
冷哼一聲,袁術心裏明白,自己手下將領張雲驥實力超群,隻不過袁紹未曾目睹罷了。落座後,他在心裏盤算著如何借助張雲驥之力讓袁紹吃點苦頭,以證明自己能力不足,並非因為無能,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了。如果早知袁紹竟會帶領如此眾多的部隊到來,他本該增加兵馬數目!
如今沒能在這人數問題上占上風,讓袁術頗感不悅。看到袁術似乎受了點小 ** 而賭氣坐著,袁紹反而感覺心裏踏實了許多。其實對盟主的位子,袁紹也頗感興趣,因此,在兵力上絕不容許輸給袁術。
望著袁術一副不滿孩子的模樣,袁紹內心很是暢快。
“報告主公,南陽太守張易前來聯盟,現在營門外。”
一名衛士前來通報。
得知消息的袁術隨即站起,袁紹同樣笑容滿麵。
雖然他對張易並無個人好感或成見,但既然張易擊敗過袁術,作為盟友的袁紹自然要給予必要的聲援!
“快,請進!”袁紹立即迴應。
曹操雖先被袁紹搶占了先機卻並不惱怒,微微一笑點頭讚同。
袁術也從未與張易有過交集。
曾經在戰場上,他隻記得車行於軍隊後方,看到前方有一位雙槍在手的年輕戰士,後來被告知此人便是張雲驥。接著敵騎逼近,他就不得不撤離了。
他非常期待,想要見識這位奪走他財物與土地的張雲驥究竟有何驚人之處!
“諸位勞煩了!”隨著張易歡快地聲音響起,他帶領著李嗣業、黃忠和劉伯溫步入營帳。
年青、年青,仍然這麽該死地年青!這成了包括袁術在內的眾人內心的共同感慨。看自己的年紀已經過三十多歲,而眼前這個僅有十六七歲的青年就已經是地方長官,他們不由得都苦笑了一下。
“我按照荊州刺史的指示,領兵二萬兩千名前來結盟。”張易恭敬地報數道。
既答應過劉表的事情,就應當履行承諾;或許這會為將來的交易鋪平道路,使得劉表更看重自己一些。“
聽到這話,主動上前攀談的竟然是袁術本人,“雲驥少年英豪,長途跋涉辛苦了!”
“多謝將軍誇獎,這次行程順暢,實不敢言‘辛’字。”張易微笑著答道。
環視四周,袁術注意到張易手中的佩劍顯得相當平庸,心中不禁起了些異樣念頭。他瞥了一眼袁紹,略顯不滿地說:“以雲驥英雄氣概配這樣普通的劍實在是浪費了……”
隨即他迴頭招唿身後的一位叫俞涉的隨從,“把我的劍拿來給他!”
俞涉立即遵命,將手中的一柄珍貴的劍遞到袁術手上。袁術握住後拔劍出鞘,刹那間整個帳篷內仿佛都有了反應,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涼氣——這柄寶劍鋒芒畢露,光彩奪目,非同尋常。
看著眾人的反應,袁術自得地笑了一聲:“此劍名曰青霜,無比鋒利,我機緣所得,今日便將其贈予雲驥!”
對於這把青霜劍,張易未曾耳聞。
不過他對長武器已有所備,擁有一杆六沉槍,但短武器卻僅此一把普通佩劍。
真要用以戰場殺敵或震懾敵膽,這把普通的劍可能很快就撐不住。
因此,對這把青霜劍,張易是十分心動!
“若這樣,便多謝公路將軍的厚意了。”
張易伸手接過了青霜劍。
對於袁術而言,贈送一把劍不過是小事,遠不如權謀和金銀珍寶來得實用。
“雲驥不必如此見外,畢竟你我之間,交情匪淺!”
袁術笑著對張易說,說罷,對著張易擠了擠眼。
張易心領神會,袁術的眼神分明在提醒他,別忘了之前承諾的事情。
張易報以微笑,並點頭迴應。
雙方言談甚歡之時,一旁的袁紹與曹操則是顯得有些困惑。
難道他們的信息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