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地位無人能及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按照情報,不是說袁術和孫堅聯合作戰攻打過南陽,甚至還誅殺了南陽太守張諮嗎?
怎麽這二人此刻看起來就像什麽也沒發生過似的?
“各位,各路英豪已經匯聚,各位先在這裏等候片刻,我會派使者將其餘諸侯請來。”
雖說張易與袁術與陳留的距離不算遠,但在與其他參與者比較時,他們的到達時間卻晚了許多。
其他人因為對行程不確定,索性提前啟程,因此不少人在張易與袁術之前就已經到達了陳留。
現在張易與袁術的到來,標誌著此次同盟會議員基本齊全。
袁術朝袁紹方向瞥了一眼,冷笑了一聲,隨後直接坐到了右手首座的位置上。
看到這種情況,俞涉迅速上前,立於袁術身旁。
張易迴頭向劉伯溫示意,自己則選擇坐到了右手側中部的位置,劉伯溫緊挨著他坐下,而黃忠和李嗣業則站在了二人身後。
“雲驥,這兩位我從未見過,難不成是你新增加的將領?”
曹操為了親自檢視宴席事宜而出,因為他發起了這個召集,自然要維持一定的禮節。
見袁紹意圖與張易打個招唿,袁術搶先一步發話。
這下袁紹剛準備開口的話語被硬生生憋了迴去。
看見袁紹略顯不甘的表情,袁術臉上的自得之色愈發濃烈。
袁紹帶著不快,默默坐到了左手邊首位,眼中不經意間掠過主位。
就在袁術與張易的交談間,帳篷外逐漸有人進來了。
首位進入者正是張易的舊相識——孫堅。
孫堅本是麵帶笑容,見到張易的瞬間卻收斂了自己的笑容。
早前在戰鬥中敗給張易,令他心中頗感不服。
當他與袁術聯合攻伐南陽時,並未投入精銳部隊,結果竟敗在張易之手。
後見張易騎兵傾巢而出,為避免兩敗俱傷,他遂隨袁術撤軍。
麵對這種狀況,張易暗自發笑:要說兩敗俱傷?袁術這是太高看孫堅了吧,你是不是連嶽飛也一起鄙視了?
隨著兩人的出現,帳篷內原本熱鬧的氣氛頓時變得冷凝下來,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張易與孫堅身上。
這對矛盾顯然已是眾所周知。
觀察到這一幕,袁術嘴角微微上揚,隨即神色恢複認真,向前一步:“雲驥啊,當前正值共伐董卓的重要時刻,私人恩怨就先放在一邊吧,你覺得如何?”
雖然實際上那張諮正是他所殺,但張易並不知情,還以為是死於孫堅之手。
奇怪的是,即使如此,孫堅亦未辯駁,就這般默認了下來。
這又能責怪誰呢?
“哼,某人便在此,有能耐的,就來試試看好了!”
孫堅冷聲迴應道。
這時,站在張易身後的黃忠與李嗣業的目光陡然變得淩厲起來,如同鋒刃一般的目光直射向孫堅。
孫堅一言既出,轉頭望向張易背後的黃忠與李嗣業,自己也是武人出身,深知兩人身懷絕技,那種沉穩如山的感覺令他感到震撼無比,簡直令人不敢直視。
“將軍所言極是,此刻共討逆賊是首要任務,其他問題待董卓伏誅後再作打算。”張易緩緩開口迴應。
孫堅沉默片刻,徑自找個空位坐了下來。營中的氛圍頓時活躍了許多,一些將士紛紛找袁術、袁紹進行交談;亦有數人走向張易表達敬意。話題無外乎都是圍繞著他發明的農具——張易犁,這種犁大大促進了民眾的生產力,提升了糧食收成。正因為這樣,無論是誰,都無法忽視張易的存在與影響。
“張將軍。”
在張易剛剛與張邈道別,正在思索如何能讓那位勇冠三軍的猛士典韋轉投自己時,一個身影出現在他眼前。來者大約三十上下,長相威嚴,身著白甲,神情中透著一絲友善,後跟三位同伴。張易起初並未認出來人,但是瞥見那三個跟隨著後,瞬間便心知肚明。
那首位隨員,麵白如玉,雙臂下垂可及膝蓋,雙耳垂肩;另一位麵容略紅,眼若丹鳳,胡須綿長至胸前;最後一員,則是豹子般的頭部,圓圓的眼睛,臉色黑裏透紅,看上去便是一個不祥之星——毫無疑問,他們三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劉關張三兄弟。而前來搭話的,自然就是人稱白馬雲端騎將的公孫瓚。
“敢問閣下可是聞名遐邇的白馬將軍?”張易微笑著抱拳相問。在這營中,最得他喜愛的人物不過張邈與公孫瓚兩人。前者掌握無敵步兵典韋,後者則擁有智勇雙全的常山趙雲。提及《三國》故事,又有誰不對銀甲白馬的趙子龍心生向往呢?而且,張易深知此二人目前在其主子那裏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如果他施展出一些手段,或許真的能夠吸引他們加入自己的陣營,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 ** 。
聽到張易準確說出自己的身份,公孫瓚心感榮幸,誰不想得到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呢?一句\"白馬將軍\"足以令他的心情暢快無比。
“張將軍謬讚了,這白馬雲將之稱不過是他人所加,並非本人實至名歸。”公孫瓚依舊保持謙遜的態度。
“公孫將軍過於謙虛了。幽州乃邊疆之地,鎮守於此,對抗敵寇,保護漢族人民的安全穩定生活,這樣的功績,被稱為白馬將軍當之無愧。”張易笑言,試圖讓談話更加溫馨自然。
麵對對方如此讚美,公孫瓚又何嚐不感動,“相比起將軍發明的‘張易犁’來說,我的這些成績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就在此刻,立於公孫瓚背後之一的劉皇叔抓住機會發言,“據末觀察,二位都是當今時代罕見的英雄豪傑,將來必會在曆史的天空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話不僅表達了對雙方的讚賞,同時也是劉備主動提出的與張易建立友誼的想法——通過公孫瓚作為媒介。兩人談話如此投機,以至於將最初的引路人——劉備本人淡忘了。
公孫瓚及時反應過來:“張將軍,讓我向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漢室後裔劉備,字玄德。”
這一介紹顯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所有人都投以關注的目光。無論後世的劉備有多少 ** 韻事,如今他身為漢朝皇室後裔的身份卻足以讓全場肅然起敬。張易對這一血統關係向來深信不疑,在那個年代裏,即使家族衰敗至此,族譜仍會得到嚴格保護。尤其像劉備這樣的皇室血脈,更是被詳盡記載在冊,絕不存在假借皇親之嫌。
有一個這樣的漢朝宗族成員在場,使得營地內異常活躍。
即便人們對中山靖王家族的看法普遍不高,但禮節性的尊重依然需要表達。
大家寒暄交流之後,便進入了正式的議題環節。
來自馬騰的使者隨即離開了現場。
馬騰身在遙遠的西涼,他自己前來的話,必須穿越洛陽,顯然並不現實。
因此,他派遣使者出席,並宣布將在涼州發動軍隊,與這裏的聯合軍形成遠近配合之勢。
“各位!”
作為召集者的曹操直接站起,走到人群中心,大聲發言。
氣氛立刻安靜了下來。
“我們這支聯合大軍擁有一線步兵三十萬,騎兵十萬人!總計四十多萬兵馬。反觀西涼軍,僅有二十幾萬人!勝利在我們手中!”
曹操麵帶微笑地說道。
事實上,他已經預先設想了這場演講,主要目的在於先提升大家的士氣。
實際情況被曹操暫時擱置一旁未提。
即使軍隊數量占優,但這支混合軍隊的整體戰鬥力與西涼軍相差甚遠。
盡管人數是我們的一半,然而我們畢竟是進攻方!
尤其我們的目標是洛陽這樣的重鎮!
“不過,盡管人數眾多,但我們仍需選定一位聯盟首領,以便統一協調行動。若不能有效實施指揮,聯合軍將自行崩潰,無法攻破任何防線!”
曹操提出了這一點。
在座眾人聽完都表示同意。
這時,袁術似乎也來了興致,不再顯得懶散,挺直身板俯視著張易。
小兄弟,現在輪到你大顯身手了!
“沒錯!”
張易並不打算蒙蔽袁術,當即站了出來。
人們並沒有因為他年輕而對他抱有任何輕視。
論戰力,除了袁術和袁紹各自帶來了三萬兵馬之外,張易自身也指揮著超過兩萬名士兵,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在名聲上,張易因創造曲轅犁而聞名,這一發明如今已流傳至西涼。
傳播至整個華夏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現場中,一些出自寒微背景的將領們對張易的態度也更加溫和了。
因為他們知道,童年時經曆過 ** 的他們深知糧食能否豐收意味著什麽。
“正如曹將軍所言,我們需要選出一位盟主來領導!”
“袁家世代顯赫,地位無人能及。”
“袁公路作為袁家嫡長子,此次親率三萬大軍參與結盟,顯示了他的真誠意願。所以我認為,應讓公路將軍擔任聯合軍隊首領!”
張易提出。
袁術聽到這裏立即站起,對著張易鞠躬作揖,“張兄此言讓我慚愧。是你發明的曲轅犁使千千萬萬百姓受益,這份貢獻足以證明你的才能更適合擔任盟主。”
“公路將軍過譽了,我在眾人之間影響力有限,不適合擔任這一重任,請您勿再推辭。”
兩人相互謙讓起來。
此前,袁術已與其他親近他的侯王做了溝通,見到這一場景,他們仿佛收到了指示一樣相繼起立,紛紛表示支持袁術成為盟主。
“等等!”
此時,站在袁紹身邊的另一方諸侯也站出來反對。
根據之前他人對他的介紹,這個人才是冀州牧韓馥,他亦是袁家的學生。
這次結盟,他也領著三萬軍力而來,顯示出他的豪情壯誌。
“公路確實是袁家長子沒錯,但是本初同樣屬於嫡係且輩分更大。以資曆論,這位盟主的位置顯然應該歸於本初才是。”
韓馥開口道。
袁術聽了這番話,心中極為不快。
袁紹雖然是個私生子後來才被過繼給叔父成了正宗嫡長孫。
而此刻,麵對這意外的變化,袁紹也故作姿態地表示不願意接受。
場上的形勢瞬間變得十分緊張起來。
袁術左右環顧,考慮到那些親近張易的很可能傾向於支持他,加之自身一派的力量,實際上比支持袁紹的勢力更雄厚。
思及此,袁術朝著左邊的人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
怎麽這二人此刻看起來就像什麽也沒發生過似的?
“各位,各路英豪已經匯聚,各位先在這裏等候片刻,我會派使者將其餘諸侯請來。”
雖說張易與袁術與陳留的距離不算遠,但在與其他參與者比較時,他們的到達時間卻晚了許多。
其他人因為對行程不確定,索性提前啟程,因此不少人在張易與袁術之前就已經到達了陳留。
現在張易與袁術的到來,標誌著此次同盟會議員基本齊全。
袁術朝袁紹方向瞥了一眼,冷笑了一聲,隨後直接坐到了右手首座的位置上。
看到這種情況,俞涉迅速上前,立於袁術身旁。
張易迴頭向劉伯溫示意,自己則選擇坐到了右手側中部的位置,劉伯溫緊挨著他坐下,而黃忠和李嗣業則站在了二人身後。
“雲驥,這兩位我從未見過,難不成是你新增加的將領?”
曹操為了親自檢視宴席事宜而出,因為他發起了這個召集,自然要維持一定的禮節。
見袁紹意圖與張易打個招唿,袁術搶先一步發話。
這下袁紹剛準備開口的話語被硬生生憋了迴去。
看見袁紹略顯不甘的表情,袁術臉上的自得之色愈發濃烈。
袁紹帶著不快,默默坐到了左手邊首位,眼中不經意間掠過主位。
就在袁術與張易的交談間,帳篷外逐漸有人進來了。
首位進入者正是張易的舊相識——孫堅。
孫堅本是麵帶笑容,見到張易的瞬間卻收斂了自己的笑容。
早前在戰鬥中敗給張易,令他心中頗感不服。
當他與袁術聯合攻伐南陽時,並未投入精銳部隊,結果竟敗在張易之手。
後見張易騎兵傾巢而出,為避免兩敗俱傷,他遂隨袁術撤軍。
麵對這種狀況,張易暗自發笑:要說兩敗俱傷?袁術這是太高看孫堅了吧,你是不是連嶽飛也一起鄙視了?
隨著兩人的出現,帳篷內原本熱鬧的氣氛頓時變得冷凝下來,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張易與孫堅身上。
這對矛盾顯然已是眾所周知。
觀察到這一幕,袁術嘴角微微上揚,隨即神色恢複認真,向前一步:“雲驥啊,當前正值共伐董卓的重要時刻,私人恩怨就先放在一邊吧,你覺得如何?”
雖然實際上那張諮正是他所殺,但張易並不知情,還以為是死於孫堅之手。
奇怪的是,即使如此,孫堅亦未辯駁,就這般默認了下來。
這又能責怪誰呢?
“哼,某人便在此,有能耐的,就來試試看好了!”
孫堅冷聲迴應道。
這時,站在張易身後的黃忠與李嗣業的目光陡然變得淩厲起來,如同鋒刃一般的目光直射向孫堅。
孫堅一言既出,轉頭望向張易背後的黃忠與李嗣業,自己也是武人出身,深知兩人身懷絕技,那種沉穩如山的感覺令他感到震撼無比,簡直令人不敢直視。
“將軍所言極是,此刻共討逆賊是首要任務,其他問題待董卓伏誅後再作打算。”張易緩緩開口迴應。
孫堅沉默片刻,徑自找個空位坐了下來。營中的氛圍頓時活躍了許多,一些將士紛紛找袁術、袁紹進行交談;亦有數人走向張易表達敬意。話題無外乎都是圍繞著他發明的農具——張易犁,這種犁大大促進了民眾的生產力,提升了糧食收成。正因為這樣,無論是誰,都無法忽視張易的存在與影響。
“張將軍。”
在張易剛剛與張邈道別,正在思索如何能讓那位勇冠三軍的猛士典韋轉投自己時,一個身影出現在他眼前。來者大約三十上下,長相威嚴,身著白甲,神情中透著一絲友善,後跟三位同伴。張易起初並未認出來人,但是瞥見那三個跟隨著後,瞬間便心知肚明。
那首位隨員,麵白如玉,雙臂下垂可及膝蓋,雙耳垂肩;另一位麵容略紅,眼若丹鳳,胡須綿長至胸前;最後一員,則是豹子般的頭部,圓圓的眼睛,臉色黑裏透紅,看上去便是一個不祥之星——毫無疑問,他們三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劉關張三兄弟。而前來搭話的,自然就是人稱白馬雲端騎將的公孫瓚。
“敢問閣下可是聞名遐邇的白馬將軍?”張易微笑著抱拳相問。在這營中,最得他喜愛的人物不過張邈與公孫瓚兩人。前者掌握無敵步兵典韋,後者則擁有智勇雙全的常山趙雲。提及《三國》故事,又有誰不對銀甲白馬的趙子龍心生向往呢?而且,張易深知此二人目前在其主子那裏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如果他施展出一些手段,或許真的能夠吸引他們加入自己的陣營,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 ** 。
聽到張易準確說出自己的身份,公孫瓚心感榮幸,誰不想得到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呢?一句\"白馬將軍\"足以令他的心情暢快無比。
“張將軍謬讚了,這白馬雲將之稱不過是他人所加,並非本人實至名歸。”公孫瓚依舊保持謙遜的態度。
“公孫將軍過於謙虛了。幽州乃邊疆之地,鎮守於此,對抗敵寇,保護漢族人民的安全穩定生活,這樣的功績,被稱為白馬將軍當之無愧。”張易笑言,試圖讓談話更加溫馨自然。
麵對對方如此讚美,公孫瓚又何嚐不感動,“相比起將軍發明的‘張易犁’來說,我的這些成績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就在此刻,立於公孫瓚背後之一的劉皇叔抓住機會發言,“據末觀察,二位都是當今時代罕見的英雄豪傑,將來必會在曆史的天空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話不僅表達了對雙方的讚賞,同時也是劉備主動提出的與張易建立友誼的想法——通過公孫瓚作為媒介。兩人談話如此投機,以至於將最初的引路人——劉備本人淡忘了。
公孫瓚及時反應過來:“張將軍,讓我向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漢室後裔劉備,字玄德。”
這一介紹顯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所有人都投以關注的目光。無論後世的劉備有多少 ** 韻事,如今他身為漢朝皇室後裔的身份卻足以讓全場肅然起敬。張易對這一血統關係向來深信不疑,在那個年代裏,即使家族衰敗至此,族譜仍會得到嚴格保護。尤其像劉備這樣的皇室血脈,更是被詳盡記載在冊,絕不存在假借皇親之嫌。
有一個這樣的漢朝宗族成員在場,使得營地內異常活躍。
即便人們對中山靖王家族的看法普遍不高,但禮節性的尊重依然需要表達。
大家寒暄交流之後,便進入了正式的議題環節。
來自馬騰的使者隨即離開了現場。
馬騰身在遙遠的西涼,他自己前來的話,必須穿越洛陽,顯然並不現實。
因此,他派遣使者出席,並宣布將在涼州發動軍隊,與這裏的聯合軍形成遠近配合之勢。
“各位!”
作為召集者的曹操直接站起,走到人群中心,大聲發言。
氣氛立刻安靜了下來。
“我們這支聯合大軍擁有一線步兵三十萬,騎兵十萬人!總計四十多萬兵馬。反觀西涼軍,僅有二十幾萬人!勝利在我們手中!”
曹操麵帶微笑地說道。
事實上,他已經預先設想了這場演講,主要目的在於先提升大家的士氣。
實際情況被曹操暫時擱置一旁未提。
即使軍隊數量占優,但這支混合軍隊的整體戰鬥力與西涼軍相差甚遠。
盡管人數是我們的一半,然而我們畢竟是進攻方!
尤其我們的目標是洛陽這樣的重鎮!
“不過,盡管人數眾多,但我們仍需選定一位聯盟首領,以便統一協調行動。若不能有效實施指揮,聯合軍將自行崩潰,無法攻破任何防線!”
曹操提出了這一點。
在座眾人聽完都表示同意。
這時,袁術似乎也來了興致,不再顯得懶散,挺直身板俯視著張易。
小兄弟,現在輪到你大顯身手了!
“沒錯!”
張易並不打算蒙蔽袁術,當即站了出來。
人們並沒有因為他年輕而對他抱有任何輕視。
論戰力,除了袁術和袁紹各自帶來了三萬兵馬之外,張易自身也指揮著超過兩萬名士兵,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在名聲上,張易因創造曲轅犁而聞名,這一發明如今已流傳至西涼。
傳播至整個華夏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現場中,一些出自寒微背景的將領們對張易的態度也更加溫和了。
因為他們知道,童年時經曆過 ** 的他們深知糧食能否豐收意味著什麽。
“正如曹將軍所言,我們需要選出一位盟主來領導!”
“袁家世代顯赫,地位無人能及。”
“袁公路作為袁家嫡長子,此次親率三萬大軍參與結盟,顯示了他的真誠意願。所以我認為,應讓公路將軍擔任聯合軍隊首領!”
張易提出。
袁術聽到這裏立即站起,對著張易鞠躬作揖,“張兄此言讓我慚愧。是你發明的曲轅犁使千千萬萬百姓受益,這份貢獻足以證明你的才能更適合擔任盟主。”
“公路將軍過譽了,我在眾人之間影響力有限,不適合擔任這一重任,請您勿再推辭。”
兩人相互謙讓起來。
此前,袁術已與其他親近他的侯王做了溝通,見到這一場景,他們仿佛收到了指示一樣相繼起立,紛紛表示支持袁術成為盟主。
“等等!”
此時,站在袁紹身邊的另一方諸侯也站出來反對。
根據之前他人對他的介紹,這個人才是冀州牧韓馥,他亦是袁家的學生。
這次結盟,他也領著三萬軍力而來,顯示出他的豪情壯誌。
“公路確實是袁家長子沒錯,但是本初同樣屬於嫡係且輩分更大。以資曆論,這位盟主的位置顯然應該歸於本初才是。”
韓馥開口道。
袁術聽了這番話,心中極為不快。
袁紹雖然是個私生子後來才被過繼給叔父成了正宗嫡長孫。
而此刻,麵對這意外的變化,袁紹也故作姿態地表示不願意接受。
場上的形勢瞬間變得十分緊張起來。
袁術左右環顧,考慮到那些親近張易的很可能傾向於支持他,加之自身一派的力量,實際上比支持袁紹的勢力更雄厚。
思及此,袁術朝著左邊的人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