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此事並不難辦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三,你說這曲轅犁,是否能藏著不讓別人學到?”
張易目不轉睛地看著沈萬三帶來的曲轅犁,開口詢問。
沈萬三臉上的笑意立刻斂去,隨後搖了搖頭。
他對張易的想法十分了解——想讓它隻在這小圈子內傳播。然而,耕犁畢竟不是什麽酒的釀造秘密。隻要有人拿到一隻曲轅犁,很快就能被複製出來。想要完全保守這個秘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讓士兵去管理土地,但這又顯得過於浪費。
“如果主公真的希望保密,也不是沒有辦法,雖然會稍顯繁瑣。比如將曲轅犁納入軍備,每次需要耕作時派專人來領取,用完後立即歸還。”沈萬三靈機一動,提出建議。
但張易還是搖搖頭:“這樣做太麻煩了。即使分出兵力管理曲轅犁,也無法防止有人因私利將它轉送給他人。”
張易忽然決定:“既然如此,不如將這項技術傳遍天下!”
“為了名譽嗎?”沈萬三並不愚鈍,立刻領悟到了關鍵所在。
“哈哈哈,主公明智!” 張易還沒迴答,門外交響了一個人聲。張易眉頭緊鎖,目光投向門口,發現剛離開不久的劉伯溫正站在那裏!
“軍師,有什麽事?”張易不解地問道。他還以為劉伯溫已經陪同張機去找黃忠了。
“哈哈,主公,實際上我一直和黃忠保持著聯係。前段時間告訴他,主公聘請了張仲景為其子治療疾病,叫他稍安勿躁。結果黃忠等得不耐煩了,直接帶著孩子來了宛城。半途中我們相遇。”
“此時此刻他們已在驛站暫息。張神醫正在竭力治療黃家的孩子,我還勸說黃忠留在原地等待痊愈後再來拜訪,以免顯得急切。”
劉伯溫將整個事件的過程講述得一清二楚。
張易點了點頭,準備等到處理完曲轅犁的問題再去問候黃忠。
在此之前,由於黃忠並未在宛城且他自己也有事纏身,未能親自拜訪。現在既然黃忠主動來到這裏,他正好可以擺出求才若渴的姿態迎接。
“剛才說到,我希望公開分享曲轅犁的技術,不知軍師有何見解?”
“確實,主公,如果想要保密,確實隻能靠軍隊的力量進行管控。但是考慮到農民需要隨時耕地翻土,並沒有固定的使用時間,這種方法根本不實際!” 劉伯溫表示認同,但隨即指出了問題所在。“隻有讓每位農夫擁有自己的曲轅犁,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其功效。”
“但如果發放給民眾,任何敵對方都能通過簡單的偵探行為,複製出同樣的工具。”張易擔憂地說。
“但如果主公願意將其推廣至全國,這將帶來無可估量的聲譽效應!” 劉伯溫繼續解釋,“這樣一來,各地的英雄豪傑會對主公充滿敬仰之心,前來加入的肯定大有人在;普通民眾亦會對主公滿懷感激之情,他們的後代更是從骨子裏對你有了依賴和親近感。”
“即使技術流傳,喪失了一些獨有優勢,但至少我們也達到了與其他勢力持平的效果。從長期來看,這麽做絕對劃算。”
劉伯溫鄭重地說道,顯然他認為聲譽比一切都重要。
良好的聲譽不僅是吸引英才的最佳方式之一,在袁術於淮南立足,袁紹占據渤海的情勢下,許多人蜂擁而至投靠他們,不也是看中了‘四世三公’帶來的輝煌聲譽嘛?
若張易的這曲轅犁得以廣為流傳,定將功蓋千古,使他的聲望與袁術、袁紹齊肩。
“很好!那就把這曲轅犁推廣出去,傳播四方!”張易豪氣幹雲地揮了揮手,果斷地說道。
這雖然是一項有助於提高產量的技術革新,但提升的範圍仍有局限。
更大的好處在於它能夠大大節省勞力,這也是一種極利於國計民生的利器。
“主公,下官提議,如今正值秋收結束、冬季空閑之時,可以趁此機會讓南陽郡內的農民更換這種曲轅犁。”劉伯溫作揖建議道。
“可以。”張易應允,“但具體如何傳播呢?”
隻見劉伯溫輕撚長髯,“這事兒不難。我們可以先打造幾百套曲轅犁,並派人到各地進行推廣。”
“此外,還應當昭告天下,主公為了研發這農具晝夜不分、食寢不定,最終將其研製成功!”
“還有,這項發明需要換個更響亮的名字。下官大膽提議,用主公的姓名為其命名,這樣每當農民使用時,都能念及您的恩德!”劉伯溫深鞠一躬,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一旁的沈萬三似乎靈光一閃,重重拍了一下手掌:“確實,太傅言之有理!主公,此犁應該直接命名為‘張易犁’並通告全國。人們可能容易遺忘事情,但如果犁上有主公的名字,後人每翻一次土地都會記住主人之名!”
此等長期積累聲望的方式堪稱絕妙!“哈哈,就依你們之言,讓它名為‘張易犁’吧!”張易笑著接受了這一提案。在這個關鍵時刻,他也願意展現出些許厚臉皮的一麵。
決策既定,此事便交由精明能幹的沈萬三處理。“請主公安心,趁著農忙之外的季節,南陽全域將會迅速裝備起曲轅犁。”說完,他自信滿滿地轉身向匠坊走去。
“走吧,軍師,我們去看看黃忠。”張易迫不及待地說,心中充滿期待——他想要親自評估當前實力已堪比呂布的這位武將黃漢升的實力。
黃忠年逾花甲之時都能與關公平分秋色,四十壯年時期的他會有多厲害?帶著這份疑問,張易和劉伯溫一同離開太守府前往接待賓客之處。
當他們抵達驛站時,恰遇正與一位大漢交談的張機。那位大漢雖背對門口,但不斷點頭,表現出對話語的讚同。張易因視角問題尚未能看清其麵容。
“哈,黃忠!你還抱怨想見見太守大人嗎,他已經來到了你的麵前!”聽到張機突然間停下了話,並朝背後喊去,那大漢立刻迴頭,張易也得以窺見了他的真麵目。
這是一位身材高大健壯、雙掌如熊掌般懸垂的武士,一眼就能看出具備強大的體力與爆發力。
盡管頭發間夾雜著幾縷銀絲,但眼神卻依舊炯炯有神,顯露出不屈的精神狀態。
張易上前握住準備行禮跪下的黃忠:“老將軍真是辛苦了!”
黃忠未做抵抗,卻被輕鬆扶住起身。此時,黃忠心知眼前的太守非等閑之輩。
“太守大過獎了。在下之獨子病患在身,未能積極響應大人的號召,深感慚愧。而今大人不僅親臨關懷,更遣派神醫施救,此等恩德,令在下永生銘記!”提到自己因拒絕征召反而得到的待遇,黃忠麵露尷尬,語氣中滿是感激之情。在他想來,作為普通士兵的自己不值得這樣的重視與關注。
然而後來,南陽郡丞寄信過來,說張易的族叔張仲景醫術超群,有可能治好他的兒子。這一消息讓黃忠深受感動,當即決心:不論成功與否,必會以死效忠!如今,他的兒子經張仲景救治已然痊愈,隻需安心調養。黃忠心中再無牽掛,不等張易邀約,主動單膝下跪,“隻要主公不嫌棄,黃忠願意成為主公座前先鋒,為您的江山浴血奮戰!”
黃忠的這份誠心張易早已預料到,因此並沒有措手不及,扶起黃忠微笑道:“漢升若自降身份成為馬前卒,世人定會嘲笑張雲驥無能,不懂識才!”一旁的劉伯溫立刻附和,“或許您不知道,主公在南陽組建了許多不同的軍種,如背嵬軍、擅長騎兵的青龍軍、擅長攻城作戰的白虎軍,以及精於水戰的玄武軍,都已有領軍人物,唯有擅長射擊的朱雀軍尚缺統帥。我們問過主公,他說這個位置非黃漢升莫屬。”
話落,黃忠的眼睛已經濕潤,再次下跪,“主公,請放心,末將一定不辱使命,定將朱雀軍訓練得無懈可擊!”他高聲發誓,聲音響徹整個驛站,讓病榻上的黃敘也為之微笑,“父親,讓我們向世人展現你的才能!”
對於張易的信任,黃忠感到無比榮幸,一則是他對自己的能力自信;二則是不想辜負張易的期許。在他看來,主公以非常人的方式對待他,他理應用非常之人的態度迴報!
張易再次將黃忠扶起,兩人默契如斯。“漢升請不要多慮!”張易說道。盡管年齡懸殊明顯——一個中年戰士與少年主公之間的情感交流略顯突兀,但在此情此境之下,現場所有人對張易都有了更加成熟的看法。
就在此時,係統提示音響起:“恭賀宿主收複黃忠,賜以神通勇將李嗣業為助!”何為幸運?正是此時!
正當張易因為陌刀隊缺少合適的領袖而犯難之時,這位勇將在最合適的時間出現了——李嗣業,身高過丈,力大無窮,專長陌刀。每每作戰皆身先士卒,勢不可擋,因而被封為“神通大將”。還有些人稱其為唐代的“項羽轉世”,武藝非凡可見一斑。張易二話不說,立即將其任命為陌刀營主帥。“主公請稍息,我安頓好兒子後,即刻前往營中任職!”黃忠鄭重地表態。
“太好了!關於朱雀軍,目前雖隻有上千人馬,其餘需由您自行募新補足。”“屬下保證不辜使命!”同時,張易委派劉伯溫負責尋找黃忠一家在宛城的居住之處,因許多大家族已被剝奪資產,城內空屋不少,此事並不難辦。
交代完畢後,張易離開驛站,徑直前往位於宛城西南角的演武場,那裏就是陌刀營的位置。“一!”伴隨著洪亮有力的唿喊聲,“殺!!!”張易一踏入陌刀營,就被這股激烈的戰意所震撼。“動作要穩準狠!手勢要高!隊伍要整齊!繼續!”那深沉有力的聲音在龐大的訓練場上迴蕩,顯現出教官對隊伍紀律嚴明的強調,確保每一名士兵都能聽得清楚明白。
張易步入營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身高逾七尺的壯漢,穿著鐵甲,握著一把造型獨特的大刀,在營間不斷移動。
周圍站著大約兩千名士兵,同樣裝備陌刀和鐵甲,眼中閃爍著冷峻的殺意。兩人配合演示戰鬥技巧,一人從上至下猛砍,另一人則橫向斬擊。
這是一種專門針對擅長騎術的騎兵的戰術。首先橫向攻擊敵人的馬腿,如果騎兵試圖拉緊韁繩使馬兒站立,隨後而來的縱斬就會立刻結束這場戰鬥!
“妙!”
張易見狀不禁鼓掌稱讚。
周圍的人聽到張易的讚許後,迅速望向他,齊聲唿喊“見過大人!”
李嗣業快步走近,隨手拋下手中的陌刀,拱手行禮,“大人,屬下有裝甲在身,不能行全禮,請勿見怪。”
作為將領,張易自然明 ** 隊內的規條,穿戴鎧甲時不需過多禮儀。
“不妨事,嗣業,陌刀部隊就交給你們了,務必嚴格訓練!”
張易沉穩地囑咐道。
李嗣業聽罷立刻承諾,“大人安心,我必會將其鍛煉成天下無敵的陌刀軍團,哪怕是對陣如董卓之流的西涼精騎,也能讓其兵馬兩敗俱傷!”
鼓勵了李嗣業及其部眾後,張易便離開了營地,迴到了太守官邸。
與此同時,黃忠帶領黃敘安頓下來後,前往營地,在宛城及附近地區積極招募士兵。
洛陽城,董卓府邸內。
看到麵前書桌上擺放的張易改進的犁具時,董卓不住發出讚許之聲,似乎未察覺到任何異樣之處。
府內眾人也對這件新奇的農具產生了興趣,紛紛圍過來看。因為他們也曾參與過耕作,自然能夠分辨出這改進的犁與傳統耕犁的不同之處。
唯有李儒一臉認真地審視著這張改良過的犁具。
沈萬三迅速組織生產,當天就製作出了百餘件張易改良的犁具,並立即派遣人員帶著這些犁具到各地示範推廣,親自操作,顯示這種新工具能大幅度提高耕作效率,隻需一人便可操作,比之前更快速且節省勞動力。當然,這一切還伴隨著南陽太守張易的官方聲明,在全國各地進行了通告。
正因如此,距離南陽最近的洛陽城中已有部分農民開始使用這種新式犁具。
張易的這一舉動同樣吸引了董卓的注意,使得這種犁具體現得董卓麵前。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不過我倒要問問,張雲驥為何不將這份發明進獻給皇室,然後再讓國家來推廣呢?”
董卓擺弄著手中的新犁具,向身邊的人提出疑問。
底下的人紛紛嗤笑:如果進獻皇室,恐怕日後這種犁就改名為“董卓犁”了。
這時,蔡邕迴答:“大人英明。古時候蔡倫改良造紙技術並製成‘蔡侯紙’,也沒有必須經由皇家批準才能傳播開來,張易此人為民謀福,研發此犁,應當給予嘉獎。”
盡管董卓入主洛陽初期,還會按時入宮朝見天子,但如今已懶得到場,反而要求官員們都到自己的府上參議。
但沒人敢忤逆,畢竟誰都知道,董卓一不高興,可是會大開殺戒的。
“蔡邕言之有理,此人確實應予表彰。各位認為怎樣嘉賞為宜呢?若是方案合理,本座自然會向皇上提建議。”
雖然沒有人真的相信董卓會真正進宮報告給皇帝,但這番話依然得到了周圍文武官員的一致讚同。
“大人,關於獎賞的事,屬下覺得還是由陛下親自裁定更為妥當!”
李儒突然上前,打斷了正準備開口的董卓。
見李儒頻頻暗送秋波,董卓頓時會意,立即表態:“好吧,此事就交由陛下定奪吧。若諸位無他事相稟,便可先行離去!”
文武百官及舞姬剛剛離席,新的一波人物便隨之魚貫而入。其間有不少官員迴望時,臉上流露出些許渴望與惋惜的神情,亦有人暗中蹙眉,對董卓鄙俗的行為感到不齒。
欣賞了片刻的表演後,董卓才轉向李儒,“李謀,剛才你一直給我傳眼神,是不是對張易受封持不同意見?”
“大人,此人野心可不止於此。”
李儒語氣低沉地迴應。
“這話從何說起?”
董卓揮手讓繼續獻藝的 ** 退下,即便此刻沉醉於感官享受,但他內心深處仍不失遠大誌向,目前與他日後在長安的行為並非同一層次。
“大人,張易此等行為是在爭取人心。由於其發明的耕地工具廣為人知,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會記得他對社會的巨大貢獻。”
張易目不轉睛地看著沈萬三帶來的曲轅犁,開口詢問。
沈萬三臉上的笑意立刻斂去,隨後搖了搖頭。
他對張易的想法十分了解——想讓它隻在這小圈子內傳播。然而,耕犁畢竟不是什麽酒的釀造秘密。隻要有人拿到一隻曲轅犁,很快就能被複製出來。想要完全保守這個秘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讓士兵去管理土地,但這又顯得過於浪費。
“如果主公真的希望保密,也不是沒有辦法,雖然會稍顯繁瑣。比如將曲轅犁納入軍備,每次需要耕作時派專人來領取,用完後立即歸還。”沈萬三靈機一動,提出建議。
但張易還是搖搖頭:“這樣做太麻煩了。即使分出兵力管理曲轅犁,也無法防止有人因私利將它轉送給他人。”
張易忽然決定:“既然如此,不如將這項技術傳遍天下!”
“為了名譽嗎?”沈萬三並不愚鈍,立刻領悟到了關鍵所在。
“哈哈哈,主公明智!” 張易還沒迴答,門外交響了一個人聲。張易眉頭緊鎖,目光投向門口,發現剛離開不久的劉伯溫正站在那裏!
“軍師,有什麽事?”張易不解地問道。他還以為劉伯溫已經陪同張機去找黃忠了。
“哈哈,主公,實際上我一直和黃忠保持著聯係。前段時間告訴他,主公聘請了張仲景為其子治療疾病,叫他稍安勿躁。結果黃忠等得不耐煩了,直接帶著孩子來了宛城。半途中我們相遇。”
“此時此刻他們已在驛站暫息。張神醫正在竭力治療黃家的孩子,我還勸說黃忠留在原地等待痊愈後再來拜訪,以免顯得急切。”
劉伯溫將整個事件的過程講述得一清二楚。
張易點了點頭,準備等到處理完曲轅犁的問題再去問候黃忠。
在此之前,由於黃忠並未在宛城且他自己也有事纏身,未能親自拜訪。現在既然黃忠主動來到這裏,他正好可以擺出求才若渴的姿態迎接。
“剛才說到,我希望公開分享曲轅犁的技術,不知軍師有何見解?”
“確實,主公,如果想要保密,確實隻能靠軍隊的力量進行管控。但是考慮到農民需要隨時耕地翻土,並沒有固定的使用時間,這種方法根本不實際!” 劉伯溫表示認同,但隨即指出了問題所在。“隻有讓每位農夫擁有自己的曲轅犁,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其功效。”
“但如果發放給民眾,任何敵對方都能通過簡單的偵探行為,複製出同樣的工具。”張易擔憂地說。
“但如果主公願意將其推廣至全國,這將帶來無可估量的聲譽效應!” 劉伯溫繼續解釋,“這樣一來,各地的英雄豪傑會對主公充滿敬仰之心,前來加入的肯定大有人在;普通民眾亦會對主公滿懷感激之情,他們的後代更是從骨子裏對你有了依賴和親近感。”
“即使技術流傳,喪失了一些獨有優勢,但至少我們也達到了與其他勢力持平的效果。從長期來看,這麽做絕對劃算。”
劉伯溫鄭重地說道,顯然他認為聲譽比一切都重要。
良好的聲譽不僅是吸引英才的最佳方式之一,在袁術於淮南立足,袁紹占據渤海的情勢下,許多人蜂擁而至投靠他們,不也是看中了‘四世三公’帶來的輝煌聲譽嘛?
若張易的這曲轅犁得以廣為流傳,定將功蓋千古,使他的聲望與袁術、袁紹齊肩。
“很好!那就把這曲轅犁推廣出去,傳播四方!”張易豪氣幹雲地揮了揮手,果斷地說道。
這雖然是一項有助於提高產量的技術革新,但提升的範圍仍有局限。
更大的好處在於它能夠大大節省勞力,這也是一種極利於國計民生的利器。
“主公,下官提議,如今正值秋收結束、冬季空閑之時,可以趁此機會讓南陽郡內的農民更換這種曲轅犁。”劉伯溫作揖建議道。
“可以。”張易應允,“但具體如何傳播呢?”
隻見劉伯溫輕撚長髯,“這事兒不難。我們可以先打造幾百套曲轅犁,並派人到各地進行推廣。”
“此外,還應當昭告天下,主公為了研發這農具晝夜不分、食寢不定,最終將其研製成功!”
“還有,這項發明需要換個更響亮的名字。下官大膽提議,用主公的姓名為其命名,這樣每當農民使用時,都能念及您的恩德!”劉伯溫深鞠一躬,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一旁的沈萬三似乎靈光一閃,重重拍了一下手掌:“確實,太傅言之有理!主公,此犁應該直接命名為‘張易犁’並通告全國。人們可能容易遺忘事情,但如果犁上有主公的名字,後人每翻一次土地都會記住主人之名!”
此等長期積累聲望的方式堪稱絕妙!“哈哈,就依你們之言,讓它名為‘張易犁’吧!”張易笑著接受了這一提案。在這個關鍵時刻,他也願意展現出些許厚臉皮的一麵。
決策既定,此事便交由精明能幹的沈萬三處理。“請主公安心,趁著農忙之外的季節,南陽全域將會迅速裝備起曲轅犁。”說完,他自信滿滿地轉身向匠坊走去。
“走吧,軍師,我們去看看黃忠。”張易迫不及待地說,心中充滿期待——他想要親自評估當前實力已堪比呂布的這位武將黃漢升的實力。
黃忠年逾花甲之時都能與關公平分秋色,四十壯年時期的他會有多厲害?帶著這份疑問,張易和劉伯溫一同離開太守府前往接待賓客之處。
當他們抵達驛站時,恰遇正與一位大漢交談的張機。那位大漢雖背對門口,但不斷點頭,表現出對話語的讚同。張易因視角問題尚未能看清其麵容。
“哈,黃忠!你還抱怨想見見太守大人嗎,他已經來到了你的麵前!”聽到張機突然間停下了話,並朝背後喊去,那大漢立刻迴頭,張易也得以窺見了他的真麵目。
這是一位身材高大健壯、雙掌如熊掌般懸垂的武士,一眼就能看出具備強大的體力與爆發力。
盡管頭發間夾雜著幾縷銀絲,但眼神卻依舊炯炯有神,顯露出不屈的精神狀態。
張易上前握住準備行禮跪下的黃忠:“老將軍真是辛苦了!”
黃忠未做抵抗,卻被輕鬆扶住起身。此時,黃忠心知眼前的太守非等閑之輩。
“太守大過獎了。在下之獨子病患在身,未能積極響應大人的號召,深感慚愧。而今大人不僅親臨關懷,更遣派神醫施救,此等恩德,令在下永生銘記!”提到自己因拒絕征召反而得到的待遇,黃忠麵露尷尬,語氣中滿是感激之情。在他想來,作為普通士兵的自己不值得這樣的重視與關注。
然而後來,南陽郡丞寄信過來,說張易的族叔張仲景醫術超群,有可能治好他的兒子。這一消息讓黃忠深受感動,當即決心:不論成功與否,必會以死效忠!如今,他的兒子經張仲景救治已然痊愈,隻需安心調養。黃忠心中再無牽掛,不等張易邀約,主動單膝下跪,“隻要主公不嫌棄,黃忠願意成為主公座前先鋒,為您的江山浴血奮戰!”
黃忠的這份誠心張易早已預料到,因此並沒有措手不及,扶起黃忠微笑道:“漢升若自降身份成為馬前卒,世人定會嘲笑張雲驥無能,不懂識才!”一旁的劉伯溫立刻附和,“或許您不知道,主公在南陽組建了許多不同的軍種,如背嵬軍、擅長騎兵的青龍軍、擅長攻城作戰的白虎軍,以及精於水戰的玄武軍,都已有領軍人物,唯有擅長射擊的朱雀軍尚缺統帥。我們問過主公,他說這個位置非黃漢升莫屬。”
話落,黃忠的眼睛已經濕潤,再次下跪,“主公,請放心,末將一定不辱使命,定將朱雀軍訓練得無懈可擊!”他高聲發誓,聲音響徹整個驛站,讓病榻上的黃敘也為之微笑,“父親,讓我們向世人展現你的才能!”
對於張易的信任,黃忠感到無比榮幸,一則是他對自己的能力自信;二則是不想辜負張易的期許。在他看來,主公以非常人的方式對待他,他理應用非常之人的態度迴報!
張易再次將黃忠扶起,兩人默契如斯。“漢升請不要多慮!”張易說道。盡管年齡懸殊明顯——一個中年戰士與少年主公之間的情感交流略顯突兀,但在此情此境之下,現場所有人對張易都有了更加成熟的看法。
就在此時,係統提示音響起:“恭賀宿主收複黃忠,賜以神通勇將李嗣業為助!”何為幸運?正是此時!
正當張易因為陌刀隊缺少合適的領袖而犯難之時,這位勇將在最合適的時間出現了——李嗣業,身高過丈,力大無窮,專長陌刀。每每作戰皆身先士卒,勢不可擋,因而被封為“神通大將”。還有些人稱其為唐代的“項羽轉世”,武藝非凡可見一斑。張易二話不說,立即將其任命為陌刀營主帥。“主公請稍息,我安頓好兒子後,即刻前往營中任職!”黃忠鄭重地表態。
“太好了!關於朱雀軍,目前雖隻有上千人馬,其餘需由您自行募新補足。”“屬下保證不辜使命!”同時,張易委派劉伯溫負責尋找黃忠一家在宛城的居住之處,因許多大家族已被剝奪資產,城內空屋不少,此事並不難辦。
交代完畢後,張易離開驛站,徑直前往位於宛城西南角的演武場,那裏就是陌刀營的位置。“一!”伴隨著洪亮有力的唿喊聲,“殺!!!”張易一踏入陌刀營,就被這股激烈的戰意所震撼。“動作要穩準狠!手勢要高!隊伍要整齊!繼續!”那深沉有力的聲音在龐大的訓練場上迴蕩,顯現出教官對隊伍紀律嚴明的強調,確保每一名士兵都能聽得清楚明白。
張易步入營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身高逾七尺的壯漢,穿著鐵甲,握著一把造型獨特的大刀,在營間不斷移動。
周圍站著大約兩千名士兵,同樣裝備陌刀和鐵甲,眼中閃爍著冷峻的殺意。兩人配合演示戰鬥技巧,一人從上至下猛砍,另一人則橫向斬擊。
這是一種專門針對擅長騎術的騎兵的戰術。首先橫向攻擊敵人的馬腿,如果騎兵試圖拉緊韁繩使馬兒站立,隨後而來的縱斬就會立刻結束這場戰鬥!
“妙!”
張易見狀不禁鼓掌稱讚。
周圍的人聽到張易的讚許後,迅速望向他,齊聲唿喊“見過大人!”
李嗣業快步走近,隨手拋下手中的陌刀,拱手行禮,“大人,屬下有裝甲在身,不能行全禮,請勿見怪。”
作為將領,張易自然明 ** 隊內的規條,穿戴鎧甲時不需過多禮儀。
“不妨事,嗣業,陌刀部隊就交給你們了,務必嚴格訓練!”
張易沉穩地囑咐道。
李嗣業聽罷立刻承諾,“大人安心,我必會將其鍛煉成天下無敵的陌刀軍團,哪怕是對陣如董卓之流的西涼精騎,也能讓其兵馬兩敗俱傷!”
鼓勵了李嗣業及其部眾後,張易便離開了營地,迴到了太守官邸。
與此同時,黃忠帶領黃敘安頓下來後,前往營地,在宛城及附近地區積極招募士兵。
洛陽城,董卓府邸內。
看到麵前書桌上擺放的張易改進的犁具時,董卓不住發出讚許之聲,似乎未察覺到任何異樣之處。
府內眾人也對這件新奇的農具產生了興趣,紛紛圍過來看。因為他們也曾參與過耕作,自然能夠分辨出這改進的犁與傳統耕犁的不同之處。
唯有李儒一臉認真地審視著這張改良過的犁具。
沈萬三迅速組織生產,當天就製作出了百餘件張易改良的犁具,並立即派遣人員帶著這些犁具到各地示範推廣,親自操作,顯示這種新工具能大幅度提高耕作效率,隻需一人便可操作,比之前更快速且節省勞動力。當然,這一切還伴隨著南陽太守張易的官方聲明,在全國各地進行了通告。
正因如此,距離南陽最近的洛陽城中已有部分農民開始使用這種新式犁具。
張易的這一舉動同樣吸引了董卓的注意,使得這種犁具體現得董卓麵前。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不過我倒要問問,張雲驥為何不將這份發明進獻給皇室,然後再讓國家來推廣呢?”
董卓擺弄著手中的新犁具,向身邊的人提出疑問。
底下的人紛紛嗤笑:如果進獻皇室,恐怕日後這種犁就改名為“董卓犁”了。
這時,蔡邕迴答:“大人英明。古時候蔡倫改良造紙技術並製成‘蔡侯紙’,也沒有必須經由皇家批準才能傳播開來,張易此人為民謀福,研發此犁,應當給予嘉獎。”
盡管董卓入主洛陽初期,還會按時入宮朝見天子,但如今已懶得到場,反而要求官員們都到自己的府上參議。
但沒人敢忤逆,畢竟誰都知道,董卓一不高興,可是會大開殺戒的。
“蔡邕言之有理,此人確實應予表彰。各位認為怎樣嘉賞為宜呢?若是方案合理,本座自然會向皇上提建議。”
雖然沒有人真的相信董卓會真正進宮報告給皇帝,但這番話依然得到了周圍文武官員的一致讚同。
“大人,關於獎賞的事,屬下覺得還是由陛下親自裁定更為妥當!”
李儒突然上前,打斷了正準備開口的董卓。
見李儒頻頻暗送秋波,董卓頓時會意,立即表態:“好吧,此事就交由陛下定奪吧。若諸位無他事相稟,便可先行離去!”
文武百官及舞姬剛剛離席,新的一波人物便隨之魚貫而入。其間有不少官員迴望時,臉上流露出些許渴望與惋惜的神情,亦有人暗中蹙眉,對董卓鄙俗的行為感到不齒。
欣賞了片刻的表演後,董卓才轉向李儒,“李謀,剛才你一直給我傳眼神,是不是對張易受封持不同意見?”
“大人,此人野心可不止於此。”
李儒語氣低沉地迴應。
“這話從何說起?”
董卓揮手讓繼續獻藝的 ** 退下,即便此刻沉醉於感官享受,但他內心深處仍不失遠大誌向,目前與他日後在長安的行為並非同一層次。
“大人,張易此等行為是在爭取人心。由於其發明的耕地工具廣為人知,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會記得他對社會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