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快來起身吧!”


    張易將兩位功臣扶起,並向他們引薦新加入的同僚。


    見到如此赫赫威名的英雄人物,不僅讓魏延和李嚴等人心潮澎湃,更為接下來共同治理和平穩定下的南陽充滿了期待與幹勁。


    “備辦酒席!”


    張易大聲命令,隨即帶領眾人進入了太守府。


    上次聚會時,張易身邊隻有少數幾位隨從:劉伯溫、沈萬三、嶽飛與薛仁貴。


    如今,文官武將排成了兩列,家業已然初具規模。


    領銜文臣的是劉伯溫和沈萬三。


    這樣的安排,李嚴等人都沒有異議。


    因為已知南陽的發展大多由劉伯溫規劃,


    沈萬三則負責管理財政,確保金銀非但未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


    他們的能力和成效使人們心服口服。


    而在武將序列中,嶽飛和薛仁貴位居首位。


    對此,所有人都無意見。


    兩位英雄連續攻占了二十四個城池,


    如此壯舉讓人佩服至極。


    盛宴結束後,正式的安排也隨即而來。


    之前由劉伯溫推薦來的文人才子們,張易都根據各自的才能安排了合適的職位。


    每當嶽飛或薛仁貴攻克一個新的城池,就會立即安排這些人出任當地的行政長官。


    而李嚴等人,張易也與劉伯溫商量好該如何安頓。


    他堅信未來不會僅止於南陽這一小片土地,


    這些幹部需作為未來的郡太守培養起來,


    以便在未來拓疆擴土後能夠迅速填補空缺。


    目前,南陽作為唯一的一塊領地,


    張易分配給了每人幾個縣去治理。


    受封之後,李嚴等人無一不是充滿感激之情。


    自抵達南陽之日起,就被張易如此厚待,


    原本稱唿張易為明公的人也開始改稱其為主公。


    至於武將們的安排,則更為直接明了。


    嶽飛出任背嵬軍統帥,傅肜任副將。


    南陽軍一分為二,一部分成為青龍軍,薛仁貴為帥,宗預為副;


    另一部分則為白虎軍,暫由張易本人兼任主帥,魏延為副將。


    張易對魏延寄予厚望,


    期望他能迅速成長,未來將把白虎軍的領導大權交給魏延。


    另外設有水軍即玄武軍,主帥為文聘,而副將的人選還需等待。


    鑒於麾下將領數量不足,


    有下屬笑問道:“主公,既然有青龍白虎玄武諸軍,朱雀軍何時才能組建起來呢?”


    張易笑著迴答:“朱雀軍當然會組建,不過,主帥人選還在路上呢。”


    不論青龍軍或白虎軍,


    每個隊伍都將各有訓練重點。


    例如,青龍軍將以騎兵為主要力量,


    這不意味著隊中不會有步兵和弓手,隻是騎兵將更為突出。


    白虎軍也類似,但訓練的核心放在步兵方麵。


    至於玄武軍,雖然缺乏騎兵訓練,但仍需具備水上步兵和弓手的能力。


    張易同樣重視朱雀軍的建設,


    這支軍隊將以箭術著稱,


    因此其 ** 也必得是一位善射的專家。


    實際上,黃忠正是為了這個位置而預留著,


    他手持一把鋼製大刀,拉弓射箭的能力即使與呂布相比也不遜色。


    眾人聞言,竊竊私語,都想了解主公心中的這位朱雀軍將領到底有多麽出色。


    除了文聘,其他人作為副手被任命。


    唯有文聘被選為玄武軍的主帥,


    盡管這一決定基於他對水戰的深刻理解,


    他自己依舊感覺有些過意不去,


    因為他的理論知識尚未通過實踐的檢驗。


    感受到張易的信任,文聘內心十分激動,


    決心每日閱讀兵法,致力於將南陽建設成無敵的海軍勢力。


    所有獲任的人員,在宴會的次日皆前往新的崗位履職。


    目前張易手上掌握著的隻有三支部隊:白虎軍被留置在宛城作為防禦力量;青龍軍則調往南陽以東區域,以防備來自江夏的黃祖、孫堅,以及袁術等人的潛在威脅;背嵬軍則前往南陽南邊,那裏與襄陽隔江相望。玄武軍現有兵員三千人左右,張易已向文聘下達指令,要求其先擴充兵力至一萬。接下來文聘將帶著新兵沿著長江進行訓練,因為南陽地域擁有豐富的水流資源,非常適合作為水軍訓練場地。其他部隊暫時未收到增兵指示,因為目前存糧不足以支持更多部隊消耗。如果大規模招募,糧庫中的儲備將迅速枯竭,一旦遭遇自然災害或收成不好,後果不堪設想。一旦玄武軍達到滿編人數,再加上張易專門為黃忠籌備的一萬朱雀軍士兵,張易麾下的軍隊規模將增至約五萬人馬——確切來說應該是五萬兩千人,其中還包括了新補充的兩千名陌刀軍。張易雖然每天督促這批特殊兵種加強訓練,但出於珍視這支精英部隊的原因,並沒有讓他們直接投入實戰。


    日子慢慢流逝,終於,張易盼來的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還有一個人——張機。“族叔,真是好久不見!”三十九歲的張機比黃忠還年輕一歲,但張易稱其為長輩,顯然是將他看得比較老成了。對此,張機並未過多迴應,隻笑著說道:“你來的不湊巧啊,我之前答應幫人赴洛陽醫治病患,直到接到你的書信已過五日。”


    張易趕緊表明來意:“族叔請不要介意客套,我的朋友正需要您施以援手。”由於之前已通過暗線了解到黃敘的身體狀況基本穩定,因此張易並沒有過於焦慮。如今張機親臨,張易自是希望能夠盡早解決問題。若真如傳聞中說張機也無法救治黃敘的話,張易實在別無良策。


    “你安心好了,畢竟我還是你的族叔,你的事也就是我的事,況且你如今乃是南陽太守,我焉能不盡心盡力?”張機言罷即刻收拾好行李,跟隨著劉伯溫趕往涅陽,去見居住在那裏的黃忠。


    送走二人後,張易再次迴到了自己的太守官邸。望著辦公桌上攤開的幾份草圖,他輕歎一聲喚來了張德。“張德,在哪?”聽到主人唿喚,張德迅速地出現在張易麵前,並恭敬地行禮:“主公,我在。”“請立即請沈主薄前來,同時再叫一個技藝最優秀的工匠,我要同他們商議一事。”根據這幾日的研究,雖然張易自己不具備造紙技術的知識背景,但作為一個出身鄉村的人,他對農耕工具有著相當的了解。特別是對於曲轅犁的改良設計感到濃厚興趣。然而困難在於他所繪製的設計圖顯得過於粗糙模糊,就連他自己都難以完全辨識出來。“主公,卑職遵命。”沒過多久,沈萬三就陪同一位工匠進入房間。站在一旁的工匠略顯忐忑,顯然對自己的身份感到有些不確定。


    麵對這一場景,張易心中暗想,如果沈萬三是攜帶著明朝時期的技術知識穿越而來,該有多好……


    到時候,關於曲轅犁、釀酒以及鋼鐵工藝等技術的改進,他還需要發揮作用嗎?


    張易平複了一下心情,輕聲說:“不用太緊張!我有一些事情想要與你商議,心中有些想法,想看是否能夠成真!”


    “大人請直言!”


    那位工匠定了定心,然後迴應道。


    隨後,張易詳細介紹了曲轅犁的形態和構造。那工匠靜靜地聆聽著,隨後閉目思考了一會,觀察了四周後問道:“大人,我可以將其繪下來給您確認嗎?”


    張易聽到此話,正要起身去找些紙筆,哪知道那工匠輕輕擺了擺手,從懷裏掏出了一塊漆黑的東西——那是一段燒得烏黑的炭棒。


    這個時代裏,筆墨是非常稀有的物資,普通的工匠是沒有條件接觸學習的,隻好用燒過的木炭替代。


    “小人心存冒犯,見諒!”工匠說完這句話,就彎腰趴在地上,直接以炭在地板上勾畫起來。張易與沈萬三都圍上前,觀察著畫的過程,而張易則不斷給出建議。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工夫,地上就呈現出了張易記憶中的曲轅犁。“沒錯,正是這樣的!”看到自己的構思變為現實,張易臉上洋溢著笑容。


    接著,他將手中的紙筆遞給沈萬三,囑咐他把地板上的圖案描摹到紙上。沈萬三擅長書法與繪畫,繪製這樣的圖形自然是遊刃有餘。


    畫好之後,張易小心地將畫晾幹,“試著做一把出來吧,然後拿到田裏去試驗效果。假如成果令人滿意,我們將這一改良的曲轅犁普及全郡!”他斬釘截鐵地說。


    那位工匠一聽,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新的犁耙和傳統的犁耙大不相同。“我想,一旦我把它做出來,恐怕就能在南陽有所名氣了吧!”他帶著期待說。


    但張易卻鼓勵他說年輕人不妨更大膽些,不應隻滿足於一郡之名,更應誌在史冊留名!


    事畢之後,張易沒有急於離開,而是先參觀了由沈萬三新建的酒坊,他之前傳授的釀酒業已由沈萬三負責。


    酒坊建設已完成,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出成品了。未來,這裏產出的不僅僅是酒精,還有金銀財富!


    “主公,主公!”待張易繞完宛城迴到太守府時,沈萬三迫不及待地奔來,雙眼放光,身後還跟隨著手持曲轅犁的工匠。“主公英明神武!”


    還沒等說完,張易便抬手止住了他的讚美,“這類話語就不用再說了,老一輩或許愛聽,但我對此卻不太感冒。”


    沈萬三意識到自己主公今年剛滿十六歲,並不喜浮誇的阿諛之詞,立刻調整了態度。“主公,這曲轅犁的效果顯著!”他聲音微顫地繼續道。


    他解釋道,“主公設計的曲轅犁加裝了犁鏡和調犁器,調整後者時可改變犁鏵深入土中的角度,深翻或是淺翻均可。同時農人還發現使用此犁更為輕鬆,效率更高,僅需一頭牛即可耕地,並且比傳統犁耙的作業速度高出數倍!”


    沈萬三的激動顯而易見,這意味著生產率的巨大飛躍,相同麵積的田地,以往需兩個月方能完成的耕地作業,現在一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就能做到。精耕細作之下,糧食產量有望提高,這對人民福祉和國家發展都是一件大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