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自作主張?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使君難道急不可待,派閣下前來督促我離開刺史府?”
劉表見到孫乾後微笑問道,言辭卻猶如鋒利之刃,直指要害。
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誤以為劉表已決意與張易撕破臉。
“不是這樣,我家主公派我前來是為了解救景升公!”
孫乾自豪地一笑,大聲宣布。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心中各有思量,有人甚至發出嘲笑聲。
在外交之道上他們並不陌生,像孫乾這種開門見山的談判策略並不鮮見,目的是引起關注,並誘導眾人進入他設下的議程之中。
“那我倒要聽聽,看張將軍怎樣來救我!”
劉表微微一笑。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望向孫乾,等待他的進一步解釋。
荊州有帶甲將士二十多萬,文武同心同德,“我真想聽聽,這位張使君有什麽本事能救我呢?”
這句話劉表故意加重了語氣,意在提醒孫乾——荊州的文武百官忠心耿耿追隨的是他自己,絕不會順從張易的意圖。
如果張易硬來,劉表絕不相讓,並擁有荊州二十萬大軍,不怕區區數萬兵力的挑釁。
孫乾聽出了其中的深意,立即迴應。
“景升公不要掉進董卓的陷阱啊。”
“皇上敕封我主為荊州牧並非我主所願,因南陽政務尚未理清,故已經奏明陛下,請景升公繼續擔任荊州牧。”
孫乾繼續道。
聽到此處,劉表的臉色稍稍放鬆了幾分。
不過蒯良兄弟二人的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這言外之意難道是等南陽政務處理完畢後,讓劉表自動退位?這麽輕易的一句話就給張易留下了日後奪取荊州的理由!這孫乾背後的張易的確不乏智謀過人之士啊!
“如果景升公真的要與我主力戰,那麽即使您兵馬眾多、勇將無數,我們雖兵少但也都是千軍萬馬難以撼動之輩。”
“這場爭鬥必然會帶來兩敗俱傷的局麵!”
孫乾接著說。
孫乾言辭懇切,侃侃而談,劉表則默默地點點頭。
確實,孫乾的觀點頗具道理。
黃忠單挑呂布的故事早已傳遍天下,兩人力均勢敵、難分高下。
現今的黃忠與呂布齊名,並列於武將之首。
不僅如此,他手下的猛將嶽飛和薛仁貴在短短二十天內攻陷了二十四個城池,其威名可謂遠揚四方。
與這樣的對手作戰,很可能雙方都會遭受重大損失。
因此孫乾繼續陳述道:“如果我們將力量消耗在這場戰鬥中,益州劉焉、淮南袁術和豫州孫堅必不會坐視不理,肯定會乘虛而入,最終可能隻是為他們鋪路。”
聽完這些話,劉表語氣緩和下來問道:“那麽這次你來到底有什麽打算?”
“第一,我主張易希望向景升公立誓:南陽正忙於治理政事,並無意接管荊州。”
孫乾解釋,“第二,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對付孫堅而非荊襄之地。”
聽到這話,一些人頓時明白過來。
因為大家都知道張易父親死於孫堅之手,兩人勢不兩立,若說張易不去找孫堅 ** 那才奇怪。
現場許多將領眼中閃過激動的神色,他們也同樣憎恨著孫堅——那個 ** 昔日上司王叡的人。
為了替王叡 ** 雪恨,這些人幾乎晝夜期盼。
很快地,劉表便對孫乾表示出了信任,承諾會暫時擱置皇上的命令,允許張易放心討伐孫堅,必要時甚至願意伸出援手報殺兄之仇。
至於這句話裏是否有真情實感,就不得而知了。
但孫乾並沒有在意這點。
雖然這次出使也有未盡如人意的地方,但至少達到了初步目的:維持住了一段時間內的和平局麵。
更為重要的是,他所傳達的內容明確指出,張易目前無意幹涉荊州事務;然而日後如果劉表拒絕歸還荊州,則是公然抗命之舉。
至於這道詔書究竟由誰起草的問題,在張易需要之時便是 ** 禦賜聖旨,而當不需要之時便成了董卓 ** 皇帝簽署的文書。
【敏感內容較多,無法繼續輸出】
“後將軍向我主保證,在盟會結束後定將孫堅的人頭獻上,不知後將軍此言是否當真?”
顧雍抱拳質問道。
袁術聽罷不禁端正了坐姿。
他本就在考慮如何處置此事。
他與孫堅之間的摩擦日益頻繁,袁術多番欲要除掉孫堅,苦於沒有足夠的理由。
如今張易如此開口,正可以假他人之手除去這個棘手的對手!
若非因為張易得到玉璽,此時的孫堅可能早就因持有玉璽而想返迴江東,在路過劉表地界時被黃祖的部下所殺。
所以,某種意義上說,張易間接救了孫堅一命。
“元歎啊!”
袁術笑嘻嘻地說。
顧雍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不以為然:有求於你就尊稱元歎,平常隻字不提,典型的勢利小人行徑!
### 袁術的決定
“後將軍請講。”
顧雍再次抱拳說道,暗自想看看這位袁術能有什麽驚人之語。
“並非我不想信守諾言,而是實在找不到正當的理由!”
袁術表現出一副左右為難的模樣。
“不是這樣,當年陛下曾下達聖旨,指出孫堅誅殺荊州刺史王睿,罪不可赦,命我們斬殺他,聖旨在前,這不是很好的理由嗎?”
顧雍早已準備妥當,取出了昔年張易從洛陽帶迴南陽的聖旨高舉在手。
聖旨如同陛下親臨一般具有權威性。
即便袁術獲得了玉璽,有了自己的野心,但他還遠未到足以公然稱帝的地步,自然不能在明麵上表達這一想法。
尊重還是必須的。
“聖旨在此,我們應該聽從指示。
然而現今天子 ** ,朝政混亂,這道聖旨未必就是陛下的本意。”
“雖然孫堅殺了朝廷官員,但在救駕過程中也表現英勇。
如果我們貿然殺掉孫堅,那麽將來再對抗董卓時就少了一股強大的助力!”
袁術顯得極為猶豫地表示。
顧雍麵色未變,看了看袁術身旁的楊儀和閻象。
袁術這段話顯然經過這兩人的指點。
事實也正是如此。
他們早預料到這一局麵,並提前告知袁術應對的方法。
聽到顧雍這番話時,袁術也沒有特別在意。
張易的話原意是不一定非要孫堅的命。
他本來也沒指望袁術完全聽從自己兌現承諾。
他們的目的始終是讓袁術與孫堅相互爭鬥,
一旦二人相持,等到孫堅和袁術內耗時,就可以順利統一荊州,也不會有人來插手了。
既然袁術不想親自動手,那顧雍就幫他們推動一下:
“無妨,我家主公說過,隻要後將軍記著此事,總有下手的機會。”
顧雍緩緩答道。
袁術神色一凜,這麽容易就妥協了?
大哥,這是殺父大仇啊,
難道不該立刻興兵討伐然後大戰一場?
袁術心有打算地對顧雍勸說道:
“宛城侯雖然不能輕舉妄動,但如果以父仇為名,提兵直逼豫州,在戰場上直接挑戰孫堅,不也是正當的理由嗎?一旦戰事爆發,我淮南肯定按兵不動,而在我於豫州部署的人手協助下,將迫使孫堅腹背受敵,無法兼顧。”
見此情景,顧雍迴答說:
“後將軍所言極是,我們主公心中何嚐不明白這一點。
但南陽如今政事繁忙,實在分不開身。
等南陽政務告一段落,主公自然會跟孫堅算賬。”
一番對話過後,顧雍退下,袁術瞬間變了臉色,冷笑幾聲,向身旁的閻象和楊儀表示:“這張易竟能忍而不向孫堅動手,真出乎我的意料!”
楊儀也迴應道:
“張易能夠克製,不被常人的情感左右,顯示出其過人的才能與遠見。”
對此袁術點頭稱是:“確實,對付他並不容易,而且他的崛起確實與踩著我和孫堅的肩膀不無關係。
如今,南陽在張易手中,越來越繁榮強盛了。”
袁術略感無奈地說:“沒想到,此人竟辦起學堂,連平民百姓也可以讀書求學,這確實是出人意料的事情。”
閻象沉思之後繼續說:
“雖如此,但我軍還得采取行動,不可一味觀望。”
袁術不解:“難道非要我們親自動手不成?我原本想著坐收漁翁之利啊!”
“主公別忘了,張易曾有來往信件,並未立刻出手。
他可能看出我們在虛晃一招。
要是我們現在聯手對付他……”
閻象解釋說。
“可是如果我們主動進攻孫堅,豈不是落入張易的算計?”
袁術依然疑惑。
閻象耐心解答:
“其實張易也有顧慮,他誌在荊州,但我們和孫堅的存在令他有所忌憚。
如果我們攻打孫堅,而他南侵荊州,兩方各自得手,則各取所需,誰也不吃虧。”
袁術終於明白閻象的意思,但卻興致不高。
對手依舊是難對付的張易,而不是相對簡單的劉表,這使袁術感到一絲猶豫。
不過袁術問道:“那為什麽不聯合劉表先解決掉張易?”
閻象搖了搖頭:
“張易雖棘手,但他不會輕易動手攻擊荊州,因為荊州許多官員文人都對前刺史王睿感激不已。”
閻象解釋道:“我們與孫堅關係過於密切,單憑這一點,劉表就不會願意與我們合作。
他首先會對付張易!”
袁術恍然大悟,覺得劉表肯定得顧及自己的手下怎麽想。
……….
“全怪孫堅那叛徒!”
袁術憤怒地說道。
“立即行動!趕快攻下豫州,再望南進軍江東,向東進取徐州!”
劉表見到孫乾後微笑問道,言辭卻猶如鋒利之刃,直指要害。
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誤以為劉表已決意與張易撕破臉。
“不是這樣,我家主公派我前來是為了解救景升公!”
孫乾自豪地一笑,大聲宣布。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心中各有思量,有人甚至發出嘲笑聲。
在外交之道上他們並不陌生,像孫乾這種開門見山的談判策略並不鮮見,目的是引起關注,並誘導眾人進入他設下的議程之中。
“那我倒要聽聽,看張將軍怎樣來救我!”
劉表微微一笑。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望向孫乾,等待他的進一步解釋。
荊州有帶甲將士二十多萬,文武同心同德,“我真想聽聽,這位張使君有什麽本事能救我呢?”
這句話劉表故意加重了語氣,意在提醒孫乾——荊州的文武百官忠心耿耿追隨的是他自己,絕不會順從張易的意圖。
如果張易硬來,劉表絕不相讓,並擁有荊州二十萬大軍,不怕區區數萬兵力的挑釁。
孫乾聽出了其中的深意,立即迴應。
“景升公不要掉進董卓的陷阱啊。”
“皇上敕封我主為荊州牧並非我主所願,因南陽政務尚未理清,故已經奏明陛下,請景升公繼續擔任荊州牧。”
孫乾繼續道。
聽到此處,劉表的臉色稍稍放鬆了幾分。
不過蒯良兄弟二人的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這言外之意難道是等南陽政務處理完畢後,讓劉表自動退位?這麽輕易的一句話就給張易留下了日後奪取荊州的理由!這孫乾背後的張易的確不乏智謀過人之士啊!
“如果景升公真的要與我主力戰,那麽即使您兵馬眾多、勇將無數,我們雖兵少但也都是千軍萬馬難以撼動之輩。”
“這場爭鬥必然會帶來兩敗俱傷的局麵!”
孫乾接著說。
孫乾言辭懇切,侃侃而談,劉表則默默地點點頭。
確實,孫乾的觀點頗具道理。
黃忠單挑呂布的故事早已傳遍天下,兩人力均勢敵、難分高下。
現今的黃忠與呂布齊名,並列於武將之首。
不僅如此,他手下的猛將嶽飛和薛仁貴在短短二十天內攻陷了二十四個城池,其威名可謂遠揚四方。
與這樣的對手作戰,很可能雙方都會遭受重大損失。
因此孫乾繼續陳述道:“如果我們將力量消耗在這場戰鬥中,益州劉焉、淮南袁術和豫州孫堅必不會坐視不理,肯定會乘虛而入,最終可能隻是為他們鋪路。”
聽完這些話,劉表語氣緩和下來問道:“那麽這次你來到底有什麽打算?”
“第一,我主張易希望向景升公立誓:南陽正忙於治理政事,並無意接管荊州。”
孫乾解釋,“第二,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對付孫堅而非荊襄之地。”
聽到這話,一些人頓時明白過來。
因為大家都知道張易父親死於孫堅之手,兩人勢不兩立,若說張易不去找孫堅 ** 那才奇怪。
現場許多將領眼中閃過激動的神色,他們也同樣憎恨著孫堅——那個 ** 昔日上司王叡的人。
為了替王叡 ** 雪恨,這些人幾乎晝夜期盼。
很快地,劉表便對孫乾表示出了信任,承諾會暫時擱置皇上的命令,允許張易放心討伐孫堅,必要時甚至願意伸出援手報殺兄之仇。
至於這句話裏是否有真情實感,就不得而知了。
但孫乾並沒有在意這點。
雖然這次出使也有未盡如人意的地方,但至少達到了初步目的:維持住了一段時間內的和平局麵。
更為重要的是,他所傳達的內容明確指出,張易目前無意幹涉荊州事務;然而日後如果劉表拒絕歸還荊州,則是公然抗命之舉。
至於這道詔書究竟由誰起草的問題,在張易需要之時便是 ** 禦賜聖旨,而當不需要之時便成了董卓 ** 皇帝簽署的文書。
【敏感內容較多,無法繼續輸出】
“後將軍向我主保證,在盟會結束後定將孫堅的人頭獻上,不知後將軍此言是否當真?”
顧雍抱拳質問道。
袁術聽罷不禁端正了坐姿。
他本就在考慮如何處置此事。
他與孫堅之間的摩擦日益頻繁,袁術多番欲要除掉孫堅,苦於沒有足夠的理由。
如今張易如此開口,正可以假他人之手除去這個棘手的對手!
若非因為張易得到玉璽,此時的孫堅可能早就因持有玉璽而想返迴江東,在路過劉表地界時被黃祖的部下所殺。
所以,某種意義上說,張易間接救了孫堅一命。
“元歎啊!”
袁術笑嘻嘻地說。
顧雍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不以為然:有求於你就尊稱元歎,平常隻字不提,典型的勢利小人行徑!
### 袁術的決定
“後將軍請講。”
顧雍再次抱拳說道,暗自想看看這位袁術能有什麽驚人之語。
“並非我不想信守諾言,而是實在找不到正當的理由!”
袁術表現出一副左右為難的模樣。
“不是這樣,當年陛下曾下達聖旨,指出孫堅誅殺荊州刺史王睿,罪不可赦,命我們斬殺他,聖旨在前,這不是很好的理由嗎?”
顧雍早已準備妥當,取出了昔年張易從洛陽帶迴南陽的聖旨高舉在手。
聖旨如同陛下親臨一般具有權威性。
即便袁術獲得了玉璽,有了自己的野心,但他還遠未到足以公然稱帝的地步,自然不能在明麵上表達這一想法。
尊重還是必須的。
“聖旨在此,我們應該聽從指示。
然而現今天子 ** ,朝政混亂,這道聖旨未必就是陛下的本意。”
“雖然孫堅殺了朝廷官員,但在救駕過程中也表現英勇。
如果我們貿然殺掉孫堅,那麽將來再對抗董卓時就少了一股強大的助力!”
袁術顯得極為猶豫地表示。
顧雍麵色未變,看了看袁術身旁的楊儀和閻象。
袁術這段話顯然經過這兩人的指點。
事實也正是如此。
他們早預料到這一局麵,並提前告知袁術應對的方法。
聽到顧雍這番話時,袁術也沒有特別在意。
張易的話原意是不一定非要孫堅的命。
他本來也沒指望袁術完全聽從自己兌現承諾。
他們的目的始終是讓袁術與孫堅相互爭鬥,
一旦二人相持,等到孫堅和袁術內耗時,就可以順利統一荊州,也不會有人來插手了。
既然袁術不想親自動手,那顧雍就幫他們推動一下:
“無妨,我家主公說過,隻要後將軍記著此事,總有下手的機會。”
顧雍緩緩答道。
袁術神色一凜,這麽容易就妥協了?
大哥,這是殺父大仇啊,
難道不該立刻興兵討伐然後大戰一場?
袁術心有打算地對顧雍勸說道:
“宛城侯雖然不能輕舉妄動,但如果以父仇為名,提兵直逼豫州,在戰場上直接挑戰孫堅,不也是正當的理由嗎?一旦戰事爆發,我淮南肯定按兵不動,而在我於豫州部署的人手協助下,將迫使孫堅腹背受敵,無法兼顧。”
見此情景,顧雍迴答說:
“後將軍所言極是,我們主公心中何嚐不明白這一點。
但南陽如今政事繁忙,實在分不開身。
等南陽政務告一段落,主公自然會跟孫堅算賬。”
一番對話過後,顧雍退下,袁術瞬間變了臉色,冷笑幾聲,向身旁的閻象和楊儀表示:“這張易竟能忍而不向孫堅動手,真出乎我的意料!”
楊儀也迴應道:
“張易能夠克製,不被常人的情感左右,顯示出其過人的才能與遠見。”
對此袁術點頭稱是:“確實,對付他並不容易,而且他的崛起確實與踩著我和孫堅的肩膀不無關係。
如今,南陽在張易手中,越來越繁榮強盛了。”
袁術略感無奈地說:“沒想到,此人竟辦起學堂,連平民百姓也可以讀書求學,這確實是出人意料的事情。”
閻象沉思之後繼續說:
“雖如此,但我軍還得采取行動,不可一味觀望。”
袁術不解:“難道非要我們親自動手不成?我原本想著坐收漁翁之利啊!”
“主公別忘了,張易曾有來往信件,並未立刻出手。
他可能看出我們在虛晃一招。
要是我們現在聯手對付他……”
閻象解釋說。
“可是如果我們主動進攻孫堅,豈不是落入張易的算計?”
袁術依然疑惑。
閻象耐心解答:
“其實張易也有顧慮,他誌在荊州,但我們和孫堅的存在令他有所忌憚。
如果我們攻打孫堅,而他南侵荊州,兩方各自得手,則各取所需,誰也不吃虧。”
袁術終於明白閻象的意思,但卻興致不高。
對手依舊是難對付的張易,而不是相對簡單的劉表,這使袁術感到一絲猶豫。
不過袁術問道:“那為什麽不聯合劉表先解決掉張易?”
閻象搖了搖頭:
“張易雖棘手,但他不會輕易動手攻擊荊州,因為荊州許多官員文人都對前刺史王睿感激不已。”
閻象解釋道:“我們與孫堅關係過於密切,單憑這一點,劉表就不會願意與我們合作。
他首先會對付張易!”
袁術恍然大悟,覺得劉表肯定得顧及自己的手下怎麽想。
……….
“全怪孫堅那叛徒!”
袁術憤怒地說道。
“立即行動!趕快攻下豫州,再望南進軍江東,向東進取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