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果斷地下達命令,並補充道,“去,將顧雍給我找迴來。”


    顧雍並未走遠,隻是隨便在街上逛了一會兒,就被袁術的手下攔住,請迴府邸。


    “後將軍召見,在下有什麽任務?”


    顧雍微笑著問。


    原本他已經準備好要把袁術給孫堅的信送到孫堅的府上。


    就算孫堅不在壽春,總有人能把信帶到豫州。


    顯然,兩人反目的時候已經不遠了。


    現在袁術把他叫迴,心思如何,顯而易見。


    “元歎,我已經和張君侯說定了,當然要做到說話算話。”


    袁術答道,“讓他稍等一些日子。


    等到秋收之後,我一定會對孫堅下手,以實現我的諾言!”


    顧雍點點頭,心下了然,秋後行動意味著張易也需要在同一時刻有所動作,否則這邊一打起來,張易沒動靜會讓人擔心。


    “請後將軍放心,在下定會如實告知主公。


    後將軍仁德高尚,在下十分欽佩。”


    顧雍違心稱讚了一番袁術。


    聽到誇獎,袁術麵不改色,輕描淡寫地擺了擺手:“這不過是承諾而已,既然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做到。”


    一旁的閻象、楊儀聽了,隻能一起抬頭望向屋頂,雖知頭頂是房頂,還是不由自主地想逃離這段尷尬對白帶來的窒息感。


    三天後,在宛城太守府門口,孫乾和顧雍不期而遇。


    “哈哈,公佑,你是襄陽那邊的人,為何和我這個從壽春迴來的人同時在這裏?”


    顧雍微笑詢問。


    “唉,劉表的手下太熱情,邀請宴會絡繹不絕,推脫不了啊。”


    孫乾拍著鼓起的肚子笑道。


    “吃了府中飯菜,再嚐試荊州的味道,實在難以下咽。”


    他也忍不住吐槽了一下荊州食物。


    兩人相視一笑,攜手走進太守府,隻見文武百官早已齊聚。


    兩位使臣歸國,自然是一項大事。


    畢竟涉及南陽未來的重大決策,不能掉以輕心。


    “你們二人此行勞頓,請喝杯水酒解乏吧。”


    張易坐在主座上笑著招唿。


    隨即侍女們便手持托盤上前奉上酒樽,每人各一杯。


    “主公,在下遊曆已久,但仍然認為我們南陽的酒是最佳的選擇。”


    孫乾由衷讚歎。


    如果早先是因為對張易的崇敬才到南陽,現在看來確實是來對了。


    美酒醉人,菜肴可口,人生若此,夫複何求?“哈哈哈,將來你喝膩了就怪我不了!”


    張易大笑幾聲,旋即收斂笑容,前傾身子說道,“元歎公佑,你們此行的成果如何?”


    張易話音剛落,顧雍隨即上前一步,說道:“公佑那邊事情繁雜,可以稍後討論,還是由屬下先匯報此次出使的狀況吧。”


    孫乾在旁邊捋著胡須,沒有異議,他深知這次襄陽之行見證了許多世態炎涼。


    正如顧雍所說,這一切遠非簡短幾句能夠道盡。


    “好,就讓元歎先說吧!”


    張易擺了擺手,侍女們隨之全部退出。


    典韋則帶領衛隊守在了議事堂門外。


    錦衣衛已經在南陽展開了初步的調查和整頓,然而即使是錦衣衛,也並非神仙,軍事機密豈能容旁人隨意聽聞。


    顧雍開門見山地匯報:“袁術已同意對孫堅開戰,並將發兵時間定為秋收之後。”


    “鵬舉,我們現在兵馬多少?”


    張易一邊敲打著桌邊一邊問道。


    嶽飛高聲迴答:“啟稟主公,討伐董卓各部雖有損失但及時補充完畢。


    現今背嵬軍共有一萬兵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五營每營擴充到一萬五千兵馬,加上缺少戰馬而暫僅有五千人的狼騎和兩千陌刀軍,總計我們已有九萬兩千兵力。”


    張易又轉向荀彧:“文若,儲糧情況如何?”


    荀彧站出來大聲答道:“迴主公,我南陽尚存一百七十萬石糧食。


    等到秋收再添新收的糧草足夠南征荊州所需,並支持整個大軍一年的供給需求。”


    說到這裏他還特地點了一下頭——袁術貢獻的一百萬石糧食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皇上下詔命我出任荊州牧,劉表擅自占據荊襄不尊王命,所以,秋收一結束,我們就揮師攻取荊州!”


    張易語氣堅決,字字鏗鏘。


    現在軍隊齊備,糧食富足,時不我待啊,怎可能眼看著其他諸侯壯大再迴頭來對付荊州?


    見到張易決斷已定,顧雍退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把後續交給了孫乾。


    孫乾走上前來詳細敘述與劉表會麵的情形。


    “會見過劉表後原本要離開時,卻被荊州的蔡瑁、蒯良和向郎三位大人挽留宴請。


    其間蔡瑁對我南陽頗為猜忌不斷試探;蒯良、蒯越則態度模糊不願表露,他們似乎是抱著觀望心態靜觀其變,並未明確表態是阻礙亦或支持主公。


    倒是那向郎先生對主公滿懷景仰,不斷誇讚,並表示願意將私人藏書編纂成冊贈送南陽學子,甚至還談到日後若是有機會能在荊州開設學府傳播學術該是多麽美好。”


    如此描述既傳達了事實,更展現了當時局勢複雜且微妙的氛圍。


    “此外,屬下還了解到,馬家對主公的態度頗為友好,隻是礙於劉表,不便過於公開。”


    孫乾將他在襄陽的見聞全數告知了張易。


    “蔡瑁不久前還為我運送糧草和箭矢,現在竟反目成仇。


    看來世家的利益真是不可小覷啊。”


    張易苦笑道,搖了搖頭。


    一旁的劉伯溫則點頭示意,已將孫乾所述記錄在案。


    日後行軍打仗時,這些情報或許能派上用場。


    例如,向家如此親附主公,未來可以內外策應;而蒯家和馬家之所以表現不明顯,無非是利益不夠誘人。


    一旦有足夠的利益驅動,他們也可能會像向家一樣靠近主公。


    “伯溫,你給向郎寫一封信,信中無需多談,隻要聊聊他關注的書籍印刷之事即可。


    然後派遣心腹秘密送信,並帶去一些剛產自南陽的紙張。”


    如今南陽生產的紙張數量有限,用這作為禮物,定會讓向郎大為滿意。


    “遵命!”


    劉伯溫恭敬地迴應道。


    “公達擬訂的求賢令我已經看過了,可以發布。


    秋收之後,我們將進軍荊州。


    如果官員不足,那會非常不利。”


    張易說。


    一旁的荀攸亦點頭讚同。


    至於荊州是否難以攻取,張易表示並不擔憂,盡管對方兵強,但實際能參與決戰的數量並不多,且缺乏精銳。


    張易對荊州將領也不以為然,唯一值得一提的恐怕隻有黃祖。


    而後眾人商議了些許政事,便各迴各家。


    第二天清早,劉備也在計劃開設學塾。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到了清晨。


    張易站在州牧府門口,注視著遠處的城牆。


    不少人圍著城牆上新貼的告示,討論紛紛:


    “你們知道上麵寫了什麽嗎?”


    “管它呢,又買了本書、認了些字就了不起麽!”


    張易倚靠在石獅子旁,微笑著觀看民眾們圍觀牆上的告示。


    城牆上新貼的是經荀攸精心修飾過的求賢令,與曹操不同,這份求賢令更重視個人品行。


    張易對此舉十分讚同,不想招攬一群有才無德的人,徒增煩惱。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把關嚴,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求”


    字體現了誠意與謙卑。


    南陽雖不及荊州富裕,但在張易的領導下,兵強馬壯、名聲在外。


    亂世已起,張易禮賢下士,吸引各方英才,對於那些有才之人來說,南陽或整個荊州不失為一個好的去處。


    好的,我會用不同的文字表達同樣的意思,並保留原文中的所有名字。


    ---


    當然,這位有才華的人並未將大多數士族子弟包括在內。


    張易發布的求賢令,把士族子弟和寒門子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


    此外,他在南陽大規模推動辦學,使每個寒門子弟都能接受教育,這已經引起了眾多士族子弟的不滿。


    好在如今的世家並沒有晉朝之後那麽強大,他們隻能忍氣吞聲。


    不過,有人試圖效仿張易的做法,比如曹操。


    “他張易能開學校,我曹操就不能?”


    曹操麵帶慍色地說道。


    此時,在郭嘉的幫助下,他已經更早控製了陳留,距兗州咫尺之遙。


    然而,這句話剛一出口,幾乎所有的謀士都懇求曹操不要這樣做。


    這讓他氣得直瞪眼。


    然而,當曹操看到郭嘉也反對時,他冷靜了下來,不再提開辦學堂的事,反而贏得了陳留文武官員的高度稱讚。


    送走這些官員後,曹操忍不住向郭嘉問道:“奉孝,辦學校是為了培養人才,你也出自寒門,為何還要阻止我?”


    “主公,陳留能跟南陽一樣嗎?”


    郭嘉反問道,“張易能夠 ** 破壞辦學的世家,你能做到嗎?”


    這一連兩問,讓曹操瞬間冷靜下來。


    他還真沒那個把握!這些世家他還有大用途,按照郭嘉的策略,如果日後要拿下兗州,離不開這些世家士族的支持。


    例如名士邊讓便是兗州士族的重要代表,萬一惹怒了邊讓等人,拒絕助自己掌握兗州,那得多費多少周折。


    曹操頓時明白過來。


    劉備則沒有如此清醒,即使有戲誌才勸阻,他也未放棄在剛剛抵達的上郡建立學堂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