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居然不為所動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惡來,將錦衣衛指揮使叫來!”張易低聲吩咐。
聽此指令,身旁的大漢應了一聲:“喏”,很快一位穿著青衫、身挎長刀的男人步入室內,單膝跪下,“李元芳見過主公!”
李元芳是荀彧拜托後,張易得到的一名係統分配人才,因其善於情報收集,故張易決定讓他接管錦衣衛,設其職位為二千人的指揮官。
“元芳,人員都安排好了嗎?”張易繼續審閱著手中的公函,並以紅色沙墨作出指示。
“迴複主公,兩千名錦衣衛已全部部署到位,其中八百精幹力量分布到十三州首府。”
“另外八百散布在南陽各地監督各級官員;其餘四百留駐宛城,我計劃自今日起帶領他們巡視全城,徹底鏟除所有隱藏其中的密探。”
“很好!我要你盡快清除宛城內的這些隱患!我實在不希望某晚睡覺還有一群人盯著我的脖子想。” 張易擱筆冷哼道。
“主公安心!屬下一個月之內必將徹底清除! ” 李元芳堅定表態後,提起長刀毅然離開,門外瞬間似乎刮起了一陣血腥氣息。
“典韋,去請嶽丈大人前來!”張易隨後又吩咐到。
籌備學校的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地點選擇其實並不是問題,許多抄沒的大戶宅邸經過簡單改造即可投入使用。
唯一的困擾在於教師資源的獲取。短暫處理了一陣文書事務後,張易看見蔡邕在典韋引領下來到了房中。張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前往迎接。隻見蔡邕麵帶微笑,麵色紅潤。
還沒等到張易走近,蔡邕便迫不及待地發問:“雲驥啊,我已聽聞你有意在南陽普及學校之事?”
“正是!”張易肯定地迴答。
“雲驥啊,關於我自己的為人我是再清楚不過了。治理國家非我所長,幸而有了造紙術與印刷術,使我免去了費力謄抄書稿之勞。”提到這些發明,蔡邕眉飛色舞,喜悅溢於言表。這兩項創新對於讀書人無疑是上天眷顧的奇跡!加之張易的宏偉教育藍圖——培養廣大的民眾,這讓蔡邕坐臥不安。作為曆史上留名的大善舉,他怎能錯失良機?
此時恰逢張易指派典韋登門造訪。“我最近頗有些清閑。”蔡邕接著說,
“既然你有意向設立學校,必然需要許多教職人員。雖不敢自稱賢才,但百家之學均有涉獵,願為學堂貢獻一分力量,擔任教職!”
“嶽父大人過謙了,”張易笑道,“實際上派典韋來,正是希望能邀請您出任祭酒的重任。”
在那個時代,“校長”這樣的稱唿尚未形成;它最早出現在秦朝,用來指稱統領軍隊的一個特定職位。因此,如果張易直接提“當校長”,蔡邕大概會摸不著頭腦。
聽到這裏,蔡邕點頭應承,並似乎記起了某件事:“我對鄭玄、管寧二位好友有著深厚的情誼,如果他們得知南陽有此神物,定會心馳神往。我能給他們寫一封信嗎?邀請他們共襄盛舉。”
這個提議讓張易眼前一亮。“他們的影響力毫不亞於嶽父大人。”盡管略顯古板,但在當世,蔡邕與兩位賢人的聯合足以為學校匯聚大量優秀青年學者。
張易當即迴應道:“嶽父大人的意見非常好,附上一些書籍和南陽出產的新紙張,隨書信一起寄出去吧!” 實物遠比言語更加能打動人。正當他說著,屋外傳來荀彧和顧雍的腳步聲。
蔡邕神色如常,恭敬地向主人鞠躬:“主公明智。”
這讓蔡瑁完全摸不透蒯良的意圖。兄弟,是你引薦的這兩人!這兩人已經表示讚同你的觀點了,你卻一點迴應也沒有?麵對蔡瑁的目光,蒯良仍然麵無表情。
蔡瑁無奈,隻能另換話題:“那麽另外四家呢?”話未說完,楊成就露出了鄙夷之色。
“黃承彥和龐德公那兩個老家夥,早已經失去了血氣,見到荊州出現張易這樣的叛逆,居然不為所動。”
“至於向家的家主向郎,本就是荊州的一個異數,他在州內大力提倡讀書,根本不看重出身。張易這番舉動,正好合乎他的心意。不出意外,不久之後向巨達就會出現在南陽的宛城!”
“再來說馬家,哼,他們會在意這些小事嗎?他們的眼界可比這遠多了,若張易真能成功,馬家就不再是單純的荊州豪門,而是整個大漢的名門望族!”
楊成話音剛落,蒯良的臉色也略顯變化。他的心思和馬家一樣!
如果張易能成大事,作為早期支持張易的豪門,隻要不懷二心,堅決跟隨他,一定能保證家族長久不衰!
不過,他又與馬家有所不同。
馬家認為現在荊州四周的形勢有利於張易的發展,所以決定全力支持張易。然而,他認為:
劉表現在並不算昏庸,
手下眾多將領,也未必會被張易輕易製服。他希望等張易攻占荊州後再考慮加入,為時不晚。
與此同時,在長安,看著張易一係列動作的董卓顯得極不高興。他剛剛在這裏安定下來,
然而張易的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讓他的心情十分糟糕。
他還聽聞張易對待戰死士兵的態度,
投入如此多的資金和糧草,顯示了張易的財富有多麽雄厚!尤其讓人氣憤的是,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本該屬於他自己!
可惡!
“文優,你來的正好,快來幫我看看!”董卓將手裏的信遞過去。
李儒伸手接過。
這張來自南陽的紙張三天前就已傳到了長安。
李儒對張易的能力感到震驚不已。
三天前南陽商人抵達長安時,他已經得知了紙張的內容,
隻是董卓沉溺於享受,他才無法及時覲見。
老實說,李儒也沒有料到張易會開設學堂。
因為這樣的舉動勢必會引起一半以上貴族的不滿,將張易視為仇敵。
“主公,張易開設學堂雖無不可,但這舉動將使一半的貴族站在了他的對立麵,實際上是在削弱貴族的基礎。”
李儒看了眼信後,立刻開了口。
他早已準備好這些說辭,隻是一直無法與董卓見麵而已。
董卓聽到這些,立刻起了興致,看向身邊的幾個侍妾,嫌惡地揮手讓她們離開。
這些玩物早已讓他感到厭倦,現在怎麽看都覺得醜,還是得盡快找到一個美女!“文優這是什麽意思?”
“開設學堂並沒有什麽不可,”李儒道,“曆代先賢都有過這樣的作為。”
“然而,他的話中有一點極為致命,那就是隻有登記在冊的戶籍居民才能在南陽學堂上學。”
“如此一來,隱藏在貴族領地內的平民佃農必然會感到極大的羨慕,不需要張易動手,隱藏在貴族勢力下的百姓就會有一部分主動脫離出來。”
……
無論何時,人口都是一個國家、一個家族的根基。沒有人口,一切都無從談起!
張易的這一舉措,正是削減貴族隱匿的人口基礎!
除了朝堂的官職多由世家把持之外,要想入朝為官,除非依附於某個世家。
張易通過建立學校,並以考試作為選拔官員的方式,大大削減了世家對南陽政治舞台的影響!
最終提到的是文化方麵,目前尚不清楚他那邊造紙的規模,但肯定數量可觀。
隨著張易控製的地盤擴大,預計紙張產量也將大幅度增長,加之他手中似乎擁有迅速製作大量書籍的方法。
如果給他足夠時間,可能全國上下都能買得起書籍,這樣一來,世家中一向重視的文化傳承,也就不再那麽具有優勢了!
這是李儒的一番感歎,他說張易這一做法確實讓他感到相當欣賞。
畢竟,他也是來自普通寒門之家,早年能得到一本書已是極大的喜事;而現在才幾天,就看到滿街都在銷售著論語的複製品,這帶來的觸動是無法言語的描述的。
隻可惜他屬於董卓一方,張易卻是他們的對手!
麵對著張易層出不窮的創新策略,董卓立刻變得十分焦急,他說:“文優啊,我們不能看著張易勢力越來越強大!”
“請主公不要擔心。即使從長安遷至洛陽,我們的軍隊依舊掌握手中,而且皇上依然處於我們的保護之下!”
李儒繼續道:“按實力來算,當今天下的豪傑們,沒有能與主公抗衡的。” “我們完全有能力以皇帝名義來號令其他諸侯。”
“首先可以清除附近的障礙,比如消滅西涼的馬騰,以此解除後方的隱患。” 之後出兵漢中,取得益州控製權!“像劉焉這樣隻能暫時維持局麵的人絕不是主公您的對手!”
李儒聲音激昂。
然後,集合全部力量,準備與張易進行最終的對決,一旦勝利,則可以如同昔日秦國般破函穀而出,吞並各地。 其他那些諸侯將不再是威脅!”
李儒的話深深觸動了董卓的心,讓這位統治者也不由感到一陣振奮,當即站立起來,顯得充滿鬥誌地注視四周。 李儒見狀,更是感到無比興奮——這難道是因為張易的做法使得主公重拾方向了嗎?
聽此指令,身旁的大漢應了一聲:“喏”,很快一位穿著青衫、身挎長刀的男人步入室內,單膝跪下,“李元芳見過主公!”
李元芳是荀彧拜托後,張易得到的一名係統分配人才,因其善於情報收集,故張易決定讓他接管錦衣衛,設其職位為二千人的指揮官。
“元芳,人員都安排好了嗎?”張易繼續審閱著手中的公函,並以紅色沙墨作出指示。
“迴複主公,兩千名錦衣衛已全部部署到位,其中八百精幹力量分布到十三州首府。”
“另外八百散布在南陽各地監督各級官員;其餘四百留駐宛城,我計劃自今日起帶領他們巡視全城,徹底鏟除所有隱藏其中的密探。”
“很好!我要你盡快清除宛城內的這些隱患!我實在不希望某晚睡覺還有一群人盯著我的脖子想。” 張易擱筆冷哼道。
“主公安心!屬下一個月之內必將徹底清除! ” 李元芳堅定表態後,提起長刀毅然離開,門外瞬間似乎刮起了一陣血腥氣息。
“典韋,去請嶽丈大人前來!”張易隨後又吩咐到。
籌備學校的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地點選擇其實並不是問題,許多抄沒的大戶宅邸經過簡單改造即可投入使用。
唯一的困擾在於教師資源的獲取。短暫處理了一陣文書事務後,張易看見蔡邕在典韋引領下來到了房中。張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前往迎接。隻見蔡邕麵帶微笑,麵色紅潤。
還沒等到張易走近,蔡邕便迫不及待地發問:“雲驥啊,我已聽聞你有意在南陽普及學校之事?”
“正是!”張易肯定地迴答。
“雲驥啊,關於我自己的為人我是再清楚不過了。治理國家非我所長,幸而有了造紙術與印刷術,使我免去了費力謄抄書稿之勞。”提到這些發明,蔡邕眉飛色舞,喜悅溢於言表。這兩項創新對於讀書人無疑是上天眷顧的奇跡!加之張易的宏偉教育藍圖——培養廣大的民眾,這讓蔡邕坐臥不安。作為曆史上留名的大善舉,他怎能錯失良機?
此時恰逢張易指派典韋登門造訪。“我最近頗有些清閑。”蔡邕接著說,
“既然你有意向設立學校,必然需要許多教職人員。雖不敢自稱賢才,但百家之學均有涉獵,願為學堂貢獻一分力量,擔任教職!”
“嶽父大人過謙了,”張易笑道,“實際上派典韋來,正是希望能邀請您出任祭酒的重任。”
在那個時代,“校長”這樣的稱唿尚未形成;它最早出現在秦朝,用來指稱統領軍隊的一個特定職位。因此,如果張易直接提“當校長”,蔡邕大概會摸不著頭腦。
聽到這裏,蔡邕點頭應承,並似乎記起了某件事:“我對鄭玄、管寧二位好友有著深厚的情誼,如果他們得知南陽有此神物,定會心馳神往。我能給他們寫一封信嗎?邀請他們共襄盛舉。”
這個提議讓張易眼前一亮。“他們的影響力毫不亞於嶽父大人。”盡管略顯古板,但在當世,蔡邕與兩位賢人的聯合足以為學校匯聚大量優秀青年學者。
張易當即迴應道:“嶽父大人的意見非常好,附上一些書籍和南陽出產的新紙張,隨書信一起寄出去吧!” 實物遠比言語更加能打動人。正當他說著,屋外傳來荀彧和顧雍的腳步聲。
蔡邕神色如常,恭敬地向主人鞠躬:“主公明智。”
這讓蔡瑁完全摸不透蒯良的意圖。兄弟,是你引薦的這兩人!這兩人已經表示讚同你的觀點了,你卻一點迴應也沒有?麵對蔡瑁的目光,蒯良仍然麵無表情。
蔡瑁無奈,隻能另換話題:“那麽另外四家呢?”話未說完,楊成就露出了鄙夷之色。
“黃承彥和龐德公那兩個老家夥,早已經失去了血氣,見到荊州出現張易這樣的叛逆,居然不為所動。”
“至於向家的家主向郎,本就是荊州的一個異數,他在州內大力提倡讀書,根本不看重出身。張易這番舉動,正好合乎他的心意。不出意外,不久之後向巨達就會出現在南陽的宛城!”
“再來說馬家,哼,他們會在意這些小事嗎?他們的眼界可比這遠多了,若張易真能成功,馬家就不再是單純的荊州豪門,而是整個大漢的名門望族!”
楊成話音剛落,蒯良的臉色也略顯變化。他的心思和馬家一樣!
如果張易能成大事,作為早期支持張易的豪門,隻要不懷二心,堅決跟隨他,一定能保證家族長久不衰!
不過,他又與馬家有所不同。
馬家認為現在荊州四周的形勢有利於張易的發展,所以決定全力支持張易。然而,他認為:
劉表現在並不算昏庸,
手下眾多將領,也未必會被張易輕易製服。他希望等張易攻占荊州後再考慮加入,為時不晚。
與此同時,在長安,看著張易一係列動作的董卓顯得極不高興。他剛剛在這裏安定下來,
然而張易的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讓他的心情十分糟糕。
他還聽聞張易對待戰死士兵的態度,
投入如此多的資金和糧草,顯示了張易的財富有多麽雄厚!尤其讓人氣憤的是,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本該屬於他自己!
可惡!
“文優,你來的正好,快來幫我看看!”董卓將手裏的信遞過去。
李儒伸手接過。
這張來自南陽的紙張三天前就已傳到了長安。
李儒對張易的能力感到震驚不已。
三天前南陽商人抵達長安時,他已經得知了紙張的內容,
隻是董卓沉溺於享受,他才無法及時覲見。
老實說,李儒也沒有料到張易會開設學堂。
因為這樣的舉動勢必會引起一半以上貴族的不滿,將張易視為仇敵。
“主公,張易開設學堂雖無不可,但這舉動將使一半的貴族站在了他的對立麵,實際上是在削弱貴族的基礎。”
李儒看了眼信後,立刻開了口。
他早已準備好這些說辭,隻是一直無法與董卓見麵而已。
董卓聽到這些,立刻起了興致,看向身邊的幾個侍妾,嫌惡地揮手讓她們離開。
這些玩物早已讓他感到厭倦,現在怎麽看都覺得醜,還是得盡快找到一個美女!“文優這是什麽意思?”
“開設學堂並沒有什麽不可,”李儒道,“曆代先賢都有過這樣的作為。”
“然而,他的話中有一點極為致命,那就是隻有登記在冊的戶籍居民才能在南陽學堂上學。”
“如此一來,隱藏在貴族領地內的平民佃農必然會感到極大的羨慕,不需要張易動手,隱藏在貴族勢力下的百姓就會有一部分主動脫離出來。”
……
無論何時,人口都是一個國家、一個家族的根基。沒有人口,一切都無從談起!
張易的這一舉措,正是削減貴族隱匿的人口基礎!
除了朝堂的官職多由世家把持之外,要想入朝為官,除非依附於某個世家。
張易通過建立學校,並以考試作為選拔官員的方式,大大削減了世家對南陽政治舞台的影響!
最終提到的是文化方麵,目前尚不清楚他那邊造紙的規模,但肯定數量可觀。
隨著張易控製的地盤擴大,預計紙張產量也將大幅度增長,加之他手中似乎擁有迅速製作大量書籍的方法。
如果給他足夠時間,可能全國上下都能買得起書籍,這樣一來,世家中一向重視的文化傳承,也就不再那麽具有優勢了!
這是李儒的一番感歎,他說張易這一做法確實讓他感到相當欣賞。
畢竟,他也是來自普通寒門之家,早年能得到一本書已是極大的喜事;而現在才幾天,就看到滿街都在銷售著論語的複製品,這帶來的觸動是無法言語的描述的。
隻可惜他屬於董卓一方,張易卻是他們的對手!
麵對著張易層出不窮的創新策略,董卓立刻變得十分焦急,他說:“文優啊,我們不能看著張易勢力越來越強大!”
“請主公不要擔心。即使從長安遷至洛陽,我們的軍隊依舊掌握手中,而且皇上依然處於我們的保護之下!”
李儒繼續道:“按實力來算,當今天下的豪傑們,沒有能與主公抗衡的。” “我們完全有能力以皇帝名義來號令其他諸侯。”
“首先可以清除附近的障礙,比如消滅西涼的馬騰,以此解除後方的隱患。” 之後出兵漢中,取得益州控製權!“像劉焉這樣隻能暫時維持局麵的人絕不是主公您的對手!”
李儒聲音激昂。
然後,集合全部力量,準備與張易進行最終的對決,一旦勝利,則可以如同昔日秦國般破函穀而出,吞並各地。 其他那些諸侯將不再是威脅!”
李儒的話深深觸動了董卓的心,讓這位統治者也不由感到一陣振奮,當即站立起來,顯得充滿鬥誌地注視四周。 李儒見狀,更是感到無比興奮——這難道是因為張易的做法使得主公重拾方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