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返迴太守官邸,南陽的地方官員們緊隨其後。原來寬敞的大廳此刻擠滿了人,仿佛是一個小型的朝廷。“各位對我開辦學校有何見解?”張易開腔詢問。


    眾多的目光匯聚在荀彧與荀攸身上。設立學校顯然是對權貴家族根基的一大挑戰。廳中之人以荀彧和荀攸為首,二人都是來自頂級豪門。除了顧雍,其餘人大多是普通的家族,稱不上是最高級別的家族。


    荀氏兄弟自認也被眾多視線包圍,尤其荀攸意識到哥哥還未真心加入張易陣營,準備代表潁川荀家表達對張易的支持。


    未等他開口,荀彧便先一步站出,抱拳說道:“主人這一舉措,意義非凡!”雖然在場者沒有特別的表情變化,但張易、荀攸以及劉伯溫的臉卻都充滿了驚訝之色。


    剛才荀彧直唿“主人”,這意味著他真正成為了張易的手下。這一變化讓張易心中係統提示的聲音隨之響起,不過他立刻將其屏蔽,畢竟正在談論正事。


    具體得到何種獎賞,稍後再看也不遲。


    “主公設立學府313,乃是一件惠澤後代的好事。”


    “使戶口登記在案的民眾後代能夠有機會入學受教育,則更有深遠的考慮!”荀彧大聲道。


    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怎麽就深遠了呢?


    “古之先哲都把傳道授業作為自己的使命,主公此舉正是向先哲學習,自然是對未來有益的大好事!”


    對於荀彧的這番話,在場的人也沒有反對的意見。


    反駁不得,畢竟若說這是錯誤的,豈不是也等於說古人的做法有誤?荀彧一句話就幫張易確立了道德上的正義立場。


    “一旦南陽各地縣府中的平民子女都進入了學堂讀書,其他沒有同樣機會的百姓必然會有情緒,這恰恰體現了主公的用心所在。”


    荀彧繼續解釋道。


    在場不少縣長都出自當地大家族,


    聽罷荀彧的言辭,頓時打了一個激靈。


    因為他們家裏有許多租戶,現在隻需在官府備案即可入學讀書,讀書後還能通過考試成為官員。


    從最底層直接飛躍為社會的上層,這種特權對租戶來說意味著什麽?但是這樣一來,世家大族的租戶數量就會急劇減少。


    田地誰來耕種?


    穀物又由誰收割?


    “主公!”


    一些出身地方貴族官員忍無可忍,直接出列。


    “主公,要是地裏的農民將孩子都送去學校上學,那對我們南陽的發展可是巨大的負擔啊,還望主公三思!”


    有一個人開了頭,更多縣裏的世家代表紛紛附和,全都站起來支持這個觀點。


    “你們心裏打的什麽主意我一清二楚,隻要在座諸位做好本職工作,我就一日保護一 ** 們的家庭不受損害!”


    “但如果不願意擔任此職,那麽卸下官職,迴到你們原來的世家子弟的身份去吧,隻要你們遵循我們南陽的法令,我絕不會為難你們。”


    張易冷漠地說。


    眾官僚集體震顫,立即齊聲稱:“卑職不敢……”


    接著張易叫起了一個人:“李嚴,聽令!”


    張易完全忽略了之前的質疑者,直接發出命令。


    正思索主公意圖的李嚴立即站出應聲。


    “已有三十萬民眾進入南陽,你負責帶領人員走訪審查,確保所有人遵守命令並安頓好。對於任何不尊號令或安置不當者,都要進行問責。”


    “另外,在民眾安置完畢後,丈量剩餘未開發的土地,並劃為公地……”


    張易邊說邊凝視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縣級官員,堅定地補充說,“若有農佃希望注冊身份,並借未使用的土地耕種以納稅,其待遇與普通百姓一樣!”


    聽到這裏,李嚴立刻低頭答應:“卑職遵令!”


    主公真是下定決心要壓縮世家大族的勢力啊!


    李嚴心中明白這一點,但沒有過多發表意見——作為平民出身的他,深知踏實做事才是正途。


    “主公,下屬認為開設學堂還麵臨著一個問題。”


    這時荀彧再次站出來發言。


    剛投效新主的他,此時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查找可能的問題,以輔助張易。在以前,他會選擇保持沉默,交由他人來指出。


    “書不夠?”張易帶著一絲笑意問道。


    荀彧深深點頭表示認同,他提到雖然有兩千冊書看起來挺多,但是考慮到南陽有三十七個縣,每個縣能分到的數量就有限了。


    而且,這些學生來了是否都有書看呢?


    看到荀彧的認可,旁邊一直微笑著的沈萬三也點了點頭。


    麵對沈萬三的微笑,荀彧顯得頗為困惑。


    要開辦學校,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書籍,這個問題有疑問嗎?顯然是沒有的!


    那麽沈萬三笑什麽呢?


    “主公?”沈萬三帶著疑惑開口詢問。


    “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吧。”張易吩咐道。


    沈萬三急忙快步進入內堂,片刻之後迴到原處,跟在他身後的是一隊軍人,每個人扛著一口箱子。


    一箱箱書籍逐漸展示出來,書墨的香味飄散開來,大家不自覺地聚集上前。


    看到箱子內整齊排列的書籍,所有人都驚訝不已。這種紙張製成的書?


    荀彧首先迴過神來,搶先拿起了一本。


    手指輕撫,細細體會了一番,這種紙比蔡侯造的紙不知強了多少!“這些字,怎麽會一模一樣?”荀攸驚歎道。


    荀彧聞言看向旁邊,見荀攸已手持一本書站在那裏。


    兩本都是《論語》,但書中每個字竟然完全相同!要是手抄的話,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


    “哈哈,文若公達,你們聰明絕頂,難道猜不出這是怎麽迴事嗎?”沈萬三笑得格外歡快。


    “給我一點提示,玉璽!印章!”


    荀彧和荀攸仿佛遭到雷擊一般,“把字倒著刻在印章上,然後用墨拓印?”兩人不約而同期待地迴答。


    沈萬點點頭,從一旁的箱子裏取出一塊木板,接著又拿起一張紙。


    塗抹好墨水後平鋪上去,掀開時上麵赫然印出了《論語》的文字。


    “你們眼前的書籍,從製作到搬到這裏來,還不到一刻香的時間!”張易笑著解釋。


    所有人集體目瞪口呆。


    他們終於明白張易創辦學校的底氣來源於何處了。人手一本紙書,這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大的工程量?


    荀彧與荀攸相視一笑,幾乎能夠預見未來無數底層學子紛至遝來的情形。


    目睹周圍人群討論著新型紙張與雕版印刷技術,張易淡然微笑,心中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眼前的某些想法。


    他有意改良現在的官僚係統,效仿後世的三省六部或內閣六部來治理南陽。


    但在深思熟慮後,他最終決定放棄這個想法。他隻是一個太守,不必事事過於顯眼。如果真的想要改革,等到占領荊州後再做打算也好。


    屆時掌握一方土地,張易才有足夠的力量實行大規模變革。


    “...未來三個月裏,諸位要大力推動南陽的民生發展,對於三十萬年輕壯丁的安排,務必謹慎。誰辦得不到位,就要讓位給更有能力的人。”


    “還有,陣亡及受傷戰士的撫恤金,若有膽敢染指之人,必將抄其全家!”張易嚴肅地說,目光掃過滿堂文武百官。


    “下屬領命!”眾人齊拱手迴應,張易說完便命眾人退下,臨別時叮囑他們商定學校開設的詳規。


    雖然自己是主公不虛,但不能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否則要群臣何用?


    他也有自己的計劃要去執行。


    隨後,劉伯溫和張易進入內堂繼續商談此次貿易所得。


    同時李嚴也帶著任務離開了,由於時間緊張,他隻是與荀彧匆匆一言,便離開宛城。


    至於剩下的人員,則全被荀彧留下,堅持要大家一起討論出章程後才能離去。


    “主公,袁術贈予的一百萬石糧食正運送至南陽,軍備也分批供應給了各部。”


    劉伯溫簡明扼要地匯報。張易點點頭。


    實際上,召劉伯溫前來並非僅為此事。關於蔡琰同意嫁與他,並定於五個月後完婚一事,雖然還有時間,但必要的準備工作仍需立即著手。對此一竅不通的張易,便交由劉伯溫負責,後者聞此事滿眼皆是欣慰與興奮之色。


    主公成婚,盡快育有子嗣,對於穩固勢力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當今戰亂時期。若張易不測,南陽上下文武官員何以繼?早日成婚,生育後代,顯然有利於南陽的安全穩定。


    “主公放心,屬下定會將一切打點妥當,不至折損主公臉麵。”劉伯溫自信滿滿地說。


    接著,張易提到了改進過的造紙技術:“我已經派出五百名錦衣衛負責守衛工匠監。此技術雖終將傳播出去,但在眼下須嚴格保密,吸引四方賢才正賴於此!”


    劉伯溫深表讚同,立時迴應道:“主公說得極是。”


    談到沈先生麾下的商隊遍布全國十三州,即將帶上最新釀製的美酒四處推銷,劉伯溫建議:“可讓商隊同時攜帶一些書卷,借此機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樣必能吸引不少平民百姓的關注!”


    “屆時,一定會有出身貧困或豪門中有抱負的士子們來到南陽學習!”張易輕輕說道,隨後便埋頭繼續審閱案牘文件。劉伯溫則俯身退出房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