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了川渝一共九家修行門派,分別為唐門,鐵劍門,青城派,峨眉派,火神派,藥王穀,美姑盟,灌江廟,哥老會。


    今兒給大家講講雲南和貴州的門派。


    雲南一共有五家修行門派。


    分別為點蒼派,雪山派,天龍寺,沐王府和無量宮。


    點蒼派甚少行走江湖,而且地處僻遠,位於雲南大理蒼山,是以少與中原武林往來,也因此少有記載。


    點蒼山明水秀,四季如春,門下弟子們從小拜師,在這環境中生長,大多數都是溫良如玉的君子,對名利都看得很淡。


    點蒼的劍法雖然輕雲飄忽,卻很少有致命的殺著。


    可是江湖中卻沒有敢輕犯點蒼的人,因為點蒼有一套鎮山的劍法,絕不容人輕越雷池一步。隻不過這套劍法一定要七人聯手,才能顯得出它的威力。


    所以點蒼門下,每一代都有七大弟子,江湖中人總是稱他們為點蒼七劍。


    幾百年來,每一代的點蒼七劍,都有劍法精絕的好手。


    點蒼派的武功以劍法和輕功揚名天下。


    輕功輕靈飄動,專走輕、柔、快、變等路線,而劍法則招數古樸,蒼勁有力,大氣坦蕩,內藏其變,以詭異多變著稱。而最有名的當屬迴風舞柳,既可作劍法,亦可命名輕功。


    就門派實力而言,點倉是遠遠超過雲南的另外四派的,原因則是點倉的七大神兵全都好好的傳承了下來。


    射日神劍:點蒼至寶,一枝長長的寶劍,在劍柄之上鐫著一顆火紅的寶石,火紅色的劍鞘,發出淡瀠紅瀲的光華。


    朱雀劍:點蒼派鎮派之寶。相傳為戰國時一位劍聖所鑄,劍芒紫紅,劍身三尺,但是劍芒可伸至一尺,隻要將內勁貫注劍尖,則劍芒又可伸張半尺,連劍身共有四尺半長。朱雀劍配合點蒼海花劍法,威力無比,是以傲視江湖。


    紫焰神砂,向稱點蒼山步虛道觀鎮觀四寶之一,中含七種奇毒,厲害絕倫。非但與青海祁連派的九幽磷火有異曲同功之妙,並因「紫焰神砂」一灑便是好大一片,麵積較廣,威力比九幽磷火尤強。


    陰沉竹:點蒼之寶,一支姆指般粗細,色呈暗綠的長竿,足有八尺來長,越到上麵越細,有若釣魚竿一般!


    九霄劍:點蒼山的寶劍之一,曆來為掌門佩劍。


    赤龍:點蒼派七大神兵之一,劍約莫半人高矮,色做血紅,望之如同火焰,大有玄異之象。劍上散出血樣殺氣,以氣勢觀之,已是一口難得至極的利刃。


    靈乳空青香茶:無外人見過,據說可解百毒。


    雪山派,位於雲南的大雪山十二連環峰,以淩霄城為總部,掌門威猛先生黃自由,以雪山劍法為立派之本。


    掌門人黃自由長年固守淩霄城,閉門不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古往今來劍法第一、拳腳第一、內功第一、暗器第一,後來和混元星際門門長馬保國一戰後才知天外有天,自己的武功仍是差得太遠。


    雪山派祖師生性愛梅,所以雪山劍法中夾雜了許多梅花、梅萼、梅枝、梅杆的形態,兼古樸飄逸而有之,有老枝橫斜、風沙莽莽、明駝西來、暗香疏影、梅雪爭春、胡馬越嶺、明月羌笛等招術。雖然招術繁複、以輕靈變幻為長,內力修為卻無獨到之秘。


    開山掌、和掃雪腿是雪山派以著稱於世的武功。因為大雪山常年為雪所封,門人弟子的入門功夫,劈掌掃腿,都是以雪為對象。開山掌、掃雪腿,就是要把雪劈開,辟為道路的意思。這是雪山派揚威武林的獨門功夫,招式怪異,純走強猛一路。


    無妄神功,傳為雪山派三代掌門依無妄卦象所創內功,講求天雷無妄,無妄而得,必有所失,必有所得。修習後可轉禍為福,護佑軀體,亦可轉福為禍,加之於敵。


    寒極神功,為雪山派開派祖師所創,和丟丟修行的寒冰真氣類似,隻要被擊中人身,全身血脈就會被寒冰之氣凍結,六個時辰不解,就無救了。


    門派至寶冰魄劍,一柄寒光令人發冷的古劍,寒魄精英所鑄。


    天龍寺是南宋時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大理崇尚佛學,許多皇帝退位後都在天龍寺出家為僧。


    天龍寺在大理是一個支柱性的作用,簡直就是段氏政權得以穩定的保障者,


    “天龍寺”,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有“國寺”、“佛都”之稱。基方七裏,為屋八百九十間,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斛”,“三閣、七樓、九殿、百廈”之規模。


    而寺中武學六脈神劍早已失傳,一陽指一法因為曆史原因也不再獨有,而他們現在真正拿手的則是蠱術。


    大理是白族國家,皇室多與南疆各族通婚,所以天龍寺內各族家眷眾多,其中出身苗、夷的師娘會傳授天龍弟子神秘的“製蠱”之術。其實蠱並非什麽神怪之物,而是利用南疆特有微小昆蟲或植物對人的神經脈絡加以幹擾,學習起來倒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經脈百訣:無論是隔空點穴還是製蠱,熟悉經脈理論均很重要。在天龍寺傳授的“經脈百訣”在製蠱時起到關鍵作用。


    天龍寺內曾經還特別飼養大量馬匹,對外宣稱是為茶馬古道的商者提供聞名遐邇的滇馬,實際上是為了大理國在不測之時征兵作戰之用。所以天龍弟子馬術精湛,穿梭於滇西多山多水之處非常方便。


    沐王府,雲南沐王府是一段短小、相對獨立,而又給人田園牧歌氣息的曆史。沐王府的奠基人是沐英(1345~1392), 安徽鳳陽。小時雙親亡故,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將他收為養子。 他經營川藏地區, 開拓邊疆數千裏,洪武十年(1377) 被封為“西平侯”; 因平定雲南有功, 留守開發西南邊陲,死後追封“黔寧王”, 子孫世代鎮守雲南,承襲“黔國公”的爵位。 翠湖原是滇池的一個沼澤水灣,由於有多處地下水出露,又稱九龍池,到明代再築昆明城池,將翠湖圍入了城中,漸漸修建得有些規模。 明朝鎮守雲南的“國公”沐英先在此種柳牧馬,欲學“柳營春試馬”的周亞夫細柳營,後來以此地為別墅,增亭台樓榭,延續至明末,大西軍入滇時以之作為劉文秀的“蜀王府”。吳三桂來後又據以擴建為平西王府,至其敗滅。不過沐家後人並未死絕,在反清複明中建立了這個組織一直延續到今。


    無量宮,又稱為無量劍,無量洞等。於五代後唐年間在南詔無量山創派,掌門人居住無量山劍湖宮。


    該派大宋仁過年間分為東、北、西三宗之後,每隔五年,三宗門下弟子便在劍湖宮中比武鬥劍,獲勝的一宗得在劍湖宮居住五年,至第六年上重行比試。


    五場鬥劍,贏得三場者為勝。


    北宗於南宋末年遷往山西,此後即不再參預比劍,與東西兩宗也不通音問。


    鬥劍前,東西二宗掌門會共同邀請一些別派人士,有些是公證人,有些是前來觀禮的嘉賓。


    無量宮是一個道家門派,祖師不詳,據聞唐朝時一道士路過此地偶見一玉璧之上映出練劍的劍仙有男有女,且劍法精妙非凡,於是在此建了劍湖宮,開宗立派。


    無量宮自成體係,且在不斷地鑽研中進步,一切所得皆來自無量玉璧,就跟抽盲盒似的,每一代強不強就看他們在玉璧前能不能悟出一點東西。


    貴州則是隻有兩大門派,摩教和五毒教。


    分別為布依族和苗族的門派。


    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種神靈。山、水、井、洞及生長奇特的古樹無不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各村寨建有土地廟。一些特定的宗教儀式,要供奉神竹。各地布依族還供奉雷神、門神、灶神、龍王等等。這些反映了布依族作為農耕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摩教”是布依族宗教信仰中一個比較成熟的宗教信仰形式,介乎於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類型。其宗教職業者分為“布摩”和“摩雅”。布摩是通過學習而成的,在師父的帶領下學習一係列的經文和儀式的程序,能夠繼承師父的衣缽便可出道。布摩尊奉“報陸陀”為開山祖師。在舉行各種祭祖活動中,首要的儀式是恭請“報陸陀”蒞臨,以示整個祭祀活動的權威性。


    在摩經裏,“報陸陀”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能夠洞察古今,能夠解決人世間任何難題。摩經的基本思想是:人間萬物是由始祖神“報陸陀”創造的,萬物皆有靈,靈魂具有神秘力量,需要祭祀和崇拜,經過特定儀式和條件萬物可以相互轉變,達到禳災祈福的目的。人患疾病是由某種鬼魂作祟,通過舉行某種儀式可以驅逐疾病。人死後,靈魂不滅,通過儀式的超度,使靈魂進入仙境。布摩有較為完備的祭祀經典——摩經,還有比較固定和規範的宗教禮儀。


    舉行祭祀活動除了要履行一定的宗教禮儀外,還要輔以對經典的誦讀。典籍浩繁的摩經,大致可分為用於喪葬超度活動中的多卷本《殯亡經》、《古謝經》等,也有用於祈福、驅邪、禳災等目的的各類雜經。摩經包含了布依族古代社會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乃至人們的社會交往和道德禮儀等內容。摩雅是在某種特定的場合下,通過鬼魂附體而後經布摩的點化(安壇)而形成的,摩雅的巫術活動稱之為“打迷納”。


    五毒教就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他們自己稱自己為五仙教,


    五毒教把青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稱作五聖。這五聖相鬥,是五毒教的一個重要參研課程。


    五種毒物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排列在大盤子中,遊走一陣後,各自屈身蓄勢,張牙舞爪,便欲互鬥。毒蜘蛛不住吐絲,在沙盤一角結起網來。蠍子沉不住氣,向網上一衝,弄斷了許多蛛絲,隨即退開。蜘蛛瞪眼向蠍子望了幾眼,又吐絲結網,網未布妥,蠍子又是一衝。這般結網衝網,幾次之後,蠍子身上已粘滿蛛絲,行動大為遲緩,兩隻腳被蛛絲粘纏在一起,無法掙脫。蜘蛛乘機反攻,大吐柔絲,在蠍子身旁厚厚的結了幾層網,悄悄走到蠍子身前,伸足撩撥。


    蠍子突然翻過毒尾,啪的一聲擊打。蜘蛛快如閃電,早已退開。這般挑逗數次,蠍子怒火大熾,一擊不中,向前猛追過去,不提防正墮入蜘蛛布置的陷阱之中。蠍子在網上拚命掙紮,眼見在蜘蛛網中弄破一個大洞。蜘蛛忙又吐絲糾纏,蠍子漸漸無力掙紮。蜘蛛撲上,張口一咬,蠍子痛得吱吱亂叫。蜘蛛正在享受美味,突然一陣蟾沙噴到,毒蟾蜍破陣直入,長舌一翻,把蠍子從蜘蛛網中卷了出來,一口吞入了肚裏。蜘蛛大怒,向蟾蜍衝去。蟾蜍長舌翻出,要卷蜘蛛,蜘蛛張口向蟾蜍舌頭上咬去。蟾蜍長舌倏的縮迴。蜘蛛慢慢爬到蟾蜍左邊,吐出一條粗絲,粘在盤上,忽地躍起,牽著那根絲,從空中飛了過去,掠過蟾蜍時在它背上狠狠咬了一口。青青歎道:“這小東西竟然也會用智。”蟾蜍急忙轉身,蜘蛛早已飛過。片刻之間,蟾蜍身上蛛毒發作,仰麵朝天,露出了一個大白肚子,死在盤中。毒蜘蛛撲上身去,張口咬嚼。這邊那青蛇正被蜈蚣趕得繞盤急逃,遊過蟾蜍身邊時,忽地昂首,張口把毒蜘蛛吞入肚內,跟著咬住了蟾蜍。蜈蚣從側搶上,口中一對毒鉗牢牢鉗住蟾蜍,雙方再力拉扯。拉了一陣,青蛇力漸不敵,被蜈蚣一路扯了過去。青蛇想要撇下蟾蜍逃生,哪知它口內生的都是倒牙,鉤子向內,既咬住了食物,隻能向內吞進,說甚麽也吐不出來,想逃不得,登時狼狽萬分。不一刻,蜈蚣將青蛇咬死,在青蛇和蟾蜍身上吸毒,然後遊行一周,昂然自得。這就是五聖相鬥其中一次的戰鬥情景,能讓觀看者毛骨悚然,當然每次決鬥的結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五毒教地處苗疆五毒嶺,是個神秘而恐怖的組織。五毒教信奉的原則是利益決定敵友,隻要有利可圖,就可以為人所用,不管是非、對錯、正邪。五毒教另一個信條就是誰得罪了五毒教,誰就會死無全屍,與五毒教為敵的人都會莫名其妙地死掉。五毒教教徒間可以彼此使毒下毒。所以教徒間防範心奇重,而且每個人都想著怎麽研製出比別人強的毒藥、怎麽在下毒的時候讓人毫無察覺,防不勝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靖字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靖字輩並收藏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