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鄉裏,李達康連氣都來不及喘,又趕忙帶著鄭世俊往鄭家村趕,實在是時不我待啊,時間就是金錢。


    鄭耀先遠遠地瞧見李達康朝這邊走來,趕忙一路小跑著迎上前去,臉上堆滿笑容,急切地問道:“鄉長,情況咋樣啦?”。


    李達康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語氣輕鬆地迴答道:“還算順利,已經和市裏的幾家大型企業談妥了,他們答應每天先定購一萬斤”。


    聽到這話,鄭耀先頓時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之色,嘴巴張得大大的。


    好半天才迴過神來,結結巴巴地說道:“一……一萬斤?我的老天爺呀!”。


    他心裏暗自嘀咕,原本想著能訂個幾百斤就算不錯了,這一萬斤的數量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做夢都不敢想。


    然而,短暫的震驚過後,鄭耀先的眉頭迅速皺成了一團,憂心忡忡地說:“鄉長,這麽大的量,就算把村裏所有會做豆腐的人全都召集起來,不眠不休地幹,那也是做不出來啊”。


    “光靠人工一點點地磨,自然是不行的,必須得上機器設備才行”。


    鄭耀先麵露難色,撓了撓頭,苦著臉說道:“鄉長啊,咱們村做豆腐向來都是用石磨慢慢磨的,那些個機器啥的玩意兒,咱村裏人壓根兒就沒人會擺弄呀!”。


    李達康拍了拍鄭耀先的肩膀,寬慰道:“這點你不必擔心,我會請人過來給大家進行培訓的”。


    接著,他話鋒一轉:“鄭支書,你現在去把其他村幹部叫過來,我有幾件重要的事要交代你們”。


    鄭耀先聽完立刻跑去通知其他村幹部了。


    不多會兒,幾個村幹部匆匆趕來,臉上帶著疑惑與期待。


    李達康把賣豆腐的事以及準備開辦豆製品廠的計劃說了一下,幾個村幹部臉上也都露出了震驚的神情。


    “鄉長,不知道這價格是怎麽定的?”,一個村幹部問道。


    “我給他們的批發價是三毛六一斤”。


    黃豆批發買的話一斤大概一毛三左右,能出三到四斤豆腐。


    加上人工和運輸以及其它成本,一斤豆腐的成本大概在一毛五,也就是一斤豆腐能純賺差不多兩毛,這個利潤著實不低了。


    每天一萬斤的話,那就是一天兩千塊,一個月六萬塊。


    村幹部們在心裏算了一筆賬後都興奮了起來。


    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鄉長,可是這購買機器設備以及采購黃豆的錢從哪來啊?咱們村子裏實在是拿不出這筆錢呐!”,一名村幹部麵露難色的說道。


    隻見李達康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迴答說:“這正是接下來需要你們去做的事情,資金先由村民們集資入股來解決一部分,不足的地方由鄉財政補齊”。


    他頓了頓,接著強調道:“這是一個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好機會,所以你們務必要宣傳到位,把其中的好處跟村民講清楚,盡可能多地動員廣大村民積極參股”。


    “入了股的,等到了年底的時候,就可以憑自己所占的股份拿到相對應的分紅”。


    “但是不能強製要求村民入股,一切皆以自願為主,能籌到多少算多少”。


    這時,另一位村幹部好奇地發問道:“鄉長,那麽我們這幾個村幹部可以入股嗎?”。


    李達康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當然可以,無論是什麽身份,隻要是鄭家村的人,都可以入,最低十塊錢起,上不封頂”。


    說到這裏,李達康話鋒一轉,神情嚴肅地說道:“不過眼下,最重要最緊迫的事就是要把從村裏到鄉上這條路修起來,不然的話這豆腐根本運不出去”。


    聽到這話,又有一名村幹部憂心忡忡地提出疑問:“鄉長,這修路所需要的錢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咱們鄉裏能拿得出來嗎?”。


    “錢的問題你們不用擔心,我會想辦法”。


    “不過為了能盡早把路修好,還需要動員村民們先把路基平整好,這樣的話修起來就快了,早一天修好,廠子就能早一天開工,村民們也就能早一天掙錢”,李達康說道。


    “鄉長你放心,隻要修路的資金解決了,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們村裏就行了”,鄭耀先表態道。


    “對,修,必須修,到時候我帶頭上”。


    “行,那就這樣,這兩天你們先跟村民們宣傳好,等周一我再過來”。


    “哦對了,再選十幾個機靈點的年輕人出來,到時候我送他們去省城培訓,那個鄭世傑不錯,把他算上”,李達康接著說道。


    等李達康走後,鄭耀先和幾個村幹部商量了一下,然後就去村部在大喇叭裏喊了起來。


    “鄭家村的男女老少們,大家聽好了,吃完晚飯後都到村裏的打穀場上集合,我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鄭耀先連著在大喇叭裏喊了三遍才停。


    聽到廣播的鄭家村民們議論紛紛,不知道是有什麽大事,不過等晚上就知道了。


    ……


    傍晚時分,太陽逐漸西沉,但天色依舊明亮。


    鄭家村的村民們早早吃完了晚飯,紛紛走出家門,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朝著村子中央那寬闊的打穀場走去。


    這個打穀場有著悠久的曆史,它曾是當年生產大隊時期專門用於晾曬稻穀的場地。


    因此占地麵積相當可觀,可以輕鬆容納上千人而不顯得擁擠。


    馬上就到六月了,所以天黑的比較晚。


    夕陽的餘暉灑落在打穀場上,仿佛給每個人的臉龐都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輝。


    村民們聚在一起,或站或坐,交頭接耳地談論著,一群半大小子在一旁嬉戲打鬧著。


    像這樣大規模的集會在鄭家村已經許久未曾有過了,上一次還是前年選舉村幹部的時候。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性子急躁的村民開始變得有些不耐煩起來。


    正在這時,鄭耀先帶領著幾位村幹部費力地從密集的人群中擠出一條通道,緩緩走上了高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莊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莊屋並收藏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