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先看了一眼人群,然後拿起手中用鐵皮製成的喇叭,大聲喊道:“大家靜一靜,靜一靜”。


    “今天把大家夥召集起來,是有一件事關在場每一個人的大好事要宣布”。


    “支書有什麽大好事啊?”,有心急的村民已經忍不住開口問道。


    “該不會是要給我們發媳婦吧!哈哈”,村裏的光棍二愣子開著玩笑說道。


    “二愣子,你這晚上是喝了多少啊,醉成這樣?這天還沒黑呢就開始做夢了?”。


    “就是二楞,下次別光喝酒,多吃點菜,我家裏還有點油炸的花生米,等下你端著去”。


    村民紛紛打趣著說道。


    “別搗亂二楞,做啥美夢呢,我都還沒婆娘輪的上你?你小子倒是真敢想”,民兵連長鄭大河說道。


    “哈哈哈”,這番話惹得在場眾人是哄堂大笑。


    “行了,都別吵了,都聽我說”。


    “大家可能不知道,鄉裏新來了一個鄉長,姓李”。


    “支書,是不是你上次在村裏領著的那個人啊?還真別說,那後生長得是真俊啊”,有個村民插話道。


    鄭耀先瞪了一眼那人之後,繼續說道:“別看新來的李鄉長年輕,但可是個真心為咱老百姓辦實事的好領導”。


    “大家都知道,咱們鄭家村的豆腐做出來的味道要比其它地方的好吃一點,因此呢,李鄉長就準備在咱們村裏辦一個豆製品廠,專門做豆腐賣”。


    “支書,這辦廠我知道,需要的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咱哪來這麽多錢啊?”。


    “再說了,就算廠子能辦起來,可這豆腐能賣出去嗎?要是一天就賣個幾百斤的話,恐怕還不夠本錢呢”,一個去外麵打過工,有點見識的村民說道。


    “大軍說的沒錯啊,支書這辦廠的事是不是再琢磨琢磨,咱們村子可經不起折騰啊”,一些村民讚同的說道。


    “大家不用擔心,李鄉長已經幫我們找好銷路了,他跟市裏的幾家大企業談好了,每天訂購一萬斤豆腐”。


    “我的老天爺啊!一萬斤豆腐?把我累死都做不出來啊”。


    “就是,我活了幾十年都沒吃過這麽多豆腐,就算把咱們村裏會做豆腐的都集中起來也做不了這麽多吧?”,有村民擔憂道。


    “所以咱們要辦廠子啊,要用機器來磨豆子,李鄉長說了,他會安排人給咱們培訓,保證把大家都教會”,鄭耀先解釋道。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籌集買機器設備的錢,大家可以集資入股,到時候廠子辦了起來賺錢了,等年底就可以按照出資的比例拿到分紅”。


    “當然了,這入股的事全憑自願,絕不強求”。


    “支書這入股怎麽個入法啊?”,有村民問道。


    “十塊錢起入,上不封頂,隻要是咱鄭家村的人都可以入,等下大家迴去之後好好商量一下,要是想入股的這兩天把錢準備好,等星期一的時候,李鄉長還會親自過來一趟,到時候還有事情要說”。


    “好了,話就先說這麽多,大家夥散了吧,迴去好好考慮下,後天上午就不要去地裏忙活了,還是來這裏集合,想入股的到時候把錢帶上”。


    ……


    一眨眼就到了周一。


    一大早李達康就帶著鄉政府一幫人趕到了鄭家村。


    一見到鄭耀先,李達康就開口問道:“鄭支書,怎麽樣,入股的事都跟鄉親們宣傳到位了吧?”。


    “鄉長,那天你走後我就通知大夥了,隻是很多人心裏還是有顧慮啊,擔心這錢打了水漂,還是得你親自出麵給大夥說說,安安心才行啊”,鄭耀先迴答道。


    “行,有顧慮是正常的,你把大夥都召集起來,我來給他們說說”。


    “人都在打穀場上候著呢,就等鄉長你們過去了”。


    “那我們就過去吧,別讓鄉親們久等了”。


    打穀場上這會比菜市場還熱鬧呢,這兩天對於鄭家村的村民們來說可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村裏要辦豆製品廠,這可是大好事啊,別的不說,這廠子真要辦起來的話總要有人幹活吧?


    這要是能進去弄個活幹,每個月都有工資拿,就算比不上以前的工人,但想來也不會差的太多吧。


    這比在地裏刨食來說,那強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憂的是要是集資不夠的話這廠子還能辦起來嗎?


    還有啊,這廠子辦起來的話真能掙錢嗎?可別最後賠了,這家裏最後一點積蓄就要打水漂了。


    所以有些村民覺得還是要慎重一點,先觀望觀望再說。


    不過俗話說得好,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也有一些頭腦比較靈活的人就覺得這豆腐廠隻要能辦起來肯定能掙錢,這種機會可能一輩子就隻有這一次。


    為此有些人這兩天可是把親戚朋友都跑了一遍,把能借的都借了,就打算搏一把。


    李達康走到高台上,接過鄭耀先遞過來的喇叭,深吸一口氣,然後大聲喊道:“鄉親們好,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達康,是官田新上任的鄉長”。


    “今天我來這裏的目的,想必鄭支書都跟大夥說過了,現在你們要是有什麽疑問的話可以一個個舉手來問,我現場給大家解答”。


    “李鄉長,我就是想問一下,這要是我們集資不夠的話,豆腐廠還能辦的起來嗎?”,有人問道。


    “集資的目的是為了給大家一個增加收入的機會,如果集資不夠的話,不管缺多少,都由鄉裏出錢補齊”,李達康耐心的解釋道。


    “李鄉長,這廠子辦起來的話真能賺錢嗎?”。


    “這個不用擔心,我已經跟市裏幾家大工廠談好了,人家每天從我們這訂購一萬斤豆腐,我給他們的批發價是三毛六一斤,每斤豆腐的成本我算了下大概在一毛五,也就是說一斤豆腐可以純賺兩毛左右”。


    “大家可以算算看,一萬斤豆腐我們能賺多少?”


    “兩千塊!”,有算數快的村民高聲喊道。


    李達康點點頭,“沒錯,是一天兩千塊,那麽一個月呢?就是六萬塊!一年就是七十二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莊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莊屋並收藏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