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


    從搜尋這個問題,到找到答案,


    科研人員即便通過論文庫的檢索功能,


    也耗費了十多分鍾的時間。


    因為和萬有引力常量相關的論文太多,而許多論文隻是引用,並沒有在數據中闡述2013年測量實驗的次數。


    所以排除了許多無效論文之後,


    將近十五分鍾之後,一個準確的數字這才出現。


    中科院內部工作群中,一名科研人員公布了答案:


    “126次。”


    “2013年的測量,重複了126次。”


    “實驗次數幾乎是其他年份的四五倍,”


    “但測量得出的結果,誤差還是曆年最大。”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針對萬有引力常量一共測量了兩次。”


    “一次是西澳大學航天中心的quinn教授,他率領團隊測量了26次,誤差在0.32%。”


    “一次是歐盟科學院博洛尼亞大學prevedelli教授,他們在之後又測量了99次,誤差在0.363%。”


    “顧然說的,應該就是prevedelli教授測量的那一次。”


    一位院士開玩笑道:“還好,顧然沒有說出這兩位教授的名字和任職的單位,否則那就更嚇人了。”


    其他院士也都感歎道:“那是因為對他腦袋裏的宇宙而言,這兩個名字無足輕重。”


    正在中科院內部群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


    彈幕上已經吵得不可開支。


    這種詳細的數據,普通的觀眾基本上很難從互聯網上檢索出來。


    有的人為了驗證顧然的說法,用盡了各種辦法,


    結果最後都被付費的論文查詢網站攔在了門外。


    “ai搜不到,捏馬的查個論文還要付費?”


    “不是,這是阻攔我獲取真理啊!”


    “這怎麽分辨真假?。”


    “我吐了,我要舉報!”


    “好多外國的論文也收費,人家外國專家自己知道這事兒不?”


    “笑死了,我看了一下我大學的畢業論文,隻能看兩頁,後麵的也要收費。”


    “我自己把我自己賣了!”


    直播間裏吵得熱熱鬧鬧,


    雖然他們對顧然有著絕對的信任。


    但他們還是想親自搜索到答案,


    不為別的,


    就是0.363%這麽有零有整的數字,如果是真的,


    那他們就能親眼見證顧神的神格更近一步了。


    中科院和科工部找到了答案,


    直播間的觀眾們找不到答案,


    而觀看直播的歐醜科學院的相關院士,則不需要尋找答案。


    因為2013年的萬有引力常量的測量,他們印象太深刻了。


    他們清晰的記得,在quinn教授測量之後,其實一開始沒有人太注意那個0.32%的誤差的,


    因為這個誤差太大了,很可能是一次測量失誤,


    畢竟像這種精密測量,稍有一點兒誤差,在這樣的數量級上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無非是等過段日子,在測量一次就好。


    所以quinn在測量了二十多次,發現誤差始終很大之後,就把原因歸結到了測量儀器上,然後終止了測量。


    直到半年後,prevedelli教授開始重新測量,然後又出現了無法解釋的巨大誤差之後,


    這才引起了西方科研界的注意。


    普雷韋德利教授為了保證實驗的真實性,不斷重複了近百次實驗,


    結果實驗結果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比半年前奎恩教授的誤差還要大,


    一度從0.32%上升到了0.363%。


    這個發現他們並沒有對外公開,


    一方麵是盡管有兩次對照試驗,但他們還是不能徹底排除測量精度的問題,


    另外一方麵,這樣的誤差或許會產生一係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地球的生態係統。


    這是一次機會。


    如果縱觀地球的演化曆史,不難發現,麵對地球的變化,


    誰先做好準備,誰就能成為下一階段的地球主宰。


    而2013年,本就是東西方競爭激化的開始,


    所以這個成果,西方並沒有向外展示。


    盡管這麽多年來,歐醜科學家也並沒有從這個秘密中挖掘出什麽科研成果,


    但當他們在這個直播中,聽到畫麵裏那個年輕人就這麽輕而易舉的提出了這個問題之後,心中依舊無比震撼。


    因為在他們如此隱藏的情況下,這個華夏人還能夠得出這個結論,


    隻能完全靠物理學敏感度。


    接著,壓力很快就從華夏轉移到了他們的身上,


    因為在發現這個情況的十多年間,他們並沒有能夠憑借這個異常在物理學上有所突破,


    而現在華夏察覺了這個異常,他們現在隻能祈禱華夏也無法利用這個異常。


    但當這個希望從所有人心裏升起之後,很快就暗淡了下去,


    無他,


    眼前這個年輕人所表現出的物理學能力,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


    世界的學術論文浩如煙海,而曆年的萬有引力常量測量,如同海岸上的一顆砂礫,


    尤其是2013年的常量測量工作,因為他們的人為掩蓋,以至於信息出現的次數極少,


    而他卻能在海灘上散步的時候,發現兩粒沙子的不同。


    這有些過於可怕了。


    ……


    看著直播間無數觀眾對搜索不到任何信息而對一些論文收錄網站怨念深重,


    顧然則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


    2013年的數據本來就不好搜,哪怕是論文開放,恐怕如果不是專業的天體物理科研人員,也很難找到有效信息。


    顧然放下水杯,給兄弟們指路道:“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普雷韋德利教授在2013年發表的論文,我隱約記得是從他的論文中找到的。”


    觀眾們沒有意識到什麽,


    開始根據顧然的提醒,去有針對性的檢索。


    而中科院內部群裏,已經徹底炸鍋了。


    不是……他還真知道?


    大海中找砂礫就算了,


    還能對號入座,分析出來這個沙礫是誰丟的,


    顧然這小意思,有點東西啊?


    在直播間的觀眾們根據顧然的提示陸陸續續的找到了論文和答案之後,


    中科院的一些科研人員,已經開始著手研究一個新的問題——


    人類一生能獲得的知識的上限。


    沒多久,


    腦神經研究院的相關工作人員,就已經借著閑暇的功夫,


    給【中科院物理所】的公共號上提供了一篇趣味選題,


    《人類一生能獲得的知識存在上限,科學家已經算出來了》和中科院物理所小小的聯動一下(推薦一下,內容都很有意思且生動有趣)  【ps:當然,大家也能看出來雪糕是真沒啥存稿o(╥﹏╥)o


    期末了,感謝大家的禮物,我會努力碼字,年底放假加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雪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雪糕並收藏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