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員們靜靜地聆聽著朱元璋的每一句話,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那是被認可、被鼓舞後燃起的鬥誌。
一位軍戶家的女學員眼眶泛紅,小聲說道:“陛下竟如此看重我們,從前我隻覺得自己能嫁人生子便是一生,如今有機會讀書,還得到陛下鼓勵,定要拚盡全力,不負陛下期許。”
另一位勳貴家的小姐挺直腰杆,朗聲道:“陛下說得對,我們不能辜負這學習的機會,要將所學用於實處,為大明出一份力,才不枉在這女子學院走一遭。”
還有學員握緊拳頭,暗暗發誓:“一定要學好本事,將來成為像陛下期待的那般。”
隨後,朱元璋再次叮囑朱悅寧、朱鏡靜和朱橚:“學院的事兒就拜托你們了,有任何困難,隨時向咱開口。”
三人齊聲應道:“定不負父皇所托!”
飯後,朱元璋、李奧和牛曉乾三人便告別女子學院。
上車後,朱元璋神色沉穩,吩咐開車的毛驤:“迴宮,先繞去中書省,找標兒一趟。”
隨著車子緩緩啟動,穩穩地行駛在京城繁華的街道上。
李奧從兜裏掏出煙,給朱元璋和牛曉乾各遞上一根,自己也點燃深吸一口,接著滿是疑惑看向朱元璋,“大叔,我挺納悶兒的,為啥沒讓朱橚成立個醫學院?”
“未來大明要是發展起來,各地人口流動肯定會越來越頻繁,這天花可是個大隱患,預防工作可得提前落實到位啊。”
朱元璋接過煙,放在鼻尖輕嗅一下,點上深吸一口,臉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放心,咱在得知現代的牛痘後,就讓錦衣衛和太醫院的人秘密研究了。”
如今,已經研究出預防天花的有效法子了,現在就差大規模推廣開來。”
“至於還沒讓朱橚去成立醫學院,是因為要去各地找郎中的徒弟們來入學。”
“這些孩子有醫學底子,培養起來事半功倍。”
“現在人手正四處奔波,召集他們,頂多再過幾天就能把醫學院辦起來。”
“畢竟,以後牛痘的接種需要有新醫學知識的人才,普通郎中對這新事物的理解和操作,可能不太夠。”
牛曉乾彈了彈煙灰,“大叔,這新成立的醫學院,打算怎麽安排教學和研究?”
朱元璋揉了揉眉頭,略顯疲憊地說道,“這些事兒咱就不管了,已經跟老五說過,讓他自己去琢磨。”
“但有個硬要求,他必須在一年之內培養出一百個從事醫學研究的人才,三個月內培養出幾百個能給百姓看簡單的病,以及接種牛痘的醫護人員。”
李奧一聽,臉上的肌肉忍不住抽搐起來,“大叔,你可真行。老五那孩子才十四歲啊!”
“你讓他去搞些醫學研究,我還能理解,畢竟他對醫術滿懷熱忱,也確實有這方麵的天賦。”
“可讓他在短短一年之內規劃出一套完整的教學和研究體係,還要培養出這麽多人才,您覺得他一個人能應付得來嗎?”
朱元璋擺了擺手,神色中雖透著些許無奈,“咱也清楚這事兒難度不小,可大明等不起啊。”
“這天花肆虐,百姓受苦,每拖一天,就不知有多少人丟了性命。”
“老五雖說年紀小,可看他平日裏鑽研醫術的勁頭,還有在女子學院教醫護知識時的認真勁兒,相信他能扛得住。”
牛曉乾彈了彈煙灰,“要不這樣,大叔,你再選派一些人去現代專門學習現代醫學知識,迴來幫助老五,這不就行了?”
“不行。”朱元璋迴答得斬釘截鐵。
李奧和牛曉乾頓時一愣,兩人麵麵相覷,實在不太理解朱元璋為何如此堅決地反對。
朱元璋看到他倆的神情,解釋道,“你們倆啊,現代的那些知識咱也知道對大明的幫助有多大。”
“可別忘了咱在宋濂那說的,你們現代的那些知識與思想,對大明現在來說是把雙刃劍。”
“派去的人要是學了現代的醫學知識,難保不會接觸到其他現代思想,一旦這些思想在大明傳播開來,人心浮動,社會秩序都可能受到影響。”
“咱大明根基雖穩,但還經不起這般大的變動。”
李奧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這麽一說,我倒是明白了,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很難做到隻學醫學知識,而不被其他現代思想滲透。”
牛曉乾彈了彈煙灰,又提出了新的想法,“既然不能派人去現代學習,那能不能把現代的醫學書籍引進來,讓朱橚和學院裏的師生們自己鑽研?”
“這樣既能獲取知識,又能避免大規模思想衝擊。”
朱元璋沉吟片刻,“這倒是個可行的辦法,不過此事也得謹慎。”
“引進的書籍得先經過嚴格篩選,隻留下純粹的醫學知識內容,把那些可能引發思想動蕩的部分剔除。”
李奧補充道:“篩選之後,還得安排可靠的人進行翻譯和解讀。”
“畢竟現代醫學術語和概念與大明傳統醫學有很大不同,得讓大家能理解、能運用。”
“最好再組織一個學術研討小組,讓朱橚牽頭,定期交流學習心得,把這些知識真正消化吸收。”
朱元璋看向兩人,滿意道,“就按你們說的辦,晚些咱讓老五找你們去。”
“咱會提前告訴他,務必確保能利用好現代醫學知識,又不會給大明帶來不穩定因素。”
此時,車子已經緩緩停到了中書省的門口。
到了中書省,朱元璋沒有讓人進去稟報,而是直接進入中書省。
隻見中書省也大變樣,中間被隔開,一邊是老舊官員,一邊是年輕學子,把李奧和牛曉乾看得有些懵。
朱元璋瞧出了兩人的疑惑,“那些老頭子,都是舊官員依舊像往常一樣處理日常政務,而這些年輕學子,可都是標兒花費心血,手把手培養出來的。”說著,便邁步走進屋內。
屋內,朱標正伏案審閱公文,聽到腳步聲抬起頭,見是朱元璋,連忙起身行禮,“父皇,您怎麽來了,也不提前讓人知會一聲。”
朱元璋滿臉笑意,擺了擺手,“不必多禮,今日過來,就是想看看你這邊的情況,順道了解下中書省的運作。”
說完,他目光掃向屋內的其他人,“你們先退下吧。”
待眾人魚貫而出,房門緩緩關上後,屋內隻剩下朱元璋、朱標、李奧和牛曉乾。
朱元璋拉著朱標坐下,關切地問道,“主持中書省的這些日子,感覺怎麽樣?事務繁雜,你還吃得消嗎?”
朱標見旁人都已離開,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了不少,坦誠地說道,“爸,自接手中書省事務以來,我每天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雖說事務繁雜瑣碎,但好在有朝中諸位老臣盡心輔佐,加上這些年輕學子個個銳意進取,充滿幹勁,倒也進展得還算順利。”
他輕輕歎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隻是改革政務流程,協調各方關係,確實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與心思。”
李奧在一旁好奇地打量著中書省的布局,問道,“標哥,有必要分區辦公麽?”
朱標微微一笑,解釋道,“我打算臨時成立一些部門,通過逐步分化六部的權力,來實現權力的重新分配與製衡。”
“以後這些臨時部門會慢慢發展成為正式的部門,雖說不敢奢望短時間內就能像現代那樣擁有繁多的部門,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趨勢怕是難以避免。”
“而我這麽做,最終的目的你們也清楚,就是為了廢除丞相製度。”
李奧和牛曉乾聽聞此言,皆是心頭一震,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李奧下意識地瞅瞅朱標,又將目光投向朱元璋,“大叔,在曆史上,廢除丞相製度可是你一手操辦的大事。”
“這次讓標哥來主導這件事,真的合適嗎?”
“這麽做會不會傷了那些跟隨你多年的老臣的心?畢竟丞相製度延續已久,突然做出這樣的改變,難免會引起一些震動。”
朱元璋神色平靜,目光中透著久經歲月沉澱的睿智與果決,他抬眸看向李奧,“咱讓標兒來謀劃此事,自然是深思熟慮過的。”
“標兒自幼在咱身邊,研習政務多年,對朝堂局勢和權力製衡有著旁人難以企及的洞察。”
“他心思縝密、仁厚寬和,朕信他能以更為柔和、穩妥的方式推進此事。”
“至於老臣們,咱也並非不顧他們的感受。”
“可丞相權力過重,尾大不掉,於國於君都有隱患。”
“咱與標兒推行此事,並非針對個人,而是為了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思緒飄向曆史書上的自己,語氣中不自覺地帶著幾分感慨,“咱在曆史上,借著胡惟庸案廢除了丞相製度。”
“那時大明已經根基穩固,有足夠的底氣和力量去應對權力更迭帶來的巨大衝擊。”
他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柔和地看向朱標,“但如今情形不同,標兒你仁善,咱希望你能以更溫和、更穩妥的方式,逐步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避免朝堂出現大的動蕩。”
一位軍戶家的女學員眼眶泛紅,小聲說道:“陛下竟如此看重我們,從前我隻覺得自己能嫁人生子便是一生,如今有機會讀書,還得到陛下鼓勵,定要拚盡全力,不負陛下期許。”
另一位勳貴家的小姐挺直腰杆,朗聲道:“陛下說得對,我們不能辜負這學習的機會,要將所學用於實處,為大明出一份力,才不枉在這女子學院走一遭。”
還有學員握緊拳頭,暗暗發誓:“一定要學好本事,將來成為像陛下期待的那般。”
隨後,朱元璋再次叮囑朱悅寧、朱鏡靜和朱橚:“學院的事兒就拜托你們了,有任何困難,隨時向咱開口。”
三人齊聲應道:“定不負父皇所托!”
飯後,朱元璋、李奧和牛曉乾三人便告別女子學院。
上車後,朱元璋神色沉穩,吩咐開車的毛驤:“迴宮,先繞去中書省,找標兒一趟。”
隨著車子緩緩啟動,穩穩地行駛在京城繁華的街道上。
李奧從兜裏掏出煙,給朱元璋和牛曉乾各遞上一根,自己也點燃深吸一口,接著滿是疑惑看向朱元璋,“大叔,我挺納悶兒的,為啥沒讓朱橚成立個醫學院?”
“未來大明要是發展起來,各地人口流動肯定會越來越頻繁,這天花可是個大隱患,預防工作可得提前落實到位啊。”
朱元璋接過煙,放在鼻尖輕嗅一下,點上深吸一口,臉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放心,咱在得知現代的牛痘後,就讓錦衣衛和太醫院的人秘密研究了。”
如今,已經研究出預防天花的有效法子了,現在就差大規模推廣開來。”
“至於還沒讓朱橚去成立醫學院,是因為要去各地找郎中的徒弟們來入學。”
“這些孩子有醫學底子,培養起來事半功倍。”
“現在人手正四處奔波,召集他們,頂多再過幾天就能把醫學院辦起來。”
“畢竟,以後牛痘的接種需要有新醫學知識的人才,普通郎中對這新事物的理解和操作,可能不太夠。”
牛曉乾彈了彈煙灰,“大叔,這新成立的醫學院,打算怎麽安排教學和研究?”
朱元璋揉了揉眉頭,略顯疲憊地說道,“這些事兒咱就不管了,已經跟老五說過,讓他自己去琢磨。”
“但有個硬要求,他必須在一年之內培養出一百個從事醫學研究的人才,三個月內培養出幾百個能給百姓看簡單的病,以及接種牛痘的醫護人員。”
李奧一聽,臉上的肌肉忍不住抽搐起來,“大叔,你可真行。老五那孩子才十四歲啊!”
“你讓他去搞些醫學研究,我還能理解,畢竟他對醫術滿懷熱忱,也確實有這方麵的天賦。”
“可讓他在短短一年之內規劃出一套完整的教學和研究體係,還要培養出這麽多人才,您覺得他一個人能應付得來嗎?”
朱元璋擺了擺手,神色中雖透著些許無奈,“咱也清楚這事兒難度不小,可大明等不起啊。”
“這天花肆虐,百姓受苦,每拖一天,就不知有多少人丟了性命。”
“老五雖說年紀小,可看他平日裏鑽研醫術的勁頭,還有在女子學院教醫護知識時的認真勁兒,相信他能扛得住。”
牛曉乾彈了彈煙灰,“要不這樣,大叔,你再選派一些人去現代專門學習現代醫學知識,迴來幫助老五,這不就行了?”
“不行。”朱元璋迴答得斬釘截鐵。
李奧和牛曉乾頓時一愣,兩人麵麵相覷,實在不太理解朱元璋為何如此堅決地反對。
朱元璋看到他倆的神情,解釋道,“你們倆啊,現代的那些知識咱也知道對大明的幫助有多大。”
“可別忘了咱在宋濂那說的,你們現代的那些知識與思想,對大明現在來說是把雙刃劍。”
“派去的人要是學了現代的醫學知識,難保不會接觸到其他現代思想,一旦這些思想在大明傳播開來,人心浮動,社會秩序都可能受到影響。”
“咱大明根基雖穩,但還經不起這般大的變動。”
李奧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這麽一說,我倒是明白了,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很難做到隻學醫學知識,而不被其他現代思想滲透。”
牛曉乾彈了彈煙灰,又提出了新的想法,“既然不能派人去現代學習,那能不能把現代的醫學書籍引進來,讓朱橚和學院裏的師生們自己鑽研?”
“這樣既能獲取知識,又能避免大規模思想衝擊。”
朱元璋沉吟片刻,“這倒是個可行的辦法,不過此事也得謹慎。”
“引進的書籍得先經過嚴格篩選,隻留下純粹的醫學知識內容,把那些可能引發思想動蕩的部分剔除。”
李奧補充道:“篩選之後,還得安排可靠的人進行翻譯和解讀。”
“畢竟現代醫學術語和概念與大明傳統醫學有很大不同,得讓大家能理解、能運用。”
“最好再組織一個學術研討小組,讓朱橚牽頭,定期交流學習心得,把這些知識真正消化吸收。”
朱元璋看向兩人,滿意道,“就按你們說的辦,晚些咱讓老五找你們去。”
“咱會提前告訴他,務必確保能利用好現代醫學知識,又不會給大明帶來不穩定因素。”
此時,車子已經緩緩停到了中書省的門口。
到了中書省,朱元璋沒有讓人進去稟報,而是直接進入中書省。
隻見中書省也大變樣,中間被隔開,一邊是老舊官員,一邊是年輕學子,把李奧和牛曉乾看得有些懵。
朱元璋瞧出了兩人的疑惑,“那些老頭子,都是舊官員依舊像往常一樣處理日常政務,而這些年輕學子,可都是標兒花費心血,手把手培養出來的。”說著,便邁步走進屋內。
屋內,朱標正伏案審閱公文,聽到腳步聲抬起頭,見是朱元璋,連忙起身行禮,“父皇,您怎麽來了,也不提前讓人知會一聲。”
朱元璋滿臉笑意,擺了擺手,“不必多禮,今日過來,就是想看看你這邊的情況,順道了解下中書省的運作。”
說完,他目光掃向屋內的其他人,“你們先退下吧。”
待眾人魚貫而出,房門緩緩關上後,屋內隻剩下朱元璋、朱標、李奧和牛曉乾。
朱元璋拉著朱標坐下,關切地問道,“主持中書省的這些日子,感覺怎麽樣?事務繁雜,你還吃得消嗎?”
朱標見旁人都已離開,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了不少,坦誠地說道,“爸,自接手中書省事務以來,我每天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雖說事務繁雜瑣碎,但好在有朝中諸位老臣盡心輔佐,加上這些年輕學子個個銳意進取,充滿幹勁,倒也進展得還算順利。”
他輕輕歎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隻是改革政務流程,協調各方關係,確實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與心思。”
李奧在一旁好奇地打量著中書省的布局,問道,“標哥,有必要分區辦公麽?”
朱標微微一笑,解釋道,“我打算臨時成立一些部門,通過逐步分化六部的權力,來實現權力的重新分配與製衡。”
“以後這些臨時部門會慢慢發展成為正式的部門,雖說不敢奢望短時間內就能像現代那樣擁有繁多的部門,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趨勢怕是難以避免。”
“而我這麽做,最終的目的你們也清楚,就是為了廢除丞相製度。”
李奧和牛曉乾聽聞此言,皆是心頭一震,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李奧下意識地瞅瞅朱標,又將目光投向朱元璋,“大叔,在曆史上,廢除丞相製度可是你一手操辦的大事。”
“這次讓標哥來主導這件事,真的合適嗎?”
“這麽做會不會傷了那些跟隨你多年的老臣的心?畢竟丞相製度延續已久,突然做出這樣的改變,難免會引起一些震動。”
朱元璋神色平靜,目光中透著久經歲月沉澱的睿智與果決,他抬眸看向李奧,“咱讓標兒來謀劃此事,自然是深思熟慮過的。”
“標兒自幼在咱身邊,研習政務多年,對朝堂局勢和權力製衡有著旁人難以企及的洞察。”
“他心思縝密、仁厚寬和,朕信他能以更為柔和、穩妥的方式推進此事。”
“至於老臣們,咱也並非不顧他們的感受。”
“可丞相權力過重,尾大不掉,於國於君都有隱患。”
“咱與標兒推行此事,並非針對個人,而是為了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思緒飄向曆史書上的自己,語氣中不自覺地帶著幾分感慨,“咱在曆史上,借著胡惟庸案廢除了丞相製度。”
“那時大明已經根基穩固,有足夠的底氣和力量去應對權力更迭帶來的巨大衝擊。”
他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柔和地看向朱標,“但如今情形不同,標兒你仁善,咱希望你能以更溫和、更穩妥的方式,逐步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避免朝堂出現大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