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微微欠身,神色凝重且堅定,“父皇,兒臣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也深知此次任務艱巨。”
“但兒臣定當不負父皇所望,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動蕩。”
李奧若有所思,腦海中不斷思索著改革的種種可能,開口問道,“標哥,你打算從哪些方麵入手,逐步分化六部權力?”
朱標坐直身子,條理清晰地說道,“首先,我計劃先分化戶部的權力,誠意伯與我提過,寶鈔局的改革和銀行成立都已經完畢。”
“我打算讓誠意伯的長子劉璉去主掌寶鈔局,讓寶鈔局從戶部獨立出來,專門負責貨幣的印製、發行與管理。”
“如此一來,戶部原本在貨幣金融這一塊的權力就被分出去了。”
“以往,戶部既要處理全國的財政收支、田賦稅收,又要兼顧貨幣相關事務,精力分散,也容易滋生權力尋租的空間。”
“寶鈔局獨立後,能更專注於貨幣調控,應對日益複雜的經濟形勢。”
朱標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潤了潤嗓子,“其次,我想在戶部增設審計司。”
“隨著大明經濟發展,財政收支規模不斷擴大,以往戶部內部的審計監督相對薄弱。”
“新設立的審計司,則是暫由我負責,將對全國各級政府部門、軍隊以及官辦企業的財務收支進行嚴格審計,核查賬目,監督資金流向。”
“這不僅能強化對財政資金的監管,還能進一步削弱戶部在財政管理上的部分權力,讓權力分配更加均衡。”
“最後,就是讓誠意伯去主持商務部。畢竟他現在一直與商人打著交道,對商業事務頗為熟悉。”
“待再過些時日,讓他放出開海的消息,由他在朝堂上提出商稅改革。”
朱標微微皺眉,目光深邃,“未來大明商業繁榮,商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占比日益增加。”
“然而,一直以來商稅都由戶部統一管理,其中諸多環節錯綜複雜,弊端叢生。”
“由誠意伯主持商務部後,便將商稅從戶部分化出來,由商務部專門負責商稅的征收、管理與政策製定。”
“誠意伯劉伯溫在朝堂威望頗高,且心思縝密,由他提出商稅改革,推行起來阻力或許會小一些。”
“開海之後,海外貿易必定更加興盛,商稅的規模和管理難度都會大幅提升。”
“商務部可以製定更為合理的商稅政策,根據不同商品、貿易規模等因素,精準製定稅率,既能促進商業發展,又能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如此,戶部在商業稅收方麵的權力便被分化,而商務部也能專注於商業領域的管理與發展,推動大明商業走向新的高度。”
“剩下的那些改革舉措,就需要視其他方麵的進展情況來逐步推進了。”
朱標神色沉穩,有條不紊地說道。
李奧聽後,不禁點頭稱讚,“標哥,如此安排,既能合理分化戶部權力,又能借助誠意伯的能力與威望推動改革,可謂一舉兩得。”
“隻是這一係列動作,想必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推行過程中恐怕會遭遇諸多阻力。”
朱標神色凝重地點點頭,“沒錯,所以這改革需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在推進過程中,我會密切關注各方反應,與朝中大臣們充分溝通,曉以利害,爭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同時,也會提前謀劃應對之策,對於那些頑固反對、蓄意破壞改革的勢力,必要時也絕不姑息。”
牛曉乾在一旁沉思片刻後說道,“標哥,除了應對朝堂上的阻力,民間商賈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開海和商稅改革,對他們影響巨大,若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改革之路或許會順暢許多。”
朱標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自信,“放心,誠意伯手持父皇的旨意,一直在與各地商賈積極磋商。”
“即便可能存在個別反對的聲音,也掀不起什麽大風浪。”
朱元璋一直靜靜聆聽,此時露出欣慰的笑容,“標兒,你能將此事謀劃得如此周全,考慮得麵麵俱到,咱心裏很是放心。”
就在這氣氛正融洽之時,門外傳來毛驤急切的聲音,“陛下,臣有要事求見。”
朱元璋微微挑眉,隨即提高音量應道:“進來吧。”
毛驤推開門,快步走進屋內,先是恭敬地向朱元璋、朱標等人行了一禮,隨後神色凝重地稟報。
“陛下,剛收到錦衣衛送來的密報,衍聖公孔希學在十幾日之前,聽聞科舉改革以及女子能頂半邊天這些事宜後,極為不滿。”
“他私下聯絡了一眾儒家士大夫,似乎在謀劃聯名上書,公然反對這些改革舉措。”
“據密探來報,他們言辭激烈,對改革內容多有詆毀。”
“而且,他們已經在往京師趕來的路上,按照行程推算,最多還有六日的時間,就會抵達京師。”
朱元璋坐在椅上,手指有節奏地輕敲著扶手,眼中閃過一絲不悅,重重地哼了一聲,“這孔家,終究還是按捺不住蹦出來了。”
李奧則是順手從兜裏掏出煙,遞向毛驤,“毛哥,來一根。”
毛驤下意識地看向朱元璋,朱元璋輕輕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接下。
毛驤這才伸手接過煙,李奧動作嫻熟地順勢為他點上。
朱標眉頭緊鎖,一臉嚴肅地說道,“父皇,衍聖公此番舉動怕是會給改革帶來諸多麻煩。”
“我們之前商議的那個計劃,是否可以開始實施了?”
牛曉乾也點起一根煙,“就是咱們在飯桌上提的那個計劃麽?”
朱元璋微微點頭,語氣沉穩地說道:“嗯,隻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
“現在當務之急,是必須先把孔家安撫下去,讓他們在曲阜安穩待上一些時日。”
“至於之後,咱就把他們……”
六日後,孔希學坐在晃晃悠悠的馬車上,望著漸漸映入眼簾的南京城,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這座雄偉的都城,承載著大明王朝的興衰榮辱,此刻正站在變革的關鍵十字路口。
而他,自認為肩負著扞衛儒家正統地位、守護傳統秩序的神聖使命,此番千裏迢迢趕來,心中早已抱定誌在必得的信念。
馬車緩緩前行,車輪在土路上滾動,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他內心深處對這場交鋒的倒計時。
隨後,在距離城門不遠處,孔希學便看到一幫子文臣和學子早已等候在此,其中甚至不乏官居高位的文官。
孔希學微微眯起眼睛,眼中不易察覺地閃過一絲得意之色。
即便皇帝已然宣布了科舉改革和“女子能頂半邊天”這般顛覆傳統的事宜,可瞧眼前這陣仗,仍有如此多文臣學子前來迎接,看來自己在士林的威望絲毫未減。
由此推斷,朝堂之上,反對改革的勢力必定不在少數。
為首的文官滿臉堆笑,腳下步伐加快,趕忙迎上前去,恭敬地拱手行禮,言辭間滿是熱忱,“衍聖公一路舟車勞頓,我等可是翹首以盼您許久了,特在此處迎接。”
孔希學微微頷首,神情矜持,帶著幾分倨傲緩緩從馬車上下來。
他不動聲色地掃過眾人,心中暗自思量,這些人當中,究竟哪些是真心實意追隨自己,又有多少僅僅是迫於形勢,不過是來給自己裝點門麵罷了。
然而,無論真心假意,隻要有這些人在,這場與改革派的激烈較量,自己便增添了幾分勝算。
“有勞諸位久等了,”孔希學微微抬起下巴,“聽聞陛下推行新政,此事關乎天下士子的前途命運,更關乎我儒家的傳承大業,如此大事,我又怎能置身事外,不來一探究竟呢。”
為首的文官笑容依舊,神色愈發恭敬,“衍聖公心係天下,為扞衛儒家正統不辭辛勞地奔波,實乃我等學習的楷模。”
他微微側身,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城中已備好接風宴,還望衍聖公移駕,讓我等略盡地主之誼。”
孔希學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似有似無,微微點頭示意,而後隨眾人一同前往設宴之處。
一路上,他與身旁的官員隨意地寒暄著,表麵上輕鬆自在,談笑風生,實則暗自留意著眾人的每一個細微表情、每一句言語態度,心中越發篤定自己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博弈中占據著優勢。
與此同時,他不經意間發現街邊張貼著不少宣揚科舉改革和女子新政的告示。
告示前,百姓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熱烈地談論著的也大多是這些新政的內容。
孔希學的臉色愈發陰沉下來,他著實沒想到,僅僅過了這麽短的時間,改革的思想竟然在民間傳播得如此廣泛。
那些關於科舉改革和女子新政的言論,就像四處蔓延的野火,讓他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一行人來到設宴之所,眾人依照身份地位,分賓主依次落座。
“但兒臣定當不負父皇所望,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動蕩。”
李奧若有所思,腦海中不斷思索著改革的種種可能,開口問道,“標哥,你打算從哪些方麵入手,逐步分化六部權力?”
朱標坐直身子,條理清晰地說道,“首先,我計劃先分化戶部的權力,誠意伯與我提過,寶鈔局的改革和銀行成立都已經完畢。”
“我打算讓誠意伯的長子劉璉去主掌寶鈔局,讓寶鈔局從戶部獨立出來,專門負責貨幣的印製、發行與管理。”
“如此一來,戶部原本在貨幣金融這一塊的權力就被分出去了。”
“以往,戶部既要處理全國的財政收支、田賦稅收,又要兼顧貨幣相關事務,精力分散,也容易滋生權力尋租的空間。”
“寶鈔局獨立後,能更專注於貨幣調控,應對日益複雜的經濟形勢。”
朱標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潤了潤嗓子,“其次,我想在戶部增設審計司。”
“隨著大明經濟發展,財政收支規模不斷擴大,以往戶部內部的審計監督相對薄弱。”
“新設立的審計司,則是暫由我負責,將對全國各級政府部門、軍隊以及官辦企業的財務收支進行嚴格審計,核查賬目,監督資金流向。”
“這不僅能強化對財政資金的監管,還能進一步削弱戶部在財政管理上的部分權力,讓權力分配更加均衡。”
“最後,就是讓誠意伯去主持商務部。畢竟他現在一直與商人打著交道,對商業事務頗為熟悉。”
“待再過些時日,讓他放出開海的消息,由他在朝堂上提出商稅改革。”
朱標微微皺眉,目光深邃,“未來大明商業繁榮,商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占比日益增加。”
“然而,一直以來商稅都由戶部統一管理,其中諸多環節錯綜複雜,弊端叢生。”
“由誠意伯主持商務部後,便將商稅從戶部分化出來,由商務部專門負責商稅的征收、管理與政策製定。”
“誠意伯劉伯溫在朝堂威望頗高,且心思縝密,由他提出商稅改革,推行起來阻力或許會小一些。”
“開海之後,海外貿易必定更加興盛,商稅的規模和管理難度都會大幅提升。”
“商務部可以製定更為合理的商稅政策,根據不同商品、貿易規模等因素,精準製定稅率,既能促進商業發展,又能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如此,戶部在商業稅收方麵的權力便被分化,而商務部也能專注於商業領域的管理與發展,推動大明商業走向新的高度。”
“剩下的那些改革舉措,就需要視其他方麵的進展情況來逐步推進了。”
朱標神色沉穩,有條不紊地說道。
李奧聽後,不禁點頭稱讚,“標哥,如此安排,既能合理分化戶部權力,又能借助誠意伯的能力與威望推動改革,可謂一舉兩得。”
“隻是這一係列動作,想必會觸動不少人的利益,推行過程中恐怕會遭遇諸多阻力。”
朱標神色凝重地點點頭,“沒錯,所以這改革需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在推進過程中,我會密切關注各方反應,與朝中大臣們充分溝通,曉以利害,爭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同時,也會提前謀劃應對之策,對於那些頑固反對、蓄意破壞改革的勢力,必要時也絕不姑息。”
牛曉乾在一旁沉思片刻後說道,“標哥,除了應對朝堂上的阻力,民間商賈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開海和商稅改革,對他們影響巨大,若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改革之路或許會順暢許多。”
朱標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自信,“放心,誠意伯手持父皇的旨意,一直在與各地商賈積極磋商。”
“即便可能存在個別反對的聲音,也掀不起什麽大風浪。”
朱元璋一直靜靜聆聽,此時露出欣慰的笑容,“標兒,你能將此事謀劃得如此周全,考慮得麵麵俱到,咱心裏很是放心。”
就在這氣氛正融洽之時,門外傳來毛驤急切的聲音,“陛下,臣有要事求見。”
朱元璋微微挑眉,隨即提高音量應道:“進來吧。”
毛驤推開門,快步走進屋內,先是恭敬地向朱元璋、朱標等人行了一禮,隨後神色凝重地稟報。
“陛下,剛收到錦衣衛送來的密報,衍聖公孔希學在十幾日之前,聽聞科舉改革以及女子能頂半邊天這些事宜後,極為不滿。”
“他私下聯絡了一眾儒家士大夫,似乎在謀劃聯名上書,公然反對這些改革舉措。”
“據密探來報,他們言辭激烈,對改革內容多有詆毀。”
“而且,他們已經在往京師趕來的路上,按照行程推算,最多還有六日的時間,就會抵達京師。”
朱元璋坐在椅上,手指有節奏地輕敲著扶手,眼中閃過一絲不悅,重重地哼了一聲,“這孔家,終究還是按捺不住蹦出來了。”
李奧則是順手從兜裏掏出煙,遞向毛驤,“毛哥,來一根。”
毛驤下意識地看向朱元璋,朱元璋輕輕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接下。
毛驤這才伸手接過煙,李奧動作嫻熟地順勢為他點上。
朱標眉頭緊鎖,一臉嚴肅地說道,“父皇,衍聖公此番舉動怕是會給改革帶來諸多麻煩。”
“我們之前商議的那個計劃,是否可以開始實施了?”
牛曉乾也點起一根煙,“就是咱們在飯桌上提的那個計劃麽?”
朱元璋微微點頭,語氣沉穩地說道:“嗯,隻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
“現在當務之急,是必須先把孔家安撫下去,讓他們在曲阜安穩待上一些時日。”
“至於之後,咱就把他們……”
六日後,孔希學坐在晃晃悠悠的馬車上,望著漸漸映入眼簾的南京城,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這座雄偉的都城,承載著大明王朝的興衰榮辱,此刻正站在變革的關鍵十字路口。
而他,自認為肩負著扞衛儒家正統地位、守護傳統秩序的神聖使命,此番千裏迢迢趕來,心中早已抱定誌在必得的信念。
馬車緩緩前行,車輪在土路上滾動,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他內心深處對這場交鋒的倒計時。
隨後,在距離城門不遠處,孔希學便看到一幫子文臣和學子早已等候在此,其中甚至不乏官居高位的文官。
孔希學微微眯起眼睛,眼中不易察覺地閃過一絲得意之色。
即便皇帝已然宣布了科舉改革和“女子能頂半邊天”這般顛覆傳統的事宜,可瞧眼前這陣仗,仍有如此多文臣學子前來迎接,看來自己在士林的威望絲毫未減。
由此推斷,朝堂之上,反對改革的勢力必定不在少數。
為首的文官滿臉堆笑,腳下步伐加快,趕忙迎上前去,恭敬地拱手行禮,言辭間滿是熱忱,“衍聖公一路舟車勞頓,我等可是翹首以盼您許久了,特在此處迎接。”
孔希學微微頷首,神情矜持,帶著幾分倨傲緩緩從馬車上下來。
他不動聲色地掃過眾人,心中暗自思量,這些人當中,究竟哪些是真心實意追隨自己,又有多少僅僅是迫於形勢,不過是來給自己裝點門麵罷了。
然而,無論真心假意,隻要有這些人在,這場與改革派的激烈較量,自己便增添了幾分勝算。
“有勞諸位久等了,”孔希學微微抬起下巴,“聽聞陛下推行新政,此事關乎天下士子的前途命運,更關乎我儒家的傳承大業,如此大事,我又怎能置身事外,不來一探究竟呢。”
為首的文官笑容依舊,神色愈發恭敬,“衍聖公心係天下,為扞衛儒家正統不辭辛勞地奔波,實乃我等學習的楷模。”
他微微側身,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城中已備好接風宴,還望衍聖公移駕,讓我等略盡地主之誼。”
孔希學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似有似無,微微點頭示意,而後隨眾人一同前往設宴之處。
一路上,他與身旁的官員隨意地寒暄著,表麵上輕鬆自在,談笑風生,實則暗自留意著眾人的每一個細微表情、每一句言語態度,心中越發篤定自己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博弈中占據著優勢。
與此同時,他不經意間發現街邊張貼著不少宣揚科舉改革和女子新政的告示。
告示前,百姓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熱烈地談論著的也大多是這些新政的內容。
孔希學的臉色愈發陰沉下來,他著實沒想到,僅僅過了這麽短的時間,改革的思想竟然在民間傳播得如此廣泛。
那些關於科舉改革和女子新政的言論,就像四處蔓延的野火,讓他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一行人來到設宴之所,眾人依照身份地位,分賓主依次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