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兩次小的改變,都讓朱元璋爽到了,吃到了甜頭,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改變的決心。


    這段時間朱辰不在,所以朱元璋現在的重心就放在了新組建的織造局上,他倒想要看一看,一枚小小的飛梭,究竟能引起什麽樣的改變。


    其他時間,朱元璋除了和往常一樣處理朝政以外,還認真的去鑽研朱辰給的幾本書,《馬哲的基本原理》和《資本論》。


    《馬哲的基本原理》前麵部分主要是講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以及這個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些朱辰都已經講過,所以朱元璋基本上都已經能看懂了。


    後麵部分主要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和基本規律,這他就開始看不懂了。


    而《資本論》他就更看不懂了。


    他隻知道這《資本論》主要是對資本世界的論述,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試圖去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與《馬哲的基本原理》的後半部分內容是重合的,隻不過《資本論》講得更加的細致入微,而《馬哲的基本原理》則是綱領性的概括。


    這兩本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同根同源。


    朱元璋看不懂索性就不看了,等朱辰迴來,再去請教就是了……


    ……


    在劉基的籌備下,新的織布局很快就建立起來了。


    其實也簡單。


    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不過就是打造一百台改良過的織布機,然後找個場地,再招一些工人就基本完事了。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選擇以朝廷的名義來開這個織造局,所謂的織造局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織布廠,而且還是生產最普通的棉布,對於偌大一個朝廷而言,實在是有些寒磣,所以他選擇暫時將織布廠掛在劉基的名下。


    “皇上,您請!”


    劉基把朱元璋帶到了位於城南聚寶門外的織布廠。


    朱元璋下了馬車之後,便看見位於一處廠房,這裏原本是磚廠,是當時建築京城城牆的時候用來製磚用的,城牆建成後這裏自然而然就被棄用了,現在被劉基改造成為織布廠,倒也合適。


    場地寬闊,而且還有倉庫。


    跟著劉基進入工廠內,隻見一間原本很大的磚廠已經改造成了織布廠,一百台改良過的織布機整齊擺放,一百多劉基招來的熟練織布工正在緊張的作業當中。


    哢嚓!哢嚓!


    織布機運轉的聲音不絕於耳,一百多工人正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看得出來,他們已經習慣了改良過的織布機,其實織布機的變動不算大,所以他們適應起來並沒有什麽難度。


    改良過後的織布機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一寸寸布匹不斷地被生產出來。


    工人們也知道是東家帶大人物來參觀了,所以工作得更加的賣力。


    一旁已經堆放著生產出來的布料,布幅比市麵上的要大不少,幾名工人正在整理,即將送入倉庫中儲存……


    一套簡單的流水線下來,朱元璋看得倒是頗為滿意。


    他能感受到與小手工作坊的不同,但其實這樣的生產在國營的織造局裏並不稀奇,在江寧織造局,分工比這裏還要細得多。


    “這些工人每日多少工錢?”


    “五十文。”


    “五十文?好像比市麵上的要貴一些。”


    “是比市麵上的要貴一些,市麵上的工價在三十文上下,但是我們這個織布廠是新開的,很多熟練的長工不願意來,所以隻能提高一些工價。”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這點倒是沒有太多異議,因為他堂堂一國之君當然不會和那些長工去計較這點工錢,而且他開這個織布廠就沒想著要靠這個賺錢什麽的,更多的是試驗的性質。


    “現在一天能產多少布?”


    “熟練的工人一天能織四匹布,稍次的能織三匹,平均下來大約一人有三匹半,所以,每天產布三百五十匹上下。”


    “那這些布打算怎麽賣?”


    “臣計劃自個賣,現在市麵上的標布一般賣兩百五十文錢一匹左右,但咱們的布量大,所以臣想賣便宜一些,就二百文錢一匹,咱們的布匹布幅比市麵上的大,而且質量也不差,應該不愁沒人買。”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問道:“工錢比別人高,賣得又比別人便宜,還有得賺嗎?”


    “有。”


    劉基點頭迴道:“臣算過賬了,如果臣沒有估算錯的話,不僅有得賺,而且還不少。”


    “好,那就按照你說的去做。”


    朱元璋參觀完織布廠,也沒有多說什麽。


    因為現在朱辰不在,他們也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為了招工,加了點工錢,為了銷量,又降低了一些價格,改變不大,一切都隻是自然而然的去改變。


    能賺錢。


    朱元璋當然知道能賺錢,但他實在是搞不懂,就這點小小的改變,真的能改變世界?


    ……


    沒過多久,朱元璋他們這個織布廠的布正式開賣。。


    和預料的差不多。


    因為一匹標布的價格比市麵上低了五十文錢,而且布匹的布幅還大,所以從一開始就賣爆了。


    “別搶別搶,還有很多布!”


    “大家排好隊,一個個來!”


    城南布廠買布的人已經排起了隊。


    可別小看了這便宜的五十文錢,這對於底層的百姓而言,每一分每一厘都要精打細算,四匹布下來能省出一匹布,能多做幾件衣裳了,沒有人不心動。


    一傳十,十傳百。


    去城南布廠買布的百姓越來越多,幾乎每天都排起了長龍。


    城南布廠的布持續熱賣了一個月。


    幾乎整個京師的人都聽說了,城南有一間布廠,賣的布質量好,布幅大,而且比市麵上的還要便宜,所以有布匹需求的百姓幾乎都來了,就算暫時沒有需求的也都想要趁便宜屯一些布,畢竟寒冷的冬天即將到來。


    一個月,也到了算賬的時間。


    禦書房中,劉基正在給朱元璋算賬。


    “算出來了!”


    朱元璋有幾分急切的問道:“賺了多少?”


    他倒是想要看一看,這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織布廠一個月能賺多少銀子。


    劉基迴道:“一共一千三百八十七餘兩。”


    “多少?”


    朱元璋麵皮微微一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劉基再次迴道:“一千三百八十七兩。”


    朱元璋一下子怔住了,隨後倒吸了一口冷氣。


    一個月一千三百多兩,那麽一年就能賺一萬五千兩。


    一萬五千兩什麽概念?


    就拿現在市麵上的工價來說,一個在手工作坊織布的小工一天的工錢才三十文錢,而劉基招工一天給到五十文錢的工錢已經算高的了。


    當然像一些有技術的工匠之類的,一天的工錢能夠到八十文錢左右。


    整體算下來,大明底層百姓的收入日平均大概在五十文錢,一年下來在一萬八千文錢左右,折合下來就是十八兩銀子的樣子。


    所以,別說是一萬五千兩了,就是一千三百兩,底層的百姓要不吃不喝幹將近一輩子才行。


    一個月的時間,就賺了底層百姓一輩子的錢。


    和底層百姓相比多少有點欺負人了。


    可就算和大明的正一品大員相比,那同樣也是讓人大跌眼鏡。


    按照朱元璋的規定,現在正一品的年俸祿為一千零四十四石糧米,折合銀子便是五百二十二兩。


    也就是說,正一品的大員幹兩年都得不到一千三百兩銀子。


    這可是正一品大員啊,二品大員就能稱得上是封疆大吏了,正一品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是,一個小小的布廠一個月就頂正一品大員的兩年俸祿有餘。


    這……


    這難道就是朱辰說的資本的力量嗎?


    朱元璋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口水,看向劉基,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怎麽會這麽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