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是封建王朝曆來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而且這也是一條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讓普通百姓能夠實現階級晉升的通道。


    所以,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對科舉都是異常的看重。


    科舉出事,那絕對是大事。


    而且這一次還是大明的首屆恩科,可謂幹係重大。


    奉天殿。


    文武百官依次站列,井然有序。


    皇位上,朱元璋掃視了一眼眾臣,緩緩開口道:“說吧,到底怎麽迴事?”


    仍舊身居中書省宰相的李善長站了出來:“迴皇上,事情是這樣的,本屆恩科放榜以後,本來沒什麽,但後來有考生發現,榜單上,六十四位進士,南方學子竟占了五十二位,北方學子僅為十二位,北方學子一下子不服了,認為大明本屆恩科存在徇私舞弊,取仕不公,於是北方學子們紛紛到午門擊鼓鳴冤,甚至當街攔住各大小官員喊冤,鬧得現在京師滿城風雨。”


    “此事若是傳迴北方各省,恐怕……”


    “恐怕什麽?”李善長話說到一半,朱元璋追問道。


    “恐怕剛剛安定下來的北方各省會群情激奮,一個不好又再次動蕩起來,現在已經有這樣的聲音傳出,說……說咱大明隻有半壁的江山。”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很顯然被最後這句話給激怒了。


    不過深諳察言觀色的李善長卻沒有從皇上的臉色上看到震驚,一天之內發生了這麽大的事,不應該是震驚加憤怒嗎?


    朱元璋當然不會震驚。


    因為這本來就是他故意放出去的破綻。


    如果按照原來曆史的軌跡,第一屆恩科並沒有出事,那要到洪武三十年,也就是大明的第十屆恩科才出事,當時竟然整個榜單上無一北方學子,為有科舉以來所僅見,簡直是駭人聽聞,要說這其中沒有貓膩,估計都沒有人相信。


    但偏偏其中就是查不出任何的問題。


    這也直接讓朱元璋大開殺戒,以平複北方各省的躁動,釀成載入史冊的南北榜大案。


    知道這一切的朱元璋,當然想著要去改變。


    隻是沒想到,大明的第一次恩科就已經出現這樣的苗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來後來的南北榜大案,並非偶然。


    “宋濂。”朱元璋直接點名本次恩科的主考官。


    “臣在。”


    宋濂戰戰兢兢的站了出來。


    “你作為本屆的主考官,有什麽要說的。”


    “迴皇上,臣主持此次恩科是皇上對臣的信任,也是臣的榮幸,臣無論是在考試環節還是評卷環節,都絕無徇私舞弊之行為,望皇上明察,臣願以臣的身家性命以及名節做擔保!”


    宋濂盡可能的為自己辯解。


    但是他心裏還是慌得很,因為他清楚的知道,本次恩科南北失衡的結果已經影響到了南北方的地域之爭,這可是大事啊,會直接影響到大明統治的根基。


    即便最終沒有查出什麽,皇上恐怕也要給北方學子一個交代,而這個交代最好的便是主考官的項上人頭了。


    他已經這個年紀了,他可以背鍋可以死,但他怕自己的名節因此毀於一旦,甚至會影響他的後世子孫。


    這個時候,劉基站了出來:


    “皇上,宋大人素有清名,而且還是諸皇子的五經之師,如他所言,皇上讓他主持大明的首屆恩科,這是他莫大的榮幸,他完全沒有理由冒著巨大的風險去徇私舞弊。”


    胡惟庸也站了出來:


    “劉大人,你可以相信宋大人,我也可以相信宋大人,但是那北方學子呢?他們能夠憑你一句宋大人素有清名,就會接受本次恩科的結果嗎?”


    劉基看向胡惟庸:“胡大人,那你說怎麽辦?”


    胡惟庸顯然是有備而來,道:“想要證明宋大人無徇私舞弊之行為,一定要拿出證據來,而最好的證據便是考生試卷,那何不將考卷公布於眾,讓考生和公眾來品評,若大家都覺得宋大人的評卷沒有問題,那事態不就平息了嗎?”


    “笑話!”


    劉基卻是不屑的輕哼了一聲:“古語有雲,武無第二,文無第一,誰都覺得自己文章好,讓考生和公眾來品評科舉試卷,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胡惟庸也是寸步不讓:“劉大人,既然這不行那不行,那你且來說說怎麽辦?”


    劉基顯然剛剛也在急速的思考,此刻也是不假思索的迴道:“胡大人剛剛也說了,現在最好的證據是考卷,讓考生和公眾品評,還不如讓在場的百官來品評,在場百官都是滿腹經綸之士,品評考生的文章絕對沒有問題,以防萬一,每人在品評的時候,都必須寫下批語,講明為何要選中此篇文章,最終將百官評選的試卷和宋大人他們評選的一對比,不就知道宋大人在評選的時候,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之行為了嗎?”


    “嗬嗬——”


    胡惟庸輕笑兩聲,道:“劉大人啊劉大人,我看你還是沒有搞清楚此次事件的重點所在,重點是宋大人徇私舞弊與否嗎?重點是如何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避免事態擴大至北方各省,就算你證明了宋大人沒有徇私舞弊,那能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嗎?他們到時候會說朝廷串通一氣,民怨隻會更加沸騰!”


    雙方各執一詞,爭吵不休。


    一旁的百官聽著,也都是議論紛紛,有支持胡惟庸的,有支持劉基的,形成了兩派。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吵作一團。


    “好了,都給咱安靜下來。”一直都在靜靜聽著的朱元璋終於出聲。


    奉天殿終於重新安靜了下來,注意力重新迴到皇上的身上,現在就看皇上怎麽定奪了。


    朱元璋倒是比所有人都淡定。


    “要不,你們聽聽咱得辦法?”


    皇上有辦法?


    百官都是微微一怔,他們覺得胡惟庸和劉基兩人德邦爭論都已經把整件事件說透了,無論是哪種辦法,都存在漏洞。


    而除了他們二人說的,其他人也都想不出別的來。


    百官束手無措,皇上智珠在握。


    這一幕,讓他們竟是有些恍然,似曾相識。


    上一次倭寇事件,同樣是是這樣,皇上一手剿寇最終讓百官心服口服,直唿皇上英明。


    這一次難道也……


    百官都是帶著幾分好奇與疑惑等待皇上繼續說下去。


    朱元璋很滿意百官的反應,道:“本次恩科作為大明的首屆恩科,而且榜單已經放出,如果不承認榜單,那就是朝廷自己打自己的臉,而且北方學子不鬧事了,輪到南方學子鬧事了,可如果承認了榜單,那北方學子又不肯就此罷休,事態不能平息。”


    皇上的話,讓百官點頭。


    不過這其中的道理,他們也都懂,難就難在怎麽解決。


    看著有些懵逼的百官,朱元璋微微笑道:“那咱們何不全都要?”


    全都要?


    這話又讓百官一怔。


    朱元璋繼續道:“咱們既要承認此次榜單,又要平息北方學子的怨憤,那何不再開一場恩科?本次恩科就當是恩科南場,主要招錄南方學子,再開的一場就叫恩科北場,主要招錄北方學子。”


    “如此一來,是不是南北方學子都照顧到了?”


    話音落下,舉殿寂然。


    在場的文武百官全都呆若木雞,愣愣的看著皇位上的朱元璋,表情相當的精彩。


    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思考,再到恍然,最後皆是點頭。


    分南北場招錄,既承認了本次恩科的合法性,又對北方學子有了交代。


    百官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不像胡惟庸和劉基的辦法一樣顧此失彼,竟是沒有任何的漏洞。


    簡直是兩全其美啊。


    科舉的曆史上,從未有過分南北場招錄的情況,皇上這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啊,而且還如此完美的解決了百官束手無策的難題。


    “妙啊,皇上的辦法真是妙啊!”


    “皇上英明,臣等拜服!”


    舉殿百官紛紛拜服,高唿皇上英明。


    果然和上次倭寇事件一樣,皇上再一次獨斷超綱,讓所有人由衷的折服。


    拜下的胡惟庸則是眉頭微皺。


    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如此難題,皇上竟然這般輕描淡寫的就解決了?


    皇上什麽時候變得如此高深莫測了?


    他背後有高人?


    和胡惟庸有一樣疑惑的還有在場的百官,如果說一次還能說是偶然,但是現在已經接連兩次了,皇上在他們眼中變得越來越神秘了。


    就是朱標與劉基也同樣不解。


    如果說皇上的背後有一個神秘的書店店主朱辰,但是這段時間朱辰明顯不在啊,皇上竟然還是智珠在握,掌控一切。


    為什麽會這樣?


    皇上真的變了,變得他們也看不懂了。


    “聖旨咱都想好了,傳咱得旨意,就說北方動亂剛剛平定,道路驛站未開,以致北方學子不能及時參加本次恩科,朕特許專為北方學子增設恩科北場,以慰天下學子之望!”


    “臣等遵旨!”


    百官再一次拜下。


    皇位上,朱元璋臉上難掩得意之色,掃視一眼拜服的眾臣,最終目光落在了錢塘的身上。


    “錢唐。”


    “臣在。”


    錢唐站了出來。


    “剛剛咱聽到有人說,咱一天天的就知道往外跑,不管朝中大事,要匡正咱得錯誤,你是刑部尚書,你說該當何罪呀?”


    錢唐麵色鐵青,咬牙迴道:“負荊請罪,罰俸一年,皇上您看如何?”


    錢唐還真是鐵骨錚錚。


    負荊請罪且不說,罰俸一年什麽概念?


    要知道洪武朝官員的俸祿並不算太高,如果不貪汙的話,也就基本上夠官員維持一個體麵的生活,基本上能夠結餘的不多,但錢唐卻給自己直接來了一個罰俸一年,這可是一年沒有俸祿啊,生活得苦成什麽樣?


    朱元璋看著這高瘦的老匹夫,也是有些於心不忍,擺了擺手,道:“負荊請罪就算了,罰俸半年吧。”


    “謝皇上!”


    錢唐當即拜謝……


    “好了,退朝吧。”


    朱元璋宣布退朝,百官散去。


    但是下了朝的百官仍舊三五成群議論紛紛,議論的焦點自然是愈來愈顯得神秘莫測的皇上……


    ……


    下了朝的朱元璋直接來到坤寧宮。


    一進門,朱元璋就拿起桌子上的茶水斟滿了一大杯,咕嚕咕嚕的喝下。


    “痛快!”


    朱元璋放下茶杯,大笑一聲。


    馬皇後款款走過來:“皇上,何事這麽開心啊?”


    朱元璋迴道:“妹子,你是不知道,剛剛在朝會上的時候,咱那叫一個威風,錢唐那老匹夫還說要匡正咱得錯誤,咱直接讓他拜服,自罰半年的俸祿,哈哈!”


    “哦?”


    馬皇後一下子來了興趣,好奇的問道:“說說看,到底怎麽迴事?”


    朱元璋將剛剛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大致說了一下,馬皇後也是驚得目瞪口呆。


    滿朝文武束手無措的難題,朱元璋三言兩語就解決了?


    恩科的事情她也聽說了,她也為此一陣頭大,想了好久都沒有想出什麽妥善的法子來,沒想到朱元璋卻史無前例的開創了一個南北榜。


    “當真是好法子。”


    馬皇後發自內心的讚歎,隨後看向朱元璋道:“重八,我感覺你變了。”


    “哪裏變了?”朱元璋問道。


    馬皇後微微思索,迴道:“不知道,我也說不上來哪裏變了,就感覺你比以前厲害了。”


    “哈哈——”


    朱元璋心情大好,一把將馬皇後摟入懷中,帶著幾分感慨道:“妹子,你就等著看吧,咱要將咱的大明打造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王朝,大明之大,天下無雙,大明之明,萬古不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