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拜年
我幹諜報工作的那幾年 作者:張從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懷月看著方彥之的背影不過發了一兩秒的呆,方彥之銳利的目光便立刻警覺地掃了過來。
見到來人是張懷月,他的神情才有所緩和,踱步朝她走了過來,“怎麽了?怎麽站在這裏發呆?”
張懷月迴過神,連忙搖了搖頭,“沒什麽。”
她熟練地挽住方彥之伸過來的手臂,跟著他往酒店的路邊讓了讓,把出口讓給陸續走出來的各位長官及其家眷。
過來接人的車輛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很快便將整個酒店前麵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於是一些往日身嬌肉貴,足不染塵的官員,太太們隻好不斷地後退,直至讓到了酒店側麵一條窄小的小路上。這小路正好有個通向江麵的下風口,彼時夜幕已經降臨,冬季夜晚的寒風裹挾著江麵刺骨的濕氣,吹得一群剛從溫暖室內走出來的人們瑟瑟發抖,抱怨連連。
為了參加宴席,今日張懷月的皮毛大衣下也隻穿了件重緞提花旗袍,一陣寒風過去,她不由自主便打了個哆嗦。
方彥之低頭看她,略帶關心地問了一句,“覺得冷嗎?”
說罷,也不等張懷月迴答,便領著她又往後讓了幾步,讓她站到一個背風的夾角,之後還微微側身,將她身前的寒風也盡可能地擋在身後。
對於方彥之時不時展現出來的紳士風度,張懷月也已經差不多習慣了。隻是,這樣的站姿卻令得張懷月隻要略一抬頭,便能正好看向對方束著領帶的領口衣襟,這過於親密的距離讓她極不自在,隻得微微側過臉,努力將目光投向遠方。
漸漸適應了昏暗不明的光線後,張懷月的視野逐漸清晰了起來。於是便發現這條狹窄的街巷盡頭,竟然還有一個更加陰暗逼仄的轉角,而那轉角之處此刻竟安安靜靜地擠滿了人。
張懷月嚇了一跳,連忙定睛看去。
卻發現這是一群神情瑟縮,衣著破爛單薄的流浪者,大多是些老人與孩子,此刻正擠擠挨挨地坐在一漆著紅漆的低矮小房子背後。
見著他們這一群衣著光鮮的人靠近過來,這些流浪者的神態動作變得愈發地瑟縮不安,一言不發地擠得更緊。
張懷月勉力分辨了一會,這才意識到那個漆著紅漆的小房子似乎是華懋飯店的鍋爐房,正有一條巨大的管道從那陰暗逼仄的小巷裏延伸至華懋飯店的主建築上。
而那些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孩童和老人正是靠著那管道散發出的一點點微弱溫度,勉強抵禦著冬夜的刺骨寒冷。
張懷月的眼中劃過了一絲不忍,但她忍住了沒有聲張。
她知道,這條小巷正是因著僻靜無人,這些人才能得以躲在這裏取暖。可一旦被發現,隻要他們這些客人之中哪怕有一人表示了不滿,酒店的人就會立刻將他們驅逐。
但即便明知如此,她挽在方彥之手臂上的手指仍是不由自主地緊了緊。
方彥之比她更早適應黑暗,也早已發現了那些躲在這巷子裏的人。意識到張懷月忍耐著沒有出聲的緣由,方彥之不由微微一哂。
他抬手衝著對街一輛汽車打了個手勢,然後便見那輛停在遠處的汽車駕駛室門被人推開,老楊三兩步跑下車,來到了方彥之的身前。
方彥之低聲與老楊交代了幾句什麽,老楊點點頭,從方彥之的手中接過了兩張鈔票,快步走到那群躲避在偏巷的流浪者跟前,在其中明顯是領頭的一名老者麵前將兩張鈔票放下,之後便在對方的千恩萬謝中轉身迴去了車上。
張懷月一怔,抬頭看向方彥之。
“這種事情其實也有別的解決辦法。”方彥之微微一笑,抬了抬下巴,示意她望向不遠處那些光鮮亮麗的闊太太們。
此時這些人裏也有不少發現了小巷中聚集的流浪者,隻見她們站在石階上對著那些衣衫襤褸的流浪者們指指點點,紛紛感歎著,“可憐見兒的,這大冷的天。”
見著有人率先施舍了錢財,這些心善的太太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掏出錢鈔,吩咐酒店外頭的侍者們拿去分發給那些流浪者。
眼見著人群的氣氛變得慈悲寬仁了起來,少數眼中流露嫌惡的客人們也隻得勉強忍耐下來,沒有做聲。
“謝謝。”張懷月深深吸了口氣,與方彥之道謝。
隻不過她的臉上卻也並無多少舒懷,她知道這樣的氣氛大約也隻是一時的。等他們這群人走了,之後不論是酒店裏的工作人員,抑或是隨便某一位客人,隻需要一個念頭,都可以輕易地將這些人驅離這個僅有的取暖場所。
而這些身處底層的流浪者們,則根本不會有半點的抵禦能力。
或許是看出了張懷月心中的怫鬱難平,方彥之輕聲地道:“至少能讓這些人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夜。”
張懷月用力抿了一下嘴唇,音量很輕很慢,“我並不是矯情地覺得自己能救下他們所有人,我隻是覺得,亂世離人,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何其有限。”
“我明白。”方彥之目視遠方,低聲道:“所以我們才要不計代價,不畏生死地完成我們的任務,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他們做的更多。”
張懷月沒想到會聽到他這樣的迴答,微微一愣,許久,那口堵在她胸前的鬱氣似是忽然鬆動了些許,“是,你說的對。”
她垂下眼眸,不自覺地釋然一笑。是了,這才是他們這些人拚死前行的意義。
————————
正月初十這天,張懷月正在一棟位於西摩爾路的獨棟寓所中一個布置得十分精巧的玻璃頂小花廳裏做客,她此刻與廖三太太及一名年約三十許的中年婦人圍坐在一張黃梨木四方桌前,陪著一位頭發斑白的老婦人打馬吊。
象牙質地的麻將牌嘩啦嘩啦地響徹了近一下午,桌前幾人牌技相當,互有勝負,打得興致勃勃。
*
從初三那天開始,廖三太太便叫著張懷月去到家裏,然後領著她以及其長女瑞寧,十一歲的幼子瑞陽開始四處拜年,幾天下來接連走了好幾家親友長輩。
一開始張懷月還以為,這是廖三太太本就要帶著兒女給親友們拜年,為關照她才順帶將她捎上。
但過了幾日後,表妹瑞寧和表弟瑞陽便時常因著各種理由不再跟隨,反倒是她,卻一直被廖三太太帶在左右,繼續陪著走親訪友。並且,這之後再拜訪的也明顯不是什麽普通人,尤其是現在這位,被廖三太太介紹為淮夫人的老太太,便明顯不是尋常人。
見到來人是張懷月,他的神情才有所緩和,踱步朝她走了過來,“怎麽了?怎麽站在這裏發呆?”
張懷月迴過神,連忙搖了搖頭,“沒什麽。”
她熟練地挽住方彥之伸過來的手臂,跟著他往酒店的路邊讓了讓,把出口讓給陸續走出來的各位長官及其家眷。
過來接人的車輛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很快便將整個酒店前麵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於是一些往日身嬌肉貴,足不染塵的官員,太太們隻好不斷地後退,直至讓到了酒店側麵一條窄小的小路上。這小路正好有個通向江麵的下風口,彼時夜幕已經降臨,冬季夜晚的寒風裹挾著江麵刺骨的濕氣,吹得一群剛從溫暖室內走出來的人們瑟瑟發抖,抱怨連連。
為了參加宴席,今日張懷月的皮毛大衣下也隻穿了件重緞提花旗袍,一陣寒風過去,她不由自主便打了個哆嗦。
方彥之低頭看她,略帶關心地問了一句,“覺得冷嗎?”
說罷,也不等張懷月迴答,便領著她又往後讓了幾步,讓她站到一個背風的夾角,之後還微微側身,將她身前的寒風也盡可能地擋在身後。
對於方彥之時不時展現出來的紳士風度,張懷月也已經差不多習慣了。隻是,這樣的站姿卻令得張懷月隻要略一抬頭,便能正好看向對方束著領帶的領口衣襟,這過於親密的距離讓她極不自在,隻得微微側過臉,努力將目光投向遠方。
漸漸適應了昏暗不明的光線後,張懷月的視野逐漸清晰了起來。於是便發現這條狹窄的街巷盡頭,竟然還有一個更加陰暗逼仄的轉角,而那轉角之處此刻竟安安靜靜地擠滿了人。
張懷月嚇了一跳,連忙定睛看去。
卻發現這是一群神情瑟縮,衣著破爛單薄的流浪者,大多是些老人與孩子,此刻正擠擠挨挨地坐在一漆著紅漆的低矮小房子背後。
見著他們這一群衣著光鮮的人靠近過來,這些流浪者的神態動作變得愈發地瑟縮不安,一言不發地擠得更緊。
張懷月勉力分辨了一會,這才意識到那個漆著紅漆的小房子似乎是華懋飯店的鍋爐房,正有一條巨大的管道從那陰暗逼仄的小巷裏延伸至華懋飯店的主建築上。
而那些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孩童和老人正是靠著那管道散發出的一點點微弱溫度,勉強抵禦著冬夜的刺骨寒冷。
張懷月的眼中劃過了一絲不忍,但她忍住了沒有聲張。
她知道,這條小巷正是因著僻靜無人,這些人才能得以躲在這裏取暖。可一旦被發現,隻要他們這些客人之中哪怕有一人表示了不滿,酒店的人就會立刻將他們驅逐。
但即便明知如此,她挽在方彥之手臂上的手指仍是不由自主地緊了緊。
方彥之比她更早適應黑暗,也早已發現了那些躲在這巷子裏的人。意識到張懷月忍耐著沒有出聲的緣由,方彥之不由微微一哂。
他抬手衝著對街一輛汽車打了個手勢,然後便見那輛停在遠處的汽車駕駛室門被人推開,老楊三兩步跑下車,來到了方彥之的身前。
方彥之低聲與老楊交代了幾句什麽,老楊點點頭,從方彥之的手中接過了兩張鈔票,快步走到那群躲避在偏巷的流浪者跟前,在其中明顯是領頭的一名老者麵前將兩張鈔票放下,之後便在對方的千恩萬謝中轉身迴去了車上。
張懷月一怔,抬頭看向方彥之。
“這種事情其實也有別的解決辦法。”方彥之微微一笑,抬了抬下巴,示意她望向不遠處那些光鮮亮麗的闊太太們。
此時這些人裏也有不少發現了小巷中聚集的流浪者,隻見她們站在石階上對著那些衣衫襤褸的流浪者們指指點點,紛紛感歎著,“可憐見兒的,這大冷的天。”
見著有人率先施舍了錢財,這些心善的太太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掏出錢鈔,吩咐酒店外頭的侍者們拿去分發給那些流浪者。
眼見著人群的氣氛變得慈悲寬仁了起來,少數眼中流露嫌惡的客人們也隻得勉強忍耐下來,沒有做聲。
“謝謝。”張懷月深深吸了口氣,與方彥之道謝。
隻不過她的臉上卻也並無多少舒懷,她知道這樣的氣氛大約也隻是一時的。等他們這群人走了,之後不論是酒店裏的工作人員,抑或是隨便某一位客人,隻需要一個念頭,都可以輕易地將這些人驅離這個僅有的取暖場所。
而這些身處底層的流浪者們,則根本不會有半點的抵禦能力。
或許是看出了張懷月心中的怫鬱難平,方彥之輕聲地道:“至少能讓這些人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夜。”
張懷月用力抿了一下嘴唇,音量很輕很慢,“我並不是矯情地覺得自己能救下他們所有人,我隻是覺得,亂世離人,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何其有限。”
“我明白。”方彥之目視遠方,低聲道:“所以我們才要不計代價,不畏生死地完成我們的任務,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他們做的更多。”
張懷月沒想到會聽到他這樣的迴答,微微一愣,許久,那口堵在她胸前的鬱氣似是忽然鬆動了些許,“是,你說的對。”
她垂下眼眸,不自覺地釋然一笑。是了,這才是他們這些人拚死前行的意義。
————————
正月初十這天,張懷月正在一棟位於西摩爾路的獨棟寓所中一個布置得十分精巧的玻璃頂小花廳裏做客,她此刻與廖三太太及一名年約三十許的中年婦人圍坐在一張黃梨木四方桌前,陪著一位頭發斑白的老婦人打馬吊。
象牙質地的麻將牌嘩啦嘩啦地響徹了近一下午,桌前幾人牌技相當,互有勝負,打得興致勃勃。
*
從初三那天開始,廖三太太便叫著張懷月去到家裏,然後領著她以及其長女瑞寧,十一歲的幼子瑞陽開始四處拜年,幾天下來接連走了好幾家親友長輩。
一開始張懷月還以為,這是廖三太太本就要帶著兒女給親友們拜年,為關照她才順帶將她捎上。
但過了幾日後,表妹瑞寧和表弟瑞陽便時常因著各種理由不再跟隨,反倒是她,卻一直被廖三太太帶在左右,繼續陪著走親訪友。並且,這之後再拜訪的也明顯不是什麽普通人,尤其是現在這位,被廖三太太介紹為淮夫人的老太太,便明顯不是尋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