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淮老夫人
我幹諜報工作的那幾年 作者:張從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淮老夫人大約已過半百年紀,身材十分纖瘦,因著每次見她都是在家中,所以便總見她穿一身家常的棉布袍子,身上亦從來毫無綴飾。
整整齊齊挽起的發髻有一半已染上霜雪之色,眼周也爬上了細細密密的紋路,隻是每當被那雙琥珀色的眼眸定定注視著的時候,卻總會被那其間透出的智慧與洞察所懾,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經歲月沉澱之後的從容。
張懷月並不知曉她的具體身份,但陪著廖三太太來過幾迴,卻也從廖三太太那不同尋常的尊敬態度中察覺出了一點端倪。
淮老夫人行事說話相當直爽,很少拐彎抹角,亦很少講究什麽規矩禮法,即便看相貌文雅端莊,卻也難掩一股江湖兒女的豪邁之氣。結合廖三太太的尊敬態度,不難猜出這位夫人大約也應是青幫的某位耆宿遺老,就是不知究竟有何不凡之處,讓廖三太太趕在年下一連幾日帶她過來奉承討好。
幾人打了一下午的牌,便是在場年紀最輕的張懷月都感覺有些疲累,精力再難以集中,但淮老夫人卻仍舊是神采奕奕,滿麵紅光,摸牌打牌‘吭吭’作響。
隻是家中服侍的傭人此時走進來知會了一句,“老太太,時候不早了,該用飯了。”
淮老夫人似乎很重視養生,生活極有規律,每每聽見傭人過來提醒應時之事,不論手頭上原本正有如何重要或吸引人的事物,都會立即放下,轉而去做此時應該做的事情。
張懷月被廖三太太帶著陪了這位老太太已有幾天,大約也摸清了對方的脾性,於是立即隨著廖三太太一道起身,與老太太告辭。
臨走時,廖三太太又笑眯眯地陪著淮老夫人閑話了幾句,“那我們就先走了,不打擾您老用晚飯。”
老太太隻點點頭,並未留飯。
廖三太太麵無異色,似乎是早已習慣與淮老夫人的這種相處模式,隻是又笑著道了一句,“我這侄女的牌技可還入得您眼,您老以往贏了我老些錢,這幾日我可算收迴點本了。”
老太太卻是不以為意,“還成吧,能搭得上台子。”
廖三太太於是笑嘻嘻道:“那迴頭我還來,到時您老可得把錢袋子準備好。”
”老太太於是揮了揮手,“再說吧。
*
離開淮老夫人的寓所,廖三太太攜著張懷月上了汽車。
兩人一坐定,張懷月便再也忍不住好奇,又一次追問,“這位老夫人究竟是什麽身份,嬸娘為何對她如此的敬重?”
這幾天隨著廖三太太四處拜親訪友,認識了不少人,廖三太太也不是每一個人的身份都詳細介紹過的。隻是這位淮老夫人卻又明顯不同,不僅是因為對方身份顯然很高,更重要的是,張懷月能明顯感覺到廖三太太帶她來這裏是懷抱著某種目的的,而且,這個目的還與她本人息息相關,所以她自然要弄清楚事情的緣由。
但廖三太太卻仍是如之前一般,搖頭不願細說,但這一迴倒多少解釋了兩句,“這位的身份極高,背景又很複雜,若她不鬆口,我也不好跟你多說她的事情。你隻需記得一點,在老夫人麵前一定要好好表現,將來自會有你的好處。”
張懷月聞言,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而廖三太太此時的語氣卻輕快了幾分,“這幾天看著,老夫人並未拒絕我帶你過去走動,應是頗有些滿意你的,我們再來個幾迴,或許老太太哪天便願意鬆口了。”
*
“這廖三迴迴過來,都要帶上自家的後輩子侄,這是擺明了還未死心哪?”
張懷月與廖三太太離去後,那陪著一起打牌的婦人站起身,一邊收拾桌子,一邊也有些語帶抱怨地與淮老夫人聊起了剛剛離去的兩人。
淮老夫人捧著茶盞慢慢抿著參茶,淡淡地道:“廖三的性子向來如此,你還沒習慣?”
“可您不是早就已經亮明了態度,不會和東瀛政府有任何牽扯嗎?”婦人神色越加不忿,“那張先誌早早就投了東瀛人的麾下,他們夫妻一體,哪裏能撕擼得開?廖三早年受您那麽多恩惠,如今卻竟如此恩將仇報,明知您的顧慮,還硬要把那些人往您這塞,哪有一點把您的身份看在眼裏的樣子?”
“嗬,我的身份。”老太太冷笑了一聲,“我什麽身份?不過就是個失勢落敗,不得不躲起來養老等死的孤老婆子,還還有什麽需要顧忌的?”
“老太太!”那婦人聞言立刻氣急叫道。
“行了行了,”淮老夫人歎了口氣,放緩了口吻,“上滬城如今已被日軍占領,租界淪陷也是遲早的事情,以你我與青幫的關係,就算躲在租界不問外事,想要徹底與外頭那些人斷絕開,又哪有那麽容易?即便不是廖三帶來的人,也總會有別的什麽人被塞進來,廖三的子侄總好過那些不明底細,說不清楚來曆的家夥。”
“可是您如今都已經隱退了,手裏剩下的也不過隻是些養老產業,那些人怎能還如此得寸進尺,幫裏的規矩在他們眼裏都成了擺設不成?”那婦人終歸是不忿幫中這些人居然如此逼迫老夫人,仍是抱怨不斷。
“哼,東瀛人如今都打進國門了,那些老祖宗的規矩還有誰會把它當一迴事?”
淮老夫人冷哼一聲,對幫中這些數典忘祖的敗類自然也看得極不痛快,於是忍不住罵道:“說來說去,還不是你沒用!不過就是些盤賬收賬的活計,要不是你腦子不靈光,總被底下人糊弄,我用得著費那麽大勁找新弟子麽?是我們自己給了人家可乘之機,還能怪得了誰?”
婦人被她說得臉紅,囁嚅著道:“我,我也不知道是怎麽的,這馬吊牌九一摸就靈,但隻要一看到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兒就老覺犯困,怎麽也讀不進去。”
“唉——”老太太長長歎了口氣,她這香堂大弟子為人忠誠耿直,性情醇厚,無論她風光落魄都從來不離左右,因此是她這麽多年以來最為倚重之人。唯獨可惜的就是腦子實在不夠靈光,不管是生意人情還是錢財賬目從來都是一塌糊塗,讓人總也不能放心地將堂口產業交於她的手中。
尤其她如今被半困於家中不得自由,外頭許多的幫務以及許多產業無人打理,確實急需一個可靠合用的人手。但以她在幫中的輩分與地位,她的立場和選擇卻足以影響和牽涉整個青幫的風向,絕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都能收入門下的。
————————
張懷月迴到家中後便開始思索這幾天的所見所聞。
這麽長時間接觸下來,張懷月多多少少摸清了自己這位嬸嬸的為人。廖三太太表麵親切隨和,待人如春風化雨,但實則卻是精明過人,向來無利不起早。她三番四次地帶自己去拜訪那位淮老夫人,絕對不會是無的放矢,必然是有所圖謀。
雖說她如今明麵上托庇於張先誌及廖三太太的維護,理應與之共同進退。但隻有她自己心裏清楚,她的身份經曆目的全都是假的,心中所求也與張先誌等一幹漢奸走狗大相徑庭。
所以對廖三太太有好處的事情,是否對自己也同樣有益便就是另當別論了。
問題是,廖三太太的口風太緊,張懷月至今也沒摸清她的真實目的,因而也無從應對。所以,她坐在此處思索的目的,其實是在考慮要不要詢問一下方彥之的意見。
方彥之比自己消息靈通,掌握的上滬城的各大人物勢力的情況肯定更多,她不清楚這位淮老夫人的具體身份,方彥之卻未必不知曉。
況且,她與方彥之如今也算是搭檔,雖說各有立場,但在麵對上滬的這些外部勢力時,本也該一致對外。她這裏如果有了重要的情況,確實也該與對方通氣商議一下,以免一個不慎暴露了什麽破綻,招來危險。
整整齊齊挽起的發髻有一半已染上霜雪之色,眼周也爬上了細細密密的紋路,隻是每當被那雙琥珀色的眼眸定定注視著的時候,卻總會被那其間透出的智慧與洞察所懾,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經歲月沉澱之後的從容。
張懷月並不知曉她的具體身份,但陪著廖三太太來過幾迴,卻也從廖三太太那不同尋常的尊敬態度中察覺出了一點端倪。
淮老夫人行事說話相當直爽,很少拐彎抹角,亦很少講究什麽規矩禮法,即便看相貌文雅端莊,卻也難掩一股江湖兒女的豪邁之氣。結合廖三太太的尊敬態度,不難猜出這位夫人大約也應是青幫的某位耆宿遺老,就是不知究竟有何不凡之處,讓廖三太太趕在年下一連幾日帶她過來奉承討好。
幾人打了一下午的牌,便是在場年紀最輕的張懷月都感覺有些疲累,精力再難以集中,但淮老夫人卻仍舊是神采奕奕,滿麵紅光,摸牌打牌‘吭吭’作響。
隻是家中服侍的傭人此時走進來知會了一句,“老太太,時候不早了,該用飯了。”
淮老夫人似乎很重視養生,生活極有規律,每每聽見傭人過來提醒應時之事,不論手頭上原本正有如何重要或吸引人的事物,都會立即放下,轉而去做此時應該做的事情。
張懷月被廖三太太帶著陪了這位老太太已有幾天,大約也摸清了對方的脾性,於是立即隨著廖三太太一道起身,與老太太告辭。
臨走時,廖三太太又笑眯眯地陪著淮老夫人閑話了幾句,“那我們就先走了,不打擾您老用晚飯。”
老太太隻點點頭,並未留飯。
廖三太太麵無異色,似乎是早已習慣與淮老夫人的這種相處模式,隻是又笑著道了一句,“我這侄女的牌技可還入得您眼,您老以往贏了我老些錢,這幾日我可算收迴點本了。”
老太太卻是不以為意,“還成吧,能搭得上台子。”
廖三太太於是笑嘻嘻道:“那迴頭我還來,到時您老可得把錢袋子準備好。”
”老太太於是揮了揮手,“再說吧。
*
離開淮老夫人的寓所,廖三太太攜著張懷月上了汽車。
兩人一坐定,張懷月便再也忍不住好奇,又一次追問,“這位老夫人究竟是什麽身份,嬸娘為何對她如此的敬重?”
這幾天隨著廖三太太四處拜親訪友,認識了不少人,廖三太太也不是每一個人的身份都詳細介紹過的。隻是這位淮老夫人卻又明顯不同,不僅是因為對方身份顯然很高,更重要的是,張懷月能明顯感覺到廖三太太帶她來這裏是懷抱著某種目的的,而且,這個目的還與她本人息息相關,所以她自然要弄清楚事情的緣由。
但廖三太太卻仍是如之前一般,搖頭不願細說,但這一迴倒多少解釋了兩句,“這位的身份極高,背景又很複雜,若她不鬆口,我也不好跟你多說她的事情。你隻需記得一點,在老夫人麵前一定要好好表現,將來自會有你的好處。”
張懷月聞言,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而廖三太太此時的語氣卻輕快了幾分,“這幾天看著,老夫人並未拒絕我帶你過去走動,應是頗有些滿意你的,我們再來個幾迴,或許老太太哪天便願意鬆口了。”
*
“這廖三迴迴過來,都要帶上自家的後輩子侄,這是擺明了還未死心哪?”
張懷月與廖三太太離去後,那陪著一起打牌的婦人站起身,一邊收拾桌子,一邊也有些語帶抱怨地與淮老夫人聊起了剛剛離去的兩人。
淮老夫人捧著茶盞慢慢抿著參茶,淡淡地道:“廖三的性子向來如此,你還沒習慣?”
“可您不是早就已經亮明了態度,不會和東瀛政府有任何牽扯嗎?”婦人神色越加不忿,“那張先誌早早就投了東瀛人的麾下,他們夫妻一體,哪裏能撕擼得開?廖三早年受您那麽多恩惠,如今卻竟如此恩將仇報,明知您的顧慮,還硬要把那些人往您這塞,哪有一點把您的身份看在眼裏的樣子?”
“嗬,我的身份。”老太太冷笑了一聲,“我什麽身份?不過就是個失勢落敗,不得不躲起來養老等死的孤老婆子,還還有什麽需要顧忌的?”
“老太太!”那婦人聞言立刻氣急叫道。
“行了行了,”淮老夫人歎了口氣,放緩了口吻,“上滬城如今已被日軍占領,租界淪陷也是遲早的事情,以你我與青幫的關係,就算躲在租界不問外事,想要徹底與外頭那些人斷絕開,又哪有那麽容易?即便不是廖三帶來的人,也總會有別的什麽人被塞進來,廖三的子侄總好過那些不明底細,說不清楚來曆的家夥。”
“可是您如今都已經隱退了,手裏剩下的也不過隻是些養老產業,那些人怎能還如此得寸進尺,幫裏的規矩在他們眼裏都成了擺設不成?”那婦人終歸是不忿幫中這些人居然如此逼迫老夫人,仍是抱怨不斷。
“哼,東瀛人如今都打進國門了,那些老祖宗的規矩還有誰會把它當一迴事?”
淮老夫人冷哼一聲,對幫中這些數典忘祖的敗類自然也看得極不痛快,於是忍不住罵道:“說來說去,還不是你沒用!不過就是些盤賬收賬的活計,要不是你腦子不靈光,總被底下人糊弄,我用得著費那麽大勁找新弟子麽?是我們自己給了人家可乘之機,還能怪得了誰?”
婦人被她說得臉紅,囁嚅著道:“我,我也不知道是怎麽的,這馬吊牌九一摸就靈,但隻要一看到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兒就老覺犯困,怎麽也讀不進去。”
“唉——”老太太長長歎了口氣,她這香堂大弟子為人忠誠耿直,性情醇厚,無論她風光落魄都從來不離左右,因此是她這麽多年以來最為倚重之人。唯獨可惜的就是腦子實在不夠靈光,不管是生意人情還是錢財賬目從來都是一塌糊塗,讓人總也不能放心地將堂口產業交於她的手中。
尤其她如今被半困於家中不得自由,外頭許多的幫務以及許多產業無人打理,確實急需一個可靠合用的人手。但以她在幫中的輩分與地位,她的立場和選擇卻足以影響和牽涉整個青幫的風向,絕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都能收入門下的。
————————
張懷月迴到家中後便開始思索這幾天的所見所聞。
這麽長時間接觸下來,張懷月多多少少摸清了自己這位嬸嬸的為人。廖三太太表麵親切隨和,待人如春風化雨,但實則卻是精明過人,向來無利不起早。她三番四次地帶自己去拜訪那位淮老夫人,絕對不會是無的放矢,必然是有所圖謀。
雖說她如今明麵上托庇於張先誌及廖三太太的維護,理應與之共同進退。但隻有她自己心裏清楚,她的身份經曆目的全都是假的,心中所求也與張先誌等一幹漢奸走狗大相徑庭。
所以對廖三太太有好處的事情,是否對自己也同樣有益便就是另當別論了。
問題是,廖三太太的口風太緊,張懷月至今也沒摸清她的真實目的,因而也無從應對。所以,她坐在此處思索的目的,其實是在考慮要不要詢問一下方彥之的意見。
方彥之比自己消息靈通,掌握的上滬城的各大人物勢力的情況肯定更多,她不清楚這位淮老夫人的具體身份,方彥之卻未必不知曉。
況且,她與方彥之如今也算是搭檔,雖說各有立場,但在麵對上滬的這些外部勢力時,本也該一致對外。她這裏如果有了重要的情況,確實也該與對方通氣商議一下,以免一個不慎暴露了什麽破綻,招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