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三個時辰內,錄事參軍衙門的班房就沒滅過燈,一刻也沒有。昨晚剿匪行動一共剿匪一百三十二人,繳獲貨物共三百五十旦,另有約七百多旦貨物被大火付之一炬。除此之外,顧猛和棉商李敏在大火中喪生。
控製住所有水匪之後,常五帶人盤點了現存貨物,李敏的那批棉花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
“我一開始以為是水匪幹的,但迴來之後連夜審訊,確定放火的不是水匪。”常五把吹冷的藥碗遞給謝必安,又拿了靠枕墊在他背後,“我懷疑人是在錄事參軍衙門裏。”
謝必安蹙眉接過藥碗,搭在肩頭的狐裘順勢滑落,露出裏麵單薄的白色墊衣。常五連忙將狐裘拉起,緊緊將他裹在裏麵,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你今晚到底去哪兒了?闖了南天門?”
謝必安仰頭喝了藥,說:“漕幫。溫久嵐把聞娘子綁了。”
常五迴過味來,暗罵了一聲祖宗,怒斥:“好一個調虎離山,毀屍滅跡。這麽大的手筆,怕不是李敏的那批棉花裏真藏了見不得人的東西吧!”
是不是的,稍後要人去九曲灣查看廢墟即可,隻是對方竟然在錄事參軍衙門裏安插了細作,屬實讓謝必安有些措手不及。
謝必安起身問常五:“帶迴來的人都在哪兒?”
常五咧嘴一笑:“都在咱們私牢裏,漕運衙門那邊隻抓了幾條漏網之魚,這不,天還沒亮就派人來要人了,被我打發在西院喝茶呢!”
謝必安抬腿往外走:“走,去見見白振東。”
白振東是九曲灣水匪的匪首,被常五單獨關押在私牢最深處的密室裏。白振東少時便在漕運碼頭謀生,無父無母,為人心狠手辣,早些年曾經加入漕幫,後來不知何故離開漕幫流落在運河為匪。
起初白振東隻是運河上一小股水匪,直到睿宗時期,隨著白振東的勢力逐漸壯大,運河上的水匪也漸漸被他收編,最終形成一股足以和益州漕運衙門相互抗衡的水上勢力。
章群這次之所以這麽積極的盯著謝必安,主要也是為了白振東。章群的任期即將到期,如果在益州沒有大的建樹,後麵他的仕途可能也將止步於漕運。如今白振東被捕,單憑剿滅危害漕運多年的水匪一功,卸任後,隻要他稍加運作,後麵便有可能調任京畿。
謝必安了解章群的野心,所以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在章群親自來要人之前,他必須先行提審,摸清李敏和漕幫之間的關係。
走進私牢,常五一路將他帶到密室,透過牢門上的狹窄護欄,謝必安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窮兇極惡的九曲灣水匪白振東。與想象中窮兇極惡的水匪模樣大相徑庭,白振東身量不高,五尺半左右,身上穿著月牙白圓領襴袍,腰間紮著斐玉的飛魚紋履帶,整個人坐在角落,像一個沒什麽脾氣的好好先生。
“人看著不像水匪,但用了刑,一個字也掏不出來。”常五咬緊牙關,隔著鐵欄惡狠狠看向裏麵的白振東。
謝必安垂眸攏了攏狐裘的領子,從懷裏掏出一隻半新不舊的撥浪鼓遞給常五:“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是人就有弱點,有了弱點卻沒有藏好,未來便會成為別人敲開他嘴巴的一把刀,而謝必安很慶幸自己正巧握住了這把刀。
常五垂眸看著一眼躺在掌心的撥浪鼓,問:“這玩意兒能行?”
謝必安:“試試不就知道了?”
“試試就試試。”
常五將信將疑地打開牢門,把手裏的撥浪鼓丟進牢房。
撥浪鼓落在地上發出咚的一聲輕響,白振東突然像被雷擊中一般猛地站起身,鎖著他的鐵鏈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
常五連忙迴頭看謝必安:這招真靈?
謝必安懶得看他,目光鷹隼般直直盯著白振東的反應,果然,在祭出撥浪鼓之後,他害怕了。
“我要見謝必安。”白振東目光驟然陰鷙,死死地看向門外黑漆漆的走廊。
常五摸了下鼻尖,迴頭看向門口,嚷道:“謝蘊之,聽見沒,他要見你。”
得到了滿意的效果,謝必安抬腳走出陰暗處,站在門邊與白振東四目相對:“還有一個時辰,漕運衙門那邊就會來人將你帶走。我隻問你三個問題,你若答了,我答應放了你藏在宣武坊的人。”
白振東看了一眼地上的撥浪鼓說:“我憑什麽相信你?”
謝必安走過去撿起撥浪鼓,拍掉上麵的灰:“你也可以選擇不相信,然後等著章群把你們一網打盡,然後押解進京論功行賞。白振東,你是個聰明人,我跟章群不一樣,我不求功績,圍剿九曲灣水匪也不過是順手而已,放一兩個人於我沒有絲毫影響。”
“城隍廟。”白振東頹然坐迴草床,仰頭直視謝必安的雙眸,“我給謝大人半個時辰的時間,你讓人將他放入木盆,然後順著城隍廟後山的許願池順流而下。若一個時辰內我收到信號,我便什麽都依你,如若不然,我白振東縱橫運河多年,手下冤魂不知凡幾,死也賺了。”
“就不怕我讓人跟著木盆,將你的接頭人一網打盡?”謝必安冷笑。
白振東轉身躺在草床上,背對著謝必安說:“謝大人若是食言而肥,我不介意把你要知道的秘密帶進棺材裏。”
謝必安將撥浪鼓放在草床邊的小幾上:“希望你不會讓我失望。”
……
常五親自帶人去宣武坊接的人,一個年邁的中年女人,一個還在繈褓裏的稚子。年邁女人是這間宅子的主人花錢顧來照顧孩子的,主人家平時不在家,隻有一個車夫和一個管家留在家中。
常五拿了人,這才知道,管家和車夫都是主人家在城裏雇的,每月隻有月初和月末幾日才能見到主人家。常五問主人家是做什麽的,管家說,隻知道是個在運河上謀生意的。
打隋朝開通運河以來,運河上謀生的人不勝繁數,販賣絲綢、茶葉、皮毛,各種應有盡有。
常五尋不出別的毛病,遣散了眾人,帶著孩子直奔城隍廟。
城隍廟裏香火鼎盛,常五錯開人群,叫人拿來兩尺多長的木盆,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放入木盆裏。
“待會兒我把木盆放進河裏,你帶人沿途跟著,若是木盆翻了……”常五微微一頓,歎了口氣說,“立馬救人。”
常五垂眸看了一眼抱在懷裏的稚子,咬牙將它放在木桶中央。幾個月大的孩子被寒風刮得小臉通紅,一雙葡萄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高塔一樣的常五不哭也不鬧。
常五把雁翎刀丟給一旁的下屬,親手端起木盆,將它放入許願池中。河水順流而下,繞過半個益州城,最後匯流到運河,若是對方沒有及時截住稚子,這小東西不出兩個時辰就會葬入河水滔滔的運河之中。
控製住所有水匪之後,常五帶人盤點了現存貨物,李敏的那批棉花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
“我一開始以為是水匪幹的,但迴來之後連夜審訊,確定放火的不是水匪。”常五把吹冷的藥碗遞給謝必安,又拿了靠枕墊在他背後,“我懷疑人是在錄事參軍衙門裏。”
謝必安蹙眉接過藥碗,搭在肩頭的狐裘順勢滑落,露出裏麵單薄的白色墊衣。常五連忙將狐裘拉起,緊緊將他裹在裏麵,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你今晚到底去哪兒了?闖了南天門?”
謝必安仰頭喝了藥,說:“漕幫。溫久嵐把聞娘子綁了。”
常五迴過味來,暗罵了一聲祖宗,怒斥:“好一個調虎離山,毀屍滅跡。這麽大的手筆,怕不是李敏的那批棉花裏真藏了見不得人的東西吧!”
是不是的,稍後要人去九曲灣查看廢墟即可,隻是對方竟然在錄事參軍衙門裏安插了細作,屬實讓謝必安有些措手不及。
謝必安起身問常五:“帶迴來的人都在哪兒?”
常五咧嘴一笑:“都在咱們私牢裏,漕運衙門那邊隻抓了幾條漏網之魚,這不,天還沒亮就派人來要人了,被我打發在西院喝茶呢!”
謝必安抬腿往外走:“走,去見見白振東。”
白振東是九曲灣水匪的匪首,被常五單獨關押在私牢最深處的密室裏。白振東少時便在漕運碼頭謀生,無父無母,為人心狠手辣,早些年曾經加入漕幫,後來不知何故離開漕幫流落在運河為匪。
起初白振東隻是運河上一小股水匪,直到睿宗時期,隨著白振東的勢力逐漸壯大,運河上的水匪也漸漸被他收編,最終形成一股足以和益州漕運衙門相互抗衡的水上勢力。
章群這次之所以這麽積極的盯著謝必安,主要也是為了白振東。章群的任期即將到期,如果在益州沒有大的建樹,後麵他的仕途可能也將止步於漕運。如今白振東被捕,單憑剿滅危害漕運多年的水匪一功,卸任後,隻要他稍加運作,後麵便有可能調任京畿。
謝必安了解章群的野心,所以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在章群親自來要人之前,他必須先行提審,摸清李敏和漕幫之間的關係。
走進私牢,常五一路將他帶到密室,透過牢門上的狹窄護欄,謝必安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窮兇極惡的九曲灣水匪白振東。與想象中窮兇極惡的水匪模樣大相徑庭,白振東身量不高,五尺半左右,身上穿著月牙白圓領襴袍,腰間紮著斐玉的飛魚紋履帶,整個人坐在角落,像一個沒什麽脾氣的好好先生。
“人看著不像水匪,但用了刑,一個字也掏不出來。”常五咬緊牙關,隔著鐵欄惡狠狠看向裏麵的白振東。
謝必安垂眸攏了攏狐裘的領子,從懷裏掏出一隻半新不舊的撥浪鼓遞給常五:“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是人就有弱點,有了弱點卻沒有藏好,未來便會成為別人敲開他嘴巴的一把刀,而謝必安很慶幸自己正巧握住了這把刀。
常五垂眸看著一眼躺在掌心的撥浪鼓,問:“這玩意兒能行?”
謝必安:“試試不就知道了?”
“試試就試試。”
常五將信將疑地打開牢門,把手裏的撥浪鼓丟進牢房。
撥浪鼓落在地上發出咚的一聲輕響,白振東突然像被雷擊中一般猛地站起身,鎖著他的鐵鏈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
常五連忙迴頭看謝必安:這招真靈?
謝必安懶得看他,目光鷹隼般直直盯著白振東的反應,果然,在祭出撥浪鼓之後,他害怕了。
“我要見謝必安。”白振東目光驟然陰鷙,死死地看向門外黑漆漆的走廊。
常五摸了下鼻尖,迴頭看向門口,嚷道:“謝蘊之,聽見沒,他要見你。”
得到了滿意的效果,謝必安抬腳走出陰暗處,站在門邊與白振東四目相對:“還有一個時辰,漕運衙門那邊就會來人將你帶走。我隻問你三個問題,你若答了,我答應放了你藏在宣武坊的人。”
白振東看了一眼地上的撥浪鼓說:“我憑什麽相信你?”
謝必安走過去撿起撥浪鼓,拍掉上麵的灰:“你也可以選擇不相信,然後等著章群把你們一網打盡,然後押解進京論功行賞。白振東,你是個聰明人,我跟章群不一樣,我不求功績,圍剿九曲灣水匪也不過是順手而已,放一兩個人於我沒有絲毫影響。”
“城隍廟。”白振東頹然坐迴草床,仰頭直視謝必安的雙眸,“我給謝大人半個時辰的時間,你讓人將他放入木盆,然後順著城隍廟後山的許願池順流而下。若一個時辰內我收到信號,我便什麽都依你,如若不然,我白振東縱橫運河多年,手下冤魂不知凡幾,死也賺了。”
“就不怕我讓人跟著木盆,將你的接頭人一網打盡?”謝必安冷笑。
白振東轉身躺在草床上,背對著謝必安說:“謝大人若是食言而肥,我不介意把你要知道的秘密帶進棺材裏。”
謝必安將撥浪鼓放在草床邊的小幾上:“希望你不會讓我失望。”
……
常五親自帶人去宣武坊接的人,一個年邁的中年女人,一個還在繈褓裏的稚子。年邁女人是這間宅子的主人花錢顧來照顧孩子的,主人家平時不在家,隻有一個車夫和一個管家留在家中。
常五拿了人,這才知道,管家和車夫都是主人家在城裏雇的,每月隻有月初和月末幾日才能見到主人家。常五問主人家是做什麽的,管家說,隻知道是個在運河上謀生意的。
打隋朝開通運河以來,運河上謀生的人不勝繁數,販賣絲綢、茶葉、皮毛,各種應有盡有。
常五尋不出別的毛病,遣散了眾人,帶著孩子直奔城隍廟。
城隍廟裏香火鼎盛,常五錯開人群,叫人拿來兩尺多長的木盆,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放入木盆裏。
“待會兒我把木盆放進河裏,你帶人沿途跟著,若是木盆翻了……”常五微微一頓,歎了口氣說,“立馬救人。”
常五垂眸看了一眼抱在懷裏的稚子,咬牙將它放在木桶中央。幾個月大的孩子被寒風刮得小臉通紅,一雙葡萄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高塔一樣的常五不哭也不鬧。
常五把雁翎刀丟給一旁的下屬,親手端起木盆,將它放入許願池中。河水順流而下,繞過半個益州城,最後匯流到運河,若是對方沒有及時截住稚子,這小東西不出兩個時辰就會葬入河水滔滔的運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