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門的官兵還是很小心謹慎的。


    怕五百府兵深夜進城會引起不必要的騷動。


    盡管已仔細查驗了戶憑和路引,對傅佐這位北靜王府的長史也不能說不認識。


    但職責所在,他們依然堅守原則。


    那守城的校尉,還是堅持把五百府兵擋在了城門外。


    除林如海一家外,僅允許北靜王帶著傅佐、府醫,以及他的近身侍衛等二十餘人進城。


    當然,作為罪證之一的那具殺手的屍體,也被侍衛首領扔上馬背,帶了進去。


    其餘府兵,在府衛副首領的帶領下,在城外五裏處搭帳安歇,等天明,城門大開時,隨入城的百姓一起進來。


    城外安排妥當後,北靜王的馬車當先轆轆駛入城門,其餘人緊隨其後,魚貫而入。


    黛玉騎著馬,身姿如玉。


    懷裏緊緊抱著早已沉入夢鄉的權宇軒小朋友。


    為防小家夥著涼,黛玉這一路上,都催動體內靈力,將小家夥牢牢地守護住,確保他不受一絲風寒的侵擾。


    再次踏入京城,黛玉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


    以往那些塵封的記憶,如同被打開的閘門,潮水般湧入,讓她的眼眶不禁微微濕潤。


    她迴想起自己初次來到京城的情景。


    嚴格來說,那已是前世的事了。


    她那時還是個年僅六七歲的小姑娘,初次離家,滿懷忐忑、好奇與憧憬,像一隻懵懵懂懂的小鹿,一頭栽進了榮國公府那個深不見底的大坑裏,再也沒有機會爬出來。


    這一點,恐怕無論是當初執意要接她來的榮國公府的老太君、她的嫡親的外祖母,還是一心想要給女兒找個得力倚仗的她的父親,亦或是她本人,都是沒有預料到的。


    所幸她本身福澤深厚,在迴揚州探病的路上,蒙上天眷顧,得遇機緣,有了重來一次的機會。


    整個人猶如醍醐灌頂,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距今也不過短短半年多,卻已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切都不再是曾經的模樣。


    她心中少了以往的彷徨,多了份從容與堅定。


    以往那些閨中小女兒的心思,輕淡得如一縷輕煙,被風一吹,早不知飄向了何方?


    而且,據她在滌塵台上看到的,她母親的死,並非偶然,而是另有蹊蹺。


    與榮國公府裏那位平日裏裝得道貌岸然的二舅舅,還有他那位吃人不吐骨頭的夫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更讓她痛心的是, 她前世落得那樣一個悲慘結局,也少不了那府裏有些人的推波助瀾。


    這筆賬,她勢必要與他們一一清算。


    讓那些曾經欺她、負她、害她家人之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


    京城,繁華之地,富貴之都。


    即便是在深夜,也依然流露出不凡的氣度。


    當今聖上勵精圖治,勤勉不怠。


    將這座古城治理得花團錦簇,井井有條。


    仿佛一幅流動的畫卷,無論是在白晝還是夜晚,都洋溢著無盡的生機與活力。


    京城由皇城、內城、郭城三部分組成。


    每一部分都蘊含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皇城巍峨壯觀,金碧輝煌,那高聳的城牆和雄偉的宮殿,在夜色下顯得更加莊嚴,仿佛是皇權至高無上的永恆象征。


    內城則繁華喧囂,權貴雲集。


    若是在白天,街道兩旁的店鋪裏,各種奇珍異寶,美味佳肴,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而郭城,則寬廣遼闊,民居錯落有致。


    在夜色中,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裏,流露出一種無法言喻的寧靜與祥和。


    偶爾傳來幾聲不知誰家看門護院的狗吠聲,為這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生氣。


    此時,城內早已宵禁,街道上空無一人。


    空曠的道路上,隻有北靜王的馬車和林如海等一行人的身影,在夜色中穿行。


    他們身下,傳出“嘚嘚”的馬蹄聲,將這份夜的寧靜打破。


    遠遠地,不時響起更夫打更的聲音。


    還有巡邏的衙役,扯著破鑼嗓子,一聲聲警示:“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北靜王本想邀林如海一家住到他在京城的瓊林坊的宅子裏去。


    那裏環境優雅,諸物齊備。


    這幾年他在京城時,幾乎不住王府,而是歇在那裏。


    被林如海婉言謝絕了。


    林如海早就為黛玉在京城準備了一座三進的院子。


    這院子,本是林家被封列候的時候購置的。


    曆經風雨,見證了林家的興衰榮辱。


    去年他病重,整理產業時,將這院子單獨留了出來,並連同城外一個占地五十畝的溫泉莊子,一起留給黛玉做嫁妝。


    他想著女兒以後嫁在京裏,這些產業留給她正合適。


    既能讓她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又讓她在繁華喧囂的京城中,時時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惦念和庇護,仿佛是一處永遠的避風港。


    林如海體諒女兒和權景瑤一路上辛勞,本想讓她們進城後就去墨竹巷那所宅子裏休息。


    宅子早在他們從揚州起程前,林如海就讓管家林伯派人重新修整打掃了一番,估計現在隨時都能入住了。


    然而,黛玉和權景瑤說什麽都不放心他一人入宮麵聖。


    這一路上,他們遭遇到了那麽多次刺殺,每一次都險象環生。


    要不是有黛玉和權景瑤這兩個出人意表的高手在,再加上他們易容改扮,巧妙周旋,還不知會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呢?


    現在,九十九步都走過來了,就差這最後的一哆嗦,萬一有個什麽閃失,她們都將追悔莫及。


    反正她們二人有功夫在身,就是候在馬背上,也能調息休養。


    林如海見二人精神果然比他們所有人都好,便也不再堅持,同意了被她們護送去宮門口的要求。


    其實,他的心中正暗自熨帖:被寶貝閨女和名義上的夫人寵著的滋味,他還挺受用的。


    黛玉也是從通州到京城的路上,才得知父親早已在京城還給她留下了一個宅子。


    上一世,在她的印象裏,根本沒有這麽迴事。


    也或者說,是她不知有這麽迴事而已……


    馬車很快繞過寬廣而寧靜的郭城,駛入了繁華卻不失靜謐的內城。


    車輪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滾動,發出輕柔而又有節奏的聲響,伴著馬蹄的“嘚嘚”聲,宛如一首悠揚的夜曲。


    不知不覺間,那座莊嚴而神秘的宮門,已經赫然出現在眼前。


    北靜王的身體,在藥泉的不斷修複下,此時已能勉強自己坐起。


    在宮門口侍衛滿是驚詫的眼神中,北靜王遞上了請見的奏折。


    接下來便是耐心的等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空氣仿佛在這一刻凝固,周圍的一切都顯得格外寂靜。


    仿佛過了很久,又恍若隻是片刻。


    裏麵傳來一陣小跑的腳步聲。


    一個麵色白淨的小內侍,氣喘籲籲跑來,傳聖上口諭,宣他們在禦書房覲見……


    並且因為北靜王受傷,還特地允許他乘坐軟轎進宮。


    四個穿著鴉青色馬褂的小內侍,抬著一頂寶藍色八寶軟轎跟在後麵。


    北靜王在傅佐和府醫的攙扶下,慢慢小心翼翼地下了馬車,坐上了內侍抬來的軟轎。


    林如海與傅佐並排走在軟轎後麵。


    北靜王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那刺客的屍首,他的侍衛首領會意,上前將已經有些發僵的刺客屍首扛在肩膀上,一聲不響地跟上。


    很快,他們來到了禦書房外。


    禦書房的內監總管富海早奉命等在那裏。


    見到他們到來,一張白胖得像是發麵饅頭的臉上堆滿了笑,將原來就不大的兩隻眼睛,笑得隻剩下兩道細細的縫。


    不等北靜王下轎,富海已像個笑彌佛似的,笑著團團向幾人作了個揖。


    這才將手裏的拂塵甩到肩膀上,作勢上前來攙扶北靜王下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黛玉清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筱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筱韻並收藏重生黛玉清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