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沒藏一手,朱載坖心裏最清楚。
此時被人問起了這個遺傳病的名稱,既然沒有過記載的話,那麽自己就得編出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道理出來。
不然,這些認死理的大夫們,可不會輕易地放過他。
裕王府的書房,藏書閣都得被翻遍了都不一定肯罷休。
到時候,圍在他身邊,等著他給出一個解釋的人,就會很多,總不能,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一群老頭子吧?
恐怕長久下來,自己都會吃不好,睡不好。
從而身體消瘦,英年早逝。
想到英年早逝,朱載坖就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別沒有被人弄死,自己作死把自己給折騰沒了。
“這個,其實是本殿下的一家之言,前段時間看了看關於曆史方麵的書籍,突然有了這麽一個新的發現。”
朱載坖可不管借口有多拙劣。
隻要有用,並且能夠提供遺傳病是一種怎樣的病症,又是怎樣,用過什麽方式遺傳下來的。
就會被人所接受。
猜測嗎?
隻要最後被人證明了,確實有這麽一迴事,誰還能證明自己說的是錯的?
畢竟,火藥都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發明出來的。
更不要說其他的發現了。
萬密齋眉頭一挑。
看書,看的還是史書,就能夠發現一種新的病情。
他怎麽就那麽的不相信呢?
“說了你們可能不信,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朱載坖雙手一攤,表示我自己看出這種病症的時候,也不太很相信。
“一會鄭大夫要來,為了避免多講一遍,本殿下就等他一等。”
說完,朱載坖就閉上了眼睛,躺在搖椅上,晃悠個不停。
心中卻在搜索著一個個的曆史記錄。
想要套進去看看,到底是哪一個朝代的皇帝,最是合適。
選來選去,還是唐朝的皇帝最合適,名氣大不說,經常發病的病症,還都差不多,不會被人誤以為是不同的病情。
接下來就是怎樣組織語言來闡述此事。
等待的時間,對陸繹等人來說,又嫌無聊。
可對萬密齋和許紳兩個大夫來說,就很煎熬了。
時間線,在不同的人眼中不斷地變化著。
“鄭寬這個老匹夫,怎麽還沒有來?”
左等右等,都等不到人。
萬密齋連最好的茶水,都不想喝了。
要知道,平時來到裕王府,他可是最喜歡裕王府的茶水的。
“再等等,應該還在路上。”
一旁的老道士,瞥了一眼說話的許紳,老神在在地坐著喝茶。
今日他算是有新東西聽了。
可得好好地記在心裏,迴去就研究一二。
最好是多組織幾位道友,共參大道。
他有一種預感,相信隻要弄明白這個,許多現在看起來神奇的東西,都會變得很平常。
道士嗎?
就是要逐道而生。
空座既然得不了道,那麽就得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
這是如今道學院中流傳很廣的一句話。
曾經用不同的手段來忽悠人,已經不合適了。
連自己都騙不了,又怎麽可能讓世人相信,自己修的道是真的?
也就那些和尚自欺欺人。
弄些什麽揭語。
現在好了,成了心靈雞湯了。
出家人熬雞湯可還行?
在他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差點笑叉了氣,隻覺得裕王殿下實在是一位妙人。
後來,來到了京師,又發現裕王殿下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這一點,直至現在,都沒有變過。
時間過得很快。
朱載坖都還沒有徹底整理好要說的話,鄭寬就氣喘籲籲的跑了過來。
一位老人家,還是一位大夫。
在聽到又有新的病例出現之後,那種急切的心情,朱載坖是不能夠理解的。
“裕王殿下,人來齊了。”
鄭寬剛剛坐下,萬密齋就迫不及待地開口把朱載坖給叫醒了。
無奈的朱載坖睜開而來眼睛。
自己弄出來的事情,總要有個有始有終。
“來齊了?那就好,讓本殿下想想怎麽說。”
坐起身來,朱載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噥。
“但是本殿下看的是唐朝的史書,都知道,唐朝有個渾蛋改了史書之後,就沒眼看了,本殿下就是當做故事來讀的。
剛好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咱們就從唐高祖李淵起,李淵早年也是一個沙場猛將,箭無虛發的神射手,五十二歲建唐稱帝後,足不出長安城半步,如此坐享其成的開國天子,理所當然權柄旁落,到晚年時,風疾症狀愈發明顯:四肢顫抖,失語,癱瘓不起,終年六十九歲。
緊接著就是他的兒子李世民早年戎馬征戰,一身傷病,四十五歲東征高句麗後,又患上癰疽。”
說起癰疽,朱載坖的話語就是一頓。
以前難解的病症,到了現在雖然不是立刻就能夠治好,可也已經有了治療辦法。
總好過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萬密齋和鄭寬也是莞爾一笑。
大明的現狀,特別是在醫術上的成就,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已經超越的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被說扁鵲再生,華佗在世。
這兩人的醫術,不見得有現在的大夫們醫術水平高了。
不用妄自菲薄。
若是一代人不如一代人。
那還要傳承幹什麽?
“再後來,此人也患上了他父親的病症,風疾,迫不得已之下,隻能常年豢養方士,迷戀服丹以鎮痛,並頗覺有效。”
說到此處,老道士耳朵一動,眉頭一挑。
他們道士們煉丹,確實有些丹藥可是鎮痛。
如今,許多丹方已經給醫院抄錄了一份,演道院中也有人在潛心研究。
事實證明,其中的大部分丹藥,都是有毒的。
但也不能說是沒有一點用處。
鎮痛這方麵還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發現了一些丹藥,對人體有毒,對蝗蟲之類的害蟲更是如此,兌水之後,當成殺蟲劑也不是不可以。
也算是對丹藥的另外一種用法了。
“可惜的是,那時候的唐朝可沒有現在大明這樣的演道院來研究這種藥物,根本不知道那些丹藥是不是有毒,據記載,李世民還很得意地賜給自己的臣子們,嗬嗬!”
說到這裏,朱載坖就想笑。
是嫌棄自己死得不夠快,還要拉著一群大臣們一起走上黃泉路,才會不覺得寂寞?
“接下來啊!做孫子的就沒有那麽好運了,年紀輕輕的三十三歲時,就被風疾困擾,多次昏迷,一度失明,這一點諸位也是知道的吧?”
連續三位皇帝都是有風疾。
在那個時候,可是被人稱之為是受到了詛咒的。
就連魏征那麽頭鐵的人,都不敢說出此話。
當然,若是這些風疾,真的是風疾的話,而且不是因為詛咒的話,就很有研究價值了。
此時被人問起了這個遺傳病的名稱,既然沒有過記載的話,那麽自己就得編出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道理出來。
不然,這些認死理的大夫們,可不會輕易地放過他。
裕王府的書房,藏書閣都得被翻遍了都不一定肯罷休。
到時候,圍在他身邊,等著他給出一個解釋的人,就會很多,總不能,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一群老頭子吧?
恐怕長久下來,自己都會吃不好,睡不好。
從而身體消瘦,英年早逝。
想到英年早逝,朱載坖就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別沒有被人弄死,自己作死把自己給折騰沒了。
“這個,其實是本殿下的一家之言,前段時間看了看關於曆史方麵的書籍,突然有了這麽一個新的發現。”
朱載坖可不管借口有多拙劣。
隻要有用,並且能夠提供遺傳病是一種怎樣的病症,又是怎樣,用過什麽方式遺傳下來的。
就會被人所接受。
猜測嗎?
隻要最後被人證明了,確實有這麽一迴事,誰還能證明自己說的是錯的?
畢竟,火藥都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發明出來的。
更不要說其他的發現了。
萬密齋眉頭一挑。
看書,看的還是史書,就能夠發現一種新的病情。
他怎麽就那麽的不相信呢?
“說了你們可能不信,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朱載坖雙手一攤,表示我自己看出這種病症的時候,也不太很相信。
“一會鄭大夫要來,為了避免多講一遍,本殿下就等他一等。”
說完,朱載坖就閉上了眼睛,躺在搖椅上,晃悠個不停。
心中卻在搜索著一個個的曆史記錄。
想要套進去看看,到底是哪一個朝代的皇帝,最是合適。
選來選去,還是唐朝的皇帝最合適,名氣大不說,經常發病的病症,還都差不多,不會被人誤以為是不同的病情。
接下來就是怎樣組織語言來闡述此事。
等待的時間,對陸繹等人來說,又嫌無聊。
可對萬密齋和許紳兩個大夫來說,就很煎熬了。
時間線,在不同的人眼中不斷地變化著。
“鄭寬這個老匹夫,怎麽還沒有來?”
左等右等,都等不到人。
萬密齋連最好的茶水,都不想喝了。
要知道,平時來到裕王府,他可是最喜歡裕王府的茶水的。
“再等等,應該還在路上。”
一旁的老道士,瞥了一眼說話的許紳,老神在在地坐著喝茶。
今日他算是有新東西聽了。
可得好好地記在心裏,迴去就研究一二。
最好是多組織幾位道友,共參大道。
他有一種預感,相信隻要弄明白這個,許多現在看起來神奇的東西,都會變得很平常。
道士嗎?
就是要逐道而生。
空座既然得不了道,那麽就得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
這是如今道學院中流傳很廣的一句話。
曾經用不同的手段來忽悠人,已經不合適了。
連自己都騙不了,又怎麽可能讓世人相信,自己修的道是真的?
也就那些和尚自欺欺人。
弄些什麽揭語。
現在好了,成了心靈雞湯了。
出家人熬雞湯可還行?
在他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差點笑叉了氣,隻覺得裕王殿下實在是一位妙人。
後來,來到了京師,又發現裕王殿下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這一點,直至現在,都沒有變過。
時間過得很快。
朱載坖都還沒有徹底整理好要說的話,鄭寬就氣喘籲籲的跑了過來。
一位老人家,還是一位大夫。
在聽到又有新的病例出現之後,那種急切的心情,朱載坖是不能夠理解的。
“裕王殿下,人來齊了。”
鄭寬剛剛坐下,萬密齋就迫不及待地開口把朱載坖給叫醒了。
無奈的朱載坖睜開而來眼睛。
自己弄出來的事情,總要有個有始有終。
“來齊了?那就好,讓本殿下想想怎麽說。”
坐起身來,朱載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噥。
“但是本殿下看的是唐朝的史書,都知道,唐朝有個渾蛋改了史書之後,就沒眼看了,本殿下就是當做故事來讀的。
剛好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咱們就從唐高祖李淵起,李淵早年也是一個沙場猛將,箭無虛發的神射手,五十二歲建唐稱帝後,足不出長安城半步,如此坐享其成的開國天子,理所當然權柄旁落,到晚年時,風疾症狀愈發明顯:四肢顫抖,失語,癱瘓不起,終年六十九歲。
緊接著就是他的兒子李世民早年戎馬征戰,一身傷病,四十五歲東征高句麗後,又患上癰疽。”
說起癰疽,朱載坖的話語就是一頓。
以前難解的病症,到了現在雖然不是立刻就能夠治好,可也已經有了治療辦法。
總好過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萬密齋和鄭寬也是莞爾一笑。
大明的現狀,特別是在醫術上的成就,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已經超越的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被說扁鵲再生,華佗在世。
這兩人的醫術,不見得有現在的大夫們醫術水平高了。
不用妄自菲薄。
若是一代人不如一代人。
那還要傳承幹什麽?
“再後來,此人也患上了他父親的病症,風疾,迫不得已之下,隻能常年豢養方士,迷戀服丹以鎮痛,並頗覺有效。”
說到此處,老道士耳朵一動,眉頭一挑。
他們道士們煉丹,確實有些丹藥可是鎮痛。
如今,許多丹方已經給醫院抄錄了一份,演道院中也有人在潛心研究。
事實證明,其中的大部分丹藥,都是有毒的。
但也不能說是沒有一點用處。
鎮痛這方麵還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發現了一些丹藥,對人體有毒,對蝗蟲之類的害蟲更是如此,兌水之後,當成殺蟲劑也不是不可以。
也算是對丹藥的另外一種用法了。
“可惜的是,那時候的唐朝可沒有現在大明這樣的演道院來研究這種藥物,根本不知道那些丹藥是不是有毒,據記載,李世民還很得意地賜給自己的臣子們,嗬嗬!”
說到這裏,朱載坖就想笑。
是嫌棄自己死得不夠快,還要拉著一群大臣們一起走上黃泉路,才會不覺得寂寞?
“接下來啊!做孫子的就沒有那麽好運了,年紀輕輕的三十三歲時,就被風疾困擾,多次昏迷,一度失明,這一點諸位也是知道的吧?”
連續三位皇帝都是有風疾。
在那個時候,可是被人稱之為是受到了詛咒的。
就連魏征那麽頭鐵的人,都不敢說出此話。
當然,若是這些風疾,真的是風疾的話,而且不是因為詛咒的話,就很有研究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