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登基,總會伴隨著莫名的進取心,總是想著建大功,或者改前朝的大錯。


    劉恆當然也不例外。


    劉恆登基的第一把火,便是給功臣的倒呂行動定了性。


    出於政治需要,劉恆還是給呂家安上了個亂的帽子,目的就是為了籠絡功臣集團。


    隻有給呂家的行為定了性,才能更好地給功臣們立的功定性。


    功臣們幾乎都在劉恆這兒得到了不小的利益,算是穩住了大批功臣的心。


    劉恆為了確定自己帝位的正統性,再一次確定了劉邦的廟號太祖。


    因為劉邦是開國皇帝,毋庸置疑的稱祖,所以當時群臣並沒有確定劉邦的廟號。


    因為在此之前,大家都說高皇帝,很少有人稱唿廟號。


    到了劉恆這兒,開始正式有了太祖高皇帝的說法,真正確定要到劉恆駕崩,劉啟登基之後。


    新帝登基第二把火,便是拉攏劉氏宗親。


    劉恆先是頒布詔令,大赦天下。


    那些之前被貶的劉氏宗親們,劉恆又恢複了他們的爵位和封地。


    之後,劉恆又更進一步,給原來呂雉除掉的五弟劉恢、六弟劉友、八弟劉建,重新上了諡號,恢複了他們的名分。


    這是籠絡人心、鞏固帝位最快的方式。


    這些都是劉恆和雲哥商量後決定的,蘇雲對劉恆地位的穩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新帝登基的第三把火,便是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勢力,用以打擊朝中的舊臣。


    劉恆本來想重新恢複相國之位,讓蘇雲擔任的,可是被蘇雲拒絕掉了。


    “惠帝時期廢除了相國,就沒必要再設立了,相國的權力太大,不利於你加強皇權。


    況且,如今左右兩個丞相相互製衡,有利於朝局的穩固,再來一個更大的勢力,反而不利於如今的局麵。”


    蘇雲給劉恆分析著,打消了劉恆想立蘇雲為相國的念頭。


    能有如今的局麵來之不易,蘇雲不想打破其中的平衡。


    周勃、陳平不是傻子,他們很快就發現,新皇帝和蘇雲的關係不一般,如果讓蘇雲做了相國,那周勃陳平還不得炸了天?


    劉恆是一如既往的信任雲哥,他替雲哥鳴不平。


    但蘇雲不在乎的啦,反正偷偷懶也是不錯的。


    ——————


    兩天後,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大朝會,在未央宮中舉行。


    看著群臣在下麵跪拜的樣子,和劉盈第一次開大朝會生出對權力的渴望不同,劉恆的眼神中透露出滿滿的擔憂……


    古代講究法理正統性,劉盈是嫡子,他繼承皇位是理所應當,沒有任何負擔。


    可劉恆不是。


    他是小宗入大宗,終其一生都要背負著得位不正的名聲,他隻能靠一生的努力來證明,這個皇位由他做是正確的。


    曆史上的太宗就沒幾個順位繼承的,他們都窮極一生,不敢有絲毫懈怠。


    隻為來證明:皇位由他們做是正確的。


    在這方麵,明太宗朱棣比較有話語權。


    隻可惜,被另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貶得一塌糊塗……


    ……


    群臣各懷鬼胎,他又不熟悉;劉姓諸侯王覬覦皇位,時時刻刻想著造反;和平了幾年的匈奴又再次進犯,邊境上又麵臨新的威脅……


    他不過是用利益穩住了所有人,可一旦利益鏈崩塌,隨之而來的,很有可能是大漢的傾覆。


    劉恆不得不提前考慮,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時候,劉恆能信任的,隻有蘇雲、宋昌、張武三名心腹以及舅舅薄昭。


    這次大朝會,沒有讓劉恆體會到皇帝的至高無上,反而讓劉恆感覺到無數的危機。


    但是雲哥不怕,他劉恆也不怕!


    可是雲哥…沒有來……


    這個點,八成還在家睡覺呢……


    六點的早朝啊,蘇雲真受不了。


    周勃、陳平都習慣了,畢竟蘇雲在劉邦一朝的時候就這樣,但凡經曆過劉邦一朝的臣子都知道了。


    劉邦一開始也是罵的,但蘇雲來上朝全程幾乎就是閉著眼,劉邦是真的拿他沒辦法了。


    最後劉邦隻能妥協,特許蘇雲可以不用上朝,但必須隨叫隨到。


    老爹定下來的,劉恆也得認啊!


    ……


    在進京的當天晚上,蘇雲怕劉恆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曾經開導過劉恆:“你所接手的大漢,並不是一個好時代,相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一切都需要你來擺平,當然,我相信你,因為你的能力很強,你是個優秀的孩子。


    正是因為你的能力很強,所以你身上要擔的責任就很大,壓力也很大,可挺過去之後,隨之而來的成績也更大。


    感到壓力需要解決它、疏導它,而不是將它壓在心上;


    有壓力可以和我說,也可以和你的舅舅、你的母親說,將壓力轉化成你更大的動力。


    慢慢來,事情都是會解決的,雲哥永遠是你強力的後盾,既然雲哥選擇了你做皇帝,就會一直支持你到底!”


    說到底,劉恆還隻是個19歲的孩子,能做到如今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天來,每每想起這些話,劉恆低落的心都會燃起新的鬥誌!


    是啊,有雲哥在身邊真的很安心,雲哥雖然比較懶,但是不懶的時候似乎真的無所不能。


    加油,大漢需要我,我能行!


    少年的成長,往往就在某個時刻。


    ————————


    很快,第一個麻煩就來了。


    少年正是在這一次次的麻煩中,漸漸地成長。


    要說這次誅呂行動中真正吃大虧的,還得是劉襄三兄弟。


    劉章、劉興居看著劉恆送上來的這麽個“趙國”和“梁國”,他們兩個人肺都要氣炸了!


    他們兩個人都是熱血青年,哪受得了這種屈辱?


    可如今,劉恆已經掌握了京城的兵權,他們兄弟二人又能怎麽辦?


    兄弟二人商量後決定先迴封國,等和大哥決定過後,實在不行就造反!


    畢竟確實對劉章、劉興居兄弟太不公平了。


    劉章在呂後時期好歹還是郎中令,在京城裏麵有兵權,要風得風,要雨有雨。


    他殺了妻子和孩子,幾乎屠了呂家全族,遭盡了唾罵,被人拿著背信棄義的帽子,到最後就換了屁大點封國。


    又把這封國名字改成趙國,還是從大哥原來的地裏劃出來的,這不是純屬惡心他的嗎?


    這劉恆寸功未立,就成了皇帝,他們兄弟二人如今卻落得這個下場,任誰心裏都不可能平衡。


    兄弟二人密謀的倒挺好,可惜被他們府裏的下人聽到了。


    下人:太好了,機會來了!


    送上門來的進步,不收真是太對不起了!


    下人急忙將消息匯報給了劉恆,劉恆趕緊召集大家來商議。


    劉恆很快緊急部署,將劉章兄弟二人抓了過來。


    由於沒有具體的證據,再加上二人死不承認,最後劉恆隻能訓斥了兩句了事。


    這迴可把二人嚇壞了,迴去連家都不敢迴,找一輛馬車就匆匆趕往封國了。


    可如今,事情已經出現了,兄弟二人又怎能甘心?


    倘若不采取措施,他們必然造反啊!


    蘇雲趕緊找來周勃陳平,三巨頭緊急商量對策。


    畢竟這事周勃陳平是有責任的,因為他們沒有立劉襄,又沒有做到答應劉章的,才導致了今天這個局麵。


    要是劉章二人真反了,周勃陳平在曆史上必然會留下罵名。


    最後,三個人達成了共識。


    斬草除根,才能以絕後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顧雲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顧雲生並收藏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