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解決,就等著劉恆接受玉璽了。


    功臣集團想要借這個機會撈取更多的利益,增加功臣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宗室們則是各懷鬼胎,有想立功的,有想被分封的。


    至於外戚嘛……


    基本被打包帶走了。


    —————————


    幾天後,周勃、陳平等一眾大臣捧著玉璽前來麵見劉恆。


    劉恆坐在正中央,麵朝大殿的正北方,堅決不肯接受。


    “太尉,恆乃是德薄之人,豈能配得上這皇位?


    劉姓宗親中有德有才者有很多,太尉還是另選賢者登基吧。”劉恆說完向右轉,算是第二次拒絕了玉璽。


    第一次便是在渭橋,劉恆的每一次辭讓,都是和群臣的交鋒。


    周勃、陳平很滿意,於是將玉璽放到桌子上,走到劉恆正前方,打算再一次試探一下劉恆。


    二人先是一拜,隨即說道:“如今天下已定,我們二人年紀也都大了,現在想辭官歸隱故裏,還請代王繼承皇位,允許我二人迴鄉。”


    劉恆又怎能不明白,這是二人在以退為進。


    “周大人、陳大人快快請起,若沒有你們二人安了這劉氏天下,又怎能有今日之太平?


    兩位大人年紀還不大,豈不聞昔日廉頗年八十,尚能征戰沙場,食鬥米肉十斤,打的諸侯畏其勇,不敢犯趙;


    何況兩位大人年且不到60,再加上如今朝中正是動蕩之際,又怎能缺了兩位肱骨之臣?”


    劉恆說完,上前扶起了二人,又繼續說道:“兩位大人都是有功之臣,不如陳大人繼續擔任左丞相,周大人擔任右丞相,灌老將軍擔任太尉,繼續為國效力如何?”


    周勃、陳平相視一笑,對劉恆的做法很滿意。


    劉恆初到朝中,根基又不穩,如今又奪了兩人的兵權,自然應該拉攏住二人。


    周勃又趁勢從桌子上端起玉璽,和陳平一起遞了上去。


    劉恆繼續推辭:“兩位大人不可呀,誅呂我寸功未立,如今能繼續擔任代王,已經是天大的恩惠,又怎能接替這皇帝之位?”


    劉恆說完,又繼續向右轉,算是第三次拒絕了玉璽。


    周勃已經不耐煩了,剛想發飆,被陳平按了下來。


    陳平何等精明,他已經明白,這是劉恆對劉姓諸侯王的安排不滿意。


    “代王,誅呂之前,吾等曾答應事成之後許劉章以趙王、劉興居為梁王,如今事情已成,還請代王定奪。”


    劉恆對陳平的說辭很滿意,微點了一下頭,欣慰地笑了笑。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拿捏了功臣集團,已經將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這個好辦,趙國和梁國原來分別是呂祿和呂產的封地,現在二人已除,這兩個國家已經沒必要存在了,廢除了就是了。


    如今,姐姐魯元公主已經去世,她的封地城陽郡無人繼承,就把那個郡拿出來,再將周邊的幾個小縣拿出來,一起合並改成新的趙國,封給劉章。


    劉興居一樣,在濟北地區劃出兩個郡來,成立梁國分給劉興居。”


    劉恆話音未落,一旁的陳平眼神中已經滿是敬佩之色,就差對劉恆豎起大拇指了。


    絕啊!


    我想那麽久,怎麽就沒想到這樣?


    雖然有點不講道理,但是……


    確實好用啊!


    不僅削了趙國和梁國,而且還在名義上將“趙國”和“梁國”封給了劉章劉興居兄弟二人,又堵住了群臣的悠悠之口。


    畢竟當時功臣們答應的就是趙國和梁國,但沒說哪個趙國和梁國啊!


    雖然是蘇雲去和劉章談的,但實際上周勃陳平私下裏都和劉章有聯係,這都是功臣集團商量好的。


    這濟北郡和城陽郡,本來就是劉襄的地盤,劉恆這麽做,不僅分封了劉章和劉興居,還變相削弱了劉襄的實力。


    這樣一來,最強的諸侯國一下子就被拆分成三份,還分給了劉襄的兩個弟弟,齊國從此也就一蹶不振了。


    從這裏,劉恆就發現了諸侯國的弊端,已經開始著手削弱諸侯國了。


    陳平都佩服了,如何加封劉章和劉興居已經困擾他許多天了,沒想到劉恆一句話就解決了。


    陳平急忙從周勃手裏搶過玉璽,走到劉恆麵前,雙手奉上。


    這迴他是真的服了,心服口服。


    此時,劉恆已經從剛開始朝北的方向,連續向右轉了兩次,現在朝向大殿的正南方,這個正是君主該坐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古代的皇帝都是坐北朝南,朝向北麵被視為臣服,朝向南麵被視為至尊;


    皇帝的座位都是被設在北方、麵向南方,象征著皇帝對天下的統治和掌控。


    劉恆從朝北轉向朝南,也意味著他由對群臣的臣服變為對群臣的掌控。


    又經過兩次推辭後,周勃陳平依舊態度堅定,表示支持劉恆登基。


    恰在這時,蘇雲也趕來了。


    他直接說出了最關鍵的一句話:“昔日高祖,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天下,方有如今大漢。


    大漢皇位,劉氏有德者方能繼之;


    如今,宗室、功臣、百姓皆認為代王您是有德之人,皇位理應由代王您來坐!”


    蘇雲此話一出,眾臣齊齊跪下。


    “代王有德,理應繼承皇位,吾等拜見新帝,恭迎陛下登基!”


    劉恆笑了,笑得是那般燦爛。


    蘇雲之所以這才到,就是劉恆安排好的。


    這一切都是一場戲,一場好戲,一場劉恆早就安排好的戲。


    進京才短短的三天,劉恆就已經從任人擺布的棋子,變成了自由落子的棋手,將功臣集團牢牢地壓製在棋盤中。


    另外,劉恆的辭讓也為後世的皇帝提供一個模板,後世凡是特殊情況繼承皇位的,都是以這個方式接手的。


    ……


    公元前183年,20歲的代王劉恆於長安未央宮登基為帝,便是曆史上的漢文帝。


    由於劉恆是小宗入大宗,群臣想為劉恆的登基儀式舉辦的隆重一些,目的是體現劉恆帝位的正統性。


    但被劉恆拒絕了。


    劉恆不願意做特例,要求一切按照原來的標準來,一切從簡。


    終其文帝一朝,劉恆都在為皇位的正統性而努力,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就像明太宗朱棣一樣。


    蘇雲也是如釋重負,完成了劉邦的囑托,終於不用再每天想著了。


    登基大典結束後的當天晚上,蘇雲睡了這12年來最舒服的一覺。


    劉恆封母親薄氏為太後,封呂氏為先帝皇後,用來彰顯自己的法理正統。


    大概意思就是封呂後為先帝的皇後,先帝自然就是高皇帝劉邦,就是表明自己的帝位承繼於高皇帝劉邦,而非承繼於漢孝惠帝劉盈。


    呂後剩下的時光,基本上也就在長樂宮的偏殿度過了。


    不過她是幸運的。


    由於呂家人全死光了,呂後就是再想折騰,也沒有任何機會了;


    更何況現在呂後已經沒了野心,所以劉恆對她的控製還是很鬆的。


    薄太後又是個賢惠的女子,念在當年呂後放自己迴代國的恩情,薄太後還經常去呂後的宮裏看看她。


    可以說,呂後最後的時光裏,除了沒有權力,其他方麵還是很幸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顧雲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顧雲生並收藏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