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大同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興元年正月,百官各自上任。
如今朝廷正是急於用人的時候,元煊叫元葳蕤領頭,崔鬆蘿、劉文君與國子祭酒李山鳴一起,細細製定了選拔人才的全套辦法。
元葳蕤很有些頭疼,年前李山鳴帶著國子監的幾個老師擬了試題,以測試吏部名錄上記載的士子們,測是測出來了,但不難看出來,李山鳴很有些老學究做派,且從他教導太子起,就能瞧出這人不是個看身份眼色的人,隻自顧自做自己的事。
“若李山鳴看不上你們,說你們兩句也別往心裏去,他連綦伯行和元諶都敢罵。”
劉文君點點頭,比起元葳蕤,她從前在東宮和李山鳴接觸更多,“他連太子都罵,罵我們幾句不算什麽。”
崔鬆蘿聽得李山鳴罵過的幾個人,對老師的敬畏感達到了巔峰,忍不住打了個哆嗦,這是上到皇帝、儲君,下到權臣武官,全都罵啊,那罵了大周從前最厲害的幾個人,就別罵她們這些小官了吧。
劉文君看一眼就知道這小女郎腦子裏想的什麽。
“罵你也是順嘴的事,忍一忍就過去了,陛下要用李山鳴,也是因為由他出試題,天下士子鮮有不服者,朝廷威望要緊。”
崔鬆蘿把心放在喉嚨裏就過去與李山鳴議事了。
沒料到對方隻是認真看了先前擬定的章程,問了一句,“這是你們想的還是陛下想的?”
崔鬆蘿道,“陛下尚未提出看法。”
李山鳴從鼻子裏嗯了一聲,點點頭,“難怪,人不大,挺敢想。”
崔鬆蘿懸著的心到底是死了。
劉文君不卑不亢,“還望國子祭酒指教。”
“不敢當。”李山鳴說著不敢當,卻已經提起了筆,與劉文君一問一答,沒一會兒,原來的紙頁上已經寫滿了。
“若是盛世之時,這辦法已經算完備,我沒什麽意見。”
“可如今別說平民,便是寒門,有幾個有大學問的?世家積累千年,經典注解也從不外傳,更何況如今地方豪族林立,佃戶眾多,流民更是不少,你一句全國科舉,可知就連鄉上的鄉長都不會在意這些。”
崔鬆蘿有些意外,瞪大了眼睛。
“看我幹什麽?真以為我隻會做學問不成?”
李山鳴不過四十的年紀,團圓的臉,成日板著臉,並不顯得多和氣,與文氣也隻能勉強沾個邊,在如今人眼中隻是個尋常的“老頭兒”,文人的衣服上是一張極大眾的臉,看上去出門就能上山去采藥。
“陛下求賢若渴,可隻能徐徐圖之,先要瓦解地方豪族,再清除世家壟斷,而後天下英才才能如雨後春筍,此時大地幹旱無比,怕是養不出多少賢才來。”
元葳蕤聽得李山鳴的話,到這時方才開口,“陛下待正月十五之後就要繼續推進三長製和均田令,還要重興各地學館,李祭酒請放心,靜待來日。”
李山鳴笑了笑,“怕是不容易吧?那些地方豪族有自己的塢堡和部曲,手下包蔭戶無數,不投奔豪族的,也都出家去了佛寺,連年天災人禍,誰還有心思讀書呢?”
崔鬆蘿聽著這話,神色漸漸淡下起來,一雙大眼睛掃著屋內另外兩人,有些局促,也有些心灰。
“如今每郡設鄉學,博士二,助教二,學生六十人,選擇學生先盡高門,次及中第,你們想要選天下寒士,就要從鄉學起,不再看門第,另辟寒門生員名額。”李山鳴卻並未等著她們反應,繼續說道。
“陛下既然重新啟用了中正,你們想要全國科舉,如今倒不如先折中,叫各地中正負責考驗當地學館與報名的士子,按照成績擬定名單,也算你們的地方科舉,再逐級向上推舉考教,到了中央交給我統一考核。”
崔鬆蘿眨眨眼睛,聽著聽著,隻覺得好像耳熟,倒像是……劉文君從前和她們商議的時候就說過,難道那上頭沒寫解法嗎?
“待到大周內亂平定,百姓休養生息,私塾學館林立,寒門士子在官場步步高升,你們的科舉新製,就可以正式推行了。”
“隻是各地中正與寒士名額的平衡之道,就要交給陛下裁決了。”
元葳蕤含笑,“果然陛下教我們與李祭酒討教是對的。”
“倒也不然,”李山鳴說著看向了一直記錄的劉文君,“我這位學生,怕是也早在心中想好了吧,否則,為何條例裏都留了些口子。”
崔鬆蘿與元葳蕤都是一怔,轉頭看向了劉文君。
劉文君放下了筆墨,“沒想到先生當真肯認我。”
李山鳴擺了擺手,“當初你跟著太子聽我講課,替他做課業,替他提問題,我能不知道嗎?先太子頑劣,並不知曉人間疾苦,更不知地方政策與經典有何聯係,唯有你,你借著他問出你的疑惑,便可知你這些想了許久,豈會隻有這麽單薄的一張紙,不過是等著老夫說出來,朝中看在我的麵子上,也沒那麽多異議罷了。”
“也不知道你跟著新帝學了什麽,罷了罷了,都給我背就是,反正我年紀大了,也走不快了。”
他見劉文君又要說酸話,轉頭看向了崔鬆蘿,“崔尚書,你好像有話想問我。”
崔鬆蘿瞪大眼睛,怎麽人人都能看透她的心思?
“我隻是……隻是覺得……李祭酒和我想象中不一樣。”
“旁人都說……陛下叫李祭酒與我們議事,是在折辱您這個大儒。”
李山鳴眉頭一皺,“外麵是這樣說的嗎?我,從三品國子祭酒,你,三品度支尚書,你,三品侍中,這還是範陽王,就因為我官兒小嗎?”
“那倒不是因為那個。”崔鬆蘿語塞,“是因為,我們是女官……”
李山鳴眉頭舒展,並未再刻意逗崔鬆蘿,他麵目平靜,“你們都覺得我是大儒,定然會覺得女子為官甚至稱帝有違儒家理論,可子曰,有教無類,如今大周為何動亂不斷,為何漢人與鮮卑貴族甚至平民頻頻摩擦,隻因前朝動亂,民眾不得教化,德化天下,方有盛世,隻要陛下能夠做到這點,我就沒有遺憾了。”
他偏過頭,“你們不知道吧,我從前雖被稱為神童,可有時想要借閱些古籍,也隻能求著那四大世家能允我借閱。”
“我曾經可惜文君博學廣知,心懷天下卻為女子,迴去之後和小女兒歎息真是罕見,不想她卻道,女子讀書卻少有地方可施展,自然天下女子都蒙昧起來。”
“在座的都讀過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的心願,就是,天下大同。”
“我已占了許多世道的便宜,替你們背些鍋又何妨。”
崔鬆蘿一時覺得罕見,一時又覺得原來這讀書多的,和真讀懂書的,果然不一樣。
劉文君叉手行禮,“多謝先生,隻是我還有一言。”
其餘幾人將目光看向她,她在矚目中坦蕩地抬頭,“這上頭還少了一策,興女學,允同等考試,想來,先生的小女兒,也會願意參加吧。”
“若先生不信女子才學廣博者並不罕見,我們不妨先從京中貴族起?”
“這,才能天下大同。”
李山鳴怔然看著劉文君,仿佛是日常溫吞不露聲色的水,冷不丁換成了南來的茶,酪奴雖苦,卻實在清冽醒神。
她的鋒芒,在沉穩中庸的掩飾之下。
如今通天的階梯已經被搭好,她們不會獨自在史書中如流星般零星閃過,她們要百花開,要千川流,要群山凜。
三人擬好的新政送到了元煊的案頭。
她看了一眼,就聽到了外頭的通報聲。
是崔耀。
還是那般極有風度的模樣,隻不過眼角眉梢卻沒過年時候剩餘的喜氣了。
師徒二人相識許久,元煊一眼就瞧出他在想什麽。
“如今剛剛開筆,太傅怎麽忙成這樣,不妨先陪我下盤棋吧。”
崔耀行完禮頓在原地,抬頭看了一眼新帝,她在窗下,玄袍加身,眉目舒朗,倒是沒了迴來之後陰翳之態,他如今已經不敢望進自己的學生的眼睛裏了,隻敢草草看一眼,就被請入了座。
太極殿東堂已經重新擺設過,不比先帝的繁華,更添古樸清雅,早有內侍極有眼色地擺好了棋盤與棋子,熏香點起來,並不馥鬱,甚至帶著些清涼的味道,和別處格外不同。
“老師先手。”
棋子哢噠哢噠落下,初時極快,隨著熏香漸漸淡了,棋敲棋盤的聲音也慢了下來,元煊注意到對麵思索停頓的手,笑了笑,這才開口。
“我知曉老師在擔憂什麽,自前朝以來,就以門第論品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可有才德者無法擢升,民眾昏聵,不是正理。”
“老師不也曾親自拔擢過一群寒門嗎?”
崔耀原本要抬起的手再次收緊,一時僵住。
他沒想到元煊這麽敏銳,敏銳到沒給他的棋子成長的機會。
可她是怎麽發現的?
“如今時局未穩,平城看似已定,實則還在等著我真正的主張,隨時可能倒戈,北方沒定,太原有綦氏,南邊各州當初聽聞內亂聞風喪膽要向南投誠,好在我一舉擊退了綦氏,此時若還民眾不堪重負,揭竿而起,大周生亂,並非好事,叫士子們有奔頭,方可見新君寬仁,我有我的難處。”
“您為天下士子表率,若由您首肯,想必將聲望更上一層,您別忘了,是您想要壓製勳臣入仕,抑製武將軍功起家入朝,昔年新製停年格起用,老師想必也收到不少故友的反對吧?您想要朝局穩定,我想要天下興文,也算殊途同歸。”
“我都是為了老師的誌向,為了天下太平,萬世昌盛啊。”
崔耀未置可否,抬手落棋,“一局定勝負吧。”
元煊也不說話了,隻是再次落子。
待日頭西斜,棋局幾度僵持,眼瞧著逼近死局。
元煊含笑退讓一步,看著自己的棋子變少,“不如我退一步如何?”
崔耀抬頭,看向了這個年輕的帝王,這一迴,他看清了她的眼睛,元氏子孫,骨骼是山川,鮮血是大江,唯有這雙眼睛,被他一遍遍灌入許多經書典籍,治國經方。
她卻並不看自己的老師,隻又下一子,場麵陡變。
“你死我活,大周隻能陷入將死之態,如今您不必再當裱糊匠,這新政如今隻是重啟中正而已,我有一法,可以叫平民百姓與豪族勳貴不計較寒門入仕,清流品級。”
“我這次會對您提拔上來的那些寒士還有您的學生委以重任,他們也會走在後來人的前沿,血脈相連的固然穩固,可您的崔家的後輩,卻也不是一條心的,唯有學生,才知道老師的抱負,不是嗎?”
崔耀迴過神來的時候,棋盤上白棋已經被吞噬了大片,黑子圍繞的空缺如異獸張開大口,叫他心中同樣空曠失落。
“女子入學,如何可取?”
這是鬆口同意其他的了。
元煊收拾殘局,並不抬眼,“女子入學,可同試一卷,若她們不行,自不取便是,難不成我還能徇私嗎?”
春日分明已經降臨,出門時崔耀隻覺得兩袖空空,徒增涼意。
他向前邁了一大步,他教了個好學生。
隻是越好的學生,就越容易質疑先人,甚至立誌超過先人。
他早該想到的。
崔耀抬頭,那就到時候瞧吧,難不成真有多少女子考過男子不成?
如今朝廷正是急於用人的時候,元煊叫元葳蕤領頭,崔鬆蘿、劉文君與國子祭酒李山鳴一起,細細製定了選拔人才的全套辦法。
元葳蕤很有些頭疼,年前李山鳴帶著國子監的幾個老師擬了試題,以測試吏部名錄上記載的士子們,測是測出來了,但不難看出來,李山鳴很有些老學究做派,且從他教導太子起,就能瞧出這人不是個看身份眼色的人,隻自顧自做自己的事。
“若李山鳴看不上你們,說你們兩句也別往心裏去,他連綦伯行和元諶都敢罵。”
劉文君點點頭,比起元葳蕤,她從前在東宮和李山鳴接觸更多,“他連太子都罵,罵我們幾句不算什麽。”
崔鬆蘿聽得李山鳴罵過的幾個人,對老師的敬畏感達到了巔峰,忍不住打了個哆嗦,這是上到皇帝、儲君,下到權臣武官,全都罵啊,那罵了大周從前最厲害的幾個人,就別罵她們這些小官了吧。
劉文君看一眼就知道這小女郎腦子裏想的什麽。
“罵你也是順嘴的事,忍一忍就過去了,陛下要用李山鳴,也是因為由他出試題,天下士子鮮有不服者,朝廷威望要緊。”
崔鬆蘿把心放在喉嚨裏就過去與李山鳴議事了。
沒料到對方隻是認真看了先前擬定的章程,問了一句,“這是你們想的還是陛下想的?”
崔鬆蘿道,“陛下尚未提出看法。”
李山鳴從鼻子裏嗯了一聲,點點頭,“難怪,人不大,挺敢想。”
崔鬆蘿懸著的心到底是死了。
劉文君不卑不亢,“還望國子祭酒指教。”
“不敢當。”李山鳴說著不敢當,卻已經提起了筆,與劉文君一問一答,沒一會兒,原來的紙頁上已經寫滿了。
“若是盛世之時,這辦法已經算完備,我沒什麽意見。”
“可如今別說平民,便是寒門,有幾個有大學問的?世家積累千年,經典注解也從不外傳,更何況如今地方豪族林立,佃戶眾多,流民更是不少,你一句全國科舉,可知就連鄉上的鄉長都不會在意這些。”
崔鬆蘿有些意外,瞪大了眼睛。
“看我幹什麽?真以為我隻會做學問不成?”
李山鳴不過四十的年紀,團圓的臉,成日板著臉,並不顯得多和氣,與文氣也隻能勉強沾個邊,在如今人眼中隻是個尋常的“老頭兒”,文人的衣服上是一張極大眾的臉,看上去出門就能上山去采藥。
“陛下求賢若渴,可隻能徐徐圖之,先要瓦解地方豪族,再清除世家壟斷,而後天下英才才能如雨後春筍,此時大地幹旱無比,怕是養不出多少賢才來。”
元葳蕤聽得李山鳴的話,到這時方才開口,“陛下待正月十五之後就要繼續推進三長製和均田令,還要重興各地學館,李祭酒請放心,靜待來日。”
李山鳴笑了笑,“怕是不容易吧?那些地方豪族有自己的塢堡和部曲,手下包蔭戶無數,不投奔豪族的,也都出家去了佛寺,連年天災人禍,誰還有心思讀書呢?”
崔鬆蘿聽著這話,神色漸漸淡下起來,一雙大眼睛掃著屋內另外兩人,有些局促,也有些心灰。
“如今每郡設鄉學,博士二,助教二,學生六十人,選擇學生先盡高門,次及中第,你們想要選天下寒士,就要從鄉學起,不再看門第,另辟寒門生員名額。”李山鳴卻並未等著她們反應,繼續說道。
“陛下既然重新啟用了中正,你們想要全國科舉,如今倒不如先折中,叫各地中正負責考驗當地學館與報名的士子,按照成績擬定名單,也算你們的地方科舉,再逐級向上推舉考教,到了中央交給我統一考核。”
崔鬆蘿眨眨眼睛,聽著聽著,隻覺得好像耳熟,倒像是……劉文君從前和她們商議的時候就說過,難道那上頭沒寫解法嗎?
“待到大周內亂平定,百姓休養生息,私塾學館林立,寒門士子在官場步步高升,你們的科舉新製,就可以正式推行了。”
“隻是各地中正與寒士名額的平衡之道,就要交給陛下裁決了。”
元葳蕤含笑,“果然陛下教我們與李祭酒討教是對的。”
“倒也不然,”李山鳴說著看向了一直記錄的劉文君,“我這位學生,怕是也早在心中想好了吧,否則,為何條例裏都留了些口子。”
崔鬆蘿與元葳蕤都是一怔,轉頭看向了劉文君。
劉文君放下了筆墨,“沒想到先生當真肯認我。”
李山鳴擺了擺手,“當初你跟著太子聽我講課,替他做課業,替他提問題,我能不知道嗎?先太子頑劣,並不知曉人間疾苦,更不知地方政策與經典有何聯係,唯有你,你借著他問出你的疑惑,便可知你這些想了許久,豈會隻有這麽單薄的一張紙,不過是等著老夫說出來,朝中看在我的麵子上,也沒那麽多異議罷了。”
“也不知道你跟著新帝學了什麽,罷了罷了,都給我背就是,反正我年紀大了,也走不快了。”
他見劉文君又要說酸話,轉頭看向了崔鬆蘿,“崔尚書,你好像有話想問我。”
崔鬆蘿瞪大眼睛,怎麽人人都能看透她的心思?
“我隻是……隻是覺得……李祭酒和我想象中不一樣。”
“旁人都說……陛下叫李祭酒與我們議事,是在折辱您這個大儒。”
李山鳴眉頭一皺,“外麵是這樣說的嗎?我,從三品國子祭酒,你,三品度支尚書,你,三品侍中,這還是範陽王,就因為我官兒小嗎?”
“那倒不是因為那個。”崔鬆蘿語塞,“是因為,我們是女官……”
李山鳴眉頭舒展,並未再刻意逗崔鬆蘿,他麵目平靜,“你們都覺得我是大儒,定然會覺得女子為官甚至稱帝有違儒家理論,可子曰,有教無類,如今大周為何動亂不斷,為何漢人與鮮卑貴族甚至平民頻頻摩擦,隻因前朝動亂,民眾不得教化,德化天下,方有盛世,隻要陛下能夠做到這點,我就沒有遺憾了。”
他偏過頭,“你們不知道吧,我從前雖被稱為神童,可有時想要借閱些古籍,也隻能求著那四大世家能允我借閱。”
“我曾經可惜文君博學廣知,心懷天下卻為女子,迴去之後和小女兒歎息真是罕見,不想她卻道,女子讀書卻少有地方可施展,自然天下女子都蒙昧起來。”
“在座的都讀過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的心願,就是,天下大同。”
“我已占了許多世道的便宜,替你們背些鍋又何妨。”
崔鬆蘿一時覺得罕見,一時又覺得原來這讀書多的,和真讀懂書的,果然不一樣。
劉文君叉手行禮,“多謝先生,隻是我還有一言。”
其餘幾人將目光看向她,她在矚目中坦蕩地抬頭,“這上頭還少了一策,興女學,允同等考試,想來,先生的小女兒,也會願意參加吧。”
“若先生不信女子才學廣博者並不罕見,我們不妨先從京中貴族起?”
“這,才能天下大同。”
李山鳴怔然看著劉文君,仿佛是日常溫吞不露聲色的水,冷不丁換成了南來的茶,酪奴雖苦,卻實在清冽醒神。
她的鋒芒,在沉穩中庸的掩飾之下。
如今通天的階梯已經被搭好,她們不會獨自在史書中如流星般零星閃過,她們要百花開,要千川流,要群山凜。
三人擬好的新政送到了元煊的案頭。
她看了一眼,就聽到了外頭的通報聲。
是崔耀。
還是那般極有風度的模樣,隻不過眼角眉梢卻沒過年時候剩餘的喜氣了。
師徒二人相識許久,元煊一眼就瞧出他在想什麽。
“如今剛剛開筆,太傅怎麽忙成這樣,不妨先陪我下盤棋吧。”
崔耀行完禮頓在原地,抬頭看了一眼新帝,她在窗下,玄袍加身,眉目舒朗,倒是沒了迴來之後陰翳之態,他如今已經不敢望進自己的學生的眼睛裏了,隻敢草草看一眼,就被請入了座。
太極殿東堂已經重新擺設過,不比先帝的繁華,更添古樸清雅,早有內侍極有眼色地擺好了棋盤與棋子,熏香點起來,並不馥鬱,甚至帶著些清涼的味道,和別處格外不同。
“老師先手。”
棋子哢噠哢噠落下,初時極快,隨著熏香漸漸淡了,棋敲棋盤的聲音也慢了下來,元煊注意到對麵思索停頓的手,笑了笑,這才開口。
“我知曉老師在擔憂什麽,自前朝以來,就以門第論品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可有才德者無法擢升,民眾昏聵,不是正理。”
“老師不也曾親自拔擢過一群寒門嗎?”
崔耀原本要抬起的手再次收緊,一時僵住。
他沒想到元煊這麽敏銳,敏銳到沒給他的棋子成長的機會。
可她是怎麽發現的?
“如今時局未穩,平城看似已定,實則還在等著我真正的主張,隨時可能倒戈,北方沒定,太原有綦氏,南邊各州當初聽聞內亂聞風喪膽要向南投誠,好在我一舉擊退了綦氏,此時若還民眾不堪重負,揭竿而起,大周生亂,並非好事,叫士子們有奔頭,方可見新君寬仁,我有我的難處。”
“您為天下士子表率,若由您首肯,想必將聲望更上一層,您別忘了,是您想要壓製勳臣入仕,抑製武將軍功起家入朝,昔年新製停年格起用,老師想必也收到不少故友的反對吧?您想要朝局穩定,我想要天下興文,也算殊途同歸。”
“我都是為了老師的誌向,為了天下太平,萬世昌盛啊。”
崔耀未置可否,抬手落棋,“一局定勝負吧。”
元煊也不說話了,隻是再次落子。
待日頭西斜,棋局幾度僵持,眼瞧著逼近死局。
元煊含笑退讓一步,看著自己的棋子變少,“不如我退一步如何?”
崔耀抬頭,看向了這個年輕的帝王,這一迴,他看清了她的眼睛,元氏子孫,骨骼是山川,鮮血是大江,唯有這雙眼睛,被他一遍遍灌入許多經書典籍,治國經方。
她卻並不看自己的老師,隻又下一子,場麵陡變。
“你死我活,大周隻能陷入將死之態,如今您不必再當裱糊匠,這新政如今隻是重啟中正而已,我有一法,可以叫平民百姓與豪族勳貴不計較寒門入仕,清流品級。”
“我這次會對您提拔上來的那些寒士還有您的學生委以重任,他們也會走在後來人的前沿,血脈相連的固然穩固,可您的崔家的後輩,卻也不是一條心的,唯有學生,才知道老師的抱負,不是嗎?”
崔耀迴過神來的時候,棋盤上白棋已經被吞噬了大片,黑子圍繞的空缺如異獸張開大口,叫他心中同樣空曠失落。
“女子入學,如何可取?”
這是鬆口同意其他的了。
元煊收拾殘局,並不抬眼,“女子入學,可同試一卷,若她們不行,自不取便是,難不成我還能徇私嗎?”
春日分明已經降臨,出門時崔耀隻覺得兩袖空空,徒增涼意。
他向前邁了一大步,他教了個好學生。
隻是越好的學生,就越容易質疑先人,甚至立誌超過先人。
他早該想到的。
崔耀抬頭,那就到時候瞧吧,難不成真有多少女子考過男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