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長孫冀的同意,詔令下發就極為迅速。


    秋日隨長風滾滾而來,將肅殺的氣息灌入繁盛的洛陽城裏。


    往常有事兒沒事兒便找個名頭設宴的勳貴們今歲都極為老實,大約也有不敢輕舉消耗家資的緣故。


    這懲罰自然也有人不滿,或者說,每一層人都不滿,可看到下一層人的懲罰,又都心有餘悸,不敢再露出任何不滿來。


    至於那最下一層的?那已經喊不出來了。


    涉及謀反的家族是活不下來的。


    這一手“酌情處置”將原本團結一致的勳臣區劃分開來,將原先的利益共同體劃分開來,得者慶幸,失者自危。


    一天之內,元煊整頓了中軍大營,也在鎮壓羽林精銳嘩變中,用身先士卒的武力和控場能力,立起了新宮中禁衛軍的軍心,證明了清河王足以成為他們的新主子。


    如今洛陽城的所有軍權幾乎就落在了她手中,勳貴和宗室也都被清理篩選過了一遍。


    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除卻那個洛陽勳貴們都有意忽視的即將到來的陰霾。


    唯獨有兩個人都對這局麵感到格外不安。


    一個為著元煊刻意淡化的軍權改製,一個為著元煊那一句城陽王謀反。


    “清河王此舉倒也合理,”盧文賜不過三十歲的年紀,雖在朝堂已久,身上卻還帶著些意氣,他雖被明著架到了火上,卻也沒失了絲毫世家氣度。


    “她如今剛剛掌權,地位不穩,也不敢強硬要求變革,隻能借著謀反一案,株連黨羽,順手削弱勳貴向上的路,卻對那些根深蒂固的帝姓、勳臣都放了一馬,也都是支持世祖從平城遷至洛陽的家族,不論如何也是支持漢化改革的,清河王如何敢全部得罪了個幹淨。”


    這個結果從一開始盧文賜就不意外,他反而覺得尚書令對清河王這個所謂的“弟子”看得太有魄力了。


    以女子之身躋身朝堂本就不易,便是換作天底下任何一個男子,也不敢在上位之初就為了討好支持自己的勢力開始變革。


    “至少如今將大部分武將勳貴都壓製在清流之外,也不許他們全族參政,從底層打壓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崔耀一時沒說話,盧文賜先前一直好好待在吏部郎中的位置上,廣陽王任吏部尚書之時尚且不能左右一個小小公主府家令的任免,而盧文賜一直能待到廣陽王討北,城陽王失勢,高陽王上位。


    他本以為盧文賜是個執一守中之人,直到他察覺到了盧文賜不動聲色地開始在尚書省議事之時,說起他的政見想法。


    既然政見大致相同,那就能共商國事,他們同為四大世家,自然就來往多了。


    年輕人作前鋒,也是投誠之舉。


    有些事情不必明說。


    崔耀看著博山爐上升騰的青煙,半晌方答,“還是局外人看得清楚。”


    盧文賜是局外人嗎?


    自然不是。


    崔耀並不認同盧文賜所想。


    元煊什麽性格他其實很清楚,骨子裏的執拗和清正是改不了的,元煊此舉絕對別有深意。


    以他之見,元煊從一開始對軍製改革的想法大約就和自己不太一樣。


    眼瞧著隻是淡化了軍製改革,用懲罰代替改革,向那些根深蒂固的勳貴退讓,實際上或許元煊根本就沒打算徹底將勳貴踢出參政行列。


    這對他們漢人世家可不算好事。


    他得提醒元煊,能支撐她突破千年來的宗法倫理,真正登上那個位置的,究竟是什麽力量。


    盧文賜一笑,“學生慚愧。”


    即便國子監的學生依舊議論紛紛,天下文人清流跟著非議起來,可大周以武立國,有些事情是不可撼動的。


    那一紙文章落在洛水上,連洛神的衣帶都沾不上邊兒。


    所以盧文賜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他不明白為什麽崔耀看起來心事重重,也不明白為什麽非得急著將勳貴都趕盡殺絕,搞成你死我活的僵局,不管哪一方贏,都是慘勝不是?


    “空缺出來的官職名錄有了嗎?”崔耀改了話題。


    “學生正是為此而來。”盧文賜將名錄放在了桌子上,“您請看,空缺不少,武職和散官也就罷了,卻還有幾個實缺。”


    崔耀接過名錄,看到了盧文賜圈出的幾個官職,神色端凝。


    “雖說如今勳貴們也都盯著,但學生總覺得,若有勳貴意圖謀求這些實缺,隻怕討不著好。”


    盧文賜也有些摸準了清河王的手段,她就喜歡請君入甕,專等人犯錯再處置呢。


    “你的意思是,提拔些清流世家的?”


    盧文賜頷首,“隻要不提拔崔、盧二家及相近的姻親,料勳貴們也無話可說。”


    崔耀搖頭,“你懂朝局,但不懂清河王。”


    盧文賜在心底大拍大腿,他還覺得崔耀不懂清河王呢!


    崔耀抬眼,“你擬名錄時,選幾個你能掌控的寒門士子。”


    盧文賜一怔,看向了崔耀,“您的意思是?”


    “清河王一定會選毫無背景的寒門士子,但選上的要是我們的人。”


    崔耀篤定說完,博山路中焚的香燒盡了。


    “如今這檔口,正是提拔寒門士子的好時候,”劉文君臉上顯出了些神采,“殿下可有看中的人選?”


    元煊抱著胳膊靠在廊下朱色廊柱上,姿態閑散,望著遠處正在努力拉弓的元煌,“不急。”


    劉文君有些疑惑,但她慣常隱忍,收斂了笑意,語調依舊溫和,“也是,綦伯行率軍直奔洛陽,其軍力雄渾,沿途無州府膽敢阻攔。”


    元煊轉頭看她,“此時提拔上來的,你覺得能活下去嗎?”


    劉文君一怔。


    “就連我,這條命也不過在刀口徘徊。”元煊輕歎一聲,“若真是天命賢臣,此時不上入仕,或許是好事,如今誰都知道,那些位置上填補了什麽人不重要,有什麽本事更不重要,出自哪一邊才重要,此時填缺的寒門,勳貴和世家都會想要拉攏他們,我隻需要他們是寒門,以表我的態度,旁的不重要。”


    “午後來報,皇帝在鬧絕食,一直嚷嚷著有人要下毒刺殺他,每日晨起必問可有兵臨城下 。”


    “他為了計時,害怕宮人故意說錯時間,甚至已經開始結繩刻字了,金墉城舊宮中的人都在傳,皇帝瘋了。”


    她麵上帶笑,聲音卻淡,“元嶷之死期,乃綦伯行到金墉之時。”


    “而吾之生死,亦由此時搏爾。”


    “不久了。”


    皇帝每日都在等,元煊又何嚐不是在等。


    討北大軍還在和叛軍僵持,此時若是調轉軍隊阻攔綦伯行,定然功虧一簣,她也對討北大軍另有安排。


    而今她剛剛攝政,地方上真能聽她調令?還是即刻和綦伯行一同入京勤王?


    元煊很清楚,她不是天下眾望所歸,唯一能做的,隻有盡力肅清朝堂,穩固朝局,補偏救弊。


    但即便是她,也清楚這群京中勳貴和清流世家有多麽的難以馴服,不是一次懲處就能老實的。


    綦伯行招兵買馬這麽多年,在北地是拳頭最硬的一支兵馬,如今她得和他硬碰硬。


    “領軍將軍能調令四方中軍,”劉文君很快明白元煊的擔憂,“您與長孫太尉不是已經達成一致了嗎?”


    元煊搖頭,譏諷一笑,“那隻是因為我沒有殺了皇帝,哪怕我總攬朝政,肅清朝堂,隻要我不篡位,他就還能短暫和我聯手整頓朝堂。”


    “我隻問你一句話,如果你是忠於大周,忠於元氏的老頑固,皇帝一死,你是選我這個女人,還是擁立別的宗室?”


    劉文君沉默了。


    這幾乎不是個需要選擇的提問。


    “我能暫時整頓這一切的前提,是皇帝沒死。”元煊拍了拍她的肩膀,“皇帝一死,亂世必興,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而你,保全自身即可,這朝堂,我邁得進來,你也能。”


    劉文君轉過頭,看向了元煌。


    她默然許久,“太子很信任我,常與我言其苦楚。”


    劉文君轉而說起另一樁事來,“這幾日饒安公主,不,是饒安侯,最近常常找機會想要看望太子。”


    元煊眯起眼睛,沒有意外,“饒安啊。”


    難怪蘭沉懷疑城陽王暗中想聯絡綦伯行。


    高蘭沉去肆州當了個小兵卒,好在通過侯官微乎其微的暗線和鹿偈那裏的暗中相助,抓到了洛陽來的消息中那些個城陽王派出的一群力士中的部分人,查出了些線索。


    這些人分成了兩撥,一撥扮做了行商,在肆州城內行商自然要和地方官員打好交道,一步步結識了綦伯行麾下的官員,大肆設宴行賄,請求引薦,另一撥卻潛伏在軍營附近,似乎在摸清綦伯行的出行規律。


    高蘭沉將這些人抓住了,先私下拷問了一番,再都扭送到了戍主麵前。


    那封含有私下拷問內容的信輾轉了一個月才到了元煊手裏。


    彼時元煊已經得知,綦伯行麾下出了個將才,名叫高深。


    而第二封從肆州來的信,也緊跟著到了。


    第一封信中,寫到這群力士其中有部分人另有目的,並非要刺殺綦伯行,而是帶了一封饒安公主親筆,印著城陽王私印的密信,信中還許諾了不少財物,意圖達成同盟。


    這幾個力士的主子並非城陽王,而是饒安。


    高蘭沉當機立斷殺了這些代表饒安來求同盟的力士,謊稱搏鬥中將其殺死,將剩餘的力士扭送戍主麵前,由此受到了綦伯行麾下將領的賞識,走到了綦伯行麵前。


    元煊覺得那封信雖然蓋了城陽王的私印,卻未必是城陽王的意思。


    大約饒安連城陽王都瞞著。


    畢竟真要勸說城陽王和綦伯行達成同盟,不僅浪費口舌精力,還有可能影響饒安在城陽王府管事之權。


    還不如先斬後奏。


    若真事成,城陽王自然知道該感激自己的女兒。


    元煊對此毫不意外。


    饒安能私下與綦嬪聯手,自然能跟綦嬪的父親聯手。


    元煊將話說明了,“她押的寶,從來都是元煌。”


    遠處堅持每日拉一百下弓的孩子終於做完了今天的準備功課,早有人奉上箭筒。


    一箭迅疾飛出,發出銳鳴,正中靶心。


    元煊拊掌叫好,元煌遠遠聽到了這一聲,並沒有迴頭去看,用力握緊長弓,咬著牙迅速再搭箭拉弓。


    這一迴,卻偏離了靶心。


    元煊目光直直落在元煌顫抖的手臂上。


    此子不可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老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老虎並收藏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