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製衡
駙馬納妾我休棄,駙馬造反我稱帝 作者:紙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在東柏堂前的少說有二三十人。
元煊召見完了還打算留著的十幾人,便覺得有些疲倦,雖然在長孫家有府醫處理了傷勢,換了衣裳,可到底和長孫冀說話消耗了她大半精力。
明合適時走了進來迴稟了那摔倒的幾位老臣的傷勢。
“昏迷的侯將軍是因為在太陽底下曬了太久,又急火攻心,故而暈厥,經過施針已經清醒了過來,隻是一直哭著要去金墉城見皇帝,其餘幾個摔倒的倒沒什麽妨礙,隻是皮外傷,已經包紮過了,我便沒上茶,上了解暑清熱的湯和酪。”
元煊頷首,“你很細致。”
明合抿唇笑起來,“不知殿下下一批要請哪些大臣?”
元煊搖了搖頭,“叫他們迴去吧,難不成還要留他們用晚膳不成。”
明合眨了眨眼,“也不是不行。”
元煊認真想了想,“也罷,你叫後頭整治一桌便是,不過時下戰事,節儉為宜,至於那個要見皇帝的,不必管他。”
明合明白了,元煊是不打算見剩餘的人了。
或許那些人的族中,有人參與了今日的羽林嘩變,隻怕迴去就會被圈起來拿下。
她行禮退下,轉身去張羅了。
羅夫人進了宮給元煊把了脈,忍不住又皺了眉,“若是殿下不好生保養,便是真有神仙下凡賜藥,也難保您長命百歲。”
“這亂世有誰真能活到百歲?也就南邊兒那老皇帝。”元煊頓了頓,對上羅夫人嚴肅的神情,不說了。
“您如今瞧著年輕體壯,可年少受寒,又積了不少餘毒,脾胃虛弱,肝氣鬱結,心氣不暢,再日日伏案至深夜,腎氣空耗,若還想著親征,可再不能了。”
元煊皺了眉,“好了好了,就是五髒六腑都虛唄。”
羅夫人點頭,“是,所以得早睡,好生保養,好好喝藥。”
元煊老實點頭,“知道了。”
“知道了但還是不聽話,和殿下小時候一樣。”羅夫人絮絮叨叨念著,一麵要抬頭囑咐元煊身邊服侍的人,掃了一圈,“竇素呢?”
元煊風輕雲淡,“替我留在王府打理庶務呢。”
羅夫人那張嚴肅的臉又皺了起來,“她對你是極上心的,先前還私下問過我你的身體,如今也就她能勸住你,如今可好了,你身邊都是不敢違拗你的,清融也還沒迴來。”
元煊聽完問道,“私下問你?”
羅夫人爽利地擺出一排一針,“趴下。”
元煊不問了,趴下了,待針紮好等著,方又問,“竇素時常問您我的身體嗎?”
“那也不是,隻是一次撞上問了一句,就去你府上取藥材的時候。”
元煊知道羅夫人很忙,日常在觀中接診,有元葳蕤的介紹,勳貴中婦人也會請羅夫人入府診治。
凡是從勳貴中賺得的絹、金都被羅夫人拿來修建道觀購買藥材支撐道觀那一群藥童生活了。
元煊不說話了,半晌,待羅夫人拔出停留的針時,方又開口,“往後旁人問我身體,隻說一切尚可便是。”
羅夫人抬眼,她早前為煊太子診治時,哪怕太子不說,她也自覺忽略了女子的脈象問題,“竇素也是?”
“竇素也是。”元煊倏然輕歎了一口氣,“隻當是,別讓阿母操心吧。”
羅夫人拔針的手一頓,隨即迅速抽針,“殿下放心。”
元煊剛要一咕嚕坐起來,被站起來收拾東西的羅夫人瞪了迴去。
“這都睡下了,還坐起來?喝了藥便睡吧。”
元煊喝了宮人端來的藥又躺了迴去,迷迷糊糊了一宿,總覺得半夢半醒間,聽到年幼時保母哼唱的小調。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注1]
元煊知道自己從剛出世就被抱離了母親身邊,一應保母侍從都是太後安排的宮人。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母親的名字,隻知道生母盧氏,是皇帝的左昭儀。
盧氏也從未來看過她,待她長大之後,慢慢開始讀書明事理,才知道盧氏是漢人中的一等世家,也算家世顯赫,可從未有過任何盧氏中人進入她的東宮,有也不過是偏遠旁支,幾乎不與母親那一支來往。
像是她從來就沒有那一個母族,她對長輩的記憶,隻有從太後的教導中獲得。
保母哼唱《詩經》中讚頌阿母的片段,元煊卻隻覺得保母辛勞。
直到她慢慢開始有自己的勢力,她也知道了保母有個關係極好的同火人。
偶爾自己的零碎物件也是那同火人所做,甚至那小調都是同火人教給保母哄幼兒入睡的小調。
可幼兒怎麽會聽《詩經》入睡呢。
待被宮人喊醒,那小調戛然而止。
元煊甚至不知道自己睡著沒有。
待侍女們魚貫而入,她方醒過神來,從怔然中迴神,用冷水洗了臉,“昨夜晚宴上如何?”
她竟忘了問境況。
明合精神抖擻地迴稟,“迴殿下,不少嚇得食不知味,就連湯餅裏沒放鹽也不知道。”
元煊迴頭看了一眼明合,“我是這般囑咐你的?”
明合收斂了些幸災樂禍,“如今是戰時,又逢受災,鹽在民間也緊俏,殿下厲行節儉,宮中自然上行下效。”
元煊認真看了她一眼,“說吧,那些人是不是都是曾經在高陽王宴上肆意取樂的?”
這些時日她也摸清了明合的為人,潑辣膽大,忠心不忠心放一邊,的確需要這樣的人的,隻是記仇這點委實得壓一壓。
“隻此一次,這對你有害而無利,若是他們對此發作,即便認為是我蓄意為難,受害的是我還是你?”
明合趕忙下跪認錯,“奴知道錯了。”
元煊頓足一歎,“起來吧,宮中女官授課,你記得去,多讀幾本書,對你有好處。”
今日又是個大晴天,天穹高遠,懸日輝耀。
外朝上,太尉依舊沒有出席,但太尉的章奏已經呈送到了元煊的案上。
“昨日有人想去金墉城求見皇上,”越崇跟在元煊身後,低聲匯報著事情,“一開始想潛入進去,被我們的人逮住了,後來又有人在宮殿前大鬧,所以也被扣押了,殿下打算怎麽處置?”
元煊麵無表情,“莫要擾了皇帝清修。”
越崇懂了,偷偷潛入的本事挺大,合該就地正法,沒本事隻能大鬧的關押起來,不叫再鬧騰就對了。
元煊邁入殿內,發覺能來的人都已經到齊了。
她沒說話,先把太尉的章奏看完了,都是昨日議出來的。
崔耀有些不安,昨日元煊入太尉府能聊一個多時辰,但元煊卻沒有私下給他傳任何消息,所以他也不知最終究竟二人究竟有沒有達成一致。
但長孫冀的為人他了解,若是要不許勳臣武將入清品,長孫冀一定不會同意的。
元煊先將自己批下的各家贖刑的奏章下發了,又當堂釋放了昨日允準釋放的人。
她轉頭看向了陸金成,“接收這些資財入國庫的事,你親自督辦,務必將賬目清清楚楚呈給我,如今北邊兒還在打仗,一時半會兒平不了,日後……”
她頓了頓,歎了一口氣,“你也有數,我不多說,今年的稅免了不少,你也別做指望,先顧好眼前,以待明年吧。”
陸金成立馬開始哭窮,“殿下,原本國庫就空得厲害,還是年頭勉強好了些,可……”
為什麽年頭好了些,還不是眼前這位直接抄了河間王全家,結果今年高陽王掌權,撈錢撈的國庫隻出不進,夏天就出了洪澇災害,各地修繕水利,賑濟災民就得撥款,又是火器又是旁的,眼瞧著就要空了。
好在如今又抄了高陽王的家,一箱箱往國庫運,眼瞧著隻怕能撐住大周三五年,陸金成懸著的心剛剛放下,聽元煊的意思就知道後頭還有得仗打呢。
可這能怎麽辦?大周不打仗就要沒了。
好在這位至少會往國庫裏撈東西,自己個兒的衣服還都是舊的,眼瞧著袖口都要磨毛邊兒了,不會像太後一黨光顧著往私庫裏撈金撈絹。
元煊一眼神下去,陸金成停了哭訴,“是。”
這事兒他這一脈雖然沒牽扯,可勳臣裏通婚這麽久,三族裏涉事的眾多。
他也害怕。
陸家能在清流他就好好待著唄。
“為首犯人今日斬首示眾,連同昨日羽林嘩變之人,其族中涉事者皆流放,其餘族人,以後不得入仕,貶出世家行列。”
“至於高陽王逼宮一案的從犯,按罪贖刑,罪行較重,在此列者,廢為庶人,然祖上皆為國盡忠之人,孤感念其族中之心,特赦其族,並不牽連族人官職與勳品,隻是其族後人不可位列清品。”
“其餘受蒙騙者,尚可饒恕,不累其族。”
元煊宣布完正式處置,掃了一眼昨日麵談過的人,“此為太尉的上書,太保若無異議,便正式下發為詔令了。”
昨日不曾被召見的人紛紛高喊起來,“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崔耀陡然升騰一絲不妙的危機。
不等崔耀說話,下頭一勳臣忽然開口,“殿下寬嚴並濟,臣等拜服,定約束族人,不敢再犯。”
十幾人一同開口,崔耀微微蹙眉。
這處置辦法聽起來固然是沒錯的,甚至暗含打壓勳臣,不入清流的政策,可怎麽就這麽不對勁呢。
就像是……元煊似乎在刻意淡化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的事。
軍製改革。
崔耀往下看了一眼盧文賜,隨後開口,“臣沒有意見,這事兒也該了結了,以免人心動搖。”
元煊頷首,堵住了剛要開口的盧文賜,“我也是這般想,這事兒就到這裏了,處置者眾多,吏部隻怕接下來事情繁多,亦有不少空缺出來的官職。”
她頓了頓,“昔年高陽王賣官鬻爵,諸公當引以為戒,稍後我會叫廷尉卿將諸人罪狀全部公開,其中不乏參與其中,貪汙受賄,賣官鬻爵,結黨者,贖刑者引以為戒,其餘官員,更當警醒。”
盧文賜隻覺得頭頂一下多了個懸頂之劍,他掌管吏部,自然也要管理官員選任之事,如今空出來些官職,若他做不好,那麽那群勳臣便會對他群起而攻之。
元煊這不隻是在提點他,還在提點旁的勳臣。
大周官場腐敗,結黨成風,正因為賣官之事普遍,買官者自成賣官者黨羽,層層盤剝上貢,以肥上位者。
如今朝中能臣極少,元煊清理掉幾乎小半蠢蠹蛀蟲,也在每個人脖頸上勒上了繩,時刻警醒著不敢妄動。
此時的職位選任調動,主張改革的清流與剛剛吃虧的勳貴定然相互製衡起來,彼此盯著對方的過錯。
這一手不光轉移了眾人的注意力,讓懲治了不少家族的元煊位置穩固,更讓接下來選任官員成了公開透明的事,他們不得不辦好,選上來的,就不能隻是清流或是勳品,得是中立之人。
中立之人,那就是能為元煊所用之人。
崔耀抬手飲了一口茶。
甚苦。
————
注:1.出自《邶風·凱風》
元煊召見完了還打算留著的十幾人,便覺得有些疲倦,雖然在長孫家有府醫處理了傷勢,換了衣裳,可到底和長孫冀說話消耗了她大半精力。
明合適時走了進來迴稟了那摔倒的幾位老臣的傷勢。
“昏迷的侯將軍是因為在太陽底下曬了太久,又急火攻心,故而暈厥,經過施針已經清醒了過來,隻是一直哭著要去金墉城見皇帝,其餘幾個摔倒的倒沒什麽妨礙,隻是皮外傷,已經包紮過了,我便沒上茶,上了解暑清熱的湯和酪。”
元煊頷首,“你很細致。”
明合抿唇笑起來,“不知殿下下一批要請哪些大臣?”
元煊搖了搖頭,“叫他們迴去吧,難不成還要留他們用晚膳不成。”
明合眨了眨眼,“也不是不行。”
元煊認真想了想,“也罷,你叫後頭整治一桌便是,不過時下戰事,節儉為宜,至於那個要見皇帝的,不必管他。”
明合明白了,元煊是不打算見剩餘的人了。
或許那些人的族中,有人參與了今日的羽林嘩變,隻怕迴去就會被圈起來拿下。
她行禮退下,轉身去張羅了。
羅夫人進了宮給元煊把了脈,忍不住又皺了眉,“若是殿下不好生保養,便是真有神仙下凡賜藥,也難保您長命百歲。”
“這亂世有誰真能活到百歲?也就南邊兒那老皇帝。”元煊頓了頓,對上羅夫人嚴肅的神情,不說了。
“您如今瞧著年輕體壯,可年少受寒,又積了不少餘毒,脾胃虛弱,肝氣鬱結,心氣不暢,再日日伏案至深夜,腎氣空耗,若還想著親征,可再不能了。”
元煊皺了眉,“好了好了,就是五髒六腑都虛唄。”
羅夫人點頭,“是,所以得早睡,好生保養,好好喝藥。”
元煊老實點頭,“知道了。”
“知道了但還是不聽話,和殿下小時候一樣。”羅夫人絮絮叨叨念著,一麵要抬頭囑咐元煊身邊服侍的人,掃了一圈,“竇素呢?”
元煊風輕雲淡,“替我留在王府打理庶務呢。”
羅夫人那張嚴肅的臉又皺了起來,“她對你是極上心的,先前還私下問過我你的身體,如今也就她能勸住你,如今可好了,你身邊都是不敢違拗你的,清融也還沒迴來。”
元煊聽完問道,“私下問你?”
羅夫人爽利地擺出一排一針,“趴下。”
元煊不問了,趴下了,待針紮好等著,方又問,“竇素時常問您我的身體嗎?”
“那也不是,隻是一次撞上問了一句,就去你府上取藥材的時候。”
元煊知道羅夫人很忙,日常在觀中接診,有元葳蕤的介紹,勳貴中婦人也會請羅夫人入府診治。
凡是從勳貴中賺得的絹、金都被羅夫人拿來修建道觀購買藥材支撐道觀那一群藥童生活了。
元煊不說話了,半晌,待羅夫人拔出停留的針時,方又開口,“往後旁人問我身體,隻說一切尚可便是。”
羅夫人抬眼,她早前為煊太子診治時,哪怕太子不說,她也自覺忽略了女子的脈象問題,“竇素也是?”
“竇素也是。”元煊倏然輕歎了一口氣,“隻當是,別讓阿母操心吧。”
羅夫人拔針的手一頓,隨即迅速抽針,“殿下放心。”
元煊剛要一咕嚕坐起來,被站起來收拾東西的羅夫人瞪了迴去。
“這都睡下了,還坐起來?喝了藥便睡吧。”
元煊喝了宮人端來的藥又躺了迴去,迷迷糊糊了一宿,總覺得半夢半醒間,聽到年幼時保母哼唱的小調。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注1]
元煊知道自己從剛出世就被抱離了母親身邊,一應保母侍從都是太後安排的宮人。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母親的名字,隻知道生母盧氏,是皇帝的左昭儀。
盧氏也從未來看過她,待她長大之後,慢慢開始讀書明事理,才知道盧氏是漢人中的一等世家,也算家世顯赫,可從未有過任何盧氏中人進入她的東宮,有也不過是偏遠旁支,幾乎不與母親那一支來往。
像是她從來就沒有那一個母族,她對長輩的記憶,隻有從太後的教導中獲得。
保母哼唱《詩經》中讚頌阿母的片段,元煊卻隻覺得保母辛勞。
直到她慢慢開始有自己的勢力,她也知道了保母有個關係極好的同火人。
偶爾自己的零碎物件也是那同火人所做,甚至那小調都是同火人教給保母哄幼兒入睡的小調。
可幼兒怎麽會聽《詩經》入睡呢。
待被宮人喊醒,那小調戛然而止。
元煊甚至不知道自己睡著沒有。
待侍女們魚貫而入,她方醒過神來,從怔然中迴神,用冷水洗了臉,“昨夜晚宴上如何?”
她竟忘了問境況。
明合精神抖擻地迴稟,“迴殿下,不少嚇得食不知味,就連湯餅裏沒放鹽也不知道。”
元煊迴頭看了一眼明合,“我是這般囑咐你的?”
明合收斂了些幸災樂禍,“如今是戰時,又逢受災,鹽在民間也緊俏,殿下厲行節儉,宮中自然上行下效。”
元煊認真看了她一眼,“說吧,那些人是不是都是曾經在高陽王宴上肆意取樂的?”
這些時日她也摸清了明合的為人,潑辣膽大,忠心不忠心放一邊,的確需要這樣的人的,隻是記仇這點委實得壓一壓。
“隻此一次,這對你有害而無利,若是他們對此發作,即便認為是我蓄意為難,受害的是我還是你?”
明合趕忙下跪認錯,“奴知道錯了。”
元煊頓足一歎,“起來吧,宮中女官授課,你記得去,多讀幾本書,對你有好處。”
今日又是個大晴天,天穹高遠,懸日輝耀。
外朝上,太尉依舊沒有出席,但太尉的章奏已經呈送到了元煊的案上。
“昨日有人想去金墉城求見皇上,”越崇跟在元煊身後,低聲匯報著事情,“一開始想潛入進去,被我們的人逮住了,後來又有人在宮殿前大鬧,所以也被扣押了,殿下打算怎麽處置?”
元煊麵無表情,“莫要擾了皇帝清修。”
越崇懂了,偷偷潛入的本事挺大,合該就地正法,沒本事隻能大鬧的關押起來,不叫再鬧騰就對了。
元煊邁入殿內,發覺能來的人都已經到齊了。
她沒說話,先把太尉的章奏看完了,都是昨日議出來的。
崔耀有些不安,昨日元煊入太尉府能聊一個多時辰,但元煊卻沒有私下給他傳任何消息,所以他也不知最終究竟二人究竟有沒有達成一致。
但長孫冀的為人他了解,若是要不許勳臣武將入清品,長孫冀一定不會同意的。
元煊先將自己批下的各家贖刑的奏章下發了,又當堂釋放了昨日允準釋放的人。
她轉頭看向了陸金成,“接收這些資財入國庫的事,你親自督辦,務必將賬目清清楚楚呈給我,如今北邊兒還在打仗,一時半會兒平不了,日後……”
她頓了頓,歎了一口氣,“你也有數,我不多說,今年的稅免了不少,你也別做指望,先顧好眼前,以待明年吧。”
陸金成立馬開始哭窮,“殿下,原本國庫就空得厲害,還是年頭勉強好了些,可……”
為什麽年頭好了些,還不是眼前這位直接抄了河間王全家,結果今年高陽王掌權,撈錢撈的國庫隻出不進,夏天就出了洪澇災害,各地修繕水利,賑濟災民就得撥款,又是火器又是旁的,眼瞧著就要空了。
好在如今又抄了高陽王的家,一箱箱往國庫運,眼瞧著隻怕能撐住大周三五年,陸金成懸著的心剛剛放下,聽元煊的意思就知道後頭還有得仗打呢。
可這能怎麽辦?大周不打仗就要沒了。
好在這位至少會往國庫裏撈東西,自己個兒的衣服還都是舊的,眼瞧著袖口都要磨毛邊兒了,不會像太後一黨光顧著往私庫裏撈金撈絹。
元煊一眼神下去,陸金成停了哭訴,“是。”
這事兒他這一脈雖然沒牽扯,可勳臣裏通婚這麽久,三族裏涉事的眾多。
他也害怕。
陸家能在清流他就好好待著唄。
“為首犯人今日斬首示眾,連同昨日羽林嘩變之人,其族中涉事者皆流放,其餘族人,以後不得入仕,貶出世家行列。”
“至於高陽王逼宮一案的從犯,按罪贖刑,罪行較重,在此列者,廢為庶人,然祖上皆為國盡忠之人,孤感念其族中之心,特赦其族,並不牽連族人官職與勳品,隻是其族後人不可位列清品。”
“其餘受蒙騙者,尚可饒恕,不累其族。”
元煊宣布完正式處置,掃了一眼昨日麵談過的人,“此為太尉的上書,太保若無異議,便正式下發為詔令了。”
昨日不曾被召見的人紛紛高喊起來,“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崔耀陡然升騰一絲不妙的危機。
不等崔耀說話,下頭一勳臣忽然開口,“殿下寬嚴並濟,臣等拜服,定約束族人,不敢再犯。”
十幾人一同開口,崔耀微微蹙眉。
這處置辦法聽起來固然是沒錯的,甚至暗含打壓勳臣,不入清流的政策,可怎麽就這麽不對勁呢。
就像是……元煊似乎在刻意淡化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的事。
軍製改革。
崔耀往下看了一眼盧文賜,隨後開口,“臣沒有意見,這事兒也該了結了,以免人心動搖。”
元煊頷首,堵住了剛要開口的盧文賜,“我也是這般想,這事兒就到這裏了,處置者眾多,吏部隻怕接下來事情繁多,亦有不少空缺出來的官職。”
她頓了頓,“昔年高陽王賣官鬻爵,諸公當引以為戒,稍後我會叫廷尉卿將諸人罪狀全部公開,其中不乏參與其中,貪汙受賄,賣官鬻爵,結黨者,贖刑者引以為戒,其餘官員,更當警醒。”
盧文賜隻覺得頭頂一下多了個懸頂之劍,他掌管吏部,自然也要管理官員選任之事,如今空出來些官職,若他做不好,那麽那群勳臣便會對他群起而攻之。
元煊這不隻是在提點他,還在提點旁的勳臣。
大周官場腐敗,結黨成風,正因為賣官之事普遍,買官者自成賣官者黨羽,層層盤剝上貢,以肥上位者。
如今朝中能臣極少,元煊清理掉幾乎小半蠢蠹蛀蟲,也在每個人脖頸上勒上了繩,時刻警醒著不敢妄動。
此時的職位選任調動,主張改革的清流與剛剛吃虧的勳貴定然相互製衡起來,彼此盯著對方的過錯。
這一手不光轉移了眾人的注意力,讓懲治了不少家族的元煊位置穩固,更讓接下來選任官員成了公開透明的事,他們不得不辦好,選上來的,就不能隻是清流或是勳品,得是中立之人。
中立之人,那就是能為元煊所用之人。
崔耀抬手飲了一口茶。
甚苦。
————
注:1.出自《邶風·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