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鄭珣迴京後第一次出現在奉勤殿。
坐到龍椅旁邊的位置上,俯視著眾位大臣,她第一句是“好久不見”。
第二句就是“想不想搞點事情”。
大臣們麵麵相覷。
他們猜想過鄭珣代理朝政後要放怎樣三把火,但是誰都沒想到她張口就是這句話。
廖鴻聲興奮地站出來:“公主有想法盡管吩咐!”
他紅光滿麵,但凡看到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此刻的歡喜。
他高興啊!因為他有預感,鄭珣主事的日子一定十分有趣。
這時候,一直沒有什麽存在感的秦嶽慢悠悠開口:“公主但有吩咐,微臣莫敢不從!”
其他大臣:!
不是,這個老古董為什麽會來上朝,他不是半隱退嗎?
為什麽還一上來就給鄭珣撐腰?他不是太子的老師嗎?
能請動他老人家的還能有誰?不用多想就能得出答案,除了皇帝還能有誰?
瞬間,朝堂上人人自危。
本來還有些小心思的人也默默按下自己打算。
“諸位肯定好奇本宮到底想做什麽,其實很簡單,就是給褐國找點麻煩。”
大臣們:??
這麻煩是想找就能找的嗎?
但不得不說,鄭珣這個提議確實挺得人心。
試問京城官員,誰不想給褐國找點麻煩呢?
但是鄭珣許久都沒有下文,急得大臣們連連向她使眼色。
【瞧瞧大家,這眼巴巴的眼神,瞧著就讓人開心】
大臣們:啊,熟悉的感覺迴來了!
長樂侯輕咳一聲,出列催促:“公主……”
鄭珣看他可憐巴巴的模樣,忍不住笑了笑:“知道你們好奇,不過,本宮希望諸位集思廣益,給本宮出些點子。”
“褐國如今爭鬥應該正激烈,公主,臣有一計。”
鄭珣沒想到,最先站出來的竟然會是六皇子。
看他若有所思的模樣,她還以為他還得想一會兒。
太子眼睛微微睜大:“六弟!你背著我成長了?!”
“說什麽呢大哥,我本來就很成熟的。”
太子:……
行叭,他是弟弟他說什麽都對。
鄭珣饒有興致地探出身子:“六哥請講。”
六皇子聲音細弱,所以語氣十分細柔:“據我所知,褐國皇帝最不喜墉王,但屢次對他下手都以失敗告終,不如我們加一把火,讓他們的爭鬥更激烈些。”
鄭珣挑眉:“褐國皇帝並非墉王對手,他們現在鬥起來,墉王成功的機會至少有八成。”
雖然朝臣們都知道墉王會是以後的褐國皇帝,但是誰都沒有想到他在此時就已經積蓄了如此龐大的力量。
“就算墉王失敗,他依舊能養精蓄銳,等待東山再起。”
鄭珣不是打擊他們,而是認清彼此的距離很重要。
有她和她的能力存在,他們不至於喪失信心,那麽給予一些壓力,也能讓他們幹活兒更賣勁些。
“一次按不死就多來幾次,總能找到機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才不信墉王真能永遠獨得氣運鍾愛。
鄭珣欣慰道:“本宮希望,你們都能有六皇子這樣的毅力。”
她起身:“六哥,細說。”
六皇子垂眸:“人都有弱點,墉王也一樣,他之所以一直沒有反抗褐國皇帝,便是因為對方捏著他的把柄,也就是……他的親娘。”
鄭珣對他有些刮目相看。
誰能想到他一個連皇宮都沒離開過又常年病痛纏身的皇子,竟然能對褐國皇室有如此了解。
看來,他已經掌握了一些薑維國和賢妃手裏的勢力。
“你想怎麽做?”
“墉王疑心重,公主可以利用手頭的勢力,挑撥挑撥。”
太子擰眉:“可是,他們是母子,怎麽可能那麽容易被挑撥。”
因為他有一個很好的母後,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多數母親都跟皇後一樣。
尤其墉王為了母後忍下那麽多委屈,當娘的人心疼都來不及,怎麽可能猜忌他?
六皇子用一種一言難盡的神情看了他一眼。
他無奈解釋:“大哥,墉王在乎母妃,但是他母妃可不怎麽在乎他。”
“可是,現在褐國皇帝便是靠親情才能壓製住墉王,若是斬斷他的羈絆,他狠下心奪位,褐國在他手上,估計修養不了多久就會對大雍發起戰爭。”
“所以,這隻是第一步,”六皇子輕輕一笑,“這個挑撥,實際隻是假象,我們要做的,是讓墉王在對他母後動手後,忽然發現一切都是一場誤會。”
六皇子一向覺得攻心為上,敵人在乎什麽,就毀了什麽。
再強大的人,心旌動搖之時也會尤為脆弱,那時候他們再鑽空子,就會容易許多。
太子縮了縮下巴,看著六皇子的眼神都變了。
不是,為什麽他這個弟弟手這麽黑啊?
他朝三皇子靠近了些,還是三弟好,安全。
但是他一側頭,就看到三皇子興奮地看著六皇子,似乎十分讚同的樣子。
太子深吸口氣,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淒涼。
“不可!”
站出來反駁他的,是禮部尚書。
他嚴肅道:“此為小計,利用墉王孝心,未免太過齷齪!”
大殿內響起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
就連太子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微妙。
三皇子怒目:“你說誰齷齪呢?”
太子一邊拉著有點狂暴的三皇子,一邊看向禮部尚書:“禮部尚書,你沒事兒吧?”
禮部尚書淡淡道:“臣有一計!”
鄭珣知道他肚子裏肯定沒憋什麽好屁,於是,她點點頭:“講。”
“眾所周知,褐國缺水,褐國修建有許多儲水池……”
禮部尚書頓了頓:“我們的優勢,是有鈴音姑娘,我們大可以在水中下毒!如此,既能消耗褐國人力,又能消耗褐國財力,一舉兩得。”
太子:聽聽、聽聽……
他還說其他人齷齪?
誰能齷齪過他啊?
人家六皇子針對的是墉王和墉王的親人,他呢,他是不分青紅皂白,亂殺啊!
他吞了吞口水,顯得十分弱小可憐又無助:“禮……禮部尚書,你不覺得此舉,有點過於陰損嗎?”
禮部尚書搖頭:“太子仁善,是好事。”
太子:是好事,但是怎麽聽著你的語氣還有點兒遺憾呢?
坐到龍椅旁邊的位置上,俯視著眾位大臣,她第一句是“好久不見”。
第二句就是“想不想搞點事情”。
大臣們麵麵相覷。
他們猜想過鄭珣代理朝政後要放怎樣三把火,但是誰都沒想到她張口就是這句話。
廖鴻聲興奮地站出來:“公主有想法盡管吩咐!”
他紅光滿麵,但凡看到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此刻的歡喜。
他高興啊!因為他有預感,鄭珣主事的日子一定十分有趣。
這時候,一直沒有什麽存在感的秦嶽慢悠悠開口:“公主但有吩咐,微臣莫敢不從!”
其他大臣:!
不是,這個老古董為什麽會來上朝,他不是半隱退嗎?
為什麽還一上來就給鄭珣撐腰?他不是太子的老師嗎?
能請動他老人家的還能有誰?不用多想就能得出答案,除了皇帝還能有誰?
瞬間,朝堂上人人自危。
本來還有些小心思的人也默默按下自己打算。
“諸位肯定好奇本宮到底想做什麽,其實很簡單,就是給褐國找點麻煩。”
大臣們:??
這麻煩是想找就能找的嗎?
但不得不說,鄭珣這個提議確實挺得人心。
試問京城官員,誰不想給褐國找點麻煩呢?
但是鄭珣許久都沒有下文,急得大臣們連連向她使眼色。
【瞧瞧大家,這眼巴巴的眼神,瞧著就讓人開心】
大臣們:啊,熟悉的感覺迴來了!
長樂侯輕咳一聲,出列催促:“公主……”
鄭珣看他可憐巴巴的模樣,忍不住笑了笑:“知道你們好奇,不過,本宮希望諸位集思廣益,給本宮出些點子。”
“褐國如今爭鬥應該正激烈,公主,臣有一計。”
鄭珣沒想到,最先站出來的竟然會是六皇子。
看他若有所思的模樣,她還以為他還得想一會兒。
太子眼睛微微睜大:“六弟!你背著我成長了?!”
“說什麽呢大哥,我本來就很成熟的。”
太子:……
行叭,他是弟弟他說什麽都對。
鄭珣饒有興致地探出身子:“六哥請講。”
六皇子聲音細弱,所以語氣十分細柔:“據我所知,褐國皇帝最不喜墉王,但屢次對他下手都以失敗告終,不如我們加一把火,讓他們的爭鬥更激烈些。”
鄭珣挑眉:“褐國皇帝並非墉王對手,他們現在鬥起來,墉王成功的機會至少有八成。”
雖然朝臣們都知道墉王會是以後的褐國皇帝,但是誰都沒有想到他在此時就已經積蓄了如此龐大的力量。
“就算墉王失敗,他依舊能養精蓄銳,等待東山再起。”
鄭珣不是打擊他們,而是認清彼此的距離很重要。
有她和她的能力存在,他們不至於喪失信心,那麽給予一些壓力,也能讓他們幹活兒更賣勁些。
“一次按不死就多來幾次,總能找到機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才不信墉王真能永遠獨得氣運鍾愛。
鄭珣欣慰道:“本宮希望,你們都能有六皇子這樣的毅力。”
她起身:“六哥,細說。”
六皇子垂眸:“人都有弱點,墉王也一樣,他之所以一直沒有反抗褐國皇帝,便是因為對方捏著他的把柄,也就是……他的親娘。”
鄭珣對他有些刮目相看。
誰能想到他一個連皇宮都沒離開過又常年病痛纏身的皇子,竟然能對褐國皇室有如此了解。
看來,他已經掌握了一些薑維國和賢妃手裏的勢力。
“你想怎麽做?”
“墉王疑心重,公主可以利用手頭的勢力,挑撥挑撥。”
太子擰眉:“可是,他們是母子,怎麽可能那麽容易被挑撥。”
因為他有一個很好的母後,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多數母親都跟皇後一樣。
尤其墉王為了母後忍下那麽多委屈,當娘的人心疼都來不及,怎麽可能猜忌他?
六皇子用一種一言難盡的神情看了他一眼。
他無奈解釋:“大哥,墉王在乎母妃,但是他母妃可不怎麽在乎他。”
“可是,現在褐國皇帝便是靠親情才能壓製住墉王,若是斬斷他的羈絆,他狠下心奪位,褐國在他手上,估計修養不了多久就會對大雍發起戰爭。”
“所以,這隻是第一步,”六皇子輕輕一笑,“這個挑撥,實際隻是假象,我們要做的,是讓墉王在對他母後動手後,忽然發現一切都是一場誤會。”
六皇子一向覺得攻心為上,敵人在乎什麽,就毀了什麽。
再強大的人,心旌動搖之時也會尤為脆弱,那時候他們再鑽空子,就會容易許多。
太子縮了縮下巴,看著六皇子的眼神都變了。
不是,為什麽他這個弟弟手這麽黑啊?
他朝三皇子靠近了些,還是三弟好,安全。
但是他一側頭,就看到三皇子興奮地看著六皇子,似乎十分讚同的樣子。
太子深吸口氣,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淒涼。
“不可!”
站出來反駁他的,是禮部尚書。
他嚴肅道:“此為小計,利用墉王孝心,未免太過齷齪!”
大殿內響起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
就連太子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微妙。
三皇子怒目:“你說誰齷齪呢?”
太子一邊拉著有點狂暴的三皇子,一邊看向禮部尚書:“禮部尚書,你沒事兒吧?”
禮部尚書淡淡道:“臣有一計!”
鄭珣知道他肚子裏肯定沒憋什麽好屁,於是,她點點頭:“講。”
“眾所周知,褐國缺水,褐國修建有許多儲水池……”
禮部尚書頓了頓:“我們的優勢,是有鈴音姑娘,我們大可以在水中下毒!如此,既能消耗褐國人力,又能消耗褐國財力,一舉兩得。”
太子:聽聽、聽聽……
他還說其他人齷齪?
誰能齷齪過他啊?
人家六皇子針對的是墉王和墉王的親人,他呢,他是不分青紅皂白,亂殺啊!
他吞了吞口水,顯得十分弱小可憐又無助:“禮……禮部尚書,你不覺得此舉,有點過於陰損嗎?”
禮部尚書搖頭:“太子仁善,是好事。”
太子:是好事,但是怎麽聽著你的語氣還有點兒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