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逐次離去,安靜的室內,鄭珣忽然嘔出一口血。
她沒有說謊,為了見到小金龍,她確實是把自己弄了個半死。
她從小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子,有哥哥在身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糾正,才讓她極端的性子稍稍收斂。
不過這一次,她覺得值得。
異能者耐造得很,沒那麽容易死,她不會死,也不會耽誤朝政,這就夠了。
……
此時的遼州。
鄭九的骨灰已經被裝好,被鄭十帶在身邊。
鄭驕沒有因為傷勢就耽誤訓練。
這一次意外之後,整個賀家軍的訓練強度都增加不少。
畢竟,森嚴的軍營被敵國皇子如無無人之境般闖入,人家最後還揮揮手,平平安安地離開,說出去他們自己都覺得丟人。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已經默認,大雍和褐國之間必有一戰。
鄭瑾並未打算在邊境多留。
她曾對鄭珣誇下海口,說自己有腦子,能夠幫上忙。
然而,真實的情況比她所想的還要殘酷許多。
她沒有自保之力,對軍事一竅不通,又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墉王盯著。
她怕自己成為破綻,更害怕有人因她而亡。
這個時候,她發現自己該做的就是不要添亂,或許在後方,她還能提供一些支持。
她可以離開,但是聶炤卻不能走。
鄭瑾和鄭十離開那日,他送了她們很遠。
鄭瑾催了好幾次讓他迴去,但他隻是沉默的拒絕。
終於,鄭瑾忍不住跳下馬車,站到他的馬前。
“聶炤,迴去吧。”
聶炤沉默片刻,翻身下馬。
“阿瑾,這次一別,不知道多久才能見麵。”
鄭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來遼州才不過短短一段時日,他已經跟鄭驕一樣,瘦了也黑了。
在京城裏養得水亮的皮膚也變得粗糲不堪,他整個人都沾上遼州的風沙,變得和這裏的環境一樣,穩重、沉默。
鄭瑾知道,人總會隨著時間和經曆一點點變得成熟,但意識到變化的這一刻,她難免有些悵然。
“我會常常給你寫信。”
聶炤咧嘴一笑:“我也會。”
鄭瑾從他的笑容裏,看到了他從前的模樣。
這一刻,她又釋然了。
聶炤依舊是那個聶炤,即使有所變化。
“保重,知道你急著證明自己,但是,一定要記得,我在京城等你迴來。”
聶炤鄭重地點頭:“放心吧,現在還沒打起來,我會好好鍛煉自己,攢夠讓自己在戰場上活下去的本事。”
他沒有給她一個肯定的答複,他很清楚,他保證不了。
刀劍無眼,戰場無常,他什麽都保證不了。
鄭瑾難得展現出倔強又任性的一麵:“那我可不管,我總要看著你平安迴來。”
元嘉時常會把她和他湊在一起,但不管是鄭瑾還是聶炤,都從來不曾正視過這個問題。
而這個時候若是做出一些約定,似乎總會顯得有些不祥。
總而言之,他們彼此都清楚,哪怕是天人永隔,不管活著的是哪一個,他們都會好好活下去,但同樣會永遠懷念對方。
滅國之難在前,兒女私情似乎也沒那麽重要。
“那……再會?”
“再會。”
聶炤沒有再送,隻是牽著馬,看著他們的馬車遠去。
鄭十已經決定好,把鄭九安葬在撫州的六母山下,所以,他們這一行人,將會折道撫州,再迴京城。
馬車悠悠往前駛去,而遼州軍營裏,鄭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得意地看向和她對打的賀無虞:“怎麽樣?”
“腳步很快。”賀無虞含笑遞出一張手帕。
鄭驕接過,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看著她臉不紅、氣不喘的模樣,她微微撇嘴:“你就哄我吧!”
賀無虞輕咳一聲,轉開話題:“你姐姐帶來那個劉方,還真有點本事,也不知道元嘉長公主哪裏挖來的人才,若是早些把他拐到賀家軍,咱們的戰力怎麽說也得翻個番。”
聶炤也是,京城裏嬌生慣養的小少爺,她原以為他就是來玩玩兒,沒想到竟然十分靈性。
她爺爺見獵心喜,恨不得天天把人帶在身邊教導。
聶炤學得也快,兵法上出奇製勝,對於敵人的戰術變化十分敏銳,簡直就是天生的將才。
“好奇?元嘉的本事可大著呢,以後有機會,你會知道的,”鄭驕神秘兮兮地湊到她耳邊,“不隻是劉方和聶炤,元嘉在京中還有一個殺手鐧。”
賀無虞沉默片刻:“還以為那些人腦子已經被富貴腐蝕成了朽木,沒想到倒還有幾分警惕之心。”
她和爺爺都知道,褐國狼子野心,一定不會甘於平靜。
他們屢次上奏,但是皇上卻以為,先安穩內務民生才是應有之義。
每每想起京中一無所知的朝臣,她都會心生憂慮。
事情的轉變從去歲夏日開始。
裁軍、擴軍,雙管齊下,軍費忽然增加,朝堂頻頻被清洗,一切都指向一個人——元嘉長公主。
雖然誰都沒有明說,但是在軍中的人都能看出來,朝堂這是在備戰。
她其實很感謝元嘉長公主,她把她從焦灼又無法改變現狀的境況下拯救出來,還把她姐姐送到她身邊。
嗯……這怎麽算不上一種大恩大德呢。
……
鄭驕口中的殺手鐧剛剛告別鄭珣,準備往遼州趕去。
師父告訴他,再好的兵也得見血,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明白如何舒緩兩軍對陣時產生的壓力。
他要組建自己的騎兵,要做公主手中的尖刀。
所以,他得去最危險的地方,用性命去搏一個榮譽。
……
江州,陶恆收到信件,連忙通知其他青龍衛。
“鄭九死了。死在褐國人手裏。”
公主常常念叨亡國,但是他們一直沒有什麽實感,直到這一刻,緊迫感忽地扼住了他們的喉嚨。
其實他們和鄭九也算不上熟悉,他和鄭十,大部分時間就像公主身後沉默的影子。
但他們是同僚,更是同胞。
他的命運,昭示著被褐國入侵後大雍子民的命運。
物傷其類,大抵如此。
陶恆倒是沒有怒意,他揚起信紙,意味深長地問:“想不想搞點事情?”
……
“大家,想不想搞點事情?”
她沒有說謊,為了見到小金龍,她確實是把自己弄了個半死。
她從小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子,有哥哥在身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糾正,才讓她極端的性子稍稍收斂。
不過這一次,她覺得值得。
異能者耐造得很,沒那麽容易死,她不會死,也不會耽誤朝政,這就夠了。
……
此時的遼州。
鄭九的骨灰已經被裝好,被鄭十帶在身邊。
鄭驕沒有因為傷勢就耽誤訓練。
這一次意外之後,整個賀家軍的訓練強度都增加不少。
畢竟,森嚴的軍營被敵國皇子如無無人之境般闖入,人家最後還揮揮手,平平安安地離開,說出去他們自己都覺得丟人。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已經默認,大雍和褐國之間必有一戰。
鄭瑾並未打算在邊境多留。
她曾對鄭珣誇下海口,說自己有腦子,能夠幫上忙。
然而,真實的情況比她所想的還要殘酷許多。
她沒有自保之力,對軍事一竅不通,又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墉王盯著。
她怕自己成為破綻,更害怕有人因她而亡。
這個時候,她發現自己該做的就是不要添亂,或許在後方,她還能提供一些支持。
她可以離開,但是聶炤卻不能走。
鄭瑾和鄭十離開那日,他送了她們很遠。
鄭瑾催了好幾次讓他迴去,但他隻是沉默的拒絕。
終於,鄭瑾忍不住跳下馬車,站到他的馬前。
“聶炤,迴去吧。”
聶炤沉默片刻,翻身下馬。
“阿瑾,這次一別,不知道多久才能見麵。”
鄭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來遼州才不過短短一段時日,他已經跟鄭驕一樣,瘦了也黑了。
在京城裏養得水亮的皮膚也變得粗糲不堪,他整個人都沾上遼州的風沙,變得和這裏的環境一樣,穩重、沉默。
鄭瑾知道,人總會隨著時間和經曆一點點變得成熟,但意識到變化的這一刻,她難免有些悵然。
“我會常常給你寫信。”
聶炤咧嘴一笑:“我也會。”
鄭瑾從他的笑容裏,看到了他從前的模樣。
這一刻,她又釋然了。
聶炤依舊是那個聶炤,即使有所變化。
“保重,知道你急著證明自己,但是,一定要記得,我在京城等你迴來。”
聶炤鄭重地點頭:“放心吧,現在還沒打起來,我會好好鍛煉自己,攢夠讓自己在戰場上活下去的本事。”
他沒有給她一個肯定的答複,他很清楚,他保證不了。
刀劍無眼,戰場無常,他什麽都保證不了。
鄭瑾難得展現出倔強又任性的一麵:“那我可不管,我總要看著你平安迴來。”
元嘉時常會把她和他湊在一起,但不管是鄭瑾還是聶炤,都從來不曾正視過這個問題。
而這個時候若是做出一些約定,似乎總會顯得有些不祥。
總而言之,他們彼此都清楚,哪怕是天人永隔,不管活著的是哪一個,他們都會好好活下去,但同樣會永遠懷念對方。
滅國之難在前,兒女私情似乎也沒那麽重要。
“那……再會?”
“再會。”
聶炤沒有再送,隻是牽著馬,看著他們的馬車遠去。
鄭十已經決定好,把鄭九安葬在撫州的六母山下,所以,他們這一行人,將會折道撫州,再迴京城。
馬車悠悠往前駛去,而遼州軍營裏,鄭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得意地看向和她對打的賀無虞:“怎麽樣?”
“腳步很快。”賀無虞含笑遞出一張手帕。
鄭驕接過,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看著她臉不紅、氣不喘的模樣,她微微撇嘴:“你就哄我吧!”
賀無虞輕咳一聲,轉開話題:“你姐姐帶來那個劉方,還真有點本事,也不知道元嘉長公主哪裏挖來的人才,若是早些把他拐到賀家軍,咱們的戰力怎麽說也得翻個番。”
聶炤也是,京城裏嬌生慣養的小少爺,她原以為他就是來玩玩兒,沒想到竟然十分靈性。
她爺爺見獵心喜,恨不得天天把人帶在身邊教導。
聶炤學得也快,兵法上出奇製勝,對於敵人的戰術變化十分敏銳,簡直就是天生的將才。
“好奇?元嘉的本事可大著呢,以後有機會,你會知道的,”鄭驕神秘兮兮地湊到她耳邊,“不隻是劉方和聶炤,元嘉在京中還有一個殺手鐧。”
賀無虞沉默片刻:“還以為那些人腦子已經被富貴腐蝕成了朽木,沒想到倒還有幾分警惕之心。”
她和爺爺都知道,褐國狼子野心,一定不會甘於平靜。
他們屢次上奏,但是皇上卻以為,先安穩內務民生才是應有之義。
每每想起京中一無所知的朝臣,她都會心生憂慮。
事情的轉變從去歲夏日開始。
裁軍、擴軍,雙管齊下,軍費忽然增加,朝堂頻頻被清洗,一切都指向一個人——元嘉長公主。
雖然誰都沒有明說,但是在軍中的人都能看出來,朝堂這是在備戰。
她其實很感謝元嘉長公主,她把她從焦灼又無法改變現狀的境況下拯救出來,還把她姐姐送到她身邊。
嗯……這怎麽算不上一種大恩大德呢。
……
鄭驕口中的殺手鐧剛剛告別鄭珣,準備往遼州趕去。
師父告訴他,再好的兵也得見血,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明白如何舒緩兩軍對陣時產生的壓力。
他要組建自己的騎兵,要做公主手中的尖刀。
所以,他得去最危險的地方,用性命去搏一個榮譽。
……
江州,陶恆收到信件,連忙通知其他青龍衛。
“鄭九死了。死在褐國人手裏。”
公主常常念叨亡國,但是他們一直沒有什麽實感,直到這一刻,緊迫感忽地扼住了他們的喉嚨。
其實他們和鄭九也算不上熟悉,他和鄭十,大部分時間就像公主身後沉默的影子。
但他們是同僚,更是同胞。
他的命運,昭示著被褐國入侵後大雍子民的命運。
物傷其類,大抵如此。
陶恆倒是沒有怒意,他揚起信紙,意味深長地問:“想不想搞點事情?”
……
“大家,想不想搞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