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南宮不辭而別了。
在殺神殿高手的嚴密監視下,沒人知道他怎麽離開的。比起一個已經可稱之為逃匿的人,在這枯燥的返程大軍之中,大家更好奇的是客行南的命運。這位幽州軍裏的幕僚之首,李長陵的左膀右臂,這位剛剛晉升為待禦史的人質到底會不會被盛怒之下的陛下鐵鎖加身甚至秘密處死,然後李易會不會借此發難,從而引起一場大戰,這是最近幾日在密友同僚之間最新熱的下酒談資。
所以,當作為客行南頂頭上司的狄文英走向客行南的營帳之時,眾人的目光比看見赤身裸體的絕色麗人還要火熱。
沒有質問,更沒有鐵鎖加身。出乎預料的平靜,隻一方小幾,兩盞清茶,客行南和狄文英盤腿而坐。
“客禦史,祖上是哪裏人氏?”狄文英率先打破沉默,笑著寒暄起來,“狄某久不在朝中,竟然不知有客氏高門。”
客行南笑道:“大人乃博學之士,無需自謙。下官祖上非高門望族,從家父一輩開始便世居幽州,苦寒之地裏也隻能算籍籍無名之輩,大人沒聽過也在情理之中。”
狄文英茶盞一落,說:“客禦史,往日你我各為其主,也便罷了。如今你們同幕為僚,原不該隱瞞才是。當然,隱瞞我也便罷了,我本不是個斤斤計較,翻舊賬的人。但是,以後若陛下問起,客禦史可不能如此作答。陛下跟長陵公雖勢同水火,但有一樣可謂不謀而合。”
“哦?願聞其詳。”客行南問。
狄文英笑著答道:“容不得半句謊言。”
客行南神色一滯,“大人何出此言?”
“客禦史啊,其實無論長陵公或是陛下,為人君,為人主者,他們在問你一件事情原委的時候,心中多半早已有了答案了。唯一的區別,在於你的說辭與他們所知的到底有幾分契合,這決定了你將來的命運。”
狄文英見客行南皺眉沉默下來,他喝了口茶水,笑著繼續說:
“客禦史,你可不是籍籍無名之後,你祖上原姓費,世居瀛洲鄞郡,你祖父費呈澤曾在瀛洲任偏軍校尉,後來因軍功被提拔,官升四品聞天閣武學士,從此舉家入京。隻是沒想到不過五年後,就因妄言罪被貶幽州,終身不得啟用。你大伯費連勝時年二十一歲死於西遷途中,二伯費連成剛剛束發之年也不幸死於幽州孤寒之所,你父親費連海是老三,雖然記事了,但當時很小,就被寄養在詩塾薑夫子那裏,因此逃過一劫,後為了避免株連之罪,便依薑夫子發妻之姓改姓客,成年之後又追尋父兄之路隱居幽州。若按照你費氏族譜,你該是興字輩,你父親為你取‘興恩’為字,我猜你的本名該是費興恩,我說的對不?”
客行南雙眉微跳,一陣驚異之後也針鋒相對地抱拳道:“大人明察秋毫,調查更是細致入微,下官佩服。下官雖領職幽州,但是也知長安朝堂的些許事情,就如大人您,自景成二十三年起,至景成三十五年,大人也曾一直以待禦史之位任職,足足十二年。扶幽宮之亂後,殷大夫持劍斷璽,率先失勢。大人智在人先,那一陣罹患疾病和痛失親故前前後後就耽誤了三年多,讓陛下幾乎都要忘了大人了。大人一直隱忍蟄伏,月前殷大夫重新啟用之後,才被引薦再入朝堂,官複原職。下官對大人暗藏韜略、能屈能伸之氣概的欽佩之情,絕不亞於大人自己,或許還猶有過之。”
此言一出,狄文英也是神色一滯,繼而朗聲撫掌笑了起來:“如此咱們算是相見恨晚啦!我雖久在長安,但是也早就聽聞你的高才,早就結交之意。奈何彼時你在幽州我在長安,雙方刀兵隱見,未能成事。如今你我同殿為臣,且不論職位尊卑,隻說是取舍之道。賢弟久在長陵公帳下做事,我猜一為出人頭地,二在為祖父、父兄不平。如今陛下隆恩降旨,賢弟已貴為待禦史,何不就此心附朝廷。日後立下巨功,陛下豈有不恩及祖上、正名洗屈之理?至於厲南宮走脫之事,自然也與賢弟無關。”
“就如司神雨那般?”
“正如司宗政那般。”
客行南沉吟片刻後,笑了笑又說:“代禦史當以明法知律之高第為先。大人領職此位足足十二載,如今雖已升中丞高位,想必大人對律法定然還是了如指掌的。敢問狄大人……”客行南認真地看著他,似乎帶著一絲戲謔地笑意問:“青幽無雨、蛟龍涸斃,這八個字,算妄言妖邪否?”
狄文英雙眸一挑,麵色中那一抹驚詫和懼色藏都藏不住,過了片刻,他歎道:“時移世易,先帝也早已駕崩,妄言與否,非你我所能裁定。”
話到此處,狄文英遲疑了片刻,又似乎小孩子有什麽秘密似的,左右看了看見私下無人後,湊近了些低聲笑道:“不過說來也巧,我年輕時候也喜好這些奇聞故事,所以雖是故舊秘辛,倒還真有所耳聞。據說那是立國初年太宗陛下時候的奇聞了,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可謂朝野震蕩。據說當時中原巨旱兩年,青幽二州更是幾乎滴雨未落,赤地千裏,流民遍野,連碧怒江也幹涸見底。當時那奇物就橫屍在碧怒江的河床之中,據說,牠長愈十丈,頭部左右各生一角,角長丈餘。脊骨寬尺餘,兩側之肋骨也有數尺之長,通體三十二節,每節都有數尺長,連尾部也是巨如門扇,可謂參天巨體。可是因為發現太晚,當時那奇物肌腐肉爛,隻餘一幅森白骸骨,故而不能辨其真容。”
客行南續上茶水,追問道:“以狄大人之博聞廣識,以為那是何物?”
“何物?”狄文英也笑了起來,“嗬嗬,若今日繡川侯在此地,聽到這古舊的駭人秘聞,恐怕定然是欣喜若狂地希望那是真的。畢竟,獵奇喜怪之好,人皆有之,我年少時也一般。不過,假的終歸是假的,就如市井戲法幻術一樣,拆穿了便不值幾兩銀子。當時因為大災之年又出這等奇聞,風傳又疾又廣,不到半月便已鬧得朝野沸騰。為了彌平謠言,朝廷立刻就派了經驗深湛的仵工和瀛洲漁民一同仔細勘驗。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那所謂蛟龍之骨,不過是海之大魚而已。有居心叵測、妄圖趁災年禍國亂政之人,將大魚之骨秘密輾轉運至青州,然後趁巨旱之年,在碧怒江的河床之中將魚骨前後顛倒排序,作蛟龍伏斃之狀,以此蠱惑沒有見識的山民。加上當時有不少好事者為顯其能,越加添枝接葉,將一幅骸骨死物傳的是神乎其技,蛟龍涸斃才之說才由此而生。興恩也是文武雙全之人,我聽說你也曾效仿宋師遊曆天下,若世間真有蛟龍,閣下在那盛傳龍蛟之說的斷南蠻海、黑水之森可曾見到過一鱗半爪?”
“既是愚民誤傳,又過六百年之久,何來妄言夷族之罪?”客行南攤開雙手反問,見狄文英一時無語,接著他冷冷一笑:“這些密辛大人既是聽過的,又何必賦詩而斷章也?也罷,大人家大族盛,有所顧忌也屬情理之中,不若我替大人說了罷。太祖駕崩之後,皇貴妃南宮婉欲僭越九五,便聯合眾王密謀造反,當時還是定王的太宗陛下領軍迴京,一翻深宮血戰,最後火燒帝陵,才解了本朝傾覆之危。不過據傳南宮婉在臨死之前曾仰天哭嚎,說二聖負她,她欲詛咒大周巨旱連年,至草木枯成岩,至婦孺血淚幹,至蛟龍也涸斃。她還說,大周必六百年而亡。那年剛好臨近大周六百年大典,家祖被仇人告發散步‘蛟龍涸斃’的妄言,因此觸怒龍顏而獲罪!這些年來,沒有一個人敢提隻言片語,即便坊間醉漢敢私傳陛下與唐依依的緋紅秘聞,卻不敢把南宮婉或是蛟龍涸斃等字提一句。下官祖上雖有官職,但是比不得大人是長安世家望族,一門三相五大夫,便是在長安所有士族大家之中也可稱為翹楚高門。想必這些密辛,大人知道的是比我多多啦,班門弄斧之處,還望見諒。”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道:“隻是,我已知大人今夜之召見是為何故,但請贖下官不敬之罪。自下官踏入瑞天宮門起,下官便早有覺悟,我有三必死,絕無一條生路可走。”
“哦?何出此言?”狄文英喝了一口茶,淡笑著問。
客行南不急不緩的答道:“若長陵公失勢被削或是他日起事兵敗,陛下定斬我祭旗,以泄心頭之恨,此一必死。若武疆王欲挑起陛下與長陵公相鬥,必然派人刺殺我或是慫恿暗藏在幽州軍中之內應攻伐殺神軍城池,我做人質,豈有命唿?此二必死。若是陛下隆恩降旨,賜我厚祿高官,再散播出去,即便日後放我迴幽州,主公縱然信任如初,但是同僚猜疑、舊誼不複,下官恐怕也圖有一死證清白,此為離間主臣、借刀殺人之計,也是第三必死。”
說著,客行南慘然一笑,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最後看著玉瓷杯底中自己扭曲的倒影,喟然長歎道:“所以啊,無論如何,我都是將死之人。對於將死之人,就不勞陛下和大人費心了。”
接著,他忽然凝眸皺眉,如墜往事,極為輕緩地說:“幽州故舊曾有句佛語,下官初時不解,今時今日方覺甚妙。她說‘法滅之時譬如油燈,臨欲滅之時而光更甚,於是便滅’。當今陛下之孤注一擲,亦如油枯而挑芯,恐怕也隻一時光甚,然後便滅……請大人替下官轉稟陛下,罪臣餘孽費興恩方才又口出妄言妖邪之語,如何處置,下官全聽吩咐,絕無怨言,也絕不遠遁逃匿。隻是從今日此時起,下官一心隻修閉口禪,從此了斷口業之源,再無能亦無力為陛下建言輸策。”
狄文英看著眼前這人,臉上雖然毫不在意似地淡笑著,但是心中卻頓生一股無力之感。
普天之下,世人鍾愛之物無非有四:隻手遮天的權柄、揮金如土的富貴、國色天香的美人、彪炳青史的名聲。
為了這四件事,在千百年來,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耗盡一生去搏命也未必如願。但是對富有四海、權傾天下的大周天子來說,無論要銀子、要官爵、要名聲、要美人,隻要有所求,天子都能滿足,自古以來帝王馭下攬才之術不外如是,常言道‘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正是此理。
所以,君王並不懼怕有貪念之人,貪婪是弱點,也可以作為最純粹、直白的交易條件。君王真正懼怕的是視錢財權柄如糞土、視絕色佳人如白骨、視青史留名如笑談的悍不畏死的人。這樣的人,可稱之為“義士”!對於義士,十殿閻羅也束手無策,何況人世帝王?
轉念又仔細想想,不正是因為有一群這樣的義士,才幫助陳氏推翻舊朝,建立了如今延綿九州、威赫數百年的大周王朝麽。青山處處埋忠骨,可以說,大周六百年基業都是以這些人的白骨為基的,大周的每一寸土壤裏都滲透著他們的熱血和英魂。
突然之間,狄文英有一種離奇的錯覺,就仿佛從客行南的身上看到了六百年前站在太祖太宗背後那些義士的模樣,那是一種穿越六百多年也從未斷絕的義士的風骨氣節!
“人生無有不別,唯為蒼生之士獨高絕!天呐,這難道真是天道輪迴,該輪到大周了嗎?”
走出客行南的營帳後,狄文英如失魂魄,茫然若失的走著。他疲憊不堪、身心俱涼,周圍無數雙好事的眼睛也不能將他灼熱。清風吹動他灰白的袖袍和須發,他呢喃的聲音小得連自己都聽不清。這是他第一次懷疑,自己隱忍數十年後再次出山,到底對還是錯。
他抬頭望向天空,黃昏最後一抹霞光就掛在遠方的山頂上,赤紅的太陽一點也感覺不到溫暖,反而有些冷。可它仍然是可貴而值得珍惜的,因為當它降下山頭,夜晚就來了!
……
在殺神殿高手的嚴密監視下,沒人知道他怎麽離開的。比起一個已經可稱之為逃匿的人,在這枯燥的返程大軍之中,大家更好奇的是客行南的命運。這位幽州軍裏的幕僚之首,李長陵的左膀右臂,這位剛剛晉升為待禦史的人質到底會不會被盛怒之下的陛下鐵鎖加身甚至秘密處死,然後李易會不會借此發難,從而引起一場大戰,這是最近幾日在密友同僚之間最新熱的下酒談資。
所以,當作為客行南頂頭上司的狄文英走向客行南的營帳之時,眾人的目光比看見赤身裸體的絕色麗人還要火熱。
沒有質問,更沒有鐵鎖加身。出乎預料的平靜,隻一方小幾,兩盞清茶,客行南和狄文英盤腿而坐。
“客禦史,祖上是哪裏人氏?”狄文英率先打破沉默,笑著寒暄起來,“狄某久不在朝中,竟然不知有客氏高門。”
客行南笑道:“大人乃博學之士,無需自謙。下官祖上非高門望族,從家父一輩開始便世居幽州,苦寒之地裏也隻能算籍籍無名之輩,大人沒聽過也在情理之中。”
狄文英茶盞一落,說:“客禦史,往日你我各為其主,也便罷了。如今你們同幕為僚,原不該隱瞞才是。當然,隱瞞我也便罷了,我本不是個斤斤計較,翻舊賬的人。但是,以後若陛下問起,客禦史可不能如此作答。陛下跟長陵公雖勢同水火,但有一樣可謂不謀而合。”
“哦?願聞其詳。”客行南問。
狄文英笑著答道:“容不得半句謊言。”
客行南神色一滯,“大人何出此言?”
“客禦史啊,其實無論長陵公或是陛下,為人君,為人主者,他們在問你一件事情原委的時候,心中多半早已有了答案了。唯一的區別,在於你的說辭與他們所知的到底有幾分契合,這決定了你將來的命運。”
狄文英見客行南皺眉沉默下來,他喝了口茶水,笑著繼續說:
“客禦史,你可不是籍籍無名之後,你祖上原姓費,世居瀛洲鄞郡,你祖父費呈澤曾在瀛洲任偏軍校尉,後來因軍功被提拔,官升四品聞天閣武學士,從此舉家入京。隻是沒想到不過五年後,就因妄言罪被貶幽州,終身不得啟用。你大伯費連勝時年二十一歲死於西遷途中,二伯費連成剛剛束發之年也不幸死於幽州孤寒之所,你父親費連海是老三,雖然記事了,但當時很小,就被寄養在詩塾薑夫子那裏,因此逃過一劫,後為了避免株連之罪,便依薑夫子發妻之姓改姓客,成年之後又追尋父兄之路隱居幽州。若按照你費氏族譜,你該是興字輩,你父親為你取‘興恩’為字,我猜你的本名該是費興恩,我說的對不?”
客行南雙眉微跳,一陣驚異之後也針鋒相對地抱拳道:“大人明察秋毫,調查更是細致入微,下官佩服。下官雖領職幽州,但是也知長安朝堂的些許事情,就如大人您,自景成二十三年起,至景成三十五年,大人也曾一直以待禦史之位任職,足足十二年。扶幽宮之亂後,殷大夫持劍斷璽,率先失勢。大人智在人先,那一陣罹患疾病和痛失親故前前後後就耽誤了三年多,讓陛下幾乎都要忘了大人了。大人一直隱忍蟄伏,月前殷大夫重新啟用之後,才被引薦再入朝堂,官複原職。下官對大人暗藏韜略、能屈能伸之氣概的欽佩之情,絕不亞於大人自己,或許還猶有過之。”
此言一出,狄文英也是神色一滯,繼而朗聲撫掌笑了起來:“如此咱們算是相見恨晚啦!我雖久在長安,但是也早就聽聞你的高才,早就結交之意。奈何彼時你在幽州我在長安,雙方刀兵隱見,未能成事。如今你我同殿為臣,且不論職位尊卑,隻說是取舍之道。賢弟久在長陵公帳下做事,我猜一為出人頭地,二在為祖父、父兄不平。如今陛下隆恩降旨,賢弟已貴為待禦史,何不就此心附朝廷。日後立下巨功,陛下豈有不恩及祖上、正名洗屈之理?至於厲南宮走脫之事,自然也與賢弟無關。”
“就如司神雨那般?”
“正如司宗政那般。”
客行南沉吟片刻後,笑了笑又說:“代禦史當以明法知律之高第為先。大人領職此位足足十二載,如今雖已升中丞高位,想必大人對律法定然還是了如指掌的。敢問狄大人……”客行南認真地看著他,似乎帶著一絲戲謔地笑意問:“青幽無雨、蛟龍涸斃,這八個字,算妄言妖邪否?”
狄文英雙眸一挑,麵色中那一抹驚詫和懼色藏都藏不住,過了片刻,他歎道:“時移世易,先帝也早已駕崩,妄言與否,非你我所能裁定。”
話到此處,狄文英遲疑了片刻,又似乎小孩子有什麽秘密似的,左右看了看見私下無人後,湊近了些低聲笑道:“不過說來也巧,我年輕時候也喜好這些奇聞故事,所以雖是故舊秘辛,倒還真有所耳聞。據說那是立國初年太宗陛下時候的奇聞了,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可謂朝野震蕩。據說當時中原巨旱兩年,青幽二州更是幾乎滴雨未落,赤地千裏,流民遍野,連碧怒江也幹涸見底。當時那奇物就橫屍在碧怒江的河床之中,據說,牠長愈十丈,頭部左右各生一角,角長丈餘。脊骨寬尺餘,兩側之肋骨也有數尺之長,通體三十二節,每節都有數尺長,連尾部也是巨如門扇,可謂參天巨體。可是因為發現太晚,當時那奇物肌腐肉爛,隻餘一幅森白骸骨,故而不能辨其真容。”
客行南續上茶水,追問道:“以狄大人之博聞廣識,以為那是何物?”
“何物?”狄文英也笑了起來,“嗬嗬,若今日繡川侯在此地,聽到這古舊的駭人秘聞,恐怕定然是欣喜若狂地希望那是真的。畢竟,獵奇喜怪之好,人皆有之,我年少時也一般。不過,假的終歸是假的,就如市井戲法幻術一樣,拆穿了便不值幾兩銀子。當時因為大災之年又出這等奇聞,風傳又疾又廣,不到半月便已鬧得朝野沸騰。為了彌平謠言,朝廷立刻就派了經驗深湛的仵工和瀛洲漁民一同仔細勘驗。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那所謂蛟龍之骨,不過是海之大魚而已。有居心叵測、妄圖趁災年禍國亂政之人,將大魚之骨秘密輾轉運至青州,然後趁巨旱之年,在碧怒江的河床之中將魚骨前後顛倒排序,作蛟龍伏斃之狀,以此蠱惑沒有見識的山民。加上當時有不少好事者為顯其能,越加添枝接葉,將一幅骸骨死物傳的是神乎其技,蛟龍涸斃才之說才由此而生。興恩也是文武雙全之人,我聽說你也曾效仿宋師遊曆天下,若世間真有蛟龍,閣下在那盛傳龍蛟之說的斷南蠻海、黑水之森可曾見到過一鱗半爪?”
“既是愚民誤傳,又過六百年之久,何來妄言夷族之罪?”客行南攤開雙手反問,見狄文英一時無語,接著他冷冷一笑:“這些密辛大人既是聽過的,又何必賦詩而斷章也?也罷,大人家大族盛,有所顧忌也屬情理之中,不若我替大人說了罷。太祖駕崩之後,皇貴妃南宮婉欲僭越九五,便聯合眾王密謀造反,當時還是定王的太宗陛下領軍迴京,一翻深宮血戰,最後火燒帝陵,才解了本朝傾覆之危。不過據傳南宮婉在臨死之前曾仰天哭嚎,說二聖負她,她欲詛咒大周巨旱連年,至草木枯成岩,至婦孺血淚幹,至蛟龍也涸斃。她還說,大周必六百年而亡。那年剛好臨近大周六百年大典,家祖被仇人告發散步‘蛟龍涸斃’的妄言,因此觸怒龍顏而獲罪!這些年來,沒有一個人敢提隻言片語,即便坊間醉漢敢私傳陛下與唐依依的緋紅秘聞,卻不敢把南宮婉或是蛟龍涸斃等字提一句。下官祖上雖有官職,但是比不得大人是長安世家望族,一門三相五大夫,便是在長安所有士族大家之中也可稱為翹楚高門。想必這些密辛,大人知道的是比我多多啦,班門弄斧之處,還望見諒。”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道:“隻是,我已知大人今夜之召見是為何故,但請贖下官不敬之罪。自下官踏入瑞天宮門起,下官便早有覺悟,我有三必死,絕無一條生路可走。”
“哦?何出此言?”狄文英喝了一口茶,淡笑著問。
客行南不急不緩的答道:“若長陵公失勢被削或是他日起事兵敗,陛下定斬我祭旗,以泄心頭之恨,此一必死。若武疆王欲挑起陛下與長陵公相鬥,必然派人刺殺我或是慫恿暗藏在幽州軍中之內應攻伐殺神軍城池,我做人質,豈有命唿?此二必死。若是陛下隆恩降旨,賜我厚祿高官,再散播出去,即便日後放我迴幽州,主公縱然信任如初,但是同僚猜疑、舊誼不複,下官恐怕也圖有一死證清白,此為離間主臣、借刀殺人之計,也是第三必死。”
說著,客行南慘然一笑,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最後看著玉瓷杯底中自己扭曲的倒影,喟然長歎道:“所以啊,無論如何,我都是將死之人。對於將死之人,就不勞陛下和大人費心了。”
接著,他忽然凝眸皺眉,如墜往事,極為輕緩地說:“幽州故舊曾有句佛語,下官初時不解,今時今日方覺甚妙。她說‘法滅之時譬如油燈,臨欲滅之時而光更甚,於是便滅’。當今陛下之孤注一擲,亦如油枯而挑芯,恐怕也隻一時光甚,然後便滅……請大人替下官轉稟陛下,罪臣餘孽費興恩方才又口出妄言妖邪之語,如何處置,下官全聽吩咐,絕無怨言,也絕不遠遁逃匿。隻是從今日此時起,下官一心隻修閉口禪,從此了斷口業之源,再無能亦無力為陛下建言輸策。”
狄文英看著眼前這人,臉上雖然毫不在意似地淡笑著,但是心中卻頓生一股無力之感。
普天之下,世人鍾愛之物無非有四:隻手遮天的權柄、揮金如土的富貴、國色天香的美人、彪炳青史的名聲。
為了這四件事,在千百年來,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耗盡一生去搏命也未必如願。但是對富有四海、權傾天下的大周天子來說,無論要銀子、要官爵、要名聲、要美人,隻要有所求,天子都能滿足,自古以來帝王馭下攬才之術不外如是,常言道‘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正是此理。
所以,君王並不懼怕有貪念之人,貪婪是弱點,也可以作為最純粹、直白的交易條件。君王真正懼怕的是視錢財權柄如糞土、視絕色佳人如白骨、視青史留名如笑談的悍不畏死的人。這樣的人,可稱之為“義士”!對於義士,十殿閻羅也束手無策,何況人世帝王?
轉念又仔細想想,不正是因為有一群這樣的義士,才幫助陳氏推翻舊朝,建立了如今延綿九州、威赫數百年的大周王朝麽。青山處處埋忠骨,可以說,大周六百年基業都是以這些人的白骨為基的,大周的每一寸土壤裏都滲透著他們的熱血和英魂。
突然之間,狄文英有一種離奇的錯覺,就仿佛從客行南的身上看到了六百年前站在太祖太宗背後那些義士的模樣,那是一種穿越六百多年也從未斷絕的義士的風骨氣節!
“人生無有不別,唯為蒼生之士獨高絕!天呐,這難道真是天道輪迴,該輪到大周了嗎?”
走出客行南的營帳後,狄文英如失魂魄,茫然若失的走著。他疲憊不堪、身心俱涼,周圍無數雙好事的眼睛也不能將他灼熱。清風吹動他灰白的袖袍和須發,他呢喃的聲音小得連自己都聽不清。這是他第一次懷疑,自己隱忍數十年後再次出山,到底對還是錯。
他抬頭望向天空,黃昏最後一抹霞光就掛在遠方的山頂上,赤紅的太陽一點也感覺不到溫暖,反而有些冷。可它仍然是可貴而值得珍惜的,因為當它降下山頭,夜晚就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