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曆朝曆代末尾亂世以來,我儒道先賢所作文章,大多都因各種原因而亡佚失傳,拿來啟蒙天下儒生的文章早已數量不夠。
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名傳錄中文章廣泛流傳於天下人之間,與大海撈針何異?”
李易清厲聲喊出末尾質問,看其此刻狀態,渾然不複昨日半點溫柔賢淑模樣,有的,隻剩下咄咄逼人的氣勢。
“易清說的對啊,先輩此舉實屬無奈。若非我儒道名傳錄中文章始終不夠,他們又何嚐不想讓這天下儒生,盡可塑造出自身文心,從而步入儒之大道呢?”
範正源在旁歎息附和著,內心接連稱讚大侄女的風采依舊。
三言兩語便能將全部事情給講明白。
不像他,臨近知命之年,到現在連說幾句解釋的話都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話雖至此,姚名成內心仍有餘怒未消。
“那也不至於拿假的文章來蒙騙天下仕子吧,藏起來不讓人知道就算了,為何還要讓假文冠以真文之名?”
“因為文以傳世載儒道,如果不讓天下人知曉,傳頌那些有資格被收進名傳錄中的先賢文章,它們不到百年時間,其背後蘊含的力量同樣會自己消散殆盡。”
“所以就需要利用我們來傳頌虛名,同時又不能讓我們真正接觸到文章內容?”
姚名成總算是聽懂了範正源話中的核心意思,嘴角邊不由得掛上幾分冰冷溫度的苦笑。
“一切為了儒道,他們也不想這樣,但沒辦法,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的。
相較而言,犧牲掉部分儒生的前途,結果總比徹底葬送掉先聖諸賢開辟出來的儒之大道要好的多。
另外,說句現實點的話,在你看來,是那市井之中,大字不識一籮筐,需要整日為謀生而發愁的無知小民胯下誕生名儒的可能性大。
還是那些高門大戶,不愁吃穿,從小就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成為名儒的可能性大?”
姚名成聞言陷入沉默,毫無疑問是後者,這東西他當然清楚。
包括他自己,也是得益於姚軍老在這嶽縣範圍內有些家財和臉麵,才能有機會上這麽多年私塾,縣學至今。
不用像他見到的有些農家子弟,即便讀書時候表現很刻苦,時常得到先生誇獎。
到最後,他們還是不得不離開學堂。
他有些迷茫了,貌似範正源說的都是對的,他方才的滿腔憤怒反倒成了孩童笑話。
範正源抬手輕拍姚名成肩膀,耐心安慰他道:“別想那麽多,這些東西都與你無關,你現已踏入赤心通明境界,接下來隻需專注文儒一道修煉,爭取早日修成文心顯照即可。”
“文心顯照是什麽境界?”
“文心顯照就是指你能從先賢文章中得到深刻感悟,獲得作者認可,在吟誦文章之時能夠顯現出像我剛才身後那樣子的虛影幻象。
橙黃綠三重心境,修的實際上都隻不過是個文心顯照罷了。三者的唯一區別在於,你所能夠顯照出來的東西威力不同。”
“師父你背後幻象難道還能用來傷人?那不都是些虛幻東西嗎?”
聽他話中威力二字,姚名成不解問道。
“當然有威力了,如果我等所修儒道心境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威力,儒道何以成為曆朝曆代帝王們一貫奉行的國策大道?”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範正源決定讓姚名成親眼見識下文心顯照的威力。
免得他再問東問西,解釋起來麻煩。
跟隨範正源走出大成殿外,姚名成見他抬起右手,口中默誦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忽的,自他右手手心處憑空燃起一小團赤紅色火焰。
姚名成瞪大雙眼看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場景,仿佛在看一場江湖雜耍般,並且這場雜耍變出來的火還是真火。
右手五指翻握成拳,範正源掌心野火就此憑空消散無形。
“師父你這背的什麽文章,這麽快就完了?”
姚名成本以為他背的又是什麽長篇詞賦,背後會像方才那樣顯照出萬千虛影,極具磅礴氣勢。
結果沒想到僅過去幾秒鍾時間,這團野火來的快,去的更快。
“五言詩句,文心顯照出來最為容易的一種詩文形式,威力對應的也會小很多,專門給你這種赤心境儒生啟蒙用的。”
“五言詩?哪來的五言詩,詩經中不是隻有四言詩和雜言詩嗎?”
姚名成聞言頓時懵了,什麽五言詩,通篇由五字短句組合而成的詩?他以前完全沒聽說過這東西啊!
“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乃前朝詩人所作,不僅有五言詩,還有六言詩,七言詩……”
好吧,姚名成明白他意思了。
意思是說這些五,六,七言詩,也都屬於蘊含儒道力量,不能流傳於天下的文章。
“那這五言詩……五……”姚名成剛想開口問範正源,他所背誦的這首五言詩具體是什麽內容,心頭猛地一顫。
“五言詩?五字成句的詩他見過!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吳東寫的那詩就是五言詩!”
“怎麽?還有什麽問題嗎?”
範正源瞥見姚名成此刻眉頭緊皺,又像是突然想通了什麽似的,麵部表情瞬間放鬆。
“師父,我見過五言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你知道嗎?”
說來奇怪,姚名成當時僅是讀了幾遍這詩,腦海裏便對它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隻需迴憶起開頭那句,剩下三句便可如同水落石出一般自然銜接。
這下子該輪到範正源緊皺眉頭了。
“床前……明月光,什麽東西,它好像確實是五言詩,但自己以前從未見過啊!”
別說見過它,聽都沒聽說過這東西。
大腦裏搜索良久,都未能找出任何有關這首詩痕跡的範正源無奈搖頭,“你從哪看到的這首詩?我從未聽說過。”
“我在我們巷子裏一個鄰居那裏看到的,不僅有五言詩,好像還有很多七言詩。
他說這些都是他做夢夢到的,夢中仙人所賜詩詞。除了這些怪詩以外,他還有好些妙詞,其中就有子瞻先生寫的水調歌頭。
他當時……好像不知道子瞻先生其人,說有些是夢中仙人告訴他當世大才所作。”
姚名成努力迴憶著那日旬假擺攤時發生的全部事情,說的旁邊範正源,李易清二人頻頻皺眉。
“你那鄰居叫什麽,多大年紀?”
“吳東,年紀比我稍大些,大概在弱冠左右,師父你要不現在就陪我迴去找他?”
範正源自然點頭應允,姚名成背的這首五言詩,聽起來寫的不錯,更重要的還是他剛才說的那一大段話。
什麽夢中仙人所賜,當世大才所作,等他親自去見見吳東就清楚了。
倘若真像他說的那麽玄乎,他寫的這些詩詞豈不是有機會登上名傳錄,成就嶽縣新一位以文入道的天才?
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名傳錄中文章廣泛流傳於天下人之間,與大海撈針何異?”
李易清厲聲喊出末尾質問,看其此刻狀態,渾然不複昨日半點溫柔賢淑模樣,有的,隻剩下咄咄逼人的氣勢。
“易清說的對啊,先輩此舉實屬無奈。若非我儒道名傳錄中文章始終不夠,他們又何嚐不想讓這天下儒生,盡可塑造出自身文心,從而步入儒之大道呢?”
範正源在旁歎息附和著,內心接連稱讚大侄女的風采依舊。
三言兩語便能將全部事情給講明白。
不像他,臨近知命之年,到現在連說幾句解釋的話都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話雖至此,姚名成內心仍有餘怒未消。
“那也不至於拿假的文章來蒙騙天下仕子吧,藏起來不讓人知道就算了,為何還要讓假文冠以真文之名?”
“因為文以傳世載儒道,如果不讓天下人知曉,傳頌那些有資格被收進名傳錄中的先賢文章,它們不到百年時間,其背後蘊含的力量同樣會自己消散殆盡。”
“所以就需要利用我們來傳頌虛名,同時又不能讓我們真正接觸到文章內容?”
姚名成總算是聽懂了範正源話中的核心意思,嘴角邊不由得掛上幾分冰冷溫度的苦笑。
“一切為了儒道,他們也不想這樣,但沒辦法,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的。
相較而言,犧牲掉部分儒生的前途,結果總比徹底葬送掉先聖諸賢開辟出來的儒之大道要好的多。
另外,說句現實點的話,在你看來,是那市井之中,大字不識一籮筐,需要整日為謀生而發愁的無知小民胯下誕生名儒的可能性大。
還是那些高門大戶,不愁吃穿,從小就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成為名儒的可能性大?”
姚名成聞言陷入沉默,毫無疑問是後者,這東西他當然清楚。
包括他自己,也是得益於姚軍老在這嶽縣範圍內有些家財和臉麵,才能有機會上這麽多年私塾,縣學至今。
不用像他見到的有些農家子弟,即便讀書時候表現很刻苦,時常得到先生誇獎。
到最後,他們還是不得不離開學堂。
他有些迷茫了,貌似範正源說的都是對的,他方才的滿腔憤怒反倒成了孩童笑話。
範正源抬手輕拍姚名成肩膀,耐心安慰他道:“別想那麽多,這些東西都與你無關,你現已踏入赤心通明境界,接下來隻需專注文儒一道修煉,爭取早日修成文心顯照即可。”
“文心顯照是什麽境界?”
“文心顯照就是指你能從先賢文章中得到深刻感悟,獲得作者認可,在吟誦文章之時能夠顯現出像我剛才身後那樣子的虛影幻象。
橙黃綠三重心境,修的實際上都隻不過是個文心顯照罷了。三者的唯一區別在於,你所能夠顯照出來的東西威力不同。”
“師父你背後幻象難道還能用來傷人?那不都是些虛幻東西嗎?”
聽他話中威力二字,姚名成不解問道。
“當然有威力了,如果我等所修儒道心境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威力,儒道何以成為曆朝曆代帝王們一貫奉行的國策大道?”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範正源決定讓姚名成親眼見識下文心顯照的威力。
免得他再問東問西,解釋起來麻煩。
跟隨範正源走出大成殿外,姚名成見他抬起右手,口中默誦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忽的,自他右手手心處憑空燃起一小團赤紅色火焰。
姚名成瞪大雙眼看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場景,仿佛在看一場江湖雜耍般,並且這場雜耍變出來的火還是真火。
右手五指翻握成拳,範正源掌心野火就此憑空消散無形。
“師父你這背的什麽文章,這麽快就完了?”
姚名成本以為他背的又是什麽長篇詞賦,背後會像方才那樣顯照出萬千虛影,極具磅礴氣勢。
結果沒想到僅過去幾秒鍾時間,這團野火來的快,去的更快。
“五言詩句,文心顯照出來最為容易的一種詩文形式,威力對應的也會小很多,專門給你這種赤心境儒生啟蒙用的。”
“五言詩?哪來的五言詩,詩經中不是隻有四言詩和雜言詩嗎?”
姚名成聞言頓時懵了,什麽五言詩,通篇由五字短句組合而成的詩?他以前完全沒聽說過這東西啊!
“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乃前朝詩人所作,不僅有五言詩,還有六言詩,七言詩……”
好吧,姚名成明白他意思了。
意思是說這些五,六,七言詩,也都屬於蘊含儒道力量,不能流傳於天下的文章。
“那這五言詩……五……”姚名成剛想開口問範正源,他所背誦的這首五言詩具體是什麽內容,心頭猛地一顫。
“五言詩?五字成句的詩他見過!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吳東寫的那詩就是五言詩!”
“怎麽?還有什麽問題嗎?”
範正源瞥見姚名成此刻眉頭緊皺,又像是突然想通了什麽似的,麵部表情瞬間放鬆。
“師父,我見過五言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你知道嗎?”
說來奇怪,姚名成當時僅是讀了幾遍這詩,腦海裏便對它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隻需迴憶起開頭那句,剩下三句便可如同水落石出一般自然銜接。
這下子該輪到範正源緊皺眉頭了。
“床前……明月光,什麽東西,它好像確實是五言詩,但自己以前從未見過啊!”
別說見過它,聽都沒聽說過這東西。
大腦裏搜索良久,都未能找出任何有關這首詩痕跡的範正源無奈搖頭,“你從哪看到的這首詩?我從未聽說過。”
“我在我們巷子裏一個鄰居那裏看到的,不僅有五言詩,好像還有很多七言詩。
他說這些都是他做夢夢到的,夢中仙人所賜詩詞。除了這些怪詩以外,他還有好些妙詞,其中就有子瞻先生寫的水調歌頭。
他當時……好像不知道子瞻先生其人,說有些是夢中仙人告訴他當世大才所作。”
姚名成努力迴憶著那日旬假擺攤時發生的全部事情,說的旁邊範正源,李易清二人頻頻皺眉。
“你那鄰居叫什麽,多大年紀?”
“吳東,年紀比我稍大些,大概在弱冠左右,師父你要不現在就陪我迴去找他?”
範正源自然點頭應允,姚名成背的這首五言詩,聽起來寫的不錯,更重要的還是他剛才說的那一大段話。
什麽夢中仙人所賜,當世大才所作,等他親自去見見吳東就清楚了。
倘若真像他說的那麽玄乎,他寫的這些詩詞豈不是有機會登上名傳錄,成就嶽縣新一位以文入道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