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就是師父你之前說的,先聖諸賢的力量嗎?”


    範正源微微點頭,繼續道:“普通人們總以為,儒道書生就該手無縛雞之力,卻不知我等胸有數萬甲兵,氣吞萬裏如虎之氣概。”


    “這虛影到底是怎麽憑空產生出來的?難道隻需要師父你吟誦一篇《甘泉賦》就行?”


    姚名成口中仍感到不可思議道,同樣吟誦甘泉賦,憑什麽就範正源身後可以出現這麽多壯觀虛影。


    這不是神跡是什麽?大白天撞鬼嗎?


    “儒道心境一說玄妙無比,就好比人體自然吸氣,唿氣那樣,解釋起來極為複雜。


    你就把它當成是某種自然現象,與正常人抬手,揮拳一樣,方才我背後虛影正是儒道中人所能掌握的超凡力量。”


    其實哪怕範正源不說,姚名成也能大致猜到,他口中的超凡力量對於超凡之人而言。


    真的就跟尋常人吃飯,喝水,吸氣,唿氣那樣簡單正常。


    隻不過他現在還把自己當成是個普通人,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待此等超凡力量,也就隻能發出震驚不解的疑惑。


    “師父,儒道心境應該怎麽提升?你之前跟我講過武道修煉氣血,真氣,那儒道呢?”


    “武道淩駕於凡人世界之上,儒道又要淩駕於武道之上,儒道心境的提升隻能靠你自己一個人去摸索,其他人教是教不會的。”


    範正源看出姚名成此刻想要變得和他一樣厲害的那顆心,因此故意給他賣了個關子。


    “儒道心境本質上需要靠自己摸索,才能步入最終的聖賢之境。但拋開本質,儒生們大多是依靠追隨先聖諸賢誌向,以文修道。”


    可惜的是,李易清讓他此番心機落空。


    姚名成聞言,內心迷茫遁去,隨即迎來空明之感,不由得驚喜出聲。


    “文儒之道以文修儒,怪不得叫文儒大道啊!師父你不早點告訴我,你方才身後虛影便是文儒一道的力量吧。”


    “易清你提前告訴他幹什麽,我還想讓他自己想明白。這麽笨,顧名思義四字都不會。”


    語氣略帶埋怨的說完李易清,範正源又將矛頭指向姚名成。


    “哪有啊,我以為師父你說的文儒大道,這個文儒就隻是代指儒生的意思,我怎麽知道你說的文是文章的文。”


    姚名成當然感到不服氣,與之爭辯道。


    “那又如何,我先前已經給過你許多提示,你自己沒把握住,除了怪你自己笨,還能怪誰。”


    眼看著兩人快要因為“笨不笨”的問題而吵起來,李易清滿臉無奈打斷二人說話。


    “小姑父你正經點,教他什麽是文心。”


    當著姚名成麵被自己侄女說不正經,範正源臉上難得出現幾分尷尬泛紅。


    “哪有不正經……文心,指的是儒道赤,橙,黃,綠四境所修之心的總和,在橙心顯照,黃心輝映,綠心長青三境中尤為重要。”


    聽完他如此抽象的解釋,姚名成自然是雙目失神,不知所言。


    李易清適時出言,替範正源補充說明。


    “文心這東西雖然很深奧,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背誦文章,並從中得到極大感悟之後,你整個人跟著出現升華了的心靈。”


    “易清你怎麽又搶我要說的話,總而言之,修煉文心就是要你誦讀文章,曆經世事紛擾,然後再自己寫出文章來。”


    “靠讀文章,寫文章修煉儒道心境?這和參加科舉考試有什麽區別。”


    姚名成還沒聽懂二人話中意思,誤以為他們說的文章,就是指自己平日裏誦讀的那些經史子集。


    “非也,此文章非彼文章。隻有能登上文廟名傳錄的文章,才能夠拿來修煉文心。”


    又是名傳錄,名傳錄上怎麽還能記錄文章,之前看的不是隻有姓名嗎?記載了此方地界內踏入儒道的所有人。


    “誰說名傳錄上隻能記載姓名了?名傳錄上除了記載姓名,還可記載文章,記載人物生平……記載的是每一個在儒道留下自身姓名,供後世儒生傳頌的人。”


    似是看出他眼神當中的疑惑,範正源緊接著解釋道。


    “昨日她跟我說,《昭陽文選》分為真假兩種,假文選上的文章,就是沒有資格登上名傳錄的文章嗎?”


    範正源點點頭,肯定了姚名成的猜測。


    “為何呀?既然這假文選上的文章不好,為何還要冠以昭明文選之名,讓它廣泛流傳於天下仕子間。”


    事關豪門秘辛,範正源實在是開不了這個口,無法告訴他問題的答案。


    “因為每一篇傳世文章,背後蘊含的先賢力量都是有限的,用的人越多,它所能給予人的力量越少。”


    李易清倒是覺得無所謂,即便現在他可以想辦法搪塞過去,以後姚名成總會知道的。


    還不如直接大大方方告訴他。


    “那文選是假的,其他流傳於世的五經文賦,也都是假的?”


    姚名成感覺自己過去的整個世界觀又受到了一次極為嚴重的創傷,他們這麽多人辛辛苦苦朗誦,背會的經史子集……


    到頭來難不成都隻是一場虛偽的謊言?


    所幸李易清這次並未點頭,“簡單點來說就是,現如今還存活在世的儒生,普通人讀到的他們文章基本都是真文。


    還有那些距今年代過於久遠的,也基本都是真文。因為它們中蘊含的力量,早已被前朝先輩們借用的差不多了。”


    “距今年代過於久遠的……那距今年代還不算太遠的,都有哪些朝代文章是假的?”


    姚名成內心稍感寬慰,不過就算如此,他仍舊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既然那些人不想讓具備力量的文章流傳於世。


    他們又為何要偽造出這麽多假文章,還為之冠上真文虛名?


    “在我大宋建立之前……一直可以追溯到舊漢建立之初,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在此之後的真正詩詞便……”


    好吧,姚名成承認,還是自己想法太過天真了點。


    “幹這些事情的都是誰啊!那些先一步踏入儒道心境修煉當中的人嗎?他們把這上千年來的所有普通儒生,都在當猴子耍嗎!”


    少年有氣不輕言,隻是未到震怒處。


    姚名成在這一刻絕對敢三指合攏,對天發誓道:“別讓他知曉那群該死的騙子都是誰,竟敢玩弄天下儒生於股掌之間,真該死啊……”


    在旁站著的李易清和範正源兩人,內心同時感到一陣莫名尷尬。


    因為其口中那些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們這群人。


    正是他們這群所謂的“世家大族”。


    “你誤會了,先輩們當初這麽做,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儒道力量。倘若對那些入選名傳錄的詩詞文章不加以保護,很容易使得……”


    “使得其力量過早地流失掉,流失在天下人悠悠眾口之中。”


    李易清替範正源說完這最後一句話,緊接著反過來質問姚名成:“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麽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自董儒首將我儒道推至帝王案前,儒道在享受到無上尊榮的同時,也要承擔起其餘學派之人的嫉妒與詆毀。他們無不想將我等儒道書生拉下馬來,換他們去享這國運垂青。


    光是先秦以來的諸子百家,就夠我們儒道頭疼的了,更何況漢唐以後興起的佛道兩教,他們更是有能力與我們爭奪這國策之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凡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弘並收藏凡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