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膳畢,宗壽請來中大夫議事,議如何安置城內貧民。


    都城貧民長久被忽視,生死無人在意,一朝將他們放在明麵,自是得顧及“人和”,妥善解決人事。


    新建閭裏不是難事,難的是閭裏在哪兒建,以及如何為貧民們尋條出路。


    所謂出路,直白說,便是予他們田地。


    都城及其周邊的田地向來貴,也向來有主,予貧民們田地涉及諸多利益,可不得好好商議。


    宗壽現如今無意樹敵,田地不便從權貴手中奪,而大地主與大工商主背後也多有權貴身影,他們的田地同樣不便擅動。


    如此一來,田地要麽是從宗氏取,要麽是從皇室取。


    若宗壽真想慷宗氏之慨,就無需請人議事。


    且,若取宗氏的田地予貧民,無異是與至尊奪民心,宗壽不至做此事倍功半的蠢事。


    議事,實則議的是,屬於皇室的哪處田地能予貧民,或說,上林苑的哪處地方適宜劃歸貧民。


    (注:上林苑是規模巨大的園林,據估,西漢時實際麵積2460平方公裏,而當時長安城麵積僅40平方公裏。)


    上林苑占地甚巨,自先帝朝起,因財政不堪重負,不斷裁減管苑的官員,苑中太多田地已近荒廢。


    將幾近荒廢的田地劃予貧民,即是妥善安置,也可使田地複耕,算得一舉兩得。


    與中大夫商議好,宗壽帶著黃梅釀去尋至尊。


    私下裏,不論涉及何事,宗壽待至尊總是先“動之以情”,這迴情的媒介便是了黃梅釀。


    來到至尊寢殿,與至尊對坐,宗壽顯擺式的拿出袖中的黃梅釀,說是家中夫人特意為他備的,他呢,是特意勻出一壺與至尊品嚐。


    “勻出”二字說出,宗壽還頗有些不舍,至尊見狀是不住地笑他癡情,又誇他有心。


    笑納後,問宗壽有何求,就當是抵了這壺酒。


    宗壽順著話,提出想攜夫人去上林苑賞景,說夫人喜梅,家中梅園卻不見花開,很是讓夫人失望。


    至尊聞言,仍是笑,笑宗壽情深,也笑宗壽求得太少。應允後,便又問宗壽可還有更大欲求,並且承諾他諸事皆可。


    得此諾,貪心卻無可匹配野心之人,可能當即就要將自己真實的欲求傾吐。


    而宗壽,野心太過龐然,他的貪心反襯得微小。眼下的他,可說是不貪心,無私心。


    得此諾,宗壽無半分猶豫,全然一副一心為公的模樣,懇切問至尊能否將上林苑三垂(東西南三邊)的苑地劃給受災貧民與平民。


    退田於民是大事,若在以往,至尊不可能即刻應下,但這會兒趕了巧了,承諾既已先行,至尊稍作沉思,也真就應了宗壽。


    不僅應了,心中還在想著該如何賞賜宗壽本人。


    在至尊眼中心中,宗壽一心為他,再次為民,是再好不過的孩子,好孩子從不貪心,從無私心,那麽長者就得為他謀劃,畢竟不能傷好孩子的心啊。


    聖意,於得寵的近臣而言,其實好懂。於宗壽,更是一眼看穿。


    隻宗壽所求不在賞賜,至尊的信重在他遠勝過俗物,是以,看穿後的反應是委婉謝絕。


    他說,先前防災不是他有先見,是因家中夫人善心,同情老弱,敦促他照拂平民。


    而他的照拂不過是出了些錢財,出力都是依仗大司農,如何能得賞?


    如今賑災,他更是錢財也未出,是至尊將苑地劃與了平民們,他不過討了巧,哪裏又能得什麽賞賜?


    如此一通說完,宗壽又向至尊告罪,說他生於富貴之家,於民間事留心不足,先前防災未能想及貧民群體,害得他們傷重頗深,言他難辭其咎。


    他的話語中透著情真意切,至尊聽了是滿懷欣慰。至尊不在意貧民的死活,他是因著宗壽的仁心而感慨。


    與至尊同輩的宗氏子弟,大多倨傲,無一人的仁心能賽過宗壽。


    至尊不介意母族親眷倨傲自大,他樂得縱容,但同時,他會因宗壽的不倨傲、仁心而更愛重宗壽。


    世人,包括這天下的至尊,總是趨善避惡,喜善不喜惡。


    宗壽在宗氏一眾年長他的子弟中脫穎,除開父是宗嵱,除開他的能,也有他“最善”的緣故。


    在至尊,貧民的命微不足道,宗壽因此向他告罪,他又哪裏會怪罪,他隻會更加喜愛宗壽。


    明麵允諾宗壽不會賜賞,心內卻計劃著下旨賞賜宗壽妻,夫妻一體,也就算得是變相賞賜宗壽。


    至尊實在好懂,宗壽仍能猜出至尊心思,但這迴不必再拒,他隻當作不知,轉而與至尊聊起宗氏族中事。


    閑聊至亥時,至尊就寢,宗壽在殿內守衛,守至至尊熟睡,方去了偏殿歇息。


    而漫長的臘月八,隨著宗壽入夢,也終於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任自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緜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緜蠻並收藏任自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