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該表示下氣憤嗎?
哪至於?哪舍得?麵對吉了,宗壽難有氣憤,偶爾會有惱,卻也不會對著吉了氣。
許是因著容貌,許是因著性情,許更是因著二者兼有,吉了無論如何作為,無論是如何情狀,好似都是應該,在她就沒有什麽是不該。
既如此,宗壽如何又能氣她惱她呢?
正因吉了是吉了,她才會說出那番話啊,又有何可失望呢?
思及此,望著兀自遊神,並不需要他迴應的吉了,宗壽無聲笑了。
夫人若不是夫人,他怎會愛重她呢?
夫人若不是知他愛重她,哪會自在遊神呢?
這份自在,比成婚前的防備與不耐可好太多了,他有何可失望啊。
世上難有一勞永逸之事,夫人的情意不比世上任何事輕,操之過急要不得。
愈是貴重,愈是難得,至尊位如此,夫人的心也如此。
宗壽以為,他最是有耐心,等得及,等得起。
約莫是吉了的姿容與她看不見的心一般貴重,宗壽隻瞧著吉了的麵龐,思緒便轉了又轉,轉到最後,吉了未再說什麽,他就自我調節好了。
調節速度之快,宗壽本人都覺奇妙。
他覺著自己對吉了是用情至深,情難自抑地攬吉了在懷,沒再訴衷情,單單是攬著吉了。
吉了飄散的視線收迴,抬眸看宗壽。
“夫人?”宗壽以為是溫情的一瞬。
“災後事多,夫君該迴官署了。早些忙完,也好早些歸家。”
“夫人......”宗壽緊攬著吉了不願鬆手,心想,夫人可真是夫人啊。
吉了不管宗壽歪纏,輕拍他手,“公事要緊。”
宗壽噎了一噎,他哪裏不知曉公事要緊。
“夫人可否親自為壽啟封壇黃梅釀,哺時隨膳食一齊送往官署?”
吉了掰開宗壽手,起身替他理了理衣襟,道:“夫君辛勞,自是可。”
吉了說的這話和理衣襟的舉動,其實平常,但因是她刻意為之,宗壽就覺歡喜。
吉了是學著世間婦人的模樣對待丈夫,不是她天然如此,因是這樣的刻意,宗壽才覺歡喜。
他不介意吉了是刻意為之,他覺著這樣的刻意是在意,吉了在意他。
隻要不涉及政事,宗壽大多時候在吉了麵前是無所遁形,因他並不藏,情緒和心思便就好懂。
見他滿臉笑,吉了拉他起身,有意說道:“夫君今夜為至尊值守,得注意保暖,勿染了寒氣。諸多事都得依仗夫君,夫君可千萬保重。”
宗壽並未說過要為至尊值守,吉了是篤定的猜測,剛為至尊解決了麻煩事,以他的性情,定是要趁熱打鐵,維係至尊的信重。
她也篤定,若猜得準,宗壽會格外開懷。
因宗壽心中不願又不得不藏著一樁天大事,“你猜我猜”這類不明說的把戲,他便尤其喜歡。
吉了樂得陪宗壽玩這樣的把戲。
談情說愛式的討好,她做不來,玩把戲式的討好,她不費力就能做到。且當後者收效更佳時,吉了如何會不樂意?
不樂意討好宗壽?不樂意承認自己在討好宗壽嗎?那未免幼稚。
她就是在討好宗壽,她更是得讓宗壽知曉她是有意在討好。
這與她拒絕宗壽進一步的親昵,是並行不悖的事。
吉了分得很清。
宗壽,沒有吉了這麽分得清。
他不知吉了所圖,甚至以為吉了無所圖,是以,除了夫婦情意外,他無從理解吉了的“討好”。
宗壽過於自大,吉了在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他哪裏能信吉了的討好不是因為情意呢?
若問吉了有情意,為何又不能接受他日日訴衷情?
這在宗壽看來,更像是,吉了對他用情不深,無法迴應更深的情意,因她至情至性,這種無法是合理,反正如何都不是吉了對他無情。
吉了成婚後的變化,他都看在眼中,怎會是無情?
“夫人聰慧。壽聽夫人令,定不叫寒氣侵染。”
說完,宗壽順勢被吉了拉起,又順勢被吉了往廳外送,順著順著人就隨吉了抬腳邁出了門檻。
反應過來,他牽住吉了,飽含情意又無奈地說,“有妻如此,壽何愁大事不成啊。”
“夫君心有天下,我自是要助夫君一臂之力。”
“哈哈哈哈,夫人大善,大善啊。”
宗壽尚不曉吉了已知他的圖謀,隻當吉了說得是俏皮話,這在他就是夫婦溫情的一瞬。
吉了“攆“他迴官署,他也樂嗬,乘著興,轉身大步出園去了。
災停,善後事頗多,宗壽其實不得閑。
出府後,先去尋了太常,與太常及其屬官一同商議如何選定祭神日。
他將災因牽連至未祭神,那麽祭神一事意義便重大,遠比賑災救濟緊要。
祭神後,天地神若能有感而新降吉兆於世,就是再好不過的寓意與驗證。
今歲因著狂風,至今未落一片雪,吉兆便最合宜是一場瑞雪。
而瑞雪何時會來,得看天意,得算。
幸而,因太常屬官們是最早留心災異之人,測算災停,測算瑞雪,他們同樣先人一步。
宗壽提出意向後,沒多會兒,就商討出來兩個可能降雪的日子。 最早一日是一旬後,最晚一日要到明歲正月,且最晚是可能最大的日子。
但到明歲,一切就太遲,遠達不到宗壽欲求之效,他便果斷選定了最早一日。
雖有博的意味,但他信自己的運。
定好日子,祭祀儀式太常最是擅長,無需宗壽多問,眼看哺時將近,他便別了太常,匆匆趕迴官署。
膳食將將送到,宗壽也將將迴。
聽屬官迴稟,說居住宣平裏的諸郎,尤其那幾位同儕,因著風災憂心家中憂心了整日,頗有些魂不守舍。
宗壽索性暫擱了用膳,特意去尋了人,友善道明了宣平裏的受災情況,告知諸郎家中一切皆安。
雖心中隻念著幾位同儕,寬慰的話語卻是直接對著諸郎說,那幾位同儕好似順帶般得了幾句關切話。
說完,沒管他們是如何感激,宗壽自顧迴去用膳。
誰也沒覺出他此舉單是為了誰人,都覺他是有心關照下屬。
宗壽不喜暴露個人意圖,除對吉了,他對任何外人,即使想招攬,想重用,也從不主動表露心思。
如此的主因,拋開矜驕,是多數時候,隻要他表露對人的善意,那些個人便會自覺自發向他靠近。
極少數不會靠近的人,其實並沒有材高到能讓宗壽屈尊的地步,他就更不必表露心思。
選賢任能,重材攬材惜材,是為材為他所用,不是為讓他因材屈尊。
當初將攬同儕的事交由吉了,就是因他並不十分在意結果,成便成,不成便不成。
成了,他攬到大材;不成,就當是扶貧濟困,成全吉了的善心。
哪至於?哪舍得?麵對吉了,宗壽難有氣憤,偶爾會有惱,卻也不會對著吉了氣。
許是因著容貌,許是因著性情,許更是因著二者兼有,吉了無論如何作為,無論是如何情狀,好似都是應該,在她就沒有什麽是不該。
既如此,宗壽如何又能氣她惱她呢?
正因吉了是吉了,她才會說出那番話啊,又有何可失望呢?
思及此,望著兀自遊神,並不需要他迴應的吉了,宗壽無聲笑了。
夫人若不是夫人,他怎會愛重她呢?
夫人若不是知他愛重她,哪會自在遊神呢?
這份自在,比成婚前的防備與不耐可好太多了,他有何可失望啊。
世上難有一勞永逸之事,夫人的情意不比世上任何事輕,操之過急要不得。
愈是貴重,愈是難得,至尊位如此,夫人的心也如此。
宗壽以為,他最是有耐心,等得及,等得起。
約莫是吉了的姿容與她看不見的心一般貴重,宗壽隻瞧著吉了的麵龐,思緒便轉了又轉,轉到最後,吉了未再說什麽,他就自我調節好了。
調節速度之快,宗壽本人都覺奇妙。
他覺著自己對吉了是用情至深,情難自抑地攬吉了在懷,沒再訴衷情,單單是攬著吉了。
吉了飄散的視線收迴,抬眸看宗壽。
“夫人?”宗壽以為是溫情的一瞬。
“災後事多,夫君該迴官署了。早些忙完,也好早些歸家。”
“夫人......”宗壽緊攬著吉了不願鬆手,心想,夫人可真是夫人啊。
吉了不管宗壽歪纏,輕拍他手,“公事要緊。”
宗壽噎了一噎,他哪裏不知曉公事要緊。
“夫人可否親自為壽啟封壇黃梅釀,哺時隨膳食一齊送往官署?”
吉了掰開宗壽手,起身替他理了理衣襟,道:“夫君辛勞,自是可。”
吉了說的這話和理衣襟的舉動,其實平常,但因是她刻意為之,宗壽就覺歡喜。
吉了是學著世間婦人的模樣對待丈夫,不是她天然如此,因是這樣的刻意,宗壽才覺歡喜。
他不介意吉了是刻意為之,他覺著這樣的刻意是在意,吉了在意他。
隻要不涉及政事,宗壽大多時候在吉了麵前是無所遁形,因他並不藏,情緒和心思便就好懂。
見他滿臉笑,吉了拉他起身,有意說道:“夫君今夜為至尊值守,得注意保暖,勿染了寒氣。諸多事都得依仗夫君,夫君可千萬保重。”
宗壽並未說過要為至尊值守,吉了是篤定的猜測,剛為至尊解決了麻煩事,以他的性情,定是要趁熱打鐵,維係至尊的信重。
她也篤定,若猜得準,宗壽會格外開懷。
因宗壽心中不願又不得不藏著一樁天大事,“你猜我猜”這類不明說的把戲,他便尤其喜歡。
吉了樂得陪宗壽玩這樣的把戲。
談情說愛式的討好,她做不來,玩把戲式的討好,她不費力就能做到。且當後者收效更佳時,吉了如何會不樂意?
不樂意討好宗壽?不樂意承認自己在討好宗壽嗎?那未免幼稚。
她就是在討好宗壽,她更是得讓宗壽知曉她是有意在討好。
這與她拒絕宗壽進一步的親昵,是並行不悖的事。
吉了分得很清。
宗壽,沒有吉了這麽分得清。
他不知吉了所圖,甚至以為吉了無所圖,是以,除了夫婦情意外,他無從理解吉了的“討好”。
宗壽過於自大,吉了在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他哪裏能信吉了的討好不是因為情意呢?
若問吉了有情意,為何又不能接受他日日訴衷情?
這在宗壽看來,更像是,吉了對他用情不深,無法迴應更深的情意,因她至情至性,這種無法是合理,反正如何都不是吉了對他無情。
吉了成婚後的變化,他都看在眼中,怎會是無情?
“夫人聰慧。壽聽夫人令,定不叫寒氣侵染。”
說完,宗壽順勢被吉了拉起,又順勢被吉了往廳外送,順著順著人就隨吉了抬腳邁出了門檻。
反應過來,他牽住吉了,飽含情意又無奈地說,“有妻如此,壽何愁大事不成啊。”
“夫君心有天下,我自是要助夫君一臂之力。”
“哈哈哈哈,夫人大善,大善啊。”
宗壽尚不曉吉了已知他的圖謀,隻當吉了說得是俏皮話,這在他就是夫婦溫情的一瞬。
吉了“攆“他迴官署,他也樂嗬,乘著興,轉身大步出園去了。
災停,善後事頗多,宗壽其實不得閑。
出府後,先去尋了太常,與太常及其屬官一同商議如何選定祭神日。
他將災因牽連至未祭神,那麽祭神一事意義便重大,遠比賑災救濟緊要。
祭神後,天地神若能有感而新降吉兆於世,就是再好不過的寓意與驗證。
今歲因著狂風,至今未落一片雪,吉兆便最合宜是一場瑞雪。
而瑞雪何時會來,得看天意,得算。
幸而,因太常屬官們是最早留心災異之人,測算災停,測算瑞雪,他們同樣先人一步。
宗壽提出意向後,沒多會兒,就商討出來兩個可能降雪的日子。 最早一日是一旬後,最晚一日要到明歲正月,且最晚是可能最大的日子。
但到明歲,一切就太遲,遠達不到宗壽欲求之效,他便果斷選定了最早一日。
雖有博的意味,但他信自己的運。
定好日子,祭祀儀式太常最是擅長,無需宗壽多問,眼看哺時將近,他便別了太常,匆匆趕迴官署。
膳食將將送到,宗壽也將將迴。
聽屬官迴稟,說居住宣平裏的諸郎,尤其那幾位同儕,因著風災憂心家中憂心了整日,頗有些魂不守舍。
宗壽索性暫擱了用膳,特意去尋了人,友善道明了宣平裏的受災情況,告知諸郎家中一切皆安。
雖心中隻念著幾位同儕,寬慰的話語卻是直接對著諸郎說,那幾位同儕好似順帶般得了幾句關切話。
說完,沒管他們是如何感激,宗壽自顧迴去用膳。
誰也沒覺出他此舉單是為了誰人,都覺他是有心關照下屬。
宗壽不喜暴露個人意圖,除對吉了,他對任何外人,即使想招攬,想重用,也從不主動表露心思。
如此的主因,拋開矜驕,是多數時候,隻要他表露對人的善意,那些個人便會自覺自發向他靠近。
極少數不會靠近的人,其實並沒有材高到能讓宗壽屈尊的地步,他就更不必表露心思。
選賢任能,重材攬材惜材,是為材為他所用,不是為讓他因材屈尊。
當初將攬同儕的事交由吉了,就是因他並不十分在意結果,成便成,不成便不成。
成了,他攬到大材;不成,就當是扶貧濟困,成全吉了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