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暗謀西川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曹操采納鍾繇的建議,要迴了自己的一萬人馬,前往駐守夏口。
大軍行至半路,距離夏口約莫三十裏地處遇到了馬超的兩萬人馬。
兩軍相遇,馬超挺槍策馬與許褚大戰了三百迴合不分勝負,隻好各自安營紮寨。
臨行前趙塵說得十分明確,夏口對於劉備大軍而言,乃咽喉也。
如今劉琦並沒有派重兵把守,正是拿下夏口的最好機會。
馬超自告奮勇,願意領軍前來,一來是入劉備陣營之後尚未立過功勞,心中有些急切,二來是想要上戰場,畢竟武將不上戰場,豈不是成了擺設。
趙塵當即答應,並命司馬懿與馬超同行,又讓性格沉穩的馬岱押軍,以免出現突發情況。
果然如趙塵所料,還未到夏口便遇到了曹操。
馬超與許褚決戰之時,看得馬岱膽戰心驚,好幾次都想要鳴金收兵。
如今兩軍距離夏口皆為三十裏地,誰也不願意先行前往。
曹操領軍先行,便可能引來馬超的追擊,就算到了夏口也無法進入。
而馬超若是先行前往夏口,曹操便會與夏口的守軍前後夾擊,馬超必敗。
故而兩軍現在誰都不願意先行,僵持在原地。
另一邊,別駕劉先跟劉琦建議,曹操領軍前往駐守夏口,定然會有趙塵大軍進攻,若是能消耗雙方實力,那便是好的,但千萬不能讓夏口落入劉備之手。
劉琦點頭稱是。
龐季又建議劉琦派人將諸葛亮請迴來,隻有他與劉備和趙塵大軍交過手,而且他智謀超群,曾經多次提出過出其不意的計策,雖然麵對趙塵之時皆被識破,但換成其他人絕對計謀成功。正值用人之際,若是能有諸葛亮相助,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劉琦從之,卻問了一句:“如今諸葛亮在何方?”
“在襄陽東麵的臥龍崗!”
“那不是劉備的地盤嗎?”
“正是,但我以為諸葛亮並不會為劉備效力。”
“這是為何?我聽聞諸葛亮的兄長便在劉備處。”
“然也,諸葛瑾確實在劉備處。但諸葛亮與其兄不同,此人胸懷大誌,腹有驚濤,絕不會甘屈下位。當初諸葛瑾曾經來,想要說服諸葛亮拜入劉備帳下,但諸葛亮笑而不迴,隨後轉身投入老州牧帳下。很明顯便是不願意隻做一個區區的小謀士,彼時劉備帳下謀士眾多,軍師之位又有趙塵在,劉備絕對不會輕易調整。如今劉備帳下高手如雲,比以往更甚,諸葛亮就更不會投入劉備帳下了。隻要公子願意,便可請他出山相助。”
“那便辛苦先生跑一趟吧。”
龐季從之,孤身一人前往。
正如龐季所料,諸葛亮依舊在臥龍崗,安居草屋之中。
龐季沒有費太大的力氣,雙方都是聰明人,不必多言。
而且此刻諸葛亮明白,若是能擊敗劉備,定然可以在史書上記上濃濃的一筆,未來的政治道路也會十分寬闊。
如此大好機會,他豈能放過。
到達臥龍崗的次日,諸葛亮便隨著龐季一道返迴西陵。
得到西川輿圖的趙塵,此刻正在潛心研究,謀劃著進軍之路。
原本的計劃便是三路其他,中間一路已經推進到了襄陽之地,占據南郡關鍵郡縣。東麵一路如今尚未開始,西麵一路先前時機未到,如今便是最好的時機。
他拉過輿圖,站在劉備麵前,滿臉的激動。
“主公,有了這西川輿圖,西川便唾手可得。隻需要遷一得力戰將,配一名軍師,便可順江而上,先取巴郡臨江、江州,再取犍為郡江陽、漢安、資中,而後便可兵臨成都,一舉拿下西川之地。”
劉備聽了趙塵的豪言壯語,心情十分激動,但也很清楚,西川雖然劉璋暗弱,但畢竟擁兵三十萬,百姓富強。想要拿下西川,談何容易。
趙塵自然明白劉備的意思。
從建安元年至今,劉備的大軍就沒有超過三十萬,好在拿下長安和襄陽之後,順勢得了些許兵力。
如今中路大軍雖有十一萬,但若是想要兩路分兵,必然不夠,需要從後方集結。
隻是趙塵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主公,此刻多有人的眼光我在荊州,天下諸侯都認為主公定然會全力攻打荊州,而後南下江東,一舉平定江南地區。此時若是派出一支大軍,順江而上,來一次突襲西川,定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話雖如此,一共隻有十一萬大軍,若是去攻打西川了,荊州該怎麽辦?”
趙塵神秘一笑,說道:“主公稍安勿躁,南郡如今在我軍手中,何時出兵全看我軍。荊州乃百戰之地,隻要有一杆旗幟插著,其他諸侯就不敢輕舉妄動。如今我軍有十一萬人,馬超領軍兩萬前去爭奪夏口,尚可撥出五萬人,隻需要留下四萬大軍,一萬守住南郡,一萬守住襄陽,兩萬大軍在此地駐守,我料定曹操和劉琦必然不敢來攻。”
劉備陷入了深思。
趙塵繼續說道:“如今已經入冬,大雪滿地,對於行軍十分不利,也不適合再繼續向南推進,因此隻需要堅守此地等待明年開春之時再出擊。其他諸侯也絕對想不到,寒冬臘月,我軍居然會選擇逆江而上,直撲西川。”
話到此處,龐統站了出來。
“主公,臣願意領軍五萬,發兵西川。定然在明年三月之前拿下,返軍與主公匯合。”
郭嘉見狀,也站出來請戰。
一時間二人堅持,互相都不肯退讓,讓劉備有些難以抉擇。
不知不覺,劉備已經默認了出兵西川的建議。
見劉備不再反駁,趙塵也順理成章地接下了二人的請願。
但畢竟取西川隻有五萬人,無非二人通進。
龐統急忙說道:“主公,軍師,我願領軍三萬,逆江而上,而後走涪水取綿陽,德陽,兵臨成都。”
郭嘉也說道:“主公,軍師,我也願領軍三萬,逆江而上,再取樂山、眉山,而後進軍成都。”
二人都沒有用趙塵走沱水的建議。
趙塵哈哈大笑。
大軍行至半路,距離夏口約莫三十裏地處遇到了馬超的兩萬人馬。
兩軍相遇,馬超挺槍策馬與許褚大戰了三百迴合不分勝負,隻好各自安營紮寨。
臨行前趙塵說得十分明確,夏口對於劉備大軍而言,乃咽喉也。
如今劉琦並沒有派重兵把守,正是拿下夏口的最好機會。
馬超自告奮勇,願意領軍前來,一來是入劉備陣營之後尚未立過功勞,心中有些急切,二來是想要上戰場,畢竟武將不上戰場,豈不是成了擺設。
趙塵當即答應,並命司馬懿與馬超同行,又讓性格沉穩的馬岱押軍,以免出現突發情況。
果然如趙塵所料,還未到夏口便遇到了曹操。
馬超與許褚決戰之時,看得馬岱膽戰心驚,好幾次都想要鳴金收兵。
如今兩軍距離夏口皆為三十裏地,誰也不願意先行前往。
曹操領軍先行,便可能引來馬超的追擊,就算到了夏口也無法進入。
而馬超若是先行前往夏口,曹操便會與夏口的守軍前後夾擊,馬超必敗。
故而兩軍現在誰都不願意先行,僵持在原地。
另一邊,別駕劉先跟劉琦建議,曹操領軍前往駐守夏口,定然會有趙塵大軍進攻,若是能消耗雙方實力,那便是好的,但千萬不能讓夏口落入劉備之手。
劉琦點頭稱是。
龐季又建議劉琦派人將諸葛亮請迴來,隻有他與劉備和趙塵大軍交過手,而且他智謀超群,曾經多次提出過出其不意的計策,雖然麵對趙塵之時皆被識破,但換成其他人絕對計謀成功。正值用人之際,若是能有諸葛亮相助,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劉琦從之,卻問了一句:“如今諸葛亮在何方?”
“在襄陽東麵的臥龍崗!”
“那不是劉備的地盤嗎?”
“正是,但我以為諸葛亮並不會為劉備效力。”
“這是為何?我聽聞諸葛亮的兄長便在劉備處。”
“然也,諸葛瑾確實在劉備處。但諸葛亮與其兄不同,此人胸懷大誌,腹有驚濤,絕不會甘屈下位。當初諸葛瑾曾經來,想要說服諸葛亮拜入劉備帳下,但諸葛亮笑而不迴,隨後轉身投入老州牧帳下。很明顯便是不願意隻做一個區區的小謀士,彼時劉備帳下謀士眾多,軍師之位又有趙塵在,劉備絕對不會輕易調整。如今劉備帳下高手如雲,比以往更甚,諸葛亮就更不會投入劉備帳下了。隻要公子願意,便可請他出山相助。”
“那便辛苦先生跑一趟吧。”
龐季從之,孤身一人前往。
正如龐季所料,諸葛亮依舊在臥龍崗,安居草屋之中。
龐季沒有費太大的力氣,雙方都是聰明人,不必多言。
而且此刻諸葛亮明白,若是能擊敗劉備,定然可以在史書上記上濃濃的一筆,未來的政治道路也會十分寬闊。
如此大好機會,他豈能放過。
到達臥龍崗的次日,諸葛亮便隨著龐季一道返迴西陵。
得到西川輿圖的趙塵,此刻正在潛心研究,謀劃著進軍之路。
原本的計劃便是三路其他,中間一路已經推進到了襄陽之地,占據南郡關鍵郡縣。東麵一路如今尚未開始,西麵一路先前時機未到,如今便是最好的時機。
他拉過輿圖,站在劉備麵前,滿臉的激動。
“主公,有了這西川輿圖,西川便唾手可得。隻需要遷一得力戰將,配一名軍師,便可順江而上,先取巴郡臨江、江州,再取犍為郡江陽、漢安、資中,而後便可兵臨成都,一舉拿下西川之地。”
劉備聽了趙塵的豪言壯語,心情十分激動,但也很清楚,西川雖然劉璋暗弱,但畢竟擁兵三十萬,百姓富強。想要拿下西川,談何容易。
趙塵自然明白劉備的意思。
從建安元年至今,劉備的大軍就沒有超過三十萬,好在拿下長安和襄陽之後,順勢得了些許兵力。
如今中路大軍雖有十一萬,但若是想要兩路分兵,必然不夠,需要從後方集結。
隻是趙塵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主公,此刻多有人的眼光我在荊州,天下諸侯都認為主公定然會全力攻打荊州,而後南下江東,一舉平定江南地區。此時若是派出一支大軍,順江而上,來一次突襲西川,定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話雖如此,一共隻有十一萬大軍,若是去攻打西川了,荊州該怎麽辦?”
趙塵神秘一笑,說道:“主公稍安勿躁,南郡如今在我軍手中,何時出兵全看我軍。荊州乃百戰之地,隻要有一杆旗幟插著,其他諸侯就不敢輕舉妄動。如今我軍有十一萬人,馬超領軍兩萬前去爭奪夏口,尚可撥出五萬人,隻需要留下四萬大軍,一萬守住南郡,一萬守住襄陽,兩萬大軍在此地駐守,我料定曹操和劉琦必然不敢來攻。”
劉備陷入了深思。
趙塵繼續說道:“如今已經入冬,大雪滿地,對於行軍十分不利,也不適合再繼續向南推進,因此隻需要堅守此地等待明年開春之時再出擊。其他諸侯也絕對想不到,寒冬臘月,我軍居然會選擇逆江而上,直撲西川。”
話到此處,龐統站了出來。
“主公,臣願意領軍五萬,發兵西川。定然在明年三月之前拿下,返軍與主公匯合。”
郭嘉見狀,也站出來請戰。
一時間二人堅持,互相都不肯退讓,讓劉備有些難以抉擇。
不知不覺,劉備已經默認了出兵西川的建議。
見劉備不再反駁,趙塵也順理成章地接下了二人的請願。
但畢竟取西川隻有五萬人,無非二人通進。
龐統急忙說道:“主公,軍師,我願領軍三萬,逆江而上,而後走涪水取綿陽,德陽,兵臨成都。”
郭嘉也說道:“主公,軍師,我也願領軍三萬,逆江而上,再取樂山、眉山,而後進軍成都。”
二人都沒有用趙塵走沱水的建議。
趙塵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