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晚上試一試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劉琦聽從龐季的建議,悄悄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與此同時,劉備和趙塵得到張鬆送來的西川輿圖,當即開始實施西進入川的計劃。龐統和郭嘉都自告奮勇,想要領軍進取西川。
趙塵聽了二人的線路,哈哈大笑。
說白了,龐統和郭嘉二人所選的線路便是曆史上張飛和趙雲各自走的線路,而趙塵所講線路乃劉備進川的線路。
曆史雖然有所改變,但總是出奇的相似。
“二位也不必爭了,給你們各自三萬人馬,依照自己的線路進軍,誰能率先進成都,誰便是益州牧,如何?”
龐統和郭嘉大喜,二人當即接過命令,各自準備。
劉備有所不解,問趙塵:“軍師,若是六萬人馬分兵去攻打西川,我軍在荊州之地隻有五萬人,光劉琦手中便有十萬,曹操一萬,江東又有十餘萬,這該如何應對?”
趙塵迴道:“主公且安心,江東孫權、江夏劉琦、夏口曹操,就算他們全部聯合起來,我也不擔心。我軍五萬大軍堅守要害位置,他們想來攻打都不是對手,更何況如今已經入冬,外麵天氣寒冷,不適合水戰,江東眾人不會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進攻,所以主公可以安心守城。”
“既然已入冬,此時取西川之地是否合適?”
“無妨,兩路人馬隻要能逆江而上,便可在西川站穩腳跟。當然,其中關鍵的一步還是取巴郡。巴郡乃要害位置,進可攻退可守。”
聽到趙塵如此說,劉備也不再多言。
另一邊,劉璋和張魯收到曹操的書信,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對於劉璋而言,就算中原地段打得火熱,也與他劉璋的益州沒有任何關係。隻要守中益州大門,他就能替天子永遠守著益州,誰來也無能為力,故而劉璋根本沒有理會曹操。
至於漢中的張魯,本就是一個小地方,出兵北上去長安之地可不是說說的,從漢中之地到長安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麽通過四條古道穿越秦嶺,要麽就出祁山從隴西繞道街亭再向東取長安。任何一條路都不是好走的,特別是秦嶺古道,稍微大一點的陳倉道,也是道路破碎,棧道盡失,曾經魏延口中的子午穀,更是嚴峻崎嶇,難以行軍。所以張魯也沒有迴應曹操,但他派出了人員前往秦嶺和祁山打探情況。
對於秦嶺和祁山之地,趙塵一直抱著明確的態度。
這條路線是從北往南進入西川的唯一通道,絕對不可有失,所以街亭和陳倉兩地,都一直有重兵把守。
當初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就是上述兩個關鍵之地沒有把握住,導致大軍不得不撤迴漢中。
荀彧得知張魯和劉璋二人的態度,心中也沒有計較,本就不抱希望,隻是想著試一試的態度。
至於曹操大軍,此刻正在與馬超對陣。
馬超已經一連數日都在曹操大營前叫陣,曹操卻絲毫不予理會。
馬超無奈,隻好將此消息告訴了趙塵。
收到前線戰報的劉備,一時間有些著急。
畢竟夏口之地乃咽喉,隻有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是漢水還是長江,兩路水軍都能順利南下。
趙塵安慰道:“主公,且聽我一言。夏口對我軍至關重要,曹操和劉琦都知道,所以才會有如今的局麵。我軍現在手上隻有兩萬人馬,還無法與曹操立刻開戰。臣建議以守為主,伺機反攻。臣已通知青州和徐州,召集人馬集結到廣陵郡,待時機成熟,便可兩路同時過江,一舉殺入江東之地。”
劉備從之,便命令馬超守住要害,不可輕舉妄動。
一時間荊州之地忽然安靜下來,天氣寒冷,天空中時不時飄著雪。
諸葛亮來到劉琦處之後,便建議劉琦多加斥候,以便時刻觀察劉備大軍位置。
劉琦從之。
忽然有一日,斥候傳來消息,說劉備陣營中人員大幅減少。
諸葛亮微微一驚,忙問:“寒冬之際,劉備大軍減少,可有找到原因?”
“莫非是天氣寒冷,將士們都忍受不住,迴去了?”
“定然不是。劉備是出了名的仁慈,就算天氣寒冷,大軍的補給也不會少,不會讓將士們委屈的。若是真的減少,隻要一個可能,劉備和趙塵在謀劃攻取其他地方。”
斥候說道:“主公,劉備營地中人馬確實比先前少了許多,但具體多少還不清楚,若是有大軍出營,兄弟們應該會有發現。”
諸葛亮搖了搖頭,迴道:“恐怕不是近期才出門的,而是早已出了營地。這幾日荊州這麽安靜,連夏口那麽重要的位置,馬超都沒有全力進攻,而是堅守在營地與曹操對峙,很明顯劉備和趙塵並不著急進攻。他們一定在等消息,一個能主導當前戰局的消息。”
“先生多慮了,寒冬時節,本就不適合用兵,劉備和趙塵又不是神人,也不會違背了這天時。”
雖然劉琦的話並沒有錯,但諸葛亮堅信趙塵肯定另有謀劃,否則絕對不會如此一動不動。
他急忙建議:“是不是真的,今天晚上試一試就知道了。”
“如何試一試?”
“請公子命一名得力戰將,領軍一萬前往劉備大營,今夜襲營。”
劉琦大吃一驚,忙說:“先生是否有些草率,堅守在西陵城可安然無恙,若是領軍夜襲,稍有閃失,大軍便會落入劉備之手。”
諸葛亮自信地迴道:“趙塵想要安靜,我們便反其道而行之,可一戰而勝也。”
劉琦見諸葛亮堅持,又轉頭詢問其他謀士。
龐季也讚同諸葛亮的計謀。
大將文聘和李嚴也紛紛表示願意領軍襲營,畢竟被劉備和趙塵欺壓地太久,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豈能放過。
劉琦隻好同意。
諸葛亮便對文聘、李嚴和霍峻三人做好安排。
三人各自領命而去。
當日夜,西陵城北門打開,三路人馬快速出城。
安排在西陵城附近的斥候立刻將消息報到了趙塵處。
趙塵微微一驚,轉念一想,便明白了。
前一刻還得知諸葛亮進入了西陵城,下一秒便有大軍出城,前後關聯之事,誰都能預料到。
趙塵聽了二人的線路,哈哈大笑。
說白了,龐統和郭嘉二人所選的線路便是曆史上張飛和趙雲各自走的線路,而趙塵所講線路乃劉備進川的線路。
曆史雖然有所改變,但總是出奇的相似。
“二位也不必爭了,給你們各自三萬人馬,依照自己的線路進軍,誰能率先進成都,誰便是益州牧,如何?”
龐統和郭嘉大喜,二人當即接過命令,各自準備。
劉備有所不解,問趙塵:“軍師,若是六萬人馬分兵去攻打西川,我軍在荊州之地隻有五萬人,光劉琦手中便有十萬,曹操一萬,江東又有十餘萬,這該如何應對?”
趙塵迴道:“主公且安心,江東孫權、江夏劉琦、夏口曹操,就算他們全部聯合起來,我也不擔心。我軍五萬大軍堅守要害位置,他們想來攻打都不是對手,更何況如今已經入冬,外麵天氣寒冷,不適合水戰,江東眾人不會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進攻,所以主公可以安心守城。”
“既然已入冬,此時取西川之地是否合適?”
“無妨,兩路人馬隻要能逆江而上,便可在西川站穩腳跟。當然,其中關鍵的一步還是取巴郡。巴郡乃要害位置,進可攻退可守。”
聽到趙塵如此說,劉備也不再多言。
另一邊,劉璋和張魯收到曹操的書信,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對於劉璋而言,就算中原地段打得火熱,也與他劉璋的益州沒有任何關係。隻要守中益州大門,他就能替天子永遠守著益州,誰來也無能為力,故而劉璋根本沒有理會曹操。
至於漢中的張魯,本就是一個小地方,出兵北上去長安之地可不是說說的,從漢中之地到長安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麽通過四條古道穿越秦嶺,要麽就出祁山從隴西繞道街亭再向東取長安。任何一條路都不是好走的,特別是秦嶺古道,稍微大一點的陳倉道,也是道路破碎,棧道盡失,曾經魏延口中的子午穀,更是嚴峻崎嶇,難以行軍。所以張魯也沒有迴應曹操,但他派出了人員前往秦嶺和祁山打探情況。
對於秦嶺和祁山之地,趙塵一直抱著明確的態度。
這條路線是從北往南進入西川的唯一通道,絕對不可有失,所以街亭和陳倉兩地,都一直有重兵把守。
當初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就是上述兩個關鍵之地沒有把握住,導致大軍不得不撤迴漢中。
荀彧得知張魯和劉璋二人的態度,心中也沒有計較,本就不抱希望,隻是想著試一試的態度。
至於曹操大軍,此刻正在與馬超對陣。
馬超已經一連數日都在曹操大營前叫陣,曹操卻絲毫不予理會。
馬超無奈,隻好將此消息告訴了趙塵。
收到前線戰報的劉備,一時間有些著急。
畢竟夏口之地乃咽喉,隻有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是漢水還是長江,兩路水軍都能順利南下。
趙塵安慰道:“主公,且聽我一言。夏口對我軍至關重要,曹操和劉琦都知道,所以才會有如今的局麵。我軍現在手上隻有兩萬人馬,還無法與曹操立刻開戰。臣建議以守為主,伺機反攻。臣已通知青州和徐州,召集人馬集結到廣陵郡,待時機成熟,便可兩路同時過江,一舉殺入江東之地。”
劉備從之,便命令馬超守住要害,不可輕舉妄動。
一時間荊州之地忽然安靜下來,天氣寒冷,天空中時不時飄著雪。
諸葛亮來到劉琦處之後,便建議劉琦多加斥候,以便時刻觀察劉備大軍位置。
劉琦從之。
忽然有一日,斥候傳來消息,說劉備陣營中人員大幅減少。
諸葛亮微微一驚,忙問:“寒冬之際,劉備大軍減少,可有找到原因?”
“莫非是天氣寒冷,將士們都忍受不住,迴去了?”
“定然不是。劉備是出了名的仁慈,就算天氣寒冷,大軍的補給也不會少,不會讓將士們委屈的。若是真的減少,隻要一個可能,劉備和趙塵在謀劃攻取其他地方。”
斥候說道:“主公,劉備營地中人馬確實比先前少了許多,但具體多少還不清楚,若是有大軍出營,兄弟們應該會有發現。”
諸葛亮搖了搖頭,迴道:“恐怕不是近期才出門的,而是早已出了營地。這幾日荊州這麽安靜,連夏口那麽重要的位置,馬超都沒有全力進攻,而是堅守在營地與曹操對峙,很明顯劉備和趙塵並不著急進攻。他們一定在等消息,一個能主導當前戰局的消息。”
“先生多慮了,寒冬時節,本就不適合用兵,劉備和趙塵又不是神人,也不會違背了這天時。”
雖然劉琦的話並沒有錯,但諸葛亮堅信趙塵肯定另有謀劃,否則絕對不會如此一動不動。
他急忙建議:“是不是真的,今天晚上試一試就知道了。”
“如何試一試?”
“請公子命一名得力戰將,領軍一萬前往劉備大營,今夜襲營。”
劉琦大吃一驚,忙說:“先生是否有些草率,堅守在西陵城可安然無恙,若是領軍夜襲,稍有閃失,大軍便會落入劉備之手。”
諸葛亮自信地迴道:“趙塵想要安靜,我們便反其道而行之,可一戰而勝也。”
劉琦見諸葛亮堅持,又轉頭詢問其他謀士。
龐季也讚同諸葛亮的計謀。
大將文聘和李嚴也紛紛表示願意領軍襲營,畢竟被劉備和趙塵欺壓地太久,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豈能放過。
劉琦隻好同意。
諸葛亮便對文聘、李嚴和霍峻三人做好安排。
三人各自領命而去。
當日夜,西陵城北門打開,三路人馬快速出城。
安排在西陵城附近的斥候立刻將消息報到了趙塵處。
趙塵微微一驚,轉念一想,便明白了。
前一刻還得知諸葛亮進入了西陵城,下一秒便有大軍出城,前後關聯之事,誰都能預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