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幽州之變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趙塵用一紙聖旨就徹底激發了袁紹的內心,也加速了曆史進程。
好麵子的袁紹抑鬱寡歡,病倒在床,半月有餘後,便赫然離世。
一代英豪袁紹,從原先的四世三公,虎踞冀州之地,擁有十餘萬人馬,戰將無數,謀士成千,到如今卻隻能蜷縮在河間國,與當初的渤海郡相望。
袁紹的離去一時間讓整個袁軍勢力沒有了領頭之人,群龍無首皆為慌亂。
公孫瓚和劉備都想要趁機進軍冀州。
好在劉備被趙塵勸住,趙塵告訴劉備,袁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數萬將士各個戰力不俗,田豐、審配、郭圖、逢紀等等謀士皆為高手,想要一時間拿下冀州可不容易。不如讓其他人先行攻打,然後再引起兩位袁家公子的矛盾,最後再收割冀州,方為上策。
劉備從之,放任袁尚與袁譚。
公孫瓚就沒有那麽幸運,也沒有趙塵這樣的智謀之士相助,當即就領著大軍出高樓,殺入冀州。
正如趙塵所料,袁尚和袁譚二人聯手,一舉擊敗了公孫瓚。
公孫瓚帶著殘兵迴到高樓之後不久便病倒去世了。
袁尚和袁譚見幽州無主,劉備又沒有動作,兩人的矛盾便凸顯出來,開始爭搶地盤。
二人為了爭奪袁軍的統治權,相互出招。
按理說,長幼有分,自然是袁譚繼承。
但袁尚自小就受到袁紹的喜愛,加上背後擁護之人眾多,自然不會放棄這般天賜良機。
於是袁尚率先發難,悄悄集合兵力想要在河間國拿下袁譚。
袁譚始料未及,在親信的掩護下,匆匆撤離,跑到了袁紹的發家之地渤海郡。
建安五年三月,袁尚與袁譚在河間國和渤海郡交界的南皮和成平兩地各自領軍擺下陣容,準備在漳水兩岸一決高下。
正值遼東太守公孫度宣稱獨立,自封遼東侯。
公孫度此人一直垂涎於青州東萊郡,總想著駕船橫渡渤海,直搗東萊黃縣。
可礙於青州之地如今在劉備之手,手中的將士又不足以支撐他攻打劉備,故而一拖二拖,至今也沒有下文。
如今,袁尚與袁譚相爭,原先的幽州公孫瓚勢力已經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
公孫度便想著趁機聯合遼西,將遼東、遼西、樂浪等五個郡國獨立出來,成為一方樂土。
原本在對戰的袁譚收到消息,立刻領著大軍朝著遼東出發。
袁尚見狀,利用期間間隙,拿下了幽州西麵廣陽郡、上穀郡、涿郡、代郡四地。
公孫度不是袁譚的對手,整個遼東地區很快就落入了袁譚之手。
兩兄弟瓜分了幽州,冀州之地反而空虛。
趙塵收到消息,立刻命太史慈出兵清河國,而後北上入渤海郡。
又命趙雲出兵巨鹿郡、常山國、中山國三地。
僅僅一個月,整個冀州便全部落入劉備之手。
恰逢常山國暫無國相,又是趙雲的故鄉,趙塵便建議劉備表奏趙雲為常山國相,也算是衣錦還鄉。
趙塵領著趙雲和太史慈二人,前往正定,去祭拜趙雲大哥。
三人在墓前磕頭敬酒。
趙雲本想著勸阻趙塵,畢竟趙塵位高權重,又是自己的結義大哥,不合適。
趙塵卻說道:“子龍,塵在此地無父無母無兄弟,孤身一人投身戰場,多虧有你和三弟子義相助,方才有今日。在塵眼中,子龍的大哥便是塵的大哥,也是給了塵一個親人。”
趙雲聽之,頗為感動,心中暗暗下決定,今生就跟隨著趙塵。
過了些時日,趙塵又將甄宓從下邳城中接過來。
甄宓離家已經整整三年,離開之時隻有十四歲,如今已過二八之年;離開之時乃一家千金,如今已是趙塵的夫人。
甄宓在下邳城安家之後,曾經邀請甄家上下都來徐州。
隻是甄家選擇留在無極,一來那時候的劉備和趙塵隻是小小的徐州和青州地方勢力,完全談不上強勢,手中也不過幾萬大軍,與袁紹比起來確實差一截,二來相比於徐州的下邳城,無極卻更適合她們生活,畢竟家族的勢力都在無極,多多少少有些人脈,到了下邳城後一切都得重新開始。
作為甄家的家主,甄儼與母親商議之後,還是決定留在無極。
小女兒已經送給了趙塵,也算是多了一條路,在動亂之時可以保住甄家,這算是一種投資。
若是舉家而去,就有些賭博的意味了。
隻是甄家沒有料到,發展最好的居然就是甄宓的夫君趙塵。
當趙塵領軍帶著甄宓一道走進甄家之時,一切都恍如隔世。
甄宓也是三年來第一次迴家,剛踏入家門的甄宓,歡欣雀躍。
甄儼收到了消息,與弟弟甄堯一道,第一時間迴了府。
對於兩位甄宓的兄長,趙塵都介紹給了劉備,並舉薦甄儼出任巨鹿郡太守,甄堯出任巨鹿郡郡丞之位。
劉備簡單的麵試了兩人,便同意了趙塵的舉薦。
當然是極大因素是鑒於趙塵的麵子,也是二人有些真本事。
當日,趙塵便與甄宓在甄府上過夜。
在甄宓那張熟悉的床上,趙塵輕輕地敲開了甄宓的嘴。
甄宓心跳很快,雙手緊緊抓著被子的一角,滿懷期待的迎接。
趙塵吻得很深,是那種麵對白月光,想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含在自己嘴裏的深。
深夜,星空漫天。
府裏,風疏雨驟。
甄宓完成了一個女子的蛻變,留下那一抹紅色,永遠染紅了趙塵的心。
次日,信使匆匆送來書信,劉備有事找。
趙塵不得不離去,甄宓也告別家人,返迴下邳城。
現在她是真正的趙夫人。
鄴城中,劉備正在與眾人商議。
趙塵剛踏入劉備府邸大門,斥候便送來消息。
袁譚與袁尚在漁陽郡對峙,袁譚用奇兵突襲了袁尚的糧道,袁尚迴兵不及時,被袁譚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守廣陽郡。數日後,袁譚兵臨城下,袁尚不願放棄。僅僅七日,袁譚便攻破城門,袁尚也在亂軍之中喪生。如今幽州之地已經落入了袁譚之手。
一切都如趙塵所料發展。
好麵子的袁紹抑鬱寡歡,病倒在床,半月有餘後,便赫然離世。
一代英豪袁紹,從原先的四世三公,虎踞冀州之地,擁有十餘萬人馬,戰將無數,謀士成千,到如今卻隻能蜷縮在河間國,與當初的渤海郡相望。
袁紹的離去一時間讓整個袁軍勢力沒有了領頭之人,群龍無首皆為慌亂。
公孫瓚和劉備都想要趁機進軍冀州。
好在劉備被趙塵勸住,趙塵告訴劉備,袁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數萬將士各個戰力不俗,田豐、審配、郭圖、逢紀等等謀士皆為高手,想要一時間拿下冀州可不容易。不如讓其他人先行攻打,然後再引起兩位袁家公子的矛盾,最後再收割冀州,方為上策。
劉備從之,放任袁尚與袁譚。
公孫瓚就沒有那麽幸運,也沒有趙塵這樣的智謀之士相助,當即就領著大軍出高樓,殺入冀州。
正如趙塵所料,袁尚和袁譚二人聯手,一舉擊敗了公孫瓚。
公孫瓚帶著殘兵迴到高樓之後不久便病倒去世了。
袁尚和袁譚見幽州無主,劉備又沒有動作,兩人的矛盾便凸顯出來,開始爭搶地盤。
二人為了爭奪袁軍的統治權,相互出招。
按理說,長幼有分,自然是袁譚繼承。
但袁尚自小就受到袁紹的喜愛,加上背後擁護之人眾多,自然不會放棄這般天賜良機。
於是袁尚率先發難,悄悄集合兵力想要在河間國拿下袁譚。
袁譚始料未及,在親信的掩護下,匆匆撤離,跑到了袁紹的發家之地渤海郡。
建安五年三月,袁尚與袁譚在河間國和渤海郡交界的南皮和成平兩地各自領軍擺下陣容,準備在漳水兩岸一決高下。
正值遼東太守公孫度宣稱獨立,自封遼東侯。
公孫度此人一直垂涎於青州東萊郡,總想著駕船橫渡渤海,直搗東萊黃縣。
可礙於青州之地如今在劉備之手,手中的將士又不足以支撐他攻打劉備,故而一拖二拖,至今也沒有下文。
如今,袁尚與袁譚相爭,原先的幽州公孫瓚勢力已經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
公孫度便想著趁機聯合遼西,將遼東、遼西、樂浪等五個郡國獨立出來,成為一方樂土。
原本在對戰的袁譚收到消息,立刻領著大軍朝著遼東出發。
袁尚見狀,利用期間間隙,拿下了幽州西麵廣陽郡、上穀郡、涿郡、代郡四地。
公孫度不是袁譚的對手,整個遼東地區很快就落入了袁譚之手。
兩兄弟瓜分了幽州,冀州之地反而空虛。
趙塵收到消息,立刻命太史慈出兵清河國,而後北上入渤海郡。
又命趙雲出兵巨鹿郡、常山國、中山國三地。
僅僅一個月,整個冀州便全部落入劉備之手。
恰逢常山國暫無國相,又是趙雲的故鄉,趙塵便建議劉備表奏趙雲為常山國相,也算是衣錦還鄉。
趙塵領著趙雲和太史慈二人,前往正定,去祭拜趙雲大哥。
三人在墓前磕頭敬酒。
趙雲本想著勸阻趙塵,畢竟趙塵位高權重,又是自己的結義大哥,不合適。
趙塵卻說道:“子龍,塵在此地無父無母無兄弟,孤身一人投身戰場,多虧有你和三弟子義相助,方才有今日。在塵眼中,子龍的大哥便是塵的大哥,也是給了塵一個親人。”
趙雲聽之,頗為感動,心中暗暗下決定,今生就跟隨著趙塵。
過了些時日,趙塵又將甄宓從下邳城中接過來。
甄宓離家已經整整三年,離開之時隻有十四歲,如今已過二八之年;離開之時乃一家千金,如今已是趙塵的夫人。
甄宓在下邳城安家之後,曾經邀請甄家上下都來徐州。
隻是甄家選擇留在無極,一來那時候的劉備和趙塵隻是小小的徐州和青州地方勢力,完全談不上強勢,手中也不過幾萬大軍,與袁紹比起來確實差一截,二來相比於徐州的下邳城,無極卻更適合她們生活,畢竟家族的勢力都在無極,多多少少有些人脈,到了下邳城後一切都得重新開始。
作為甄家的家主,甄儼與母親商議之後,還是決定留在無極。
小女兒已經送給了趙塵,也算是多了一條路,在動亂之時可以保住甄家,這算是一種投資。
若是舉家而去,就有些賭博的意味了。
隻是甄家沒有料到,發展最好的居然就是甄宓的夫君趙塵。
當趙塵領軍帶著甄宓一道走進甄家之時,一切都恍如隔世。
甄宓也是三年來第一次迴家,剛踏入家門的甄宓,歡欣雀躍。
甄儼收到了消息,與弟弟甄堯一道,第一時間迴了府。
對於兩位甄宓的兄長,趙塵都介紹給了劉備,並舉薦甄儼出任巨鹿郡太守,甄堯出任巨鹿郡郡丞之位。
劉備簡單的麵試了兩人,便同意了趙塵的舉薦。
當然是極大因素是鑒於趙塵的麵子,也是二人有些真本事。
當日,趙塵便與甄宓在甄府上過夜。
在甄宓那張熟悉的床上,趙塵輕輕地敲開了甄宓的嘴。
甄宓心跳很快,雙手緊緊抓著被子的一角,滿懷期待的迎接。
趙塵吻得很深,是那種麵對白月光,想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含在自己嘴裏的深。
深夜,星空漫天。
府裏,風疏雨驟。
甄宓完成了一個女子的蛻變,留下那一抹紅色,永遠染紅了趙塵的心。
次日,信使匆匆送來書信,劉備有事找。
趙塵不得不離去,甄宓也告別家人,返迴下邳城。
現在她是真正的趙夫人。
鄴城中,劉備正在與眾人商議。
趙塵剛踏入劉備府邸大門,斥候便送來消息。
袁譚與袁尚在漁陽郡對峙,袁譚用奇兵突襲了袁尚的糧道,袁尚迴兵不及時,被袁譚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守廣陽郡。數日後,袁譚兵臨城下,袁尚不願放棄。僅僅七日,袁譚便攻破城門,袁尚也在亂軍之中喪生。如今幽州之地已經落入了袁譚之手。
一切都如趙塵所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