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諸葛孔明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趙塵用麵上的鎮定和幾句話就將曹仁和夏侯惇一萬五千大軍喝退,成了襄安城中百姓茶餘飯後最樂意訴說的談資。
一時間,眾人將趙塵塑造成了戰神的形象,似乎趙塵走到哪裏,勝利就跟到哪裏。
麵對這般天方夜譚的傳言,趙塵也哭笑不得。
正當他與張寧二人在城樓上,吹著深秋之風,相互依靠而溫存之際,護衛來報。
史阿迴來了。
趙塵急忙返迴縣衙,又命陸遜守住縣衙門口,不得讓任何人進出。
張寧看著動作淩厲的趙塵,滿臉疑惑。
從沒有一件事能讓趙塵如此嚴密,史阿歸來,到底發什麽事。
張寧心中滿是疑惑。
整個縣衙在趙塵一聲令下之後,立刻彌漫起緊張的氣氛。
縣衙大門緊閉,陸遜親自挑選了數名強悍的親信把門,任何人都不得靠近,甚至都無法直視。
片刻之後,史阿匆匆而來,依舊是麵無表情。
見趙塵正在大堂等候,史阿上前行禮:“先生,事已經完成。”
趙塵點了點頭,問道:“整件事你都沒有實際參與吧?”
史阿迴道:“先生放心,臨行前先生就囑咐過,絕不可參與其中,隻能是引導。”
“如此便好!”趙塵放下心來,“細細說來。”
史阿將吳郡之行所有細節都一一說給趙塵聽。
原來史阿此行隻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便是找到許貢的門客,表達對於許貢的惋惜。
第二件便是引導門客製定了刺殺的計劃,自己卻一句都沒有說。
第三件,在丹徒外的山上,驚動了山中的野鹿,其餘全程連臉都沒有露過。
知道史阿行蹤的三個門客已經全部被殺,此事至今隻有史阿自己一人。
簡單的三個步驟,就讓曆史完全重演。
雖然目的達到,但趙塵內心總有些過意不去。
孫策乃一方英雄,隻是生不逢時,遇到了穿越而來的趙塵。
否則未來兩年,整個江東都是孫策的天下。
隻見趙塵拿起身邊的酒盅,向著東麵深深鞠了一躬,緩緩起身,而後將酒灑在地上。
酒,順著盅沿一瀉而下,滴落在地麵上,濺起了些許塵埃。
風,帶走了酒中最後的溫度。
張寧和史阿見狀,也紛紛照做。
亂世之中,常常身不由己,趙塵此舉也十分無奈。
若是被周瑜和郭嘉二人圍困在皖城,城破人亡的結局恐怕就會輪到趙塵等人了。
關鍵東麵徐州和青州兩地還有數萬將士和百萬百姓。
“史阿,此行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先生請說。”
“你暗中組建一支小隊,人數不必多,隻需百人,你親自挑選,必須各個武藝精湛,性格沉穩,忠心耿耿,你任隊長,專門保護府中妻兒老小。”
史阿自然明白趙塵的話,他本就是趙塵的貼身護衛,如今趙府人員越來越多,自然需要有更多的人來擔任護衛。
經曆孫策之事,趙塵自然不得不防。
“先生放心。”
“另外,找個隱秘的地方設立祠堂,專門祭奠那些英雄好漢,時常去拜祭一下。”
史阿領命而去。
另一邊,曹仁和夏侯惇領兵往合肥而去。
剛進合肥城,便有斥候來報,全椒城附近發現劉備大軍,打著旗號“張”字。
二人聽之,倒吸了一口冷氣。
全椒距離合肥與襄安相同,若是在襄安城前晚幾日撤離,合肥城自然不保。
二人慶幸及時迴軍。
可此時沒有了祭酒郭嘉,曹仁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處理。
當前,東麵有劉備大軍,南麵有趙塵大軍。貿然出擊又擔心會中趙塵的計謀,隨意退軍又無法給主公曹操交代,待在此地軍糧耗費巨大又保不住廬江和九江兩郡。
當真是進退兩難,左右不是也。
夏侯惇歎了一口氣,無奈說道:“子孝,還是先行迴去,至少還能助大哥一臂之力,耗在此地什麽也做不了。”
曹仁思索良久,也想不出好的辦法,便同意了夏侯惇的建議。
次日,二人便領軍,帶著合肥城全部的糧草軍械,一路往沛國撤離。
至此,廬江和九江兩郡之地,再無勢力與趙塵大軍抗衡。
兩郡也正式落入趙塵之手。
東麵的江夏黃祖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塊肥肉落入別人之後,自己卻敢怒不敢言。
南麵的豫章郡,諸葛玄歡喜地跟諸葛亮飲酒。
“孔明小小年紀便有這般見識,真乃家族希望也。”
諸葛亮自信地迴道:“叔父過獎。趙塵此人足智多謀,眼光長遠,是個厲害的對手。今後難免還有交手的地方。”
“不錯,說到此處,孔明覺得劉皇叔如何?”
諸葛亮聽出了叔父諸葛玄的言外之意。
他沒有問離此地最近的荊州劉表,也沒有問江東此刻氣勢如虹的孫策,唯獨詢問了遠在徐州下邳的劉備,心中自然是有所傾向的。
“劉皇叔以仁行天下,文有趙塵、程昱、沮授、步騭等人,武有關羽、張飛、趙雲、太史慈、張遼等猛將,手握數萬大軍,坐擁青徐兩州,如今又新拿下揚州兩郡,實力不容小覷也。大哥如今也在劉皇叔帳下效力,是個明主。”
諸葛玄點了點頭,說道:“豫章郡麵上雖然平靜,但東西兩地都是虎視眈眈,如今北麵又來了個趙塵,亂世之中獨善其身者,少有也。”
諸葛亮迴道:“叔父明鑒,豫章雖是大郡,但終究抵不過一州。叔父的意思是要投靠劉皇叔?”
他直截了當,點出了諸葛玄內心的猶豫。
諸葛玄心裏也清楚,但他把握不準,此刻是否合適。
“孔明以為如何?”
“北麵曹操,乃梟雄也,手下精兵強將眾多,隻可此人惜挾天子以令諸侯,漢賊之名早已坐實,不得人和。荊州劉表,年邁體弱,手下將士蠢蠢欲動,不足以抵抗天下。江東孫策,兵精將盛,卻略顯小家子氣,不足與謀。益州、西涼等地皆非雄主,從當前來看,確實劉皇叔最為合適。”
諸葛玄聽之,十分認同:“不如我等就此……”
諸葛亮卻阻止道:“叔父,不必著急,我想趙塵既然收了廬江和九江兩郡,總會與豫章郡有交流。”
話音剛落,一名侍衛匆匆而來。
“太守,青州刺史趙塵送來書信。”
諸葛玄一臉佩服地看著諸葛亮。
一時間,眾人將趙塵塑造成了戰神的形象,似乎趙塵走到哪裏,勝利就跟到哪裏。
麵對這般天方夜譚的傳言,趙塵也哭笑不得。
正當他與張寧二人在城樓上,吹著深秋之風,相互依靠而溫存之際,護衛來報。
史阿迴來了。
趙塵急忙返迴縣衙,又命陸遜守住縣衙門口,不得讓任何人進出。
張寧看著動作淩厲的趙塵,滿臉疑惑。
從沒有一件事能讓趙塵如此嚴密,史阿歸來,到底發什麽事。
張寧心中滿是疑惑。
整個縣衙在趙塵一聲令下之後,立刻彌漫起緊張的氣氛。
縣衙大門緊閉,陸遜親自挑選了數名強悍的親信把門,任何人都不得靠近,甚至都無法直視。
片刻之後,史阿匆匆而來,依舊是麵無表情。
見趙塵正在大堂等候,史阿上前行禮:“先生,事已經完成。”
趙塵點了點頭,問道:“整件事你都沒有實際參與吧?”
史阿迴道:“先生放心,臨行前先生就囑咐過,絕不可參與其中,隻能是引導。”
“如此便好!”趙塵放下心來,“細細說來。”
史阿將吳郡之行所有細節都一一說給趙塵聽。
原來史阿此行隻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便是找到許貢的門客,表達對於許貢的惋惜。
第二件便是引導門客製定了刺殺的計劃,自己卻一句都沒有說。
第三件,在丹徒外的山上,驚動了山中的野鹿,其餘全程連臉都沒有露過。
知道史阿行蹤的三個門客已經全部被殺,此事至今隻有史阿自己一人。
簡單的三個步驟,就讓曆史完全重演。
雖然目的達到,但趙塵內心總有些過意不去。
孫策乃一方英雄,隻是生不逢時,遇到了穿越而來的趙塵。
否則未來兩年,整個江東都是孫策的天下。
隻見趙塵拿起身邊的酒盅,向著東麵深深鞠了一躬,緩緩起身,而後將酒灑在地上。
酒,順著盅沿一瀉而下,滴落在地麵上,濺起了些許塵埃。
風,帶走了酒中最後的溫度。
張寧和史阿見狀,也紛紛照做。
亂世之中,常常身不由己,趙塵此舉也十分無奈。
若是被周瑜和郭嘉二人圍困在皖城,城破人亡的結局恐怕就會輪到趙塵等人了。
關鍵東麵徐州和青州兩地還有數萬將士和百萬百姓。
“史阿,此行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先生請說。”
“你暗中組建一支小隊,人數不必多,隻需百人,你親自挑選,必須各個武藝精湛,性格沉穩,忠心耿耿,你任隊長,專門保護府中妻兒老小。”
史阿自然明白趙塵的話,他本就是趙塵的貼身護衛,如今趙府人員越來越多,自然需要有更多的人來擔任護衛。
經曆孫策之事,趙塵自然不得不防。
“先生放心。”
“另外,找個隱秘的地方設立祠堂,專門祭奠那些英雄好漢,時常去拜祭一下。”
史阿領命而去。
另一邊,曹仁和夏侯惇領兵往合肥而去。
剛進合肥城,便有斥候來報,全椒城附近發現劉備大軍,打著旗號“張”字。
二人聽之,倒吸了一口冷氣。
全椒距離合肥與襄安相同,若是在襄安城前晚幾日撤離,合肥城自然不保。
二人慶幸及時迴軍。
可此時沒有了祭酒郭嘉,曹仁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處理。
當前,東麵有劉備大軍,南麵有趙塵大軍。貿然出擊又擔心會中趙塵的計謀,隨意退軍又無法給主公曹操交代,待在此地軍糧耗費巨大又保不住廬江和九江兩郡。
當真是進退兩難,左右不是也。
夏侯惇歎了一口氣,無奈說道:“子孝,還是先行迴去,至少還能助大哥一臂之力,耗在此地什麽也做不了。”
曹仁思索良久,也想不出好的辦法,便同意了夏侯惇的建議。
次日,二人便領軍,帶著合肥城全部的糧草軍械,一路往沛國撤離。
至此,廬江和九江兩郡之地,再無勢力與趙塵大軍抗衡。
兩郡也正式落入趙塵之手。
東麵的江夏黃祖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塊肥肉落入別人之後,自己卻敢怒不敢言。
南麵的豫章郡,諸葛玄歡喜地跟諸葛亮飲酒。
“孔明小小年紀便有這般見識,真乃家族希望也。”
諸葛亮自信地迴道:“叔父過獎。趙塵此人足智多謀,眼光長遠,是個厲害的對手。今後難免還有交手的地方。”
“不錯,說到此處,孔明覺得劉皇叔如何?”
諸葛亮聽出了叔父諸葛玄的言外之意。
他沒有問離此地最近的荊州劉表,也沒有問江東此刻氣勢如虹的孫策,唯獨詢問了遠在徐州下邳的劉備,心中自然是有所傾向的。
“劉皇叔以仁行天下,文有趙塵、程昱、沮授、步騭等人,武有關羽、張飛、趙雲、太史慈、張遼等猛將,手握數萬大軍,坐擁青徐兩州,如今又新拿下揚州兩郡,實力不容小覷也。大哥如今也在劉皇叔帳下效力,是個明主。”
諸葛玄點了點頭,說道:“豫章郡麵上雖然平靜,但東西兩地都是虎視眈眈,如今北麵又來了個趙塵,亂世之中獨善其身者,少有也。”
諸葛亮迴道:“叔父明鑒,豫章雖是大郡,但終究抵不過一州。叔父的意思是要投靠劉皇叔?”
他直截了當,點出了諸葛玄內心的猶豫。
諸葛玄心裏也清楚,但他把握不準,此刻是否合適。
“孔明以為如何?”
“北麵曹操,乃梟雄也,手下精兵強將眾多,隻可此人惜挾天子以令諸侯,漢賊之名早已坐實,不得人和。荊州劉表,年邁體弱,手下將士蠢蠢欲動,不足以抵抗天下。江東孫策,兵精將盛,卻略顯小家子氣,不足與謀。益州、西涼等地皆非雄主,從當前來看,確實劉皇叔最為合適。”
諸葛玄聽之,十分認同:“不如我等就此……”
諸葛亮卻阻止道:“叔父,不必著急,我想趙塵既然收了廬江和九江兩郡,總會與豫章郡有交流。”
話音剛落,一名侍衛匆匆而來。
“太守,青州刺史趙塵送來書信。”
諸葛玄一臉佩服地看著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