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權定江東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趙塵拿下九江郡和廬江郡,便書信給豫章郡太守諸葛玄。
理由很簡單,就是想要會會一個人。
這個人便是諸葛亮。
九月底的一天,秋高氣爽,豫章郡的寒風卻吹得百姓紛紛裹衣速行。
諸葛玄正在與侄子諸葛亮商議要事,趙塵的書信便送了進來。
他驚喜而又佩服地看著諸葛亮,笑道:“賢侄料事如神,聰慧睿智,非常人可比也。”
諸葛亮微笑而自信地看著諸葛玄。
隻見諸葛玄接過書信,讀道:“諸葛太守親啟,近日廬江與九江兩郡存在動亂,塵之大軍被曹郡和周瑜大軍圍攻,西麵江夏黃祖也欲與塵會兵於皖城,皆被塵逐一擊退。塵今日來信,一來多謝諸葛太守未與曹、孫、劉三軍同流,助塵拿下兩郡,二來今後兩地接壤,多有往來,還請諸葛太守多多支持。”
落款寫了:趙塵敬上。
讀畢,諸葛玄感歎:“當初多虧聽從賢侄的話,未曾出兵廬江。否則此時趙塵定然領兵而來,豫章郡不保也。”
諸葛亮笑道:“叔父英明。豫章郡久經戰亂,先有朱皓想要與叔父搶奪豫章太守之位,後又有笮融奪朱皓之榮,倒是後來者孫策,借助周瑜之謀,平定了揚州四郡,不然此刻的豫章郡也不是安身之地。如今既然趙塵想要與叔父交好,亮建議順其自然即可。”
諸葛玄點頭應允,又問道:“賢侄以為剛才叔父所說之事如何?”
諸葛亮思索了片刻,迴道:“叔父,劉皇叔確實是一方明主,但目前家族中已有兄長在劉皇叔帳下,荊州劉景升與叔父有舊,雖然柔弱,但年輕時乃一方英才,又是堂堂漢室宗親,出師平亂名正言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更何況叔父當初尚未坐穩太守之位時,想要投靠劉景升,不如先入劉景升帳下再做打算。”
諸葛玄聽之,頻頻點頭:“賢侄言之有理。”
“既然如此,叔父,不如明日我便出發,前往荊州表明心意。”
“如此甚好!”
諸葛亮希望能先投入劉表帳下,不僅是因為諸葛瑾此刻已經在劉備帳下,若是想要投靠隻需大哥引薦即可,不必有所顧慮,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小心思,自詡一方智謀之士,當然是想要與趙塵有所交手。
若是同為一方,便無法正麵交鋒。
這是出於一個人的好勝心,也是對於可敬對手最高的致意。
諸葛亮、郭嘉、周瑜,三人如出一轍。
另一邊,周瑜大軍與孫權大軍匯合於曲阿。
至此,孫策逝世的消息才傳開來,整個軍中彌漫著驚慌的情緒。
大軍臨陣換主之際,正是其他諸侯虎視眈眈之時。
周瑜一邊布置城防,讓程普領軍駐紮在江乘,擋住西麵而來的敵軍。
又讓陳武領軍駐紮溧陽,以免南麵出現混亂。
至於周泰,時刻跟在孫權身邊,以防刺客再出現。
整個江東地區,一下子就進入了緊張的狀態。
些許居心叵測之人,開始流傳有關周瑜的陰謀論。
說是江東是孫策和周瑜兩人打下來的,周瑜一係列動作是為獨吞江東做準備。
再加上孫策臨終前說過一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所以孫氏陣營裏的很多將士內心已然對周瑜產生一定的懷疑,唯獨孫權本人,絲毫不在意周瑜在他跟前指揮大軍,甚至還將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統攬全軍。
孫權的信任讓周瑜能放手處理軍事,僅僅一個月,江東的局勢得到了有效穩定。
那些被孫策壓製許久而蠢蠢欲動的世家大族,看孫軍絲毫不亂,也放棄了叛亂的念頭。
張昭旁敲側擊詢問孫權為何如此信任周瑜,孫權笑著迴答:“子布,當今雖是大漢天下,但已然群雄並起,諸侯紛爭。江東水係眾多,良田不足,但依舊是富商之地,北麵劉備,東麵劉表,南麵山越,都對江東虎視眈眈。此刻若是軍中混亂,受益者乃外人也。江東之地是父親與兄長用性命征戰而來,權雖無父親兄長行軍能力,但也不能將江東之地拱手相讓。傳言出自外人,周公瑾乃兄長也,權自然相信兄長,而非外人也。”
“再者,隻要能守住江東,就算是公瑾有心為主也無妨,兄長與公瑾情同手足也。”
聽到此處,張昭十分佩服地看著孫權。
孫權年僅十六歲,就有這般見識和氣量,心性沉穩,當屬難得也。
從孫權身上,張昭看到了江東未來的希望。
“主公盡可放心去也,江東已迎雄主,定然能將孫家發揚光大。”
孫策被刺殺的消息傳到了遠在下邳城外的曹操大營中。
曹操內心頗為複雜,畢竟此刻是攻取劉備的關鍵時刻,北麵袁紹也已有進展,平原郡一半被袁紹拿下。
而自己這一方已經殺到了劉備的治所城池下邳城前,唯獨南麵的孫策尚未推進半步便已一命嗚唿。
這讓曹操頗為為難。
進退之事還得商量,隻可惜此刻郭嘉並不在身邊。
至於對孫策本人,曹操既有關注和讚賞,也有忌憚和警惕。
當初孫策力拔山兮氣蓋世,橫掃江東,曹操便形容孫策“猘兒不可爭鋒也”。
一方麵佩服孫策的勇猛和能力,另一方麵也形容孫策的銳意進取和潛在的威脅。
隻是在曹操眼裏,孫策並不適合平天下,而是一名得力戰將。
孫策雖然打起來很厲害,但是僅僅是一員項羽似的戰將,勇猛有餘,心性不足,當不了君王。就算他把江東打下來了,但那是以力服眾,這並不是君王應該采用的方式。項羽最終沒有獲得天下,同樣可以預料,孫策也可能坐不穩江東。
這一點,郭嘉與曹操意見相同。
曹操的理想很簡單,掃六合,平天下。
曆史上曹操欣賞的是孫權,不是孫策,曾經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如今令他擔憂之人,變成了三人。
東麵徐州的劉備,如今江東的孫權,還有一個突如其來的軍師趙塵。
理由很簡單,就是想要會會一個人。
這個人便是諸葛亮。
九月底的一天,秋高氣爽,豫章郡的寒風卻吹得百姓紛紛裹衣速行。
諸葛玄正在與侄子諸葛亮商議要事,趙塵的書信便送了進來。
他驚喜而又佩服地看著諸葛亮,笑道:“賢侄料事如神,聰慧睿智,非常人可比也。”
諸葛亮微笑而自信地看著諸葛玄。
隻見諸葛玄接過書信,讀道:“諸葛太守親啟,近日廬江與九江兩郡存在動亂,塵之大軍被曹郡和周瑜大軍圍攻,西麵江夏黃祖也欲與塵會兵於皖城,皆被塵逐一擊退。塵今日來信,一來多謝諸葛太守未與曹、孫、劉三軍同流,助塵拿下兩郡,二來今後兩地接壤,多有往來,還請諸葛太守多多支持。”
落款寫了:趙塵敬上。
讀畢,諸葛玄感歎:“當初多虧聽從賢侄的話,未曾出兵廬江。否則此時趙塵定然領兵而來,豫章郡不保也。”
諸葛亮笑道:“叔父英明。豫章郡久經戰亂,先有朱皓想要與叔父搶奪豫章太守之位,後又有笮融奪朱皓之榮,倒是後來者孫策,借助周瑜之謀,平定了揚州四郡,不然此刻的豫章郡也不是安身之地。如今既然趙塵想要與叔父交好,亮建議順其自然即可。”
諸葛玄點頭應允,又問道:“賢侄以為剛才叔父所說之事如何?”
諸葛亮思索了片刻,迴道:“叔父,劉皇叔確實是一方明主,但目前家族中已有兄長在劉皇叔帳下,荊州劉景升與叔父有舊,雖然柔弱,但年輕時乃一方英才,又是堂堂漢室宗親,出師平亂名正言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更何況叔父當初尚未坐穩太守之位時,想要投靠劉景升,不如先入劉景升帳下再做打算。”
諸葛玄聽之,頻頻點頭:“賢侄言之有理。”
“既然如此,叔父,不如明日我便出發,前往荊州表明心意。”
“如此甚好!”
諸葛亮希望能先投入劉表帳下,不僅是因為諸葛瑾此刻已經在劉備帳下,若是想要投靠隻需大哥引薦即可,不必有所顧慮,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小心思,自詡一方智謀之士,當然是想要與趙塵有所交手。
若是同為一方,便無法正麵交鋒。
這是出於一個人的好勝心,也是對於可敬對手最高的致意。
諸葛亮、郭嘉、周瑜,三人如出一轍。
另一邊,周瑜大軍與孫權大軍匯合於曲阿。
至此,孫策逝世的消息才傳開來,整個軍中彌漫著驚慌的情緒。
大軍臨陣換主之際,正是其他諸侯虎視眈眈之時。
周瑜一邊布置城防,讓程普領軍駐紮在江乘,擋住西麵而來的敵軍。
又讓陳武領軍駐紮溧陽,以免南麵出現混亂。
至於周泰,時刻跟在孫權身邊,以防刺客再出現。
整個江東地區,一下子就進入了緊張的狀態。
些許居心叵測之人,開始流傳有關周瑜的陰謀論。
說是江東是孫策和周瑜兩人打下來的,周瑜一係列動作是為獨吞江東做準備。
再加上孫策臨終前說過一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所以孫氏陣營裏的很多將士內心已然對周瑜產生一定的懷疑,唯獨孫權本人,絲毫不在意周瑜在他跟前指揮大軍,甚至還將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統攬全軍。
孫權的信任讓周瑜能放手處理軍事,僅僅一個月,江東的局勢得到了有效穩定。
那些被孫策壓製許久而蠢蠢欲動的世家大族,看孫軍絲毫不亂,也放棄了叛亂的念頭。
張昭旁敲側擊詢問孫權為何如此信任周瑜,孫權笑著迴答:“子布,當今雖是大漢天下,但已然群雄並起,諸侯紛爭。江東水係眾多,良田不足,但依舊是富商之地,北麵劉備,東麵劉表,南麵山越,都對江東虎視眈眈。此刻若是軍中混亂,受益者乃外人也。江東之地是父親與兄長用性命征戰而來,權雖無父親兄長行軍能力,但也不能將江東之地拱手相讓。傳言出自外人,周公瑾乃兄長也,權自然相信兄長,而非外人也。”
“再者,隻要能守住江東,就算是公瑾有心為主也無妨,兄長與公瑾情同手足也。”
聽到此處,張昭十分佩服地看著孫權。
孫權年僅十六歲,就有這般見識和氣量,心性沉穩,當屬難得也。
從孫權身上,張昭看到了江東未來的希望。
“主公盡可放心去也,江東已迎雄主,定然能將孫家發揚光大。”
孫策被刺殺的消息傳到了遠在下邳城外的曹操大營中。
曹操內心頗為複雜,畢竟此刻是攻取劉備的關鍵時刻,北麵袁紹也已有進展,平原郡一半被袁紹拿下。
而自己這一方已經殺到了劉備的治所城池下邳城前,唯獨南麵的孫策尚未推進半步便已一命嗚唿。
這讓曹操頗為為難。
進退之事還得商量,隻可惜此刻郭嘉並不在身邊。
至於對孫策本人,曹操既有關注和讚賞,也有忌憚和警惕。
當初孫策力拔山兮氣蓋世,橫掃江東,曹操便形容孫策“猘兒不可爭鋒也”。
一方麵佩服孫策的勇猛和能力,另一方麵也形容孫策的銳意進取和潛在的威脅。
隻是在曹操眼裏,孫策並不適合平天下,而是一名得力戰將。
孫策雖然打起來很厲害,但是僅僅是一員項羽似的戰將,勇猛有餘,心性不足,當不了君王。就算他把江東打下來了,但那是以力服眾,這並不是君王應該采用的方式。項羽最終沒有獲得天下,同樣可以預料,孫策也可能坐不穩江東。
這一點,郭嘉與曹操意見相同。
曹操的理想很簡單,掃六合,平天下。
曆史上曹操欣賞的是孫權,不是孫策,曾經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如今令他擔憂之人,變成了三人。
東麵徐州的劉備,如今江東的孫權,還有一個突如其來的軍師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