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共同剿賊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曹操想著讓劉協盡快發布討賊檄文,便拿著起草好的詔書匆匆來找劉協。
誰知劉協不同意,還想掙紮一番,曹操當即用董承之事威脅劉協。
希望劉協能看清形勢,安心做天子。
正當劉協無可奈何,準備簽署之時,荀彧匆匆跑進宮殿,在曹操耳邊輕聲嘀咕了幾句。
曹操眉頭緊鎖,而後看了一眼劉協,便快速離去。
二人一路快馬加鞭,迴到曹操司空府。
郭嘉和荀攸早已經等候在府中。
見曹操與荀彧迴來,二人起身行禮。
曹操揮了揮手,問道:“文若,細細說來。”
荀彧說道:“主公,剛剛得到消息,劉備廣發告示,布告天下,願請陛下入主徐州。”
荀攸上前接道:“主公,徐州之地乃戰略要地,擁有富饒的土地和廣袤的平原,劉備更是擁兵數萬,帳下謀士戰將數十名。若真讓陛下與劉備一道,天下諸侯都得聽劉備號令。”
“好了一個劉備!”
曹操哼了一聲,心中盤算著如何應對。
郭嘉也不得不感歎:“廣告天下,請陛下入主徐州之計,確實妙。不僅擊破了劉備乃漢賊之說,讓世人都明白了劉備的忠心,還與主公爭奪天子,以便他號令諸侯。真乃妙計也,妙計也!”
郭嘉心裏清楚,這般計謀定然出自趙塵。
兩人尚未再次相見,計謀交手已然過了好幾迴合。
今後若是曹操出兵取劉備,他與趙塵之間的交手機會定會更多。
可從至今的戰況判斷,不管是戰場對決還是謀事謀勢,郭嘉已然明白自己並不是趙塵的對手,想要取勝,隻有聯合眾人的智謀。
他心中默默感歎:“此人計謀不可估量!”
曹操打斷郭嘉的些許憂傷,問道:“奉孝認為如何應對?”
郭嘉重新振作,提出第一個建議:“此事萬不可讓陛下知曉。”
眾人思索了片刻,便明白了其中道理。
劉協本就是希望劉備能成為他複興漢室的戰將,入主徐州正好符合劉協的訴求。
他一旦知曉,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到時候鬧得許昌動亂,煩心的還是曹操。
“劉備此計自然是想要甩開賊的身份,若是主公再用藐視皇權之事強加於劉備,恐怕其他諸侯不願相信。但關羽進犯汝南郡之事,乃不爭的事實,主公大可大肆宣揚,說劉備不顧陛下安危,來取陛下手中的汝南郡,而後速速讓陛下廣發繳賊檄文,昭告天下。”
荀攸有所不解:“可若是沒有諸侯響應,該當如何?”
郭嘉迴道:“無妨,其他諸侯不必理會,有兩個人定會響應。”
“何人?”
“河北袁紹,江東孫策。”
“哦?奉孝何出此言?”曹操瞬間來了興致。
郭嘉迴道:“主公,河北袁紹與劉備和趙塵有新仇舊恨,剿賊檄文正好給了袁紹一個出兵的借口,豈有不動之理?江東孫策,一直垂涎廣陵郡,主公可修書一封,說攻取劉備之後,孫策便是廣陵太守,孫策必定出擊。如此一來,袁紹從北麵取青州,孫策從南麵取廣陵,主公從西麵取下邳,劉備就算有千萬戰將也無從應對。”
曹操聽之,當即拍手叫好。
荀彧也說道:“其他諸侯不足為懼,若是能得到袁本初和孫伯符的協助,攻取徐州定然可行。”
“好,按照奉孝之計速速行事。”
話音一落,眾人便各自做事。
一時間,中原地帶便傳播了兩條消息,一則便是從兗州散發出去的,劉備對陛下不利,遣二弟關羽謀取陛下的汝南郡,另一則便是劉備願請陛下入主徐州。
兩則原本就矛盾的消息,被眾諸侯傳的沸沸揚揚,成了百姓飯前茶後的談資。
至於許都,曹操再次迴到劉協跟前,逼迫著劉協簽署剿賊檄文。
劉協無奈,也不想再掙紮,隻能乖乖下詔檄文。
剿賊檄文一出,天下震動。
眾諸侯無不驚歎。
曹操寫給袁紹的書信,也第一時間送到了河北袁紹手中。
此刻的袁紹還在與公孫瓚糾結,公孫瓚堅守不出的策略讓袁紹頗為頭疼。
對於高樓,袁紹也找不到好的辦法應對,隻能兩軍相持。
可公孫瓚乃本土作戰,而袁紹卻是長途來襲,兩者優劣立判。
收到曹操的書信,袁紹更加猶豫不決了。
逢紀立刻建議:“主公,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曹操與劉備之間恩怨,已然天下皆知,兩家之間必有一戰。如今曹操借助天子詔書,將劉備定為逆賊,又發布繳賊檄文,意圖號召天下諸侯共同繳劉,與對付主公從弟的計謀如出一轍,其目的十分簡單,就是要剿滅劉備。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軍完全可以坐收漁利,趁此機會收迴青州。”
袁紹聽之,微笑著點了點頭:“嗯,元圖言之有理。”
前段時間剛剛被放出來的田豐,急忙建議:“主公,此事確如元圖所言,乃千載難逢之機也。”
聽到此話,逢紀自豪地捋了捋小胡須。
田豐又說道:“隻是主公不一定非要與曹操一道,對付劉備。劉備帳下猛將、良謀眾多,又占據青、徐兩州,糧草充足,精兵數萬,不容易對付。可趁曹操出兵剿劉備之時,襲擊曹操後方的許昌,若是能趁機將天子迎接到鄴城,對主公而言更為有利。不僅可以取得兗州關鍵之地,又能如曹操這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又聽之,也覺得有道理。
一時間又開始猶豫,左右搖擺。
台下眾人便紛紛爭論,基本都是分成兩派,或讚同田豐,或讚同逢紀。
倒是郭圖,眼咕嚕一轉,來了個主意。
“主公,臣認為,不論是出兵與曹操一道攻打劉備,還是趁曹操出兵之際直搗許昌,首先便是要出兵,要答應曹操,以便穩住曹操,我軍才會有機可乘。”
此言一出,田豐、審配、逢紀等人紛紛側眼相看,一個謀士怎得會說出這般計謀。
出兵之事,毫無目的,乃兵家大忌也,豈有先出兵再說之理。
田豐還想勸,可誰知袁紹舉手阻止。
隻見袁紹微笑著說道:“公則之言甚得吾心。眾將聽令,準備起兵,見機行事。至於迴曹操的書信,就有勞公則了。”
郭圖笑眯眯地迴道:“主公英明。”
田豐無奈,隻能默默地閉上嘴。
可不能再多嘴了,先前的牢獄之災便是前車之鑒。
誰知劉協不同意,還想掙紮一番,曹操當即用董承之事威脅劉協。
希望劉協能看清形勢,安心做天子。
正當劉協無可奈何,準備簽署之時,荀彧匆匆跑進宮殿,在曹操耳邊輕聲嘀咕了幾句。
曹操眉頭緊鎖,而後看了一眼劉協,便快速離去。
二人一路快馬加鞭,迴到曹操司空府。
郭嘉和荀攸早已經等候在府中。
見曹操與荀彧迴來,二人起身行禮。
曹操揮了揮手,問道:“文若,細細說來。”
荀彧說道:“主公,剛剛得到消息,劉備廣發告示,布告天下,願請陛下入主徐州。”
荀攸上前接道:“主公,徐州之地乃戰略要地,擁有富饒的土地和廣袤的平原,劉備更是擁兵數萬,帳下謀士戰將數十名。若真讓陛下與劉備一道,天下諸侯都得聽劉備號令。”
“好了一個劉備!”
曹操哼了一聲,心中盤算著如何應對。
郭嘉也不得不感歎:“廣告天下,請陛下入主徐州之計,確實妙。不僅擊破了劉備乃漢賊之說,讓世人都明白了劉備的忠心,還與主公爭奪天子,以便他號令諸侯。真乃妙計也,妙計也!”
郭嘉心裏清楚,這般計謀定然出自趙塵。
兩人尚未再次相見,計謀交手已然過了好幾迴合。
今後若是曹操出兵取劉備,他與趙塵之間的交手機會定會更多。
可從至今的戰況判斷,不管是戰場對決還是謀事謀勢,郭嘉已然明白自己並不是趙塵的對手,想要取勝,隻有聯合眾人的智謀。
他心中默默感歎:“此人計謀不可估量!”
曹操打斷郭嘉的些許憂傷,問道:“奉孝認為如何應對?”
郭嘉重新振作,提出第一個建議:“此事萬不可讓陛下知曉。”
眾人思索了片刻,便明白了其中道理。
劉協本就是希望劉備能成為他複興漢室的戰將,入主徐州正好符合劉協的訴求。
他一旦知曉,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到時候鬧得許昌動亂,煩心的還是曹操。
“劉備此計自然是想要甩開賊的身份,若是主公再用藐視皇權之事強加於劉備,恐怕其他諸侯不願相信。但關羽進犯汝南郡之事,乃不爭的事實,主公大可大肆宣揚,說劉備不顧陛下安危,來取陛下手中的汝南郡,而後速速讓陛下廣發繳賊檄文,昭告天下。”
荀攸有所不解:“可若是沒有諸侯響應,該當如何?”
郭嘉迴道:“無妨,其他諸侯不必理會,有兩個人定會響應。”
“何人?”
“河北袁紹,江東孫策。”
“哦?奉孝何出此言?”曹操瞬間來了興致。
郭嘉迴道:“主公,河北袁紹與劉備和趙塵有新仇舊恨,剿賊檄文正好給了袁紹一個出兵的借口,豈有不動之理?江東孫策,一直垂涎廣陵郡,主公可修書一封,說攻取劉備之後,孫策便是廣陵太守,孫策必定出擊。如此一來,袁紹從北麵取青州,孫策從南麵取廣陵,主公從西麵取下邳,劉備就算有千萬戰將也無從應對。”
曹操聽之,當即拍手叫好。
荀彧也說道:“其他諸侯不足為懼,若是能得到袁本初和孫伯符的協助,攻取徐州定然可行。”
“好,按照奉孝之計速速行事。”
話音一落,眾人便各自做事。
一時間,中原地帶便傳播了兩條消息,一則便是從兗州散發出去的,劉備對陛下不利,遣二弟關羽謀取陛下的汝南郡,另一則便是劉備願請陛下入主徐州。
兩則原本就矛盾的消息,被眾諸侯傳的沸沸揚揚,成了百姓飯前茶後的談資。
至於許都,曹操再次迴到劉協跟前,逼迫著劉協簽署剿賊檄文。
劉協無奈,也不想再掙紮,隻能乖乖下詔檄文。
剿賊檄文一出,天下震動。
眾諸侯無不驚歎。
曹操寫給袁紹的書信,也第一時間送到了河北袁紹手中。
此刻的袁紹還在與公孫瓚糾結,公孫瓚堅守不出的策略讓袁紹頗為頭疼。
對於高樓,袁紹也找不到好的辦法應對,隻能兩軍相持。
可公孫瓚乃本土作戰,而袁紹卻是長途來襲,兩者優劣立判。
收到曹操的書信,袁紹更加猶豫不決了。
逢紀立刻建議:“主公,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曹操與劉備之間恩怨,已然天下皆知,兩家之間必有一戰。如今曹操借助天子詔書,將劉備定為逆賊,又發布繳賊檄文,意圖號召天下諸侯共同繳劉,與對付主公從弟的計謀如出一轍,其目的十分簡單,就是要剿滅劉備。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軍完全可以坐收漁利,趁此機會收迴青州。”
袁紹聽之,微笑著點了點頭:“嗯,元圖言之有理。”
前段時間剛剛被放出來的田豐,急忙建議:“主公,此事確如元圖所言,乃千載難逢之機也。”
聽到此話,逢紀自豪地捋了捋小胡須。
田豐又說道:“隻是主公不一定非要與曹操一道,對付劉備。劉備帳下猛將、良謀眾多,又占據青、徐兩州,糧草充足,精兵數萬,不容易對付。可趁曹操出兵剿劉備之時,襲擊曹操後方的許昌,若是能趁機將天子迎接到鄴城,對主公而言更為有利。不僅可以取得兗州關鍵之地,又能如曹操這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又聽之,也覺得有道理。
一時間又開始猶豫,左右搖擺。
台下眾人便紛紛爭論,基本都是分成兩派,或讚同田豐,或讚同逢紀。
倒是郭圖,眼咕嚕一轉,來了個主意。
“主公,臣認為,不論是出兵與曹操一道攻打劉備,還是趁曹操出兵之際直搗許昌,首先便是要出兵,要答應曹操,以便穩住曹操,我軍才會有機可乘。”
此言一出,田豐、審配、逢紀等人紛紛側眼相看,一個謀士怎得會說出這般計謀。
出兵之事,毫無目的,乃兵家大忌也,豈有先出兵再說之理。
田豐還想勸,可誰知袁紹舉手阻止。
隻見袁紹微笑著說道:“公則之言甚得吾心。眾將聽令,準備起兵,見機行事。至於迴曹操的書信,就有勞公則了。”
郭圖笑眯眯地迴道:“主公英明。”
田豐無奈,隻能默默地閉上嘴。
可不能再多嘴了,先前的牢獄之災便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