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肥田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昭此時也在心裏盤算著,以裏正為例,他家一共有十畝良田,往年收成每畝一石半,也就是一共十五石,
此時的一石糧食等於一百斤,一家人起早貪黑、苦心照料半年,也隻能收上來一千五百斤糧食。
除此之外,還要扣除稅收的百分之十五,還餘下一千二百七十五斤,一年收兩季,也就是兩千五百五十斤。
糧行的小麥收購價,好的時候也才六文錢一斤,即便他們不留糧種,不留自己吃的,全部換成銀子,也才一萬五千三百文,十五兩銀子。
別看這十五兩銀子乍一聽不算少,可在這村子裏,有幾家能跟裏正一樣有十畝良田的。
大多數人家的土地都少得可憐,零零散散加起來,不過幾畝薄田,靠著那點土地產出的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都顯得捉襟見肘。
況且裏正家裏人也不少,三個兒子一個閨女,閨女此時已經嫁人,家裏還剩裏正夫妻倆,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兩個孫子兩個孫女,加在一塊有十二口人,這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全指著這十五兩銀子來支撐。
往年他們要是能碰上老天爺賞臉,風調雨順的,倒也勉強能夠一家人的日常吃用,可要是遇到荒年,糧食減產,家裏的人就要吃不飽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孟昭提出要在村子裏開設作坊的時候,裏正打心眼裏感到高興,對於農戶人來說,這是極少見的能有旁的收入來源的機會。
可誰能想到,孟昭不僅在村子裏建了作坊,還有這麽好的肥田方子,一畝地三石糧食,十畝地,一年下來能有三十兩的結餘,即便他們不出去做工,靠著這三十兩銀子,也能讓他們吃飽穿暖,這誰能不激動啊。
孟昭倒是沒那麽滿意,現代的小麥,一畝地收成少說也有七八百斤,而現在一畝地收到三百斤,就讓裏正激動成這個樣子,實在是往年日子過得太苦了。
但不管怎麽說,效果是有的,啥都得慢慢來,畢竟一口氣也吃不成個胖子。
於是也歡喜地說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原本也就是試試,沒想到真的能成。”
看著孟昭如此,裏正有些愧疚,可他也實在沒辦法,鄉親們的日子過得太苦,辛辛苦苦一整年,也就勉強糊口,遇到個病痛災荒,好點的賣地賣房,差點的就是直接賣兒賣女,孟昭願意把作坊開在村子裏,已經是救了他們村子,所以接下來的話,他實在是有些說不出口。
“還有一件事……就是……”
孟昭心思細膩,看到裏正這般糾結,心裏便猜到了他想說什麽,於是主動問道:“裏正是想問肥田的方子?”
裏正愧疚地點了點頭,參與這次試用的不僅隻有他家,還有村子裏其他的幾戶人家,這事想瞞是瞞不住的,可這麽好的法子,真要叫人掏出來,他實在是說不出口。
孟昭看穿了他的心思,笑著說道:“這肥田的法子,本就是我偶然尋得的,如果能因為這方子讓更多人吃飽飯,也算是給我積福了,所以我願意教給大家。”
聽到孟昭的這番話,裏正激動得眼眶都紅了,“真的麽?”
孟昭點了點頭,“其實這肥田的法子並不複雜,用的東西大家在村裏都能找得到,就是可能數量上不太夠。大家夥要是願意自己動手做,那就自己做;要是家裏沒有那些材料,想從我這兒買,也可以。都是鄉裏鄉親的,我肯定給大家一個實惠的價格。”
豬糞是豬場產生的一項收益,方子可以分享,但豬糞自然不能免費提供。
裏正急切的點了點頭,“好好好,我一定把這事都告訴村民們。”
等二人又聊了一會,外頭傳來玉梅嫂子的聲音,“爹,昭昭,你們聊完沒有?等下新媳婦就該過來了,別再趕不上了。”
此時剛收了麥子,時間充裕得很,孟昭和裏正都不著急,知道有的是時間。
孟昭一到鳳娥嬸子家,就被鳳娥嬸子熱情地拉住了手,“昭昭,你能來,嬸子我真是太高興了!”
她知道孟昭平日忙的厲害,能抽空過來一趟,可真是給足了她麵子。
“嬸子成天念叨的兒媳婦,今兒我可算有機會見上一麵了,我怎麽能不來瞧瞧呢!”
聽到這話,鳳娥嬸子不由得笑了出來,這話倒沒說錯,她家那兩個一直娶不上媳婦的兒子,可沒少讓她操心,今個總算是了了一樁心事,而且也都是托孟昭的福。
鳳娥嬸子把孟昭跟三個孩子領到了一間新房裏,“外頭人多,烏央烏央的,別吵著你們,這屋子是我新捯飭出來的,你們就在這屋子裏坐著。”
今年春耕結束後,沈家村掀起了一股蓋房的熱潮,鳳娥嬸子自然也不甘落後,一下子蓋了四間新房,兩個兒子一人兩間,這樣誰都沒話說。
孟昭坐下後,貼心地說道:“嬸子,今個你可是喜婆婆,外頭估計還有一堆事呢,就別管我了,出去忙活吧。”
鳳娥嬸子點了點頭,給她把茶倒上,還叮囑她想吃什麽就盡管拿,這才放心地出去繼續忙活了。
盡管鳳娥嬸子給她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耐不住一個個的都來尋她,還都不肯直說,非要先攀點關係,再明裏暗裏的打探肥田的事,她都沒想到竟然還能在沈家村,攀上跟他爹的親戚,給她都弄無語了。
“昭昭……,有件事,嬸子實在不知道該咋說,就是你前些日子,讓人在地裏淋的那些個東西,是用啥做的啊?嬸子也沒別的意思,實在是今年家裏收成差,想著要是能買點這東西澆到地裏,說不定年底還能多收個兩石糧食呢。”
剛才房間裏圍著熱熱鬧鬧的人群,此時也都沉默了下來,畢竟大家夥來這,為的都是一個目的,有人問了出來,心裏自然是鬆了一口氣。
孟昭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個啊,其實是我自己從書裏琢磨出來的,之前不是還在村子裏試麽,原本我心裏也是沒底。”
聽到這,有些人頭更低了,當初試驗田的事,裏正在村子裏提前問過的,隻是他們裏頭的有些人,心裏擔心,就沒答應。
孟昭頓了頓繼續說道:“其實這法子簡單的很,用的東西也都是平常隨處可見的,我已經把法子教給裏正了,裏正說等把今年的糧稅交上去,誰家要是想學,就一塊去他那學。”
此時的一石糧食等於一百斤,一家人起早貪黑、苦心照料半年,也隻能收上來一千五百斤糧食。
除此之外,還要扣除稅收的百分之十五,還餘下一千二百七十五斤,一年收兩季,也就是兩千五百五十斤。
糧行的小麥收購價,好的時候也才六文錢一斤,即便他們不留糧種,不留自己吃的,全部換成銀子,也才一萬五千三百文,十五兩銀子。
別看這十五兩銀子乍一聽不算少,可在這村子裏,有幾家能跟裏正一樣有十畝良田的。
大多數人家的土地都少得可憐,零零散散加起來,不過幾畝薄田,靠著那點土地產出的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都顯得捉襟見肘。
況且裏正家裏人也不少,三個兒子一個閨女,閨女此時已經嫁人,家裏還剩裏正夫妻倆,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兩個孫子兩個孫女,加在一塊有十二口人,這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全指著這十五兩銀子來支撐。
往年他們要是能碰上老天爺賞臉,風調雨順的,倒也勉強能夠一家人的日常吃用,可要是遇到荒年,糧食減產,家裏的人就要吃不飽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孟昭提出要在村子裏開設作坊的時候,裏正打心眼裏感到高興,對於農戶人來說,這是極少見的能有旁的收入來源的機會。
可誰能想到,孟昭不僅在村子裏建了作坊,還有這麽好的肥田方子,一畝地三石糧食,十畝地,一年下來能有三十兩的結餘,即便他們不出去做工,靠著這三十兩銀子,也能讓他們吃飽穿暖,這誰能不激動啊。
孟昭倒是沒那麽滿意,現代的小麥,一畝地收成少說也有七八百斤,而現在一畝地收到三百斤,就讓裏正激動成這個樣子,實在是往年日子過得太苦了。
但不管怎麽說,效果是有的,啥都得慢慢來,畢竟一口氣也吃不成個胖子。
於是也歡喜地說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原本也就是試試,沒想到真的能成。”
看著孟昭如此,裏正有些愧疚,可他也實在沒辦法,鄉親們的日子過得太苦,辛辛苦苦一整年,也就勉強糊口,遇到個病痛災荒,好點的賣地賣房,差點的就是直接賣兒賣女,孟昭願意把作坊開在村子裏,已經是救了他們村子,所以接下來的話,他實在是有些說不出口。
“還有一件事……就是……”
孟昭心思細膩,看到裏正這般糾結,心裏便猜到了他想說什麽,於是主動問道:“裏正是想問肥田的方子?”
裏正愧疚地點了點頭,參與這次試用的不僅隻有他家,還有村子裏其他的幾戶人家,這事想瞞是瞞不住的,可這麽好的法子,真要叫人掏出來,他實在是說不出口。
孟昭看穿了他的心思,笑著說道:“這肥田的法子,本就是我偶然尋得的,如果能因為這方子讓更多人吃飽飯,也算是給我積福了,所以我願意教給大家。”
聽到孟昭的這番話,裏正激動得眼眶都紅了,“真的麽?”
孟昭點了點頭,“其實這肥田的法子並不複雜,用的東西大家在村裏都能找得到,就是可能數量上不太夠。大家夥要是願意自己動手做,那就自己做;要是家裏沒有那些材料,想從我這兒買,也可以。都是鄉裏鄉親的,我肯定給大家一個實惠的價格。”
豬糞是豬場產生的一項收益,方子可以分享,但豬糞自然不能免費提供。
裏正急切的點了點頭,“好好好,我一定把這事都告訴村民們。”
等二人又聊了一會,外頭傳來玉梅嫂子的聲音,“爹,昭昭,你們聊完沒有?等下新媳婦就該過來了,別再趕不上了。”
此時剛收了麥子,時間充裕得很,孟昭和裏正都不著急,知道有的是時間。
孟昭一到鳳娥嬸子家,就被鳳娥嬸子熱情地拉住了手,“昭昭,你能來,嬸子我真是太高興了!”
她知道孟昭平日忙的厲害,能抽空過來一趟,可真是給足了她麵子。
“嬸子成天念叨的兒媳婦,今兒我可算有機會見上一麵了,我怎麽能不來瞧瞧呢!”
聽到這話,鳳娥嬸子不由得笑了出來,這話倒沒說錯,她家那兩個一直娶不上媳婦的兒子,可沒少讓她操心,今個總算是了了一樁心事,而且也都是托孟昭的福。
鳳娥嬸子把孟昭跟三個孩子領到了一間新房裏,“外頭人多,烏央烏央的,別吵著你們,這屋子是我新捯飭出來的,你們就在這屋子裏坐著。”
今年春耕結束後,沈家村掀起了一股蓋房的熱潮,鳳娥嬸子自然也不甘落後,一下子蓋了四間新房,兩個兒子一人兩間,這樣誰都沒話說。
孟昭坐下後,貼心地說道:“嬸子,今個你可是喜婆婆,外頭估計還有一堆事呢,就別管我了,出去忙活吧。”
鳳娥嬸子點了點頭,給她把茶倒上,還叮囑她想吃什麽就盡管拿,這才放心地出去繼續忙活了。
盡管鳳娥嬸子給她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耐不住一個個的都來尋她,還都不肯直說,非要先攀點關係,再明裏暗裏的打探肥田的事,她都沒想到竟然還能在沈家村,攀上跟他爹的親戚,給她都弄無語了。
“昭昭……,有件事,嬸子實在不知道該咋說,就是你前些日子,讓人在地裏淋的那些個東西,是用啥做的啊?嬸子也沒別的意思,實在是今年家裏收成差,想著要是能買點這東西澆到地裏,說不定年底還能多收個兩石糧食呢。”
剛才房間裏圍著熱熱鬧鬧的人群,此時也都沉默了下來,畢竟大家夥來這,為的都是一個目的,有人問了出來,心裏自然是鬆了一口氣。
孟昭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個啊,其實是我自己從書裏琢磨出來的,之前不是還在村子裏試麽,原本我心裏也是沒底。”
聽到這,有些人頭更低了,當初試驗田的事,裏正在村子裏提前問過的,隻是他們裏頭的有些人,心裏擔心,就沒答應。
孟昭頓了頓繼續說道:“其實這法子簡單的很,用的東西也都是平常隨處可見的,我已經把法子教給裏正了,裏正說等把今年的糧稅交上去,誰家要是想學,就一塊去他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