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媽穩穩地騎著車,她的心情既輕鬆又帶著一絲期待。前麵兒童座上的珠兒乖巧地坐著,小手一隻扶著藤椅扶手,另一隻剛緊緊抓著晶媽的衣角,時不時露出天真的笑容。一路上,微風輕拂著ta們的臉龐,仿佛也在分享著這份歸家的喜悅。
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築,在梁小珠眼中卻又有著別樣的陌生感。每一處街角、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過去的迴憶,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時光如電影般在她腦海中閃過。
當ta們終於來到姥姥家街口時,晶媽停下了車,輕輕地拍了拍珠兒的頭,示意她要準備下車了。然後,兩人一同踏上了那熟悉的街道,腳步聲在舊城區獨有的麻石地磚上迴蕩著,仿佛是一首歡快的樂章。
打開姥姥家的門,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那時候的姥姥正坐在客廳的兩用沙發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身上,給她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她看到晶媽和珠兒迴來,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中滿是慈愛。
姥姥的頭發雖然已經花白花白了,但在陽光下卻閃爍著炫目的光,就像冬日裏最璀璨的雪花。她的聲音洪亮有力,中氣十足,與珠兒記憶中的那個容光煥發的老人一模一樣。她一邊拉著晶媽和珠兒的手,一邊不停地說著話,那種熱情仿佛她們仨是久別重逢一樣。
看著眼前的姥姥,晶媽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無論外麵的世界如何變化,這裏永遠是她溫暖的港灣,是她心靈的寄托。而珠兒呢,也被姥姥的熱情所感染,開心地圍著姥姥轉來轉去,笑聲清脆悅耳,整個屋子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姥姥家與鄰居共用的廚房剛完成分戶裝修,一堵約兩米高的水泥磚牆,將兩戶人家的廚房整齊分隔開來。外公外婆的那間屋子呀,可真是別有一番古典韻味呢。那是一間租來的江南西關老式民居,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樓齡著實不小啦。聽老人們說啊,在那遙遠的民國時期,這客廳與二樓曾經熱鬧非凡,是一個商戶用來經營五金和紐扣批發的地方呢。正因為此,那大廳的天窗設計得高高的但非常明亮,一方麵是為了能夠讓充足的陽光灑進來,給整個屋子帶來明亮的感覺;另一方麵呢,也是為了方便二樓那半開放式閣樓裏的工人借助那精巧的滑輪機順利地上下運送貨物。整棟樓僅僅隻有三層,這在當時的舊屋當中可是極為常見的高度呢。二樓是嵌入式的設計架建在大廳中後庭的位置,三樓也是在此基礎上,修建在中後庭的位置,這樣,剛好就騰出了天窗位置沒有任何障礙物遮攔了。後來呀,屋主與外公一家簽訂了一份長期的租約合同,直到阿珠讀初二之前,外公外婆一家四代人就一直開開心心、幸福和諧地住在這幸福的一樓。ta們在這裏度過了無數個溫馨的日子,每一個角落都仿佛承載著滿滿的迴憶,那古老的牆壁上的掛鍾每到一個整點時,都會立即響起相應的聲響,兩點就自動敲兩下“鐺,鐺”,十二點就敲十二下“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每隔三十分鍾會自動敲一下“鐺”,而每一次鍾聲響起,都似乎是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記得阿珠聽外公外婆說,這屋子轉租給他們,是因為曾祖父也曾經嚐試經商了一段時間,但沒怎麽掙到錢,所以經商沒有多久就結束了業務。後來,找到了一家工廠入職後來又辦了退休。來到了外公這一代,當那一聲莊嚴而嘹亮的祖國成立大典宣言響起,響徹神州大地之時,整個世界仿佛都為之震顫。外公,這位平凡而堅韌的老一輩勞動者,猶如一顆閃耀的星辰,被命運之神引領著踏入了新的征程。
祖國成立後,社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外公林有文 憑借著自己的勤勞與聰慧,被安排進入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國營水泥廠,開啟了他全新的人生篇章——成為一名電工學徒。從那一刻起,他便將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了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之中。
在那個艱苦而又充滿希望的歲月裏,外公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每一個電學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實踐的機會。他白天跟著師傅們穿梭於錯綜複雜的電線之間,夜晚則在昏暗的燈光下默默溫習所學的理論。那一本本沾滿灰塵的電工書籍,仿佛是他通往光明未來的階梯,每一頁都見證著他的努力與堅持。在那時剛學會吸煙的他為了夜班值班時有足夠精神不打瞌睡,不知不覺間煙癮越來越大了,成為了日後他晚年經常咳嗽和肝髒受損的元兇。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學習曆程,雖然隻有小學學曆的外公林有文,終於學有所成,他憑借著紮實的專業技能和出色的工作表現,一步步晉升當上了班長,可以有自己的辦公室了。從此,他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帶領著一群年輕的工友們在水泥廠的電力係統中揮灑著汗水,創造著價值。
隨著外公事業的穩定,家中的經濟狀況也逐漸得到改善。他深知電工這份職業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上所承載的那份責任。在他的心中,隻有讓更多的人掌握好電工技術,才能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出更大的力量。所以他除了日常勤勤懇懇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之外,還不辭勞苦源源不斷地為廠裏培養一批又一批年輕的電工技術人員,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以藍領這個工種為榮,為廠裏的機電工作組不斷輸送年輕人才,為之後順利完成新老交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順理成章,在此環境之下耳聞目染的兩位舅舅也深受啟發,高中畢業後紛紛先後投身於電工行業。他們如同兩顆璀璨的新星,在電工領域中不斷磨礪自己,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華,相繼成為了擁有國家高級職稱的電工。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家族的榮耀,也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可以說,他們一家真真正正地成為了令人敬仰的電工世家。在這個家族中,每一代人都傳承著對電工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的基礎事業添磚加瓦。他們的奮鬥故事,如同那閃爍的電流,貫穿了時代的長河,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創造更偉大的成就。
而改革後,這幢西關大宅的二樓和三樓也陸續住進居民,不再有商業活動。少了商家的叫囂聲,但卻多了煙火氣。而外公一家的屋子位於一樓地下,共有三個房間和一個客廳,房間和很多當地老百姓的屋子一樣由木板隔開,裏屋光線昏暗,傍晚就得開燈,但勝在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房子的實用麵積,而大廳采光則不錯。另外,還有三個小閣樓分別是珠兒媽媽和大舅舅結婚前用作臥室的,另一個則是小阿姨的小臥室,都是隻有一張床的格局,安在大門兩側牆身上。入門右邊有兩層,首層是小姨的,往上一層是當年珠兒母親的。對麵牆更高一點的地方,就是二樓樓梯的位置再往上麵一點點,是當年大舅舅的閣樓。在通過在大廳前庭兩邊牆身都安裝了小小u型金屬扶手作為簡易爬梯來用於 上落,簡約又實用,隻是看上去有些許危險,但習慣了也沒什麽難度了。在阿珠再小一點的時候,有時因為淘氣頂嘴惹外婆生氣了,就會躲上小阿姨的閣樓,不過每次都是顫顫驚驚的,生怕一不小心摔下來,特別是下去的時候,每次她都會怕得哇哇叫,真是“又怕死又反動”。而如今,外婆五個子女中除了小舅舅和小阿姨以外都結婚搬出去住了,所以,之前的三個小閣樓現在隻是用作堆放雜物。小阿姨與小舅舅住進了最裏麵的房間,用兩個很大的衣櫃連起來把彼此床鋪分隔開,就是說,裏房又被利用後間成了兩個更小的臥室。當時這個區域的老房子的一樓居民都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住戶會共用廚房和洗手間,像外公外婆家是25號就與鄰居27號李大姐家的廚房是相通相連的。後來廚房進行了分戶裝修。另外,二樓樓梯原本是開放式安在ta們家客廳入門門側,是木質結構,此次加建了木板立起來,並漆成綠色,連接處以黃色木條點綴,隔開樓梯與大廳空間,還順便新開了一個獨立門口方便二樓居民進出。而廚房的分戶,砌牆時為保障雙方采光,隻砌了約兩米高,因廚房有直通屋頂的天窗,考慮到樓高(足有六七米)與結構安全,牆砌成這樣的高度恰到好處,既省了成本,又保證了白天光線充足不用開燈耗電之餘,還提高了安全係數。一是不易剝落跌灰,二是大家都有了私人空間不被幹擾,三是不至於一旦一戶人失竊會牽連另一戶人。
母親把她帶迴到外婆家後便匆匆忙忙趕去上班了。
阿珠因白天不用上幼兒園,便找鄰居李大姐的孫女小開姐姐玩耍。小開的年紀比阿珠稍大點,個子也高一些。阿珠邀請小開來她外婆家玩小廚師遊戲,也就是大家說的“過家家”。不知不覺,兩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玩了許久,小開就想迴家了。但此時的阿珠卻玩興正濃,所以她對小開再三挽留。但小開拒絕後起身要走,阿珠心急之下,跑到門口關上鐵閘並反扣,不讓小開開門。小開也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姑娘,她見阿珠擋住了自己,就想推開阿珠,但阿珠老實不客氣地伸開雙手撐穩如石鍾地站在門前阻攔。小開一氣之下,抓起阿珠的手,張嘴就咬了一口,阿珠疼得大哭起來。這一鬧,雙方家長都被吸引過來,各自批評自家小孩並向對方道歉。李大姐責怪小開不該咬人,有什麽事情好好商量不應該動粗,更不能咬人。阿珠的小阿姨則教育阿珠要尊重和理解小夥伴,不然以後沒有人敢跟她做好朋友一起玩遊戲了。就這樣雙方小孩在家長的教育下誠懇地向對方道了歉,並握了手表示以後還是好夥伴還要相約一起玩。小朋友的世界裏沒有隔夜仇也很健忘,就這樣,兩個小姑娘的矛盾輕鬆化解了。
那天恰好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小阿姨難得清閑,安心地在家中幫忙精心照料著阿珠。阿珠那溫柔善良的母親呢,一直在飲食服務行業辛勤工作著,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她隻能輪休,不能休周日,因為這天通常是一周之中最為忙碌的一天。比如說這周休周一,下周就輪到周二休息,再下一周是周三休息,如此類推。每當夜幕降臨,天色漸漸暗下來的時候,阿珠就像一隻乖巧的小鳥般,靜靜地守在外婆家那古老而又熟悉的門口,目光緊緊地盯著街道的另一端,滿心期待地等待著媽媽下班歸來。
家中那座古老的大鍾啊,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銀白色的鍾擺隻要每隔兩三個月打開小小的“門〞,用特製的扭匙上滿法條後便會左右擺動精準地運行,帶動著黑色的時針和分針為這一家人精準報時,每天珠兒都盼著 兩支針“指天篤地”(六點整),因為外公說,當那指針穩穩地指向六點整的那一刻,媽媽就會結束一天的工作,邁著疲憊卻又堅定的步伐,準時迴到街口。媽媽一直都是如此的守時,幾手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差錯。每當阿珠遠遠地望見媽媽推著那輛有些破舊但卻承載著無數溫暖迴憶的質量超級棒的五羊牌自行車,從街角緩緩拐進內街時,她心中的喜悅就如同一股清泉瞬間湧上心頭,欣喜若狂的她,立刻像是離弦之箭一般,飛快地跑到車旁,迫不及待地雙腳踏上腳踏,小小的雙腳一動不動地在母親的自行車腳踏上站點著,雙手則緊緊地握住車頭那銀白反光且充滿安全感的金屬杠,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讓媽媽推著自己一路歡快地朝著姥姥家奔去,嘴裏還不停地歡快唿喊著:“我要踩媽媽的自行車迴到姥姥家嘍” 一路上,那清脆的笑聲和車輪轉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仿佛奏響了一首最動聽的歸家之歌。
晚飯過後,夕陽的餘暉還殘留著些許溫暖的色彩,灑在街道上,仿佛給整個世界都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紗衣。阿珠快樂地乖乖坐在自行車兒童藤椅上,由母親騎著車歡天喜地地,迴到了富善小學旁邊的家。
那同樣是一座江南西關大屋。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裏,仿佛一位曆經滄桑的老人,默默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它那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彰顯著濃厚的曆史底蘊,每一塊磚瓦都似乎承載著過去的記憶。走進屋內,一股渾厚的胡同氣息撲麵而來,那是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房子過道有點窄,乃至每次經過,都有點像進入了一條小胡同裏,在江南城市,這則叫“小窄巷”。
父親仍未歸國,她們母女倆更是需要與幾戶人共用廚房,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吧。業主為了確保房租收入的穩定,巧妙地將原本寬敞的屋子隔成了幾個小小的單間,雖然各自有了相對獨立的居住空間,但卻不得不共同使用一些公共設施,比如廚房、洗手間和浴室。走廊裏的光線有些昏暗,仿佛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氣,讓人感覺有些神秘而寧靜。
阿珠和媽媽迴到家後,剛穿越迴來童年的她終於可以略為放鬆。她們先打開水龍頭,讓清澈的水流衝刷掉一天的疲憊和塵埃,然後換上舒適的睡衣,準備開始享受屬於自己的夜晚時光。母親幫珠兒洗完澡後,阿珠拿出一盒小巧的遊戲卡片,和媽媽一起坐在床邊,玩起了有趣的算術遊戲。她們時而歡笑,時而緊張,仿佛忘記了一切煩惱和壓力,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裏。不知不覺間,時間悄然流逝,當鍾表的指針指向八點十分的時候,阿珠打了個哈欠,眼中露出一絲倦意。媽媽輕輕地摸了摸她的頭,溫柔地說道:“寶貝,該睡覺啦。”“不要,我要媽媽陪我去街上看月亮和搖‘鈴鐺’”晶媽笑著說:“好好好,誰叫你是我妹子,我的心肝寶貝呢?但說好,玩一會兒就要迴來睡覺了,九點之前就要上床,不然明天哥哥姐姐做早操你就起不來跟著一起做了。”“好,沒問題!”阿珠拍了拍胸口說。(雖然她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己能如此切換到稚氣十足的模樣與母親對話,但不得不說她是偷著樂並享受其中。)
與之前一樣,每晚睡前,阿珠的母親都會提著小凳子,牽著阿珠來到門口。坐在搪櫳木門的大門前那寬大的大台階上,一邊乘涼,一邊給她講故事。當然今天也不例外啦哈!這天蜀晶媽講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嫦娥姐姐》的故事。嫦娥姐姐與玉兔在月亮上孤獨卻幸福的生活,讓阿珠聽得甚是入迷,聽完還嚷著媽媽要唱兒歌。阿珠小時候最愛跟著媽媽唱《排排坐》和《團團轉》。此時母親拿起手中的鑰匙充當小鈴鐺打拍子,母女倆玩得十分開心。母親那串普普通通的鑰匙所發出的清脆聲響,如同一首美妙的樂曲,陪伴阿珠度過了無數夜晚。在阿珠心中,母親勤勞勇敢又聰慧,能讓小小的鑰匙變成獨特的“小鈴鐺”,簡直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佳作。而這聲音一直深深烙印在阿珠心底,直至成年後仍難以忘懷。阿珠暗自感慨,雖然莫名其妙地瞬間迴到過去著實是心不甘情不願,但能與母親以這種方式重逢,已是老天爺爺給予她的額外無比珍貴禮物了。此時此刻的她多麽希望,希望時間能放緩腳步,讓她與母親相伴的時光更長久些,好讓這份珍貴的親情在歲月中緩緩流淌,永不消逝。
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築,在梁小珠眼中卻又有著別樣的陌生感。每一處街角、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過去的迴憶,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時光如電影般在她腦海中閃過。
當ta們終於來到姥姥家街口時,晶媽停下了車,輕輕地拍了拍珠兒的頭,示意她要準備下車了。然後,兩人一同踏上了那熟悉的街道,腳步聲在舊城區獨有的麻石地磚上迴蕩著,仿佛是一首歡快的樂章。
打開姥姥家的門,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那時候的姥姥正坐在客廳的兩用沙發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身上,給她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她看到晶媽和珠兒迴來,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中滿是慈愛。
姥姥的頭發雖然已經花白花白了,但在陽光下卻閃爍著炫目的光,就像冬日裏最璀璨的雪花。她的聲音洪亮有力,中氣十足,與珠兒記憶中的那個容光煥發的老人一模一樣。她一邊拉著晶媽和珠兒的手,一邊不停地說著話,那種熱情仿佛她們仨是久別重逢一樣。
看著眼前的姥姥,晶媽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無論外麵的世界如何變化,這裏永遠是她溫暖的港灣,是她心靈的寄托。而珠兒呢,也被姥姥的熱情所感染,開心地圍著姥姥轉來轉去,笑聲清脆悅耳,整個屋子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姥姥家與鄰居共用的廚房剛完成分戶裝修,一堵約兩米高的水泥磚牆,將兩戶人家的廚房整齊分隔開來。外公外婆的那間屋子呀,可真是別有一番古典韻味呢。那是一間租來的江南西關老式民居,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樓齡著實不小啦。聽老人們說啊,在那遙遠的民國時期,這客廳與二樓曾經熱鬧非凡,是一個商戶用來經營五金和紐扣批發的地方呢。正因為此,那大廳的天窗設計得高高的但非常明亮,一方麵是為了能夠讓充足的陽光灑進來,給整個屋子帶來明亮的感覺;另一方麵呢,也是為了方便二樓那半開放式閣樓裏的工人借助那精巧的滑輪機順利地上下運送貨物。整棟樓僅僅隻有三層,這在當時的舊屋當中可是極為常見的高度呢。二樓是嵌入式的設計架建在大廳中後庭的位置,三樓也是在此基礎上,修建在中後庭的位置,這樣,剛好就騰出了天窗位置沒有任何障礙物遮攔了。後來呀,屋主與外公一家簽訂了一份長期的租約合同,直到阿珠讀初二之前,外公外婆一家四代人就一直開開心心、幸福和諧地住在這幸福的一樓。ta們在這裏度過了無數個溫馨的日子,每一個角落都仿佛承載著滿滿的迴憶,那古老的牆壁上的掛鍾每到一個整點時,都會立即響起相應的聲響,兩點就自動敲兩下“鐺,鐺”,十二點就敲十二下“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每隔三十分鍾會自動敲一下“鐺”,而每一次鍾聲響起,都似乎是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記得阿珠聽外公外婆說,這屋子轉租給他們,是因為曾祖父也曾經嚐試經商了一段時間,但沒怎麽掙到錢,所以經商沒有多久就結束了業務。後來,找到了一家工廠入職後來又辦了退休。來到了外公這一代,當那一聲莊嚴而嘹亮的祖國成立大典宣言響起,響徹神州大地之時,整個世界仿佛都為之震顫。外公,這位平凡而堅韌的老一輩勞動者,猶如一顆閃耀的星辰,被命運之神引領著踏入了新的征程。
祖國成立後,社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外公林有文 憑借著自己的勤勞與聰慧,被安排進入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國營水泥廠,開啟了他全新的人生篇章——成為一名電工學徒。從那一刻起,他便將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了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之中。
在那個艱苦而又充滿希望的歲月裏,外公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每一個電學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實踐的機會。他白天跟著師傅們穿梭於錯綜複雜的電線之間,夜晚則在昏暗的燈光下默默溫習所學的理論。那一本本沾滿灰塵的電工書籍,仿佛是他通往光明未來的階梯,每一頁都見證著他的努力與堅持。在那時剛學會吸煙的他為了夜班值班時有足夠精神不打瞌睡,不知不覺間煙癮越來越大了,成為了日後他晚年經常咳嗽和肝髒受損的元兇。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學習曆程,雖然隻有小學學曆的外公林有文,終於學有所成,他憑借著紮實的專業技能和出色的工作表現,一步步晉升當上了班長,可以有自己的辦公室了。從此,他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帶領著一群年輕的工友們在水泥廠的電力係統中揮灑著汗水,創造著價值。
隨著外公事業的穩定,家中的經濟狀況也逐漸得到改善。他深知電工這份職業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上所承載的那份責任。在他的心中,隻有讓更多的人掌握好電工技術,才能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出更大的力量。所以他除了日常勤勤懇懇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之外,還不辭勞苦源源不斷地為廠裏培養一批又一批年輕的電工技術人員,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以藍領這個工種為榮,為廠裏的機電工作組不斷輸送年輕人才,為之後順利完成新老交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順理成章,在此環境之下耳聞目染的兩位舅舅也深受啟發,高中畢業後紛紛先後投身於電工行業。他們如同兩顆璀璨的新星,在電工領域中不斷磨礪自己,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華,相繼成為了擁有國家高級職稱的電工。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家族的榮耀,也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可以說,他們一家真真正正地成為了令人敬仰的電工世家。在這個家族中,每一代人都傳承著對電工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的基礎事業添磚加瓦。他們的奮鬥故事,如同那閃爍的電流,貫穿了時代的長河,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創造更偉大的成就。
而改革後,這幢西關大宅的二樓和三樓也陸續住進居民,不再有商業活動。少了商家的叫囂聲,但卻多了煙火氣。而外公一家的屋子位於一樓地下,共有三個房間和一個客廳,房間和很多當地老百姓的屋子一樣由木板隔開,裏屋光線昏暗,傍晚就得開燈,但勝在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房子的實用麵積,而大廳采光則不錯。另外,還有三個小閣樓分別是珠兒媽媽和大舅舅結婚前用作臥室的,另一個則是小阿姨的小臥室,都是隻有一張床的格局,安在大門兩側牆身上。入門右邊有兩層,首層是小姨的,往上一層是當年珠兒母親的。對麵牆更高一點的地方,就是二樓樓梯的位置再往上麵一點點,是當年大舅舅的閣樓。在通過在大廳前庭兩邊牆身都安裝了小小u型金屬扶手作為簡易爬梯來用於 上落,簡約又實用,隻是看上去有些許危險,但習慣了也沒什麽難度了。在阿珠再小一點的時候,有時因為淘氣頂嘴惹外婆生氣了,就會躲上小阿姨的閣樓,不過每次都是顫顫驚驚的,生怕一不小心摔下來,特別是下去的時候,每次她都會怕得哇哇叫,真是“又怕死又反動”。而如今,外婆五個子女中除了小舅舅和小阿姨以外都結婚搬出去住了,所以,之前的三個小閣樓現在隻是用作堆放雜物。小阿姨與小舅舅住進了最裏麵的房間,用兩個很大的衣櫃連起來把彼此床鋪分隔開,就是說,裏房又被利用後間成了兩個更小的臥室。當時這個區域的老房子的一樓居民都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住戶會共用廚房和洗手間,像外公外婆家是25號就與鄰居27號李大姐家的廚房是相通相連的。後來廚房進行了分戶裝修。另外,二樓樓梯原本是開放式安在ta們家客廳入門門側,是木質結構,此次加建了木板立起來,並漆成綠色,連接處以黃色木條點綴,隔開樓梯與大廳空間,還順便新開了一個獨立門口方便二樓居民進出。而廚房的分戶,砌牆時為保障雙方采光,隻砌了約兩米高,因廚房有直通屋頂的天窗,考慮到樓高(足有六七米)與結構安全,牆砌成這樣的高度恰到好處,既省了成本,又保證了白天光線充足不用開燈耗電之餘,還提高了安全係數。一是不易剝落跌灰,二是大家都有了私人空間不被幹擾,三是不至於一旦一戶人失竊會牽連另一戶人。
母親把她帶迴到外婆家後便匆匆忙忙趕去上班了。
阿珠因白天不用上幼兒園,便找鄰居李大姐的孫女小開姐姐玩耍。小開的年紀比阿珠稍大點,個子也高一些。阿珠邀請小開來她外婆家玩小廚師遊戲,也就是大家說的“過家家”。不知不覺,兩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玩了許久,小開就想迴家了。但此時的阿珠卻玩興正濃,所以她對小開再三挽留。但小開拒絕後起身要走,阿珠心急之下,跑到門口關上鐵閘並反扣,不讓小開開門。小開也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姑娘,她見阿珠擋住了自己,就想推開阿珠,但阿珠老實不客氣地伸開雙手撐穩如石鍾地站在門前阻攔。小開一氣之下,抓起阿珠的手,張嘴就咬了一口,阿珠疼得大哭起來。這一鬧,雙方家長都被吸引過來,各自批評自家小孩並向對方道歉。李大姐責怪小開不該咬人,有什麽事情好好商量不應該動粗,更不能咬人。阿珠的小阿姨則教育阿珠要尊重和理解小夥伴,不然以後沒有人敢跟她做好朋友一起玩遊戲了。就這樣雙方小孩在家長的教育下誠懇地向對方道了歉,並握了手表示以後還是好夥伴還要相約一起玩。小朋友的世界裏沒有隔夜仇也很健忘,就這樣,兩個小姑娘的矛盾輕鬆化解了。
那天恰好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小阿姨難得清閑,安心地在家中幫忙精心照料著阿珠。阿珠那溫柔善良的母親呢,一直在飲食服務行業辛勤工作著,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她隻能輪休,不能休周日,因為這天通常是一周之中最為忙碌的一天。比如說這周休周一,下周就輪到周二休息,再下一周是周三休息,如此類推。每當夜幕降臨,天色漸漸暗下來的時候,阿珠就像一隻乖巧的小鳥般,靜靜地守在外婆家那古老而又熟悉的門口,目光緊緊地盯著街道的另一端,滿心期待地等待著媽媽下班歸來。
家中那座古老的大鍾啊,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銀白色的鍾擺隻要每隔兩三個月打開小小的“門〞,用特製的扭匙上滿法條後便會左右擺動精準地運行,帶動著黑色的時針和分針為這一家人精準報時,每天珠兒都盼著 兩支針“指天篤地”(六點整),因為外公說,當那指針穩穩地指向六點整的那一刻,媽媽就會結束一天的工作,邁著疲憊卻又堅定的步伐,準時迴到街口。媽媽一直都是如此的守時,幾手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差錯。每當阿珠遠遠地望見媽媽推著那輛有些破舊但卻承載著無數溫暖迴憶的質量超級棒的五羊牌自行車,從街角緩緩拐進內街時,她心中的喜悅就如同一股清泉瞬間湧上心頭,欣喜若狂的她,立刻像是離弦之箭一般,飛快地跑到車旁,迫不及待地雙腳踏上腳踏,小小的雙腳一動不動地在母親的自行車腳踏上站點著,雙手則緊緊地握住車頭那銀白反光且充滿安全感的金屬杠,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讓媽媽推著自己一路歡快地朝著姥姥家奔去,嘴裏還不停地歡快唿喊著:“我要踩媽媽的自行車迴到姥姥家嘍” 一路上,那清脆的笑聲和車輪轉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仿佛奏響了一首最動聽的歸家之歌。
晚飯過後,夕陽的餘暉還殘留著些許溫暖的色彩,灑在街道上,仿佛給整個世界都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紗衣。阿珠快樂地乖乖坐在自行車兒童藤椅上,由母親騎著車歡天喜地地,迴到了富善小學旁邊的家。
那同樣是一座江南西關大屋。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裏,仿佛一位曆經滄桑的老人,默默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它那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彰顯著濃厚的曆史底蘊,每一塊磚瓦都似乎承載著過去的記憶。走進屋內,一股渾厚的胡同氣息撲麵而來,那是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房子過道有點窄,乃至每次經過,都有點像進入了一條小胡同裏,在江南城市,這則叫“小窄巷”。
父親仍未歸國,她們母女倆更是需要與幾戶人共用廚房,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吧。業主為了確保房租收入的穩定,巧妙地將原本寬敞的屋子隔成了幾個小小的單間,雖然各自有了相對獨立的居住空間,但卻不得不共同使用一些公共設施,比如廚房、洗手間和浴室。走廊裏的光線有些昏暗,仿佛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氣,讓人感覺有些神秘而寧靜。
阿珠和媽媽迴到家後,剛穿越迴來童年的她終於可以略為放鬆。她們先打開水龍頭,讓清澈的水流衝刷掉一天的疲憊和塵埃,然後換上舒適的睡衣,準備開始享受屬於自己的夜晚時光。母親幫珠兒洗完澡後,阿珠拿出一盒小巧的遊戲卡片,和媽媽一起坐在床邊,玩起了有趣的算術遊戲。她們時而歡笑,時而緊張,仿佛忘記了一切煩惱和壓力,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裏。不知不覺間,時間悄然流逝,當鍾表的指針指向八點十分的時候,阿珠打了個哈欠,眼中露出一絲倦意。媽媽輕輕地摸了摸她的頭,溫柔地說道:“寶貝,該睡覺啦。”“不要,我要媽媽陪我去街上看月亮和搖‘鈴鐺’”晶媽笑著說:“好好好,誰叫你是我妹子,我的心肝寶貝呢?但說好,玩一會兒就要迴來睡覺了,九點之前就要上床,不然明天哥哥姐姐做早操你就起不來跟著一起做了。”“好,沒問題!”阿珠拍了拍胸口說。(雖然她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己能如此切換到稚氣十足的模樣與母親對話,但不得不說她是偷著樂並享受其中。)
與之前一樣,每晚睡前,阿珠的母親都會提著小凳子,牽著阿珠來到門口。坐在搪櫳木門的大門前那寬大的大台階上,一邊乘涼,一邊給她講故事。當然今天也不例外啦哈!這天蜀晶媽講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嫦娥姐姐》的故事。嫦娥姐姐與玉兔在月亮上孤獨卻幸福的生活,讓阿珠聽得甚是入迷,聽完還嚷著媽媽要唱兒歌。阿珠小時候最愛跟著媽媽唱《排排坐》和《團團轉》。此時母親拿起手中的鑰匙充當小鈴鐺打拍子,母女倆玩得十分開心。母親那串普普通通的鑰匙所發出的清脆聲響,如同一首美妙的樂曲,陪伴阿珠度過了無數夜晚。在阿珠心中,母親勤勞勇敢又聰慧,能讓小小的鑰匙變成獨特的“小鈴鐺”,簡直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佳作。而這聲音一直深深烙印在阿珠心底,直至成年後仍難以忘懷。阿珠暗自感慨,雖然莫名其妙地瞬間迴到過去著實是心不甘情不願,但能與母親以這種方式重逢,已是老天爺爺給予她的額外無比珍貴禮物了。此時此刻的她多麽希望,希望時間能放緩腳步,讓她與母親相伴的時光更長久些,好讓這份珍貴的親情在歲月中緩緩流淌,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