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這個充滿著悲歡離合的地方,每一個病房都承載著獨特的故事。阿珠就在這樣一個普通卻又不平凡的病房裏,經曆著她人生中的一段特殊時光。
阿珠在康複的這兩周住院時光裏,內心充滿了感慨。她覺得自己是如此的幸運,仿佛被上天眷顧一般。這段時間讓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溫暖,同時也目睹了醫護人員們的辛勤努力以及他們那難得的責任心。對於阿珠來說,這兩周的時間就像一場人生的洗禮。她經曆了從死亡邊緣重返人間的驚險曆程,但現在的她並沒有感到一絲一毫的不安或痛苦。雖然每天都需要麵對吃藥、打針、吊點滴等繁瑣的治療程序,而且輸液的主藥中有一半還是用於化療症狀治療的藥物,但醫生並未刻意告訴她這些細節,生怕她會因此而想得太多並拒絕接受治療,如果那樣的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阿珠也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她也選擇裝作不知道,沒有去揭穿這個事情。沒有選擇一語道破的阿珠選擇了默默地配合著努力完成各項治療方案。也許她母親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畢竟從小嬌生慣養的女兒她卻能在這看似艱難的日子裏,靜靜地思考人生,體驗著那份平靜和簡單的幸福,內心反而充滿了開心與快樂。若其母林蜀晶當初能有這種佛係的心態,想必也不至於英年早逝。
就在阿珠被緊急搶救的第二天,也就是她正式入院後的第三天早上,發生了一件讓她感到有些疑惑的事情。這天清晨,當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時,阿珠慢慢地睜開了眼睛,感受著周圍熟悉的環境和身上的疼痛。然而,她很快就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個高高瘦瘦、穿著樸素的年輕女子又出現了。這個女子似乎對這裏很熟悉,但又讓人感覺她與這裏格格不入。她總是莫名其妙地進出病房,有時甚至還會在放電視遙控器的小盒子裏翻找東西。這讓阿珠感到十分困惑。因為她不認識這個女人,也不知道她為什麽要這麽做。阿珠試圖詢問旁邊的人,但大家都對此表示不知情。於是,阿珠開始暗中觀察這個神秘的女子。每次看到她走進來,阿珠都會緊張起來,想知道她到底想要幹什麽。而那個女子卻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仿佛沒有察覺到阿珠的注視。這樣的情況已持續好幾天了,阿珠的好奇心越來越重。她對這種被監視的感覺感到非常不自在。她決定主動去了解一下這個女子的身份和目的。或許隻有這樣,才能解開心中的謎團。不僅如此,阿珠突然感覺到一股涼意從脊梁骨上升起。她猛地轉過頭,目光落在了病房門口。透過透明的玻璃,她看到了一個醫生打扮的年輕女子正站在那裏,靜靜地凝視著病床上的父親。這個女子看上去大約二十歲左右,但她的眼神卻透露出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怪異。她的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種似笑非笑、胸有成竹的奸笑,仿佛她對父親的病情有著特殊的了解。這種笑容讓阿珠感到一陣寒意,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阿珠緊緊地盯著那個女子,試圖從她的表情和舉止中尋找一些線索。然而,除了那詭異的笑容外,女子並沒有其他明顯的動作或言語。她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用一種難以捉摸的眼神注視著病房內發生的一切
阿珠很有衝動要在下次那位總悄悄站在門口觀察她的女醫生再來時過去問問那個女子到底是誰,為什麽會在這裏。甚至她有一次小心翼翼地打開房門,走到走廊上,徑直走向那個“視察完”她的女子。當她企圖走近時,那個女醫生又迅速離開了,消失在小珠的視線範圍內。梁小珠她擔心這是有人派來監視她生死的,畢竟自己剛剛入院時已遇到不明女子的驅車襲擊,且該女子外形與那位可疑是的女醫生十分相近。這種莫名的關注讓她心生不安。她於是一五一十毫無保留地把見到的情況告訴了護士,包括她之前在樓下幾乎被甲蟲車撞到的事。她詳細說到除了那個年輕女子,還有一位穿著白大褂,胸前帶著團徽,臉圓圓的女醫護人員,也會不時地在病房門口巡視。因為阿珠明顯感覺這個人並不是負責她這個病房的醫護人員,且她們似乎對病房裏其他人的情況並不關心,隻是專注地觀察著阿珠,仿佛是在確認她是否仍在接受治療,有沒有死去。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阿珠已控製不住自己,反複向護士長強調自己討厭這種被特殊“關注”的感覺,由於這個情況著實讓阿珠的心裏充滿了疑惑和不安,所以她才沒等李三刀外出迴來,直接主動去找到了護士長反映了這些情況。護士長笑著解釋說,可能是快餐推銷員混了進來,或有交流學習的外院醫生在院內逗留,我們會加強管理的。聽到護士長的話,阿珠懸著的心這才稍微放下了一些,但那種隱隱的不安感還是在心底徘徊。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兩名不速之客被護士發現後趕走了,接下來到出院前,她們也沒再敢出現過。
午後時分,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了醫院的走廊,給人帶來一絲溫暖和希望。然而,就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時刻,一間病房裏卻迎來了一位特別的新病人——一個脾氣火爆的少女。
這位少女從皮膚和臉型上一眼就知道是外地農村人。倒不是瞧不起她是外省人,而是她是一個很沒教養的姑娘。她一進入病房,就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耐煩和抵觸情緒。她對醫生們的詢問和要求毫不理會,甚至有些反感地轉過頭去。醫生們試圖向她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案,但她卻顯得漠不關心,似乎根本不想聽他們說什麽。
更糟糕的是,她連最基本的醫院規定也不願遵守。當護士提醒她要按時服藥、注意休息時,她竟然大聲反駁道:“我才不要吃那些藥!我自己知道怎麽做!”麵對著這病人的傲慢與無禮,醫護人員們都感到十分無奈。
不僅如此,就連及時更換醫院裏病人的衣服這樣一件簡單的小事,她都堅決不肯去做。盡管她的男朋友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勸說,告訴她這樣有利於康複,但她仍然不為所動。
“我就是不換!這些衣服有什麽好穿的?難看死了!”她固執地說道。男友無奈地歎了口氣,他已經用盡了各種辦法,可還是無法改變女友的想法。她的到來,打破了病房原本的寧靜。少女自進入病房後,就表現得非常沒有禮貌。她說話聲音極大,完全無視醫院裏必須保持安靜的規定。在護士為她紮針、準備輸液的時候,她還在一旁大驚小怪地張大嗓門與男朋友議論別人的護理操作,討論別人的情況。這讓正在輸液的阿珠感到非常反感,她覺得雖然是住在非獨立的病房裏,個人的隱私也應該得到基本的尊重。阿珠的血管很細,護士本來就需要很專注地才能找到血管,以免反複紮針。而這個新病人的一驚一乍,常常讓護士分心,給紮針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護士不得不反複為少女紮針找血管時,少女才意識到自己是自作自受。護士們雖然對少女的行為眉頭緊皺,表現出不滿,但出於職業素養,並沒有刻意去責備她。最終,在她剛躺下還不夠兩小時在一個報告出來後,醫生以她的ct片顯示的病症不符合入院指征為由,將她轉介到了另外一所醫院。阿珠和其他同房的病人聽到後都不禁鬆了一口氣,阿珠更是暗自開心,因為這個少女在旁邊的床位時,給她帶來了很多困擾,以至令她不能安心養病,輸液時一度擔心護士被幹擾到要紮幾次針,還好護士們技術一級棒,一針過不用反複,自從早上拔了到期的留針,阿珠的手背獲得了四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沒過多久,又到了飯點的時候,剛才邊上的空床位又轉來了另一位病人。這是一個大約五十歲左右的中年女人,骨瘦如柴,臉色臘黃,而且頭發長的可怕,聽說是被女兒強行送進來的。估計是床位短缺,一同進來的還有兩台可移動的監測儀器,因為這個床位靠近門口,方便放置儀器進出。然而,這位女病人的情況卻比之前阿珠入院時候的不配合情況更糟糕。她情緒激動地大聲唿喊,用力拔掉身上貼著的數據監測管,這一舉動使得旁邊的機器不停地發出刺耳的警報聲。而她的女兒則滿臉疲憊不堪,顯然已經因為照顧母親而筋疲力盡了。看到母親如此不配合治療,女兒真的又氣又急,一時之間竟忍不住連扇了母親好幾個耳光,並破口大罵起來。她指著母親的臉,語氣嚴厲地說道:“你給我老實點!咱們都已經輾轉好幾家醫院了,這裏可是最好的醫院。如果你再不配合治療,那就真的活不成了,懂不懂啊?讓你在家裏好好享受生活,你就是不聽,非要去幫別人洗碗,這下可好,弄出一身病來,還死活不肯看醫生。你看看,現在都成什麽樣子了?也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把你治好。別再折磨我們了,行不行?能不能聽點話?”隻見那個中年女病人用氣若遊絲的聲音喊道:“算了算了,不治了,火化了我吧。”她的聲音如此細微,阿珠需要李三刀在旁邊為她轉述,才能聽到她說了什麽。李三刀聽到她這樣說,覺得很吃驚,不明白這個阿姨為什麽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難道是病得糊塗了嗎?一旁的護士見狀馬上勸止了病人女兒說好好說話別衝動,大家都是想你媽媽好。而病床上那女人還企圖阻止護士幫她重新把身上的各種監測管插好。阿珠因為需要吸氧,所以入院以來就一直無法戴口罩。這段時間城市裏爆發了一場罕見的瘟疫,傳播速度極快,令人猝不及防。不僅是市裏,就連周邊地區乃至整個省,甚至半個國家都深陷其中。這場瘟疫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困擾,許多家庭因此破碎,社會秩序也受到嚴重影響。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政府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控製疫情的蔓延,並不斷向居民發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醫院等地方,一定要加強個人的防護意識,避免接觸病毒。而對於那些已經患病的人群,如阿珠這類病人,或者老年人、小孩子以及身體較為虛弱的人群,更需要格外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這些群體本身免疫力較弱,更容易成為病毒的目標,所以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以免被感染瘟疫。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病情雪上加霜,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更多的痛苦。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該給予這些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共同抗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但是阿珠鼻子上插著吸氧的管子,戴上口罩會影響唿吸暢通,所以眼見旁邊這個重症的女人又叫又喊,阿珠感覺很害怕,她不知道這個人有沒有攜帶瘟疫的病毒或者其他更嚴重的傳染菌。隻能無助地轉過身去背對著她。盡量讓自己不要唿吸到鄰床周邊的空氣。女人掙紮時,身上貼好的膠布被撕扯得不規則地脫落並四周散落著儀器管子,周圍一片狼藉,甚至她的頭發被自己的大動作卷在機器的一個卡頓位置中拉不出來,她隻能一直側著頭來迴猛烈地撞周圍的床也和扶手,企圖掙脫,卻因為實在太虛弱,一切都變得徒勞無功。由於怕被她這個瘋狂的舉動襲擊到,護士們都被迫停下搶救的操作,暫時離開了病房。
沒過多久,一位親切的中年護士走了進來。她看到這個女病人把病房搞得一片狼藉的情況,非常生氣。她認為之前的護士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夠,把病人丟在病房裏不管,有一種讓病人自生自滅的感覺,這種行為非常不專業。她迅速冷靜下來,僅僅在一刹那的時間,就想出了處理的方案。她有條不紊地安排其他同事,一起勸導安撫那位固執的女病人和收拾器械,並及時將安排轉病房,將她轉到能擺放更多醫療儀器的病房中,繼續耐心地幫她處理和急救。處理好這一切後,她熟練地將一張印著自己名字的工作牌換到了房間表示當值護士組組長的專用位置上,並向大家介紹,這周將由她來負責阿珠這個病房的護士管理及護理的總安排。她微笑著告訴大家,自己叫黃蜀,希望大家有什麽需要或建議都可以告訴她。她還提到,出院前的服務質量評價表上,主任護士就填她的名字,千萬不要說不知道負責這房的護士長是誰啊。如果對她的工作滿意的,請給予好評。接著,她一邊微笑著,一邊來到各個病床前麵,逐一巡視患者的病曆,親切地了解她們的名字,讓人感受到了她的認真和負責。臨走前,她又低頭微笑著提醒阿珠,盡量習慣戴上口罩。因為現在的疫情還相當嚴重,附近幾個省市都連環中招了,萬一感染了就很麻煩。阿珠點了點頭,雖然她知道自己不戴口罩的難處,但她也明白護士長是為了她好,所以無心向護士長解釋太多。的方法哦!”她的語氣堅定而自信。
聽完護士長的話,患者家屬們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如此,那就更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於是,大家紛紛約定好,明天早上一定準時到隔壁病房參加培訓。
阿珠的女性直覺告訴她,興許這是林大哥教會那邊的牧者利用社會關係暗地幫忙調配過來的優秀護士,聽到黃蜀的名字她就倍感親切,因為當年母親的同事和家人都會簡化她的名字去掉晶字簡稱她叫“林蜀”,這位護士不僅名字上還是經驗上都令人倍感安心。他們是同時運用有效的心理暗示來助自己度過這一劫。很明顯入院後有兩幫觀e相反的人在暗中互相較量,一幫是千方百計想致自己於死地的,另一幫則是維護幫助自己的,到底幫自己的是不是盧林指揮呢?阿珠為此也一時想不到答案,唯有一切順其自然。不管事實如何,阿珠都為自己的幸運而暗自歡喜。當然,如此敏感易引起誤會的事情她不敢與丈夫提及。
黃蜀臨走前,告訴李三刀和其他在場的患者家屬,明天一大早她會在旁邊的病房示範一套拍背排痰的手法,讓上大家一起過去學,學完迴來給病人拍。還特別叮囑李三刀要過去。隻見李三刀麵露難色地說:“我怕拍痛她。〞誰知護士長一聽馬上板起臉,問一旁的阿珠:“你生過孩子嗎?”阿珠點了點頭。“所以說,我沒見過有什麽痛比生孩子更痛的了,那你說拍個背能痛到哪裏去?你是不是真心這麽緊張老婆怕她痛大家早就看出啦不說你而已。”事實上,李三刀的確雖然苦力沒少做但妻子入院以來各項檢驗報告他一次也沒主動去打印了解,每次都隻是醫生來的時候從醫生口中打聽老婆的大體情況。每張檢驗報告結果都是阿珠自己上醫院公眾號看的,她早已憋屈得不行,聽到護士長替她教育老公,竊喜!
第二天上午,黃蜀護士長按時早早的來到了旁邊的病房,為廣大的患者和家屬介紹如何用推拿按穴的方法拍背,詳細講述為病者快速排痰的手法。李三刀聚精會神地在一旁聆聽著護士長的講解,時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他對這個拍打技巧非常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奧秘。接著,他誠懇地向護士長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希望能有機會親自嚐試一下那個拍打的力度。他想通過實踐來更好地掌握這一技巧。護士長看著他認真的樣子,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於是,李三刀開始動手操作起來。他小心翼翼地按照護士長教給他的方法,用手輕輕地拍打了幾下。然後,他停下手,轉頭望向護士長,期待著她的評價和指導。護士長仔細觀察了他的動作後,指出了他在操作中的不足之處,並耐心地解釋了正確的方法和位置。李三刀虛心接受了護士長的建議,再次調整了自己的動作,重新嚐試了一遍。這次,他感覺自己的動作更加準確和流暢了。此時還是一大早,阿珠吃完早餐沒多久,正是適合拍背的時間。李三刀懷著又慌又不安的心情,努力嚐試為阿珠做這個拍背,他真的很害怕自己操作不當傷到老婆,或者是拍不出效果。但神奇的是,他按照護士長教的方法,在阿珠的背後找到了五個固定的位置,按順序和時間拍打五分鍾。剛剛拍到第二三分鍾的時候,阿珠就猛烈地咳出了好幾口白色的痰液出來,效果果真立竿見影。阿珠和李三刀內心對黃蜀護士長充滿了感激之情,ta們深知,這種快速有效的方法如果換成是靠吃藥或者做霧化來達到治療目的,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遭受多少折磨才能有如此效果。經過這幾天的相處,阿珠發現醫院裏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友善。尤其是那位年輕有為的住院醫生,他總是耐心解答阿珠和其他患者的各種問題,並對她的病情保持高度關注。還有阿花和黃蜀的護理團隊,她們每天都會按時來幫阿珠檢查身體,詢問她是否需要任何幫助。這支強大的醫療隊伍讓阿珠感到安心,她相信這次一定能順利康複出院。
每一天,阿珠都期盼著出院的日子能夠早點到來。盡管這裏充滿了疾病帶來的痛苦,但她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在這裏,到處都是充滿愛心的白衣天使,他們不僅治療患者的身體,還關心她們的內心世界。這種關懷讓阿珠倍感溫馨,她深知自己並非孤身一人,身邊還有一群善良的人在默默支持著她。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阿珠總會躺在床上默默為這些醫護人員祈禱。她希望上天能保佑他們一切安好,賜予他們幸福和快樂。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像她一樣的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擁有更多的希望。阿珠堅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阿珠覺得,雖然丈夫李三刀對她有極大的鼓舞,但在一些細微的問題上,還是讓她感到了被冷落,心裏有些不開心,甚至是難過。這時候,阿珠的小阿姨蜀媖,也就是她生母的妹妹,又為她發來了短信。雖然阿珠表示入院交了押金以後,已充過一次費用住院費用暫時不需要交錢,但是疼愛她的小姨還是給她從電話裏轉來了兩千元人民幣,好讓她多一份保障,以防萬一。阿珠的小阿姨蜀媖一直以來都對她關懷備至。自從阿珠的媽媽在她26歲時因乳腺癌早早地離開了人間後,小阿姨就如同母親一樣,在生活的方方麵麵照顧著阿珠。無論是心理上的安慰,還是金錢上的支持,小阿姨都為阿珠安排得妥妥當當,從未讓阿珠感到無助或不安。阿珠的小姨知道這次珠兒被院方要求家屬二十四小時留人在病房陪護,就明白自己這次真的病得很重,甚至比四年前還要嚴重,畢竟之前還不需要家屬二十四小時陪伴在旁。所以這次知道她要入院治療,媖姨就每天都會發短信慰問阿珠的情況。而病後視力突然變得非常糟糕的阿珠,每天隻能靠自己用手機上醫院的公眾號,翻查自己的各項檢驗結果來迴複小阿姨自己的狀況。因為她問丈夫李三刀,李三刀可是一點都迴答不上來,一問三不知的狀態,讓阿珠聽了很惱火,甚至想抽他兩個巴掌。小阿姨蜀媖這段時間其實身體也不太好,也需要做一個微創的婦科手術。她年紀大了,又生過孩子,生活中操勞的事情特別多,特別是要每天往住在九樓的老母親煮飯送飯,把她折騰得也生起了病來。梁小珠的外婆已經八十多歲了,外公在一年前因為肝和肺的問題出現並發症離開人世後,本來瘦弱的外婆就開始茶飯不思進而癱瘓在床吃喝都得在床上,由剛退休的小兒子夫婦共同照顧,但實話實說珠兒的舅舅.舅媽年紀都老了,身體也有一些小毛病,所以不得不請他四姐幫忙負責老母的午飯。因為老人牙齒都幾乎掉光了,必須另外專門製作鬆軟的飯菜,所以午飯就由住在另一個區的蜀姨在家裏做好送過去。(珠兒外公外婆當年是同一個村的,所以都姓林。ta倆共生了兩男三女,蜀晶、喬衛、蜀瑩、蜀媖和喬星。)即使是這樣,媖姨她還是不忘關心阿珠的康複情況,也再三叮囑李三刀要好好照顧阿珠,要細心一點,不要再忽略她的需求,讓她受委屈。李三刀知道自己的確做的不好,聽著阿姨的批評,隻能不斷地答應說知道了,好,沒問題,一定會照辦。
傍晚時分,護工阿花看到這對小夫妻之間似乎仍有一絲冷戰的氛圍,便走過來替李三刀說了很多好話。她耐心地勸說阿珠,希望她能夠想得更開闊一些,多多迴憶起丈夫的好處。阿花說:“我看得出來,這個男人心裏仍然惦記著你,關心著你。看看你的丈夫,自從他來了之後,什麽事情都是親自去做,沒有絲毫怨言。”男人或許會有些粗心大意,但阿花鼓勵阿珠要與丈夫保持良好的溝通,有話直說,不要憋在心裏生悶氣。遇到問題應該立刻坦誠相待,不要心懷怨恨和仇視,隻有這樣,夫妻才能相伴一生,白頭偕老。而這一邊的李三刀,自從被護士長和阿珠的阿姨批評過以後,也學乖了好多,處理很多事情上都比之前細心了不少。而搞笑的是,因為他穿的是與醫院裏男護工相同顏色的衣服,而且經常幫阿珠清理便桶、打熱水打飯什麽的,所以不知不覺之間,周圍的患者和家屬都誤以為他也是醫院裏的工作人員,是這裏的男護工,甚至有時候會喊他做事,經過解釋,大家才哈哈一笑。就這樣,阿珠的心情和情緒都慢慢的穩定了下來。同時她聽到阿花的規勸後,也連連點頭,感覺阿花說的話挺有道理的。的確,李三刀這幾天飯沒吃飽,覺沒睡好,忙內忙外為她跑出跑入地做各項事情,照顧她的起居,真的是很不容易。阿花姐也說得對,不是每個男人都肯為生病的妻子做這些又髒又累的活。所以她也漸漸的原諒了丈夫過往的粗心大意。
在這小小的病房裏,每天都發生著各樣小小的、簡單的、卻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來來往往的白衣天使們,用他們的愛心和專業,為病人和家屬帶來了平靜、安穩、富有安全感的心。阿珠覺得,自己在這裏真的是遇見了人間天使。他們不僅治愈著身體上的病痛,更溫暖著每一個患者的心靈,讓人們在疾病的陰霾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卻構成了一幅充滿愛與溫暖的畫卷,在阿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讓她更加堅定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期待著早日康複,迴歸正常的生活。她甚至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偶爾都會想起當初的和事佬阿花和名字倍感親切的護士長黃蜀。
阿珠在康複的這兩周住院時光裏,內心充滿了感慨。她覺得自己是如此的幸運,仿佛被上天眷顧一般。這段時間讓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溫暖,同時也目睹了醫護人員們的辛勤努力以及他們那難得的責任心。對於阿珠來說,這兩周的時間就像一場人生的洗禮。她經曆了從死亡邊緣重返人間的驚險曆程,但現在的她並沒有感到一絲一毫的不安或痛苦。雖然每天都需要麵對吃藥、打針、吊點滴等繁瑣的治療程序,而且輸液的主藥中有一半還是用於化療症狀治療的藥物,但醫生並未刻意告訴她這些細節,生怕她會因此而想得太多並拒絕接受治療,如果那樣的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阿珠也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她也選擇裝作不知道,沒有去揭穿這個事情。沒有選擇一語道破的阿珠選擇了默默地配合著努力完成各項治療方案。也許她母親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畢竟從小嬌生慣養的女兒她卻能在這看似艱難的日子裏,靜靜地思考人生,體驗著那份平靜和簡單的幸福,內心反而充滿了開心與快樂。若其母林蜀晶當初能有這種佛係的心態,想必也不至於英年早逝。
就在阿珠被緊急搶救的第二天,也就是她正式入院後的第三天早上,發生了一件讓她感到有些疑惑的事情。這天清晨,當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時,阿珠慢慢地睜開了眼睛,感受著周圍熟悉的環境和身上的疼痛。然而,她很快就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個高高瘦瘦、穿著樸素的年輕女子又出現了。這個女子似乎對這裏很熟悉,但又讓人感覺她與這裏格格不入。她總是莫名其妙地進出病房,有時甚至還會在放電視遙控器的小盒子裏翻找東西。這讓阿珠感到十分困惑。因為她不認識這個女人,也不知道她為什麽要這麽做。阿珠試圖詢問旁邊的人,但大家都對此表示不知情。於是,阿珠開始暗中觀察這個神秘的女子。每次看到她走進來,阿珠都會緊張起來,想知道她到底想要幹什麽。而那個女子卻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仿佛沒有察覺到阿珠的注視。這樣的情況已持續好幾天了,阿珠的好奇心越來越重。她對這種被監視的感覺感到非常不自在。她決定主動去了解一下這個女子的身份和目的。或許隻有這樣,才能解開心中的謎團。不僅如此,阿珠突然感覺到一股涼意從脊梁骨上升起。她猛地轉過頭,目光落在了病房門口。透過透明的玻璃,她看到了一個醫生打扮的年輕女子正站在那裏,靜靜地凝視著病床上的父親。這個女子看上去大約二十歲左右,但她的眼神卻透露出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怪異。她的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種似笑非笑、胸有成竹的奸笑,仿佛她對父親的病情有著特殊的了解。這種笑容讓阿珠感到一陣寒意,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阿珠緊緊地盯著那個女子,試圖從她的表情和舉止中尋找一些線索。然而,除了那詭異的笑容外,女子並沒有其他明顯的動作或言語。她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用一種難以捉摸的眼神注視著病房內發生的一切
阿珠很有衝動要在下次那位總悄悄站在門口觀察她的女醫生再來時過去問問那個女子到底是誰,為什麽會在這裏。甚至她有一次小心翼翼地打開房門,走到走廊上,徑直走向那個“視察完”她的女子。當她企圖走近時,那個女醫生又迅速離開了,消失在小珠的視線範圍內。梁小珠她擔心這是有人派來監視她生死的,畢竟自己剛剛入院時已遇到不明女子的驅車襲擊,且該女子外形與那位可疑是的女醫生十分相近。這種莫名的關注讓她心生不安。她於是一五一十毫無保留地把見到的情況告訴了護士,包括她之前在樓下幾乎被甲蟲車撞到的事。她詳細說到除了那個年輕女子,還有一位穿著白大褂,胸前帶著團徽,臉圓圓的女醫護人員,也會不時地在病房門口巡視。因為阿珠明顯感覺這個人並不是負責她這個病房的醫護人員,且她們似乎對病房裏其他人的情況並不關心,隻是專注地觀察著阿珠,仿佛是在確認她是否仍在接受治療,有沒有死去。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阿珠已控製不住自己,反複向護士長強調自己討厭這種被特殊“關注”的感覺,由於這個情況著實讓阿珠的心裏充滿了疑惑和不安,所以她才沒等李三刀外出迴來,直接主動去找到了護士長反映了這些情況。護士長笑著解釋說,可能是快餐推銷員混了進來,或有交流學習的外院醫生在院內逗留,我們會加強管理的。聽到護士長的話,阿珠懸著的心這才稍微放下了一些,但那種隱隱的不安感還是在心底徘徊。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兩名不速之客被護士發現後趕走了,接下來到出院前,她們也沒再敢出現過。
午後時分,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了醫院的走廊,給人帶來一絲溫暖和希望。然而,就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時刻,一間病房裏卻迎來了一位特別的新病人——一個脾氣火爆的少女。
這位少女從皮膚和臉型上一眼就知道是外地農村人。倒不是瞧不起她是外省人,而是她是一個很沒教養的姑娘。她一進入病房,就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耐煩和抵觸情緒。她對醫生們的詢問和要求毫不理會,甚至有些反感地轉過頭去。醫生們試圖向她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案,但她卻顯得漠不關心,似乎根本不想聽他們說什麽。
更糟糕的是,她連最基本的醫院規定也不願遵守。當護士提醒她要按時服藥、注意休息時,她竟然大聲反駁道:“我才不要吃那些藥!我自己知道怎麽做!”麵對著這病人的傲慢與無禮,醫護人員們都感到十分無奈。
不僅如此,就連及時更換醫院裏病人的衣服這樣一件簡單的小事,她都堅決不肯去做。盡管她的男朋友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勸說,告訴她這樣有利於康複,但她仍然不為所動。
“我就是不換!這些衣服有什麽好穿的?難看死了!”她固執地說道。男友無奈地歎了口氣,他已經用盡了各種辦法,可還是無法改變女友的想法。她的到來,打破了病房原本的寧靜。少女自進入病房後,就表現得非常沒有禮貌。她說話聲音極大,完全無視醫院裏必須保持安靜的規定。在護士為她紮針、準備輸液的時候,她還在一旁大驚小怪地張大嗓門與男朋友議論別人的護理操作,討論別人的情況。這讓正在輸液的阿珠感到非常反感,她覺得雖然是住在非獨立的病房裏,個人的隱私也應該得到基本的尊重。阿珠的血管很細,護士本來就需要很專注地才能找到血管,以免反複紮針。而這個新病人的一驚一乍,常常讓護士分心,給紮針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護士不得不反複為少女紮針找血管時,少女才意識到自己是自作自受。護士們雖然對少女的行為眉頭緊皺,表現出不滿,但出於職業素養,並沒有刻意去責備她。最終,在她剛躺下還不夠兩小時在一個報告出來後,醫生以她的ct片顯示的病症不符合入院指征為由,將她轉介到了另外一所醫院。阿珠和其他同房的病人聽到後都不禁鬆了一口氣,阿珠更是暗自開心,因為這個少女在旁邊的床位時,給她帶來了很多困擾,以至令她不能安心養病,輸液時一度擔心護士被幹擾到要紮幾次針,還好護士們技術一級棒,一針過不用反複,自從早上拔了到期的留針,阿珠的手背獲得了四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沒過多久,又到了飯點的時候,剛才邊上的空床位又轉來了另一位病人。這是一個大約五十歲左右的中年女人,骨瘦如柴,臉色臘黃,而且頭發長的可怕,聽說是被女兒強行送進來的。估計是床位短缺,一同進來的還有兩台可移動的監測儀器,因為這個床位靠近門口,方便放置儀器進出。然而,這位女病人的情況卻比之前阿珠入院時候的不配合情況更糟糕。她情緒激動地大聲唿喊,用力拔掉身上貼著的數據監測管,這一舉動使得旁邊的機器不停地發出刺耳的警報聲。而她的女兒則滿臉疲憊不堪,顯然已經因為照顧母親而筋疲力盡了。看到母親如此不配合治療,女兒真的又氣又急,一時之間竟忍不住連扇了母親好幾個耳光,並破口大罵起來。她指著母親的臉,語氣嚴厲地說道:“你給我老實點!咱們都已經輾轉好幾家醫院了,這裏可是最好的醫院。如果你再不配合治療,那就真的活不成了,懂不懂啊?讓你在家裏好好享受生活,你就是不聽,非要去幫別人洗碗,這下可好,弄出一身病來,還死活不肯看醫生。你看看,現在都成什麽樣子了?也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把你治好。別再折磨我們了,行不行?能不能聽點話?”隻見那個中年女病人用氣若遊絲的聲音喊道:“算了算了,不治了,火化了我吧。”她的聲音如此細微,阿珠需要李三刀在旁邊為她轉述,才能聽到她說了什麽。李三刀聽到她這樣說,覺得很吃驚,不明白這個阿姨為什麽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難道是病得糊塗了嗎?一旁的護士見狀馬上勸止了病人女兒說好好說話別衝動,大家都是想你媽媽好。而病床上那女人還企圖阻止護士幫她重新把身上的各種監測管插好。阿珠因為需要吸氧,所以入院以來就一直無法戴口罩。這段時間城市裏爆發了一場罕見的瘟疫,傳播速度極快,令人猝不及防。不僅是市裏,就連周邊地區乃至整個省,甚至半個國家都深陷其中。這場瘟疫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困擾,許多家庭因此破碎,社會秩序也受到嚴重影響。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政府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控製疫情的蔓延,並不斷向居民發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醫院等地方,一定要加強個人的防護意識,避免接觸病毒。而對於那些已經患病的人群,如阿珠這類病人,或者老年人、小孩子以及身體較為虛弱的人群,更需要格外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這些群體本身免疫力較弱,更容易成為病毒的目標,所以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以免被感染瘟疫。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病情雪上加霜,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更多的痛苦。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該給予這些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共同抗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但是阿珠鼻子上插著吸氧的管子,戴上口罩會影響唿吸暢通,所以眼見旁邊這個重症的女人又叫又喊,阿珠感覺很害怕,她不知道這個人有沒有攜帶瘟疫的病毒或者其他更嚴重的傳染菌。隻能無助地轉過身去背對著她。盡量讓自己不要唿吸到鄰床周邊的空氣。女人掙紮時,身上貼好的膠布被撕扯得不規則地脫落並四周散落著儀器管子,周圍一片狼藉,甚至她的頭發被自己的大動作卷在機器的一個卡頓位置中拉不出來,她隻能一直側著頭來迴猛烈地撞周圍的床也和扶手,企圖掙脫,卻因為實在太虛弱,一切都變得徒勞無功。由於怕被她這個瘋狂的舉動襲擊到,護士們都被迫停下搶救的操作,暫時離開了病房。
沒過多久,一位親切的中年護士走了進來。她看到這個女病人把病房搞得一片狼藉的情況,非常生氣。她認為之前的護士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夠,把病人丟在病房裏不管,有一種讓病人自生自滅的感覺,這種行為非常不專業。她迅速冷靜下來,僅僅在一刹那的時間,就想出了處理的方案。她有條不紊地安排其他同事,一起勸導安撫那位固執的女病人和收拾器械,並及時將安排轉病房,將她轉到能擺放更多醫療儀器的病房中,繼續耐心地幫她處理和急救。處理好這一切後,她熟練地將一張印著自己名字的工作牌換到了房間表示當值護士組組長的專用位置上,並向大家介紹,這周將由她來負責阿珠這個病房的護士管理及護理的總安排。她微笑著告訴大家,自己叫黃蜀,希望大家有什麽需要或建議都可以告訴她。她還提到,出院前的服務質量評價表上,主任護士就填她的名字,千萬不要說不知道負責這房的護士長是誰啊。如果對她的工作滿意的,請給予好評。接著,她一邊微笑著,一邊來到各個病床前麵,逐一巡視患者的病曆,親切地了解她們的名字,讓人感受到了她的認真和負責。臨走前,她又低頭微笑著提醒阿珠,盡量習慣戴上口罩。因為現在的疫情還相當嚴重,附近幾個省市都連環中招了,萬一感染了就很麻煩。阿珠點了點頭,雖然她知道自己不戴口罩的難處,但她也明白護士長是為了她好,所以無心向護士長解釋太多。的方法哦!”她的語氣堅定而自信。
聽完護士長的話,患者家屬們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如此,那就更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於是,大家紛紛約定好,明天早上一定準時到隔壁病房參加培訓。
阿珠的女性直覺告訴她,興許這是林大哥教會那邊的牧者利用社會關係暗地幫忙調配過來的優秀護士,聽到黃蜀的名字她就倍感親切,因為當年母親的同事和家人都會簡化她的名字去掉晶字簡稱她叫“林蜀”,這位護士不僅名字上還是經驗上都令人倍感安心。他們是同時運用有效的心理暗示來助自己度過這一劫。很明顯入院後有兩幫觀e相反的人在暗中互相較量,一幫是千方百計想致自己於死地的,另一幫則是維護幫助自己的,到底幫自己的是不是盧林指揮呢?阿珠為此也一時想不到答案,唯有一切順其自然。不管事實如何,阿珠都為自己的幸運而暗自歡喜。當然,如此敏感易引起誤會的事情她不敢與丈夫提及。
黃蜀臨走前,告訴李三刀和其他在場的患者家屬,明天一大早她會在旁邊的病房示範一套拍背排痰的手法,讓上大家一起過去學,學完迴來給病人拍。還特別叮囑李三刀要過去。隻見李三刀麵露難色地說:“我怕拍痛她。〞誰知護士長一聽馬上板起臉,問一旁的阿珠:“你生過孩子嗎?”阿珠點了點頭。“所以說,我沒見過有什麽痛比生孩子更痛的了,那你說拍個背能痛到哪裏去?你是不是真心這麽緊張老婆怕她痛大家早就看出啦不說你而已。”事實上,李三刀的確雖然苦力沒少做但妻子入院以來各項檢驗報告他一次也沒主動去打印了解,每次都隻是醫生來的時候從醫生口中打聽老婆的大體情況。每張檢驗報告結果都是阿珠自己上醫院公眾號看的,她早已憋屈得不行,聽到護士長替她教育老公,竊喜!
第二天上午,黃蜀護士長按時早早的來到了旁邊的病房,為廣大的患者和家屬介紹如何用推拿按穴的方法拍背,詳細講述為病者快速排痰的手法。李三刀聚精會神地在一旁聆聽著護士長的講解,時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他對這個拍打技巧非常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奧秘。接著,他誠懇地向護士長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希望能有機會親自嚐試一下那個拍打的力度。他想通過實踐來更好地掌握這一技巧。護士長看著他認真的樣子,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於是,李三刀開始動手操作起來。他小心翼翼地按照護士長教給他的方法,用手輕輕地拍打了幾下。然後,他停下手,轉頭望向護士長,期待著她的評價和指導。護士長仔細觀察了他的動作後,指出了他在操作中的不足之處,並耐心地解釋了正確的方法和位置。李三刀虛心接受了護士長的建議,再次調整了自己的動作,重新嚐試了一遍。這次,他感覺自己的動作更加準確和流暢了。此時還是一大早,阿珠吃完早餐沒多久,正是適合拍背的時間。李三刀懷著又慌又不安的心情,努力嚐試為阿珠做這個拍背,他真的很害怕自己操作不當傷到老婆,或者是拍不出效果。但神奇的是,他按照護士長教的方法,在阿珠的背後找到了五個固定的位置,按順序和時間拍打五分鍾。剛剛拍到第二三分鍾的時候,阿珠就猛烈地咳出了好幾口白色的痰液出來,效果果真立竿見影。阿珠和李三刀內心對黃蜀護士長充滿了感激之情,ta們深知,這種快速有效的方法如果換成是靠吃藥或者做霧化來達到治療目的,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遭受多少折磨才能有如此效果。經過這幾天的相處,阿珠發現醫院裏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友善。尤其是那位年輕有為的住院醫生,他總是耐心解答阿珠和其他患者的各種問題,並對她的病情保持高度關注。還有阿花和黃蜀的護理團隊,她們每天都會按時來幫阿珠檢查身體,詢問她是否需要任何幫助。這支強大的醫療隊伍讓阿珠感到安心,她相信這次一定能順利康複出院。
每一天,阿珠都期盼著出院的日子能夠早點到來。盡管這裏充滿了疾病帶來的痛苦,但她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在這裏,到處都是充滿愛心的白衣天使,他們不僅治療患者的身體,還關心她們的內心世界。這種關懷讓阿珠倍感溫馨,她深知自己並非孤身一人,身邊還有一群善良的人在默默支持著她。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阿珠總會躺在床上默默為這些醫護人員祈禱。她希望上天能保佑他們一切安好,賜予他們幸福和快樂。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像她一樣的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擁有更多的希望。阿珠堅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阿珠覺得,雖然丈夫李三刀對她有極大的鼓舞,但在一些細微的問題上,還是讓她感到了被冷落,心裏有些不開心,甚至是難過。這時候,阿珠的小阿姨蜀媖,也就是她生母的妹妹,又為她發來了短信。雖然阿珠表示入院交了押金以後,已充過一次費用住院費用暫時不需要交錢,但是疼愛她的小姨還是給她從電話裏轉來了兩千元人民幣,好讓她多一份保障,以防萬一。阿珠的小阿姨蜀媖一直以來都對她關懷備至。自從阿珠的媽媽在她26歲時因乳腺癌早早地離開了人間後,小阿姨就如同母親一樣,在生活的方方麵麵照顧著阿珠。無論是心理上的安慰,還是金錢上的支持,小阿姨都為阿珠安排得妥妥當當,從未讓阿珠感到無助或不安。阿珠的小姨知道這次珠兒被院方要求家屬二十四小時留人在病房陪護,就明白自己這次真的病得很重,甚至比四年前還要嚴重,畢竟之前還不需要家屬二十四小時陪伴在旁。所以這次知道她要入院治療,媖姨就每天都會發短信慰問阿珠的情況。而病後視力突然變得非常糟糕的阿珠,每天隻能靠自己用手機上醫院的公眾號,翻查自己的各項檢驗結果來迴複小阿姨自己的狀況。因為她問丈夫李三刀,李三刀可是一點都迴答不上來,一問三不知的狀態,讓阿珠聽了很惱火,甚至想抽他兩個巴掌。小阿姨蜀媖這段時間其實身體也不太好,也需要做一個微創的婦科手術。她年紀大了,又生過孩子,生活中操勞的事情特別多,特別是要每天往住在九樓的老母親煮飯送飯,把她折騰得也生起了病來。梁小珠的外婆已經八十多歲了,外公在一年前因為肝和肺的問題出現並發症離開人世後,本來瘦弱的外婆就開始茶飯不思進而癱瘓在床吃喝都得在床上,由剛退休的小兒子夫婦共同照顧,但實話實說珠兒的舅舅.舅媽年紀都老了,身體也有一些小毛病,所以不得不請他四姐幫忙負責老母的午飯。因為老人牙齒都幾乎掉光了,必須另外專門製作鬆軟的飯菜,所以午飯就由住在另一個區的蜀姨在家裏做好送過去。(珠兒外公外婆當年是同一個村的,所以都姓林。ta倆共生了兩男三女,蜀晶、喬衛、蜀瑩、蜀媖和喬星。)即使是這樣,媖姨她還是不忘關心阿珠的康複情況,也再三叮囑李三刀要好好照顧阿珠,要細心一點,不要再忽略她的需求,讓她受委屈。李三刀知道自己的確做的不好,聽著阿姨的批評,隻能不斷地答應說知道了,好,沒問題,一定會照辦。
傍晚時分,護工阿花看到這對小夫妻之間似乎仍有一絲冷戰的氛圍,便走過來替李三刀說了很多好話。她耐心地勸說阿珠,希望她能夠想得更開闊一些,多多迴憶起丈夫的好處。阿花說:“我看得出來,這個男人心裏仍然惦記著你,關心著你。看看你的丈夫,自從他來了之後,什麽事情都是親自去做,沒有絲毫怨言。”男人或許會有些粗心大意,但阿花鼓勵阿珠要與丈夫保持良好的溝通,有話直說,不要憋在心裏生悶氣。遇到問題應該立刻坦誠相待,不要心懷怨恨和仇視,隻有這樣,夫妻才能相伴一生,白頭偕老。而這一邊的李三刀,自從被護士長和阿珠的阿姨批評過以後,也學乖了好多,處理很多事情上都比之前細心了不少。而搞笑的是,因為他穿的是與醫院裏男護工相同顏色的衣服,而且經常幫阿珠清理便桶、打熱水打飯什麽的,所以不知不覺之間,周圍的患者和家屬都誤以為他也是醫院裏的工作人員,是這裏的男護工,甚至有時候會喊他做事,經過解釋,大家才哈哈一笑。就這樣,阿珠的心情和情緒都慢慢的穩定了下來。同時她聽到阿花的規勸後,也連連點頭,感覺阿花說的話挺有道理的。的確,李三刀這幾天飯沒吃飽,覺沒睡好,忙內忙外為她跑出跑入地做各項事情,照顧她的起居,真的是很不容易。阿花姐也說得對,不是每個男人都肯為生病的妻子做這些又髒又累的活。所以她也漸漸的原諒了丈夫過往的粗心大意。
在這小小的病房裏,每天都發生著各樣小小的、簡單的、卻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來來往往的白衣天使們,用他們的愛心和專業,為病人和家屬帶來了平靜、安穩、富有安全感的心。阿珠覺得,自己在這裏真的是遇見了人間天使。他們不僅治愈著身體上的病痛,更溫暖著每一個患者的心靈,讓人們在疾病的陰霾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卻構成了一幅充滿愛與溫暖的畫卷,在阿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讓她更加堅定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期待著早日康複,迴歸正常的生活。她甚至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偶爾都會想起當初的和事佬阿花和名字倍感親切的護士長黃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