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珠入院已經三天了。這一天,她旁邊那位每天愛吃蘇打餅的老婦迎來了出院的好消息。下午,老婦辦理完出院手續後,護士看著阿珠狀態穩定,便告知她的丈夫李三刀,有空的時候陪阿珠去樓梯旁邊的電子秤上稱一下體重,出院前要做對比,用於病程數據分析。
這天下午午休過後,還沒到護士來給阿珠輸液的時間,李三刀小心翼翼地扶著阿珠去稱體重。電子秤上顯示 44.5 公斤,阿珠和李三刀都鬆了一口氣,因為體重沒有出現短時間內銳減的情況。阿珠看著顯示器上的數字,歡喜地說道:“看,和之前的 45 公斤差不多。”李三刀聽了,也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李三刀記得,阿珠之前發燒看醫生時,那位唿吸科的老教授曾叮囑過前麵的患者,要定期留意自己的體重變化。近來,患肺結核的人日益增多,很多人攜帶病菌卻不發病,一旦發病,部分患者初期的病症是反複發高燒。所以,一定要格外注意。一旦身體過於疲勞,那些平日帶菌不發病的人,在抵抗力下降時,就極易被病菌侵蝕肺部,引發肺結核。因此,若發現自己發燒,且短時間內體重大幅下降,就得警惕是否患上了肺結核,要及時到醫院拍片檢查,排除患病的可能。阿珠因為之前是教堂裏詩班的成員,聽力會特別好,注意力也比常人更易集中。平日練習時,她需要認真聽著伴奏的節拍跟練,所以在候診時不經意間聽到了這項醫學常識,便記在了心上,還及時分享給了李三刀。這次稱體重前,阿珠心裏一直很擔心,她害怕因為疾病,自己飯量減少,又經常輸液、吃藥,體重會下降嚴重。現在看到體重和之前差不多,她終於放心了。
“是時候迴去等護士來了,你趕緊先去一趟洗手間吧。每次打點滴都容易有小便便意。”李三刀溫柔地提醒著阿珠。阿珠微笑著點了點頭,向洗手間走去。阿珠每天上午和傍晚都要輸液,有像維生素 b6 那類的通血管藥水,還有與生理鹽水調配在一起的消炎藥,偶爾還會加配營養針。其中通血管的藥需要在輸液的前半部分時間和結束之前打進體內,以緩衝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而且每次都會有一袋顏色特別的消炎藥,在打入血管時速度不能太快,必須緩慢滴注。護士會專門囑咐患者和家屬,千萬不能私自調整藥水的速度,否則會刺激血管壁。所以每次輸液都要將近兩個多小時。有陪人的話還好,要是沒有陪人,中途需要上洗手間就會很麻煩。患者得一手拿著藥水瓶,另一隻手保持較低的體位,還不能隨意亂動,以免影響紮針的位置,就這樣艱難地去洗手間方便。對於重症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事情。畢竟護工一般是整層樓巡房,不會一直待在某一個病房裏,等患者需要時進行攙扶。即便花 150 元選擇貼身深度陪護服務,也不可能每次都在患者需要去洗手間時,及時幫她們提藥水瓶。所以,每次打點滴之前先上洗手間,成了病號們的常識和老規矩。
有時候阿珠的丈夫李三刀剛好外出,阿珠又擔心自己打著點滴睡著了,藥水輸完掛空瓶會引起不必要的危險。於是,聰明的阿珠通過觀察每次吊完一袋藥水大約需要的時間,用手機調一個小鬧鍾,比預定時間提前兩三分鍾響,這樣就能及時醒來查看藥水的餘量,再根據情況繼續調整下一次鬧鍾響起的時段。這個方法十分奏效,幫阿珠避免了很多麻煩。因為空瓶對患者的血管和身體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傷害,對於體弱的她們來說,實在難以再承受任何風險了。護士和旁邊的患者看到阿珠如此聰慧,都不禁為她豎起了大拇指。這都得益於阿珠從小養成的善於總結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的靈活思維邏輯習慣。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阿珠並不知道兩次輸液之間和吃藥一樣,有固定的間隔,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段隔開。所以每次輸液結束都差不多錯過了正常的用餐時間。阿珠患有比較嚴重的胃酸過多,容易刺激喉嚨,經常咳嗽,甚至引發感冒。若不是這樣,她也不會那麽容易忽略自己身體的變化,最終積勞成疾。
這家醫院管理頗為嚴格,每天都有護士檢查患者病床範圍內的衛生情況。按時吃飯、按時扔掉飯盒,對阿珠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她不想影響自己在醫護人員心中的形象,畢竟她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關照。護士巡查的內容不僅包括飯盒不能長時間放置在床頭櫃上,還規定一次性飯盒、筷子不能扔在病房的垃圾桶裏,要拿到雜物房旁邊專門處理其他垃圾的垃圾收集處。之前曾有人把這些東西隨意扔在病房洗手間的垃圾桶裏,導致害蟲蟑螂出沒,影響衛生環境,引發了很多病人和家屬對醫院管理的投訴。所以現在這方麵管理得非常嚴格。
早上,病人要在醫生巡房之前按時起床、吃早餐、吃藥,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以配合治療和康複。每天早上,護士會在固定時間為她們派發早上的藥。棉被必須在醫生巡房之前就折疊整齊,報紙、雜誌和書本之類不能堆放在病床上,要另外裝好放在抽屜或櫃子裏。床頭櫃除了用餐時間,不能隨意放置其他食物和雜物,因為這裏是護士過來發藥或上藥時,放置護理盤的地方。如果被占用,不僅會影響護士的正常工作,還可能因為雜物太多,患者不小心滑倒,或者在地上的物品忘記撿起時造成淩亂,甚至引發其他意外。而且患者家屬也不能睡在患者病床上,以免護士過來輸液時搞錯對象,引發醫療事故。出於衛生安全考慮,醫院絕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醫院特別為患者家屬提供了折疊床租賃服務,一般的每晚二十元左右,質量好一點的四十元一晚。醫院在配置安排上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比如熱水壺有專門的專用格,安排在床頭櫃靠牆的位置,整齊地劃分出兩格,可以容納一個保溫壺和一個大水瓶,櫃側還安裝了一排小小的金屬架子,能晾兩條毛巾。不過,護工每次都會教病人在放毛巾的金屬架邊緣綁一個垃圾袋,方便收集日常垃圾,又不影響他人。陽台則設有晾曬衣物專用的曬衣繩。
阿珠入院第一天,阿花就幫她買了一卷垃圾袋,可很快就用完了。後來,李三刀發現每天早上六點左右,都會有一個男護工過來拖地板、搞衛生。地板都是用消毒水拖的,所以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護士六點半會來關空調,到八點半再開,以便開門通風換氣。這段時間,患者們不得不早早醒來準備吃早餐,迎接新一天的治療。這位男護工配有一個工作推車,車旁總會掛著一大包垃圾袋,這是他每天搞病房、洗手間衛生時用來替換的物件。
這一天,李三刀見男護工從洗手間洗完地拖出來後,及時叫住了他,禮貌地向他要了一個垃圾袋。身穿藍色恤衫製服的小夥子也很爽快地把一個新的垃圾袋遞給了他。第二天,阿珠看到李三刀直接跑去門口往護工工作推車上撕下一個垃圾袋就自己用,不禁問道:“嘿,你怎麽那麽直接就拿人家的東西?也不先打個招唿呢?”李三刀用食指豎在嘴邊,示意阿珠不要聲張,然後小聲解釋道:“其實這是昨天那個小夥子私下告訴我的方法,讓我需要拿垃圾袋的時候,就這樣自己去車邊取,不用問他拿給我們。可能是因為製度安排,或者醫院有監控,那些物資必須專項專用,如果他主動遞給我們,可能會被上司批評,甚至扣錢。但我們自己去拿,隻要不太貪心,一次不拿太多,他就當不知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大家都好做人。或許這是醫院不成文的規定和方法吧。看來其實醫院也是很人性化的。”阿珠會意地點點頭,給李三刀豎起了大拇指,心想: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李三刀竟然這麽聰明,能想到這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然的話,如果還沒過幾天就出院,又要重新去買垃圾袋,也是一筆開銷。這年月掙錢不容易,能省就省吧。也不知道這次住院要花多少錢呢。
在醫院的這短短幾天日子裏,阿珠和李三刀感受到了醫院嚴格管理中的人性化關懷,也在與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的相處中,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幫助的溫暖。盡管生病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情,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都相信,隻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遵循醫生的囑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這段在醫院的經曆,也將成為梁小珠夫婦人生中一段特殊而難忘的迴憶,讓ta們更加珍惜健康,珍惜身邊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珠在醫院裏繼續接受著治療,每一天都在期待著身體能逐漸好轉。她偶爾會和同病房的患者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情,互相鼓勵。李三刀則在一旁悉心照料著阿珠,時刻關注著她的需求。醫院裏的生活雖然有些單調和不便,但大家都在努力讓這段日子過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她們知道,康複的道路或許會有些漫長,但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迎來健康的曙光。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所經曆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她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讓她們更加懂得關愛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在醫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生命的故事和希望的氣息。阿珠和李三刀也在這裏,書寫著屬於她們的故事,期待著美好的未來。她們相信,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大家的關心幫助下,阿珠一定能戰勝疾病,重新擁抱健康快樂的生活。她們也希望,每一個在醫院裏與病魔抗爭的人,都能像她們一樣,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勇敢地麵對一切,最終迎來康複的那一天。醫院,這個充滿著挑戰與希望的地方,見證著無數生命的堅韌與奇跡,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珍貴和生命的意義。男護工用巧妙的方法為患者提供臨時的物資供應的故事,隻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也說明了醫院裏的人間天使不僅僅包括白衣天使們,善良與衣著顏色無關,與工種無關,但這些天使們也許並不知道,他們這些年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是蘊含著無盡的溫暖與力量,激勵著每一個患者和家屬在麵對暫時的困難時,都能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這天下午午休過後,還沒到護士來給阿珠輸液的時間,李三刀小心翼翼地扶著阿珠去稱體重。電子秤上顯示 44.5 公斤,阿珠和李三刀都鬆了一口氣,因為體重沒有出現短時間內銳減的情況。阿珠看著顯示器上的數字,歡喜地說道:“看,和之前的 45 公斤差不多。”李三刀聽了,也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李三刀記得,阿珠之前發燒看醫生時,那位唿吸科的老教授曾叮囑過前麵的患者,要定期留意自己的體重變化。近來,患肺結核的人日益增多,很多人攜帶病菌卻不發病,一旦發病,部分患者初期的病症是反複發高燒。所以,一定要格外注意。一旦身體過於疲勞,那些平日帶菌不發病的人,在抵抗力下降時,就極易被病菌侵蝕肺部,引發肺結核。因此,若發現自己發燒,且短時間內體重大幅下降,就得警惕是否患上了肺結核,要及時到醫院拍片檢查,排除患病的可能。阿珠因為之前是教堂裏詩班的成員,聽力會特別好,注意力也比常人更易集中。平日練習時,她需要認真聽著伴奏的節拍跟練,所以在候診時不經意間聽到了這項醫學常識,便記在了心上,還及時分享給了李三刀。這次稱體重前,阿珠心裏一直很擔心,她害怕因為疾病,自己飯量減少,又經常輸液、吃藥,體重會下降嚴重。現在看到體重和之前差不多,她終於放心了。
“是時候迴去等護士來了,你趕緊先去一趟洗手間吧。每次打點滴都容易有小便便意。”李三刀溫柔地提醒著阿珠。阿珠微笑著點了點頭,向洗手間走去。阿珠每天上午和傍晚都要輸液,有像維生素 b6 那類的通血管藥水,還有與生理鹽水調配在一起的消炎藥,偶爾還會加配營養針。其中通血管的藥需要在輸液的前半部分時間和結束之前打進體內,以緩衝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而且每次都會有一袋顏色特別的消炎藥,在打入血管時速度不能太快,必須緩慢滴注。護士會專門囑咐患者和家屬,千萬不能私自調整藥水的速度,否則會刺激血管壁。所以每次輸液都要將近兩個多小時。有陪人的話還好,要是沒有陪人,中途需要上洗手間就會很麻煩。患者得一手拿著藥水瓶,另一隻手保持較低的體位,還不能隨意亂動,以免影響紮針的位置,就這樣艱難地去洗手間方便。對於重症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事情。畢竟護工一般是整層樓巡房,不會一直待在某一個病房裏,等患者需要時進行攙扶。即便花 150 元選擇貼身深度陪護服務,也不可能每次都在患者需要去洗手間時,及時幫她們提藥水瓶。所以,每次打點滴之前先上洗手間,成了病號們的常識和老規矩。
有時候阿珠的丈夫李三刀剛好外出,阿珠又擔心自己打著點滴睡著了,藥水輸完掛空瓶會引起不必要的危險。於是,聰明的阿珠通過觀察每次吊完一袋藥水大約需要的時間,用手機調一個小鬧鍾,比預定時間提前兩三分鍾響,這樣就能及時醒來查看藥水的餘量,再根據情況繼續調整下一次鬧鍾響起的時段。這個方法十分奏效,幫阿珠避免了很多麻煩。因為空瓶對患者的血管和身體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傷害,對於體弱的她們來說,實在難以再承受任何風險了。護士和旁邊的患者看到阿珠如此聰慧,都不禁為她豎起了大拇指。這都得益於阿珠從小養成的善於總結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的靈活思維邏輯習慣。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阿珠並不知道兩次輸液之間和吃藥一樣,有固定的間隔,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段隔開。所以每次輸液結束都差不多錯過了正常的用餐時間。阿珠患有比較嚴重的胃酸過多,容易刺激喉嚨,經常咳嗽,甚至引發感冒。若不是這樣,她也不會那麽容易忽略自己身體的變化,最終積勞成疾。
這家醫院管理頗為嚴格,每天都有護士檢查患者病床範圍內的衛生情況。按時吃飯、按時扔掉飯盒,對阿珠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她不想影響自己在醫護人員心中的形象,畢竟她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關照。護士巡查的內容不僅包括飯盒不能長時間放置在床頭櫃上,還規定一次性飯盒、筷子不能扔在病房的垃圾桶裏,要拿到雜物房旁邊專門處理其他垃圾的垃圾收集處。之前曾有人把這些東西隨意扔在病房洗手間的垃圾桶裏,導致害蟲蟑螂出沒,影響衛生環境,引發了很多病人和家屬對醫院管理的投訴。所以現在這方麵管理得非常嚴格。
早上,病人要在醫生巡房之前按時起床、吃早餐、吃藥,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以配合治療和康複。每天早上,護士會在固定時間為她們派發早上的藥。棉被必須在醫生巡房之前就折疊整齊,報紙、雜誌和書本之類不能堆放在病床上,要另外裝好放在抽屜或櫃子裏。床頭櫃除了用餐時間,不能隨意放置其他食物和雜物,因為這裏是護士過來發藥或上藥時,放置護理盤的地方。如果被占用,不僅會影響護士的正常工作,還可能因為雜物太多,患者不小心滑倒,或者在地上的物品忘記撿起時造成淩亂,甚至引發其他意外。而且患者家屬也不能睡在患者病床上,以免護士過來輸液時搞錯對象,引發醫療事故。出於衛生安全考慮,醫院絕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醫院特別為患者家屬提供了折疊床租賃服務,一般的每晚二十元左右,質量好一點的四十元一晚。醫院在配置安排上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比如熱水壺有專門的專用格,安排在床頭櫃靠牆的位置,整齊地劃分出兩格,可以容納一個保溫壺和一個大水瓶,櫃側還安裝了一排小小的金屬架子,能晾兩條毛巾。不過,護工每次都會教病人在放毛巾的金屬架邊緣綁一個垃圾袋,方便收集日常垃圾,又不影響他人。陽台則設有晾曬衣物專用的曬衣繩。
阿珠入院第一天,阿花就幫她買了一卷垃圾袋,可很快就用完了。後來,李三刀發現每天早上六點左右,都會有一個男護工過來拖地板、搞衛生。地板都是用消毒水拖的,所以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護士六點半會來關空調,到八點半再開,以便開門通風換氣。這段時間,患者們不得不早早醒來準備吃早餐,迎接新一天的治療。這位男護工配有一個工作推車,車旁總會掛著一大包垃圾袋,這是他每天搞病房、洗手間衛生時用來替換的物件。
這一天,李三刀見男護工從洗手間洗完地拖出來後,及時叫住了他,禮貌地向他要了一個垃圾袋。身穿藍色恤衫製服的小夥子也很爽快地把一個新的垃圾袋遞給了他。第二天,阿珠看到李三刀直接跑去門口往護工工作推車上撕下一個垃圾袋就自己用,不禁問道:“嘿,你怎麽那麽直接就拿人家的東西?也不先打個招唿呢?”李三刀用食指豎在嘴邊,示意阿珠不要聲張,然後小聲解釋道:“其實這是昨天那個小夥子私下告訴我的方法,讓我需要拿垃圾袋的時候,就這樣自己去車邊取,不用問他拿給我們。可能是因為製度安排,或者醫院有監控,那些物資必須專項專用,如果他主動遞給我們,可能會被上司批評,甚至扣錢。但我們自己去拿,隻要不太貪心,一次不拿太多,他就當不知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大家都好做人。或許這是醫院不成文的規定和方法吧。看來其實醫院也是很人性化的。”阿珠會意地點點頭,給李三刀豎起了大拇指,心想: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李三刀竟然這麽聰明,能想到這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然的話,如果還沒過幾天就出院,又要重新去買垃圾袋,也是一筆開銷。這年月掙錢不容易,能省就省吧。也不知道這次住院要花多少錢呢。
在醫院的這短短幾天日子裏,阿珠和李三刀感受到了醫院嚴格管理中的人性化關懷,也在與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的相處中,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幫助的溫暖。盡管生病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情,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都相信,隻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遵循醫生的囑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這段在醫院的經曆,也將成為梁小珠夫婦人生中一段特殊而難忘的迴憶,讓ta們更加珍惜健康,珍惜身邊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珠在醫院裏繼續接受著治療,每一天都在期待著身體能逐漸好轉。她偶爾會和同病房的患者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情,互相鼓勵。李三刀則在一旁悉心照料著阿珠,時刻關注著她的需求。醫院裏的生活雖然有些單調和不便,但大家都在努力讓這段日子過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她們知道,康複的道路或許會有些漫長,但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迎來健康的曙光。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所經曆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她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讓她們更加懂得關愛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在醫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生命的故事和希望的氣息。阿珠和李三刀也在這裏,書寫著屬於她們的故事,期待著美好的未來。她們相信,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大家的關心幫助下,阿珠一定能戰勝疾病,重新擁抱健康快樂的生活。她們也希望,每一個在醫院裏與病魔抗爭的人,都能像她們一樣,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勇敢地麵對一切,最終迎來康複的那一天。醫院,這個充滿著挑戰與希望的地方,見證著無數生命的堅韌與奇跡,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珍貴和生命的意義。男護工用巧妙的方法為患者提供臨時的物資供應的故事,隻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也說明了醫院裏的人間天使不僅僅包括白衣天使們,善良與衣著顏色無關,與工種無關,但這些天使們也許並不知道,他們這些年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是蘊含著無盡的溫暖與力量,激勵著每一個患者和家屬在麵對暫時的困難時,都能堅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