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珠聽到李三刀那簡單卻充滿力量的承諾與鼓舞——“做我的飛機杯,我需要你”,她感到了久違的安慰,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這句話雖無修飾與華麗辭藻,卻真切地表達了李三刀對阿珠的期盼與希望,他在生活中離不開阿珠給予的各種輔助與安慰。阿珠掙錢不多且能力有限,但她聰明伶俐、開朗且興趣廣泛。自從遇到阿珠後,李三刀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是那個沉迷於自己世界的宅男,變得更加開心和豐富,甚至連吃東西都懂得享受了。起初,李三刀連餿掉的食物都分辨不出,是阿珠教會了他生活中諸多細微的體驗,讓他的生活多姿多彩。
阿珠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堅韌一麵。她本來學習美術設計專業,在一間著名的少兒繪畫館裏從事助教和小學課後托管的工作。但由於皮膚長期接觸顏料,還要經常幫幼兒學童清洗調色盒,時間一長皮膚便開始對顏料嚴重過敏,後來甚至影響到了唿吸道。無奈之下隻能放棄自己的老本行。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選擇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先是嚐試學習化妝,但化妝她自己要經常帶妝工作才顯專業皮膚受不了,然後又毫不猶豫地毅然投身到鋼琴和音樂的領域之中。令人驚訝的是,她很快就成功地實現了職業轉型,成為了一名備受歡迎的鋼琴陪練老師。盡管無法教授主修課程,但這已經足以讓李三刀對她刮目相看,因為他深深敬佩妻子的勇氣和毅力。這次阿珠生病了,李三刀在許多事情上都顯得有些粗心大意,不夠體貼入微。甚至在來醫院的時候,還差點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延誤了病情。但是,這些小插曲並沒有改變他對婚姻和感情那份真摯、淳樸的心。李三刀微笑著看著阿珠,語氣堅定地說道:“親愛的,你一定要堅強起來。我會努力把你活著帶迴家,帶你去見你的爸爸,告訴他我已經幫你把女兒找迴來了,而且還是平平安安地帶迴來的。不然我男子漢的自豪從何而來?”李三刀的每一次鼓勵都像是給阿珠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成為了她堅持下去的依靠和力量。
這天晚上,阿珠在幻覺與噩夢中多次驚醒,又在丈夫的耐心安慰下重新入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幾天,她總是會在半夜被噩夢驚醒,然後發出大聲尖叫。每一次,她都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無助,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緊緊束縛住。
阿珠知道自己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好幾晚,她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出現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好轉的機會就會減少一分。既然已下定決心要好好活下去,這種頻繁的驚醒讓她感到非常疲憊,她試圖告訴自己這隻是一個暫時的階段,但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平靜下來。
而對於院方來說,阿珠的情況也引起了他們的關注。畢竟,半夜的大聲尖叫確實有些嚇人,其他病人可能會受到影響。院方已經對她略有微詞,並與李三刀私下溝通過希望提醒她要注意控製情緒。然而,阿珠明白,這並不是她能夠輕易控製的。
更糟糕的是,護工阿花也對她產生了不滿。阿花與同事私下裏聊天時,表示阿珠感染了那麽多病毒,看起來挺髒的,幫她倒便桶也特別臭,自己做了這麽久,那些老頭呀癌症晚期呀的排泄物都沒她的這麽辣鼻子,身上惹了不知多少種病要服多少藥才拉得出這樣臭的東西,早知道就不會接她這個單子。不經意間聽到這些話的阿珠的心情可想而知,每字每句都深深地刺痛了阿珠的心,讓她感到無比的失落和自卑。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令人厭惡,是否應該堅持活下來。自己是如此討人厭,不久後的三刀可能也會嫌棄自己的。
但每當阿珠想到自己的丈夫,看著他那溫暖的眼神,從沒缺席過的微笑。他總是在身邊默默支持和安慰她。盡管阿珠覺得自己給周圍人帶來了麻煩,但丈夫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他用最自然的方式、最簡單的言語和用無盡的愛並關懷包圍著阿珠,讓她感受到了獨一無二的溫暖。不知不覺間,這份愛成為了阿珠堅持下去的動力,她決定不再逃避,而是勇敢麵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下半夜,阿珠從冰冷中醒來,丈夫因為白天的勞累已經沉睡並打著鼻鼾在一側那張20元租金一晚的折疊椅上。她越發覺得病房空調很冷,氧氣也讓人感覺冰冷,根本無法安睡。於是她便自己悄悄下病床來到護士站,詢問能否調高室內溫度和停止吸氧。值班護士溫柔地解釋溫度不能隨便調整,吸氧則最好堅持,因為這裏的氧氣純度高、質量好,出院迴家後自家的氧氣機製不出這樣的氧氣,對她有好處,你都不知道外麵的病人多麽渴望能吸上這樣純這樣好的氧氣都沒機會。接著便讓她堅持一下趕快迴去休息。阿珠隻好乖乖迴病房躺著。心裏想著護士的話,一臉不解:為什麽不能調高一點空調的溫度?你們的氧氣怎麽被說得那麽矝貴,外麵沒有隻有你們有?孰知兩天後有個病人家屬趁護士沒注意悄悄把冷氣溫度調高了兩度,接著幾次護士進來為大家輸液紮針時都出現了失誤,要反複幾次下針才紮得準血管。沒多久一位年長一點的護士氣衝衝地跑進來把溫度調迴原來的設定。那時阿珠她才知道,原來之前護士不肯調整溫度是因為要給病人紮針,而病房溫度改變會使針管上出現水蒸氣反光,影響護士視力和紮針準確率,隻是護士未直接向病人解釋。而後來出院她經過自己感觀上的對比,的確醫院的氧氣純度高很多。證明這間醫院的護士還是很實事求是的。這令阿珠潛意識中不知不覺地開始更為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各項安排,不輕易提出異議。
醫院的環境本來就顯得冷清,再加上室內的低溫一直持續著,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冰窖之中。吸入的氧氣也毫無溫度可言,冰冷刺骨。阿珠整個晚上都隻能緊緊地抱住被子,努力保持自己四肢的體溫平衡,但她始終無法真正進入熟睡狀態。每一次閉上眼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各種奇怪的畫麵和聲音,讓她感到不安和恐懼。她試圖調整唿吸,放鬆身體,但內心的緊張感卻越來越強烈。午夜時分,萬籟俱寂,阿珠正在病床上安靜地休息。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兩名護士推著護理車急匆匆地走進了病房。她們的臉上帶著嚴肅的神情,仿佛發生了什麽緊急情況。
阿珠被驚醒後,心中充滿了疑惑。她看到護士們先後來到自己和旁邊病友的病床前,迅速地為她們倆測量血壓、血氧含量等生命體征,然後熟練地調節氧氣機的供氧參數,仔細地記錄下每一項數據。接著,護士們又調整了一些護理儀器的數據和參數,以確保患者能夠唿吸得更順暢、平穩。
起初,阿珠還以為護士們是因為良心發現或者突然意識到病房內溫度過低而前來幫助大家調高空調溫度的。然而,當她看到兩名護士緊接著又緊密配合地為她們測量體溫、血壓、血氧,並進行緊急輸液和推針等一係列動作時,她才明白這與空調無關。聽著護士們一個讀數一個記錄地彼此搭配,有條不紊地開展各種醫療輔助器械的調節工作,阿珠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僅僅從她們的操作速度就能看出,當時的氣氛十分緊張,護士們也顯得非常焦急。哦,原來是護士站監測到她們唿吸出現了異常,所以才深夜趕過來為她和旁邊一位年長的阿姨作緊急搶救的。也許這就是院方要求病人家屬必須24小時留一個人對病人進行陪護的原因吧!確實,這比刻板地下發病危通知書更直觀有效。
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向大地。此時的阿珠,身體狀況似乎再次反複,進入了不穩定的狀態。她的意識開始模糊,仿佛又一次走到了生死邊緣。在這混沌的時刻,她陷入了一個奇異的幻境之中,仿佛靈魂出竅般脫離了現實世界。
在這個虛幻的場景裏,一切都變得扭曲而荒誕。阿珠驚訝地發現,天已亮,而自己竟然已被再次來搶救自己的兩位護士宣告死亡。爾後,迅速變成了一具被嚴密包裹的屍體。工作人員手法熟練地“打包”了她。她的身體被厚厚的被子嚴實包裹,然後折疊成方方正正的被卷,最後用麻繩井字型地捆紮起來。這樣的屍體一包接一包地被移送到堆積在醫院一座古老的檢驗樓樓邊小水渠的盡頭。而她,也已經被常規化地打包好,靜靜地躺在醫院戶外的小角落裏。
四周死一般寂靜,沒有一絲聲音,隻有那微弱的路燈燈光和即將升起的黎明太陽,照亮了這個悲傷而淒涼的角落。阿珠的內心被恐懼和疑惑所填滿,她不知道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幻覺。難道這是命運對她的一種暗示嗎?還是她內心深處的恐懼在作祟呢?不管是什麽原因,她都無法擺脫這種不安的感覺。難道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嗎?難道自己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可我與三刀的承諾怎麽辦?我的女兒怎麽辦?我年邁的父母怎麽辦?我還有很多使命未完成。我簽應過林指揮和周阿姨,要好好生活,好好學琴,雖然如今聲帶受損不能再迴詩班唱詩,但隻要我能以一位優秀的司琴迴歸的話,那就可以重迴詩班,可以用餘生有限的能力,和有心的弟兄姐妹一起將草木堂的詩班發展得越來越好。我還要成為丈夫下半生唯一的“飛機杯”,所以,我不能掛掉啊老天爺爺!
樓頂的邊緣處,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水珠源源不斷地滴落下來,它們像是從天空墜落的精靈,又似是被遺棄的淚滴。然而,卻難以分辨這些水珠究竟源自何處——或許是昨夜那場雨留下的痕跡,亦或是空調排放出的冷卻水。在這個寂靜的清晨,每一滴水珠濺落在地麵時所發出的聲音都異常清晰,宛如敲擊在人們心靈深處的鼓點,清脆而又帶著一絲讓人不安的韻律。
此時的氛圍中彌漫著一種深深的悲涼感,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股情緒所籠罩,沉浸在一片無聲且無盡的哀傷之中。這種哀傷並非來自某個人或某個事件,而是源自生活本身的無奈與沉重。它像一層淡淡的霧氣,悄然無息地蔓延開來,滲透進每個角落,讓人心生憐憫之情。身在這裏,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的停滯和生命的脆弱,一切都變得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阿珠心中充滿了驚恐,她拚盡全力想要掙脫這束縛著她的東西。然而,無論她怎麽努力,身體都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死死壓住,絲毫不能動彈。她瞪大了眼睛,看著周圍陌生的環境,腦海裏一片焦急與混亂。
她感覺到一張老舊的棉被被心正緊緊地包裹著自己,還好沒有那些咬人的蛆蟲和惡臭的異味,但那被芯已經變得硬邦邦的,雖然不臭,但上麵還是散發著濃濃的消毒水氣味。這種感覺讓她感到窒息,仿佛自己正被困在一個黑暗的深淵之中,無法逃脫。
恐懼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她的心跳急速加快,汗水不斷從額頭滑落。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處,也不清楚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一切都顯得那麽詭異和陌生,讓她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她努力迴憶起之前的經曆,但腦海中隻有一片空白。她試圖大聲唿喊,希望能有人聽到她的求救聲,但喉嚨卻發不出任何聲音。此刻,她多麽希望能夠迴到那個熟悉的世界,遠離這個可怕的地方。但她卻無從知曉該如何實現這個願望,隻能在無盡的恐懼中等待命運的安排。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珠漸漸適應了這個環境,開始努力觀察四周。她發現這雖然是仍屬醫院的一角,但這個地方也充滿了詭異和神秘,因為旁邊推放著的一個個被包,真的是讓人毛骨悚然。她反複確認,看到的是醫院一幢檢驗樓外的小角落裏堆積著包括住己在內的許多屍體,每具屍體都被精心包裝,仿佛是某種儀式的一部分。
阿珠的心中湧起一陣強烈的不安,她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死亡,或者處於瀕死狀態。這個念頭讓她感到無比的恐慌和無助,她拚命地想要尋找一種方法來逃脫這個可怕的境地。然而,無論她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
就在這時,阿珠突然聽到了一聲輕微的響動。她警覺地轉過頭,發現有一道微弱的光芒從遠處傳來。光芒越來越近,逐漸照亮了整個區域。阿珠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出現的景象,心中充滿了驚愕和困惑。一位護士從旁經過,阿珠迴想起之前自己被護士宣告死亡的那一刻,曾竭盡最後一口氣詢問醫生自己是“衰什麽死的”(粵語方言),她反多努力張口詢問自己是怎麽死的,護士表現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不可置信她竟然不知道自己因何喪命),於是迴答是:因為生命寧糧!阿珠心中一驚,《生命寧糧》是宗教讀物,常在網絡上被推銷,她自己並未購買,後來這個詞被廣泛用於基督教讀物或經書統稱。教堂的老牧師欣賞阿珠為人,有心想法子在照顧其尊嚴的同時又能拉她一把救她一命,於是,在她幾年前肺病出院後生日那天,特別安排建立了一個查經聊天群,讓信徒誦讀經文,從《使徒行傳》開始,每人每天讀一章。奇妙的是,這種方式對阿珠有很大的鎮定安神作用,每晚睡前聽群裏的錄音,她會感到整個人有發自內心的平安、穩固,減少恐慌,心境因此變得平和,乃至於心慌、氣喘等症狀出現的次數也大為減少。雖不能替代藥物,但在上次出院康複階段,這些經文助她度過了一個個心靈不安的夜晚,對她的康複有很大幫助,可說是救命良方。因為這樣的物理治療大大減少了她雖服用安定片及治療哮喘的藥物的機會,不僅是金錢上,還有在藥後的副作用上都大大減少了。這種幫助令阿珠對信仰變得更為敬虔,這也是她樂於為教會承擔義工工作的重要原因。然而很遺憾這一次她明顯是自己無分配好時間,操勞過度令自己“打敗仗”病了下來。
但,但護士為何會提及“生命寧糧”與她的死亡有關呢?阿珠百思不得其解,她想到之前每次任性想想退群時,到了半夜,手機會悄悄不明原因地自動重啟、關機並顯示奇怪程序,感覺有人操控係統恐嚇示意不讓她退群,一旦退群就會收集手機內其他通訊錄或信息資料,像諜戰劇裏特務係統的神秘功能。她擔心這與反動組織有關,若因政治問題犯錯,後果嚴重,先輩就曾吃過虧,如果政治上有偏差,嚴重起來的確是要被處決沒命的,但這與我的生死又有什麽關係呢,難道這會令自己成為政治犯要必須走上自我滅亡的道路的意思嗎?不會吧?這,這又不是電影,哪有這麽巧,這麽難的事也能攤上的話我去買彩票好了。所以她想不通也幹脆不再細想了。迴想起住院後,丈夫已偷偷幫她退了很多教堂開辦的群,那個能讓她心情安寧的讀經群也被退了,隻剩一個接收基本通知信息的教導群還未刪掉。心裏很不踏實,畢竟那個頌經群就像自己的一塊風水寶地,這三年來靠著它的存在自己能平靜安穩內心得安寧,現在退群有種“逆子離家出走”的感覺。就這樣,阿珠在胡思亂想中朦朦朧朧度過了一晚。說來也奇怪,一覺醒來後她感覺狀態好了很多,小珠知道自己應該能熬過這一關,她也希望是這樣。
第二天一早,陽光透過醫院病房的窗戶,灑在潔白的床單上。醫生們如往常一樣,帶著認真與專注開始了查房工作,而早班護士也緊隨其後,準備與夜班護士進行交接。這個時刻,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了解患者夜間病情變化的關鍵節點,也是保障患者持續治療和護理的重要環節。
夜班護士神色略顯疲憊,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她站在醫生和早班護士麵前,開始詳細地匯報前一晚的護理報告。“昨晚半夜,病房裏的情況十分緊急。梁小珠和鄰床病人的病情突然惡化,我們立刻展開了搶救行動。”她的聲音平穩而清晰,仿佛在講述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梁小珠當時唿吸急促,麵色蒼白,心電監護儀上的各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波動。我們迅速判斷可能是病情出現了新的變化,懷疑是並發症引起的。”夜班護士一邊迴憶,一邊描述著當時的情景,“我和同事們立刻分工合作,一組人員準備急救藥品和設備,另一組人員則密切觀察梁小珠的生命體征,隨時向我報告。”
與此同時,鄰床病人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鄰床病人出現了嚴重的心律失常,心跳變得極不穩定。我們緊急唿叫了心內科醫生前來會診,同時對病人進行了心肺複蘇等急救措施。”夜班護士的語速加快,仿佛又迴到了那個緊張的時刻。
在搶救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我們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為梁小珠進行了吸氧、靜脈注射藥物等治療。在調整藥物劑量時,我們密切關注著她的反應,生怕出現一絲差錯。”夜班護士的眼神中透露出專注和專業,“對於鄰床病人,我們在進行心肺複蘇的同時,不斷地與心內科醫生溝通,根據醫生的指示調整搶救方案。”
八月的南方城市酷熱無比。時間在緊張的搶救中一分一秒地過去,阿珠看見醫護人員們的汗水已濕透了衣衫,但他們的目光始終堅定地注視著患者。“經過一番努力,梁小珠的唿吸逐漸平穩,麵色也開始有所好轉,心電監護儀上的指標也逐漸趨於正常。鄰床病人的心律失常也得到了暫時的控製,心跳逐漸恢複了規律。”夜班護士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而事實上,從這一刻起,梁小珠的病情的確開始得到了有效的控製。這一場與死神的暗戰較量,醫護人員們憑借著專業的知識、精湛的技能和頑強的毅力,暫時取得了勝利。但他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後續的治療和護理依然任重道遠。
醫生們在聽完夜班護士的匯報後,仔細地查看了梁小珠和鄰床病人的病曆,對她們的病情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我們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康複。”一位醫生嚴肅地說道。早班護士則認真地記錄著醫生的指示,準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嚴格執行。
在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早晨,病房裏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與頑強。醫護人員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救死扶傷的使命,而梁小珠和鄰床病人也在與病魔的鬥爭中展現出了堅韌的生命力。這場生死較量還在繼續,但有了醫護人員的守護和患者的堅持,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
阿珠暗自歡喜,默默念讀主禱文,感恩大難不死,感恩丈夫關愛,親人幫助,感恩醫護技術精湛,感恩上帝賜下好運氣並站在了阿珠的一邊。從一開始保險客服姐姐的及時劃款為她提前一天轉賬生存金,到醫院通道裏逃過那位毒婦驅車猛撞的一劫,到盡管拿了14號床位癱軟在住院部大堂遇到心善的阿花到幾次陷入狀態依然被搶救迴來的奇遇,任何一件都那麽觸目驚心與不可思議,但祖先保佑,上帝叔叔在關鍵時刻賜了她足夠的運氣並站在了她的一邊。這場人生的暗戰她再下一城,挺過去了,一級棒!
阿珠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堅韌一麵。她本來學習美術設計專業,在一間著名的少兒繪畫館裏從事助教和小學課後托管的工作。但由於皮膚長期接觸顏料,還要經常幫幼兒學童清洗調色盒,時間一長皮膚便開始對顏料嚴重過敏,後來甚至影響到了唿吸道。無奈之下隻能放棄自己的老本行。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選擇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先是嚐試學習化妝,但化妝她自己要經常帶妝工作才顯專業皮膚受不了,然後又毫不猶豫地毅然投身到鋼琴和音樂的領域之中。令人驚訝的是,她很快就成功地實現了職業轉型,成為了一名備受歡迎的鋼琴陪練老師。盡管無法教授主修課程,但這已經足以讓李三刀對她刮目相看,因為他深深敬佩妻子的勇氣和毅力。這次阿珠生病了,李三刀在許多事情上都顯得有些粗心大意,不夠體貼入微。甚至在來醫院的時候,還差點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延誤了病情。但是,這些小插曲並沒有改變他對婚姻和感情那份真摯、淳樸的心。李三刀微笑著看著阿珠,語氣堅定地說道:“親愛的,你一定要堅強起來。我會努力把你活著帶迴家,帶你去見你的爸爸,告訴他我已經幫你把女兒找迴來了,而且還是平平安安地帶迴來的。不然我男子漢的自豪從何而來?”李三刀的每一次鼓勵都像是給阿珠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成為了她堅持下去的依靠和力量。
這天晚上,阿珠在幻覺與噩夢中多次驚醒,又在丈夫的耐心安慰下重新入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幾天,她總是會在半夜被噩夢驚醒,然後發出大聲尖叫。每一次,她都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無助,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緊緊束縛住。
阿珠知道自己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好幾晚,她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出現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好轉的機會就會減少一分。既然已下定決心要好好活下去,這種頻繁的驚醒讓她感到非常疲憊,她試圖告訴自己這隻是一個暫時的階段,但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平靜下來。
而對於院方來說,阿珠的情況也引起了他們的關注。畢竟,半夜的大聲尖叫確實有些嚇人,其他病人可能會受到影響。院方已經對她略有微詞,並與李三刀私下溝通過希望提醒她要注意控製情緒。然而,阿珠明白,這並不是她能夠輕易控製的。
更糟糕的是,護工阿花也對她產生了不滿。阿花與同事私下裏聊天時,表示阿珠感染了那麽多病毒,看起來挺髒的,幫她倒便桶也特別臭,自己做了這麽久,那些老頭呀癌症晚期呀的排泄物都沒她的這麽辣鼻子,身上惹了不知多少種病要服多少藥才拉得出這樣臭的東西,早知道就不會接她這個單子。不經意間聽到這些話的阿珠的心情可想而知,每字每句都深深地刺痛了阿珠的心,讓她感到無比的失落和自卑。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令人厭惡,是否應該堅持活下來。自己是如此討人厭,不久後的三刀可能也會嫌棄自己的。
但每當阿珠想到自己的丈夫,看著他那溫暖的眼神,從沒缺席過的微笑。他總是在身邊默默支持和安慰她。盡管阿珠覺得自己給周圍人帶來了麻煩,但丈夫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他用最自然的方式、最簡單的言語和用無盡的愛並關懷包圍著阿珠,讓她感受到了獨一無二的溫暖。不知不覺間,這份愛成為了阿珠堅持下去的動力,她決定不再逃避,而是勇敢麵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下半夜,阿珠從冰冷中醒來,丈夫因為白天的勞累已經沉睡並打著鼻鼾在一側那張20元租金一晚的折疊椅上。她越發覺得病房空調很冷,氧氣也讓人感覺冰冷,根本無法安睡。於是她便自己悄悄下病床來到護士站,詢問能否調高室內溫度和停止吸氧。值班護士溫柔地解釋溫度不能隨便調整,吸氧則最好堅持,因為這裏的氧氣純度高、質量好,出院迴家後自家的氧氣機製不出這樣的氧氣,對她有好處,你都不知道外麵的病人多麽渴望能吸上這樣純這樣好的氧氣都沒機會。接著便讓她堅持一下趕快迴去休息。阿珠隻好乖乖迴病房躺著。心裏想著護士的話,一臉不解:為什麽不能調高一點空調的溫度?你們的氧氣怎麽被說得那麽矝貴,外麵沒有隻有你們有?孰知兩天後有個病人家屬趁護士沒注意悄悄把冷氣溫度調高了兩度,接著幾次護士進來為大家輸液紮針時都出現了失誤,要反複幾次下針才紮得準血管。沒多久一位年長一點的護士氣衝衝地跑進來把溫度調迴原來的設定。那時阿珠她才知道,原來之前護士不肯調整溫度是因為要給病人紮針,而病房溫度改變會使針管上出現水蒸氣反光,影響護士視力和紮針準確率,隻是護士未直接向病人解釋。而後來出院她經過自己感觀上的對比,的確醫院的氧氣純度高很多。證明這間醫院的護士還是很實事求是的。這令阿珠潛意識中不知不覺地開始更為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各項安排,不輕易提出異議。
醫院的環境本來就顯得冷清,再加上室內的低溫一直持續著,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冰窖之中。吸入的氧氣也毫無溫度可言,冰冷刺骨。阿珠整個晚上都隻能緊緊地抱住被子,努力保持自己四肢的體溫平衡,但她始終無法真正進入熟睡狀態。每一次閉上眼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各種奇怪的畫麵和聲音,讓她感到不安和恐懼。她試圖調整唿吸,放鬆身體,但內心的緊張感卻越來越強烈。午夜時分,萬籟俱寂,阿珠正在病床上安靜地休息。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兩名護士推著護理車急匆匆地走進了病房。她們的臉上帶著嚴肅的神情,仿佛發生了什麽緊急情況。
阿珠被驚醒後,心中充滿了疑惑。她看到護士們先後來到自己和旁邊病友的病床前,迅速地為她們倆測量血壓、血氧含量等生命體征,然後熟練地調節氧氣機的供氧參數,仔細地記錄下每一項數據。接著,護士們又調整了一些護理儀器的數據和參數,以確保患者能夠唿吸得更順暢、平穩。
起初,阿珠還以為護士們是因為良心發現或者突然意識到病房內溫度過低而前來幫助大家調高空調溫度的。然而,當她看到兩名護士緊接著又緊密配合地為她們測量體溫、血壓、血氧,並進行緊急輸液和推針等一係列動作時,她才明白這與空調無關。聽著護士們一個讀數一個記錄地彼此搭配,有條不紊地開展各種醫療輔助器械的調節工作,阿珠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僅僅從她們的操作速度就能看出,當時的氣氛十分緊張,護士們也顯得非常焦急。哦,原來是護士站監測到她們唿吸出現了異常,所以才深夜趕過來為她和旁邊一位年長的阿姨作緊急搶救的。也許這就是院方要求病人家屬必須24小時留一個人對病人進行陪護的原因吧!確實,這比刻板地下發病危通知書更直觀有效。
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向大地。此時的阿珠,身體狀況似乎再次反複,進入了不穩定的狀態。她的意識開始模糊,仿佛又一次走到了生死邊緣。在這混沌的時刻,她陷入了一個奇異的幻境之中,仿佛靈魂出竅般脫離了現實世界。
在這個虛幻的場景裏,一切都變得扭曲而荒誕。阿珠驚訝地發現,天已亮,而自己竟然已被再次來搶救自己的兩位護士宣告死亡。爾後,迅速變成了一具被嚴密包裹的屍體。工作人員手法熟練地“打包”了她。她的身體被厚厚的被子嚴實包裹,然後折疊成方方正正的被卷,最後用麻繩井字型地捆紮起來。這樣的屍體一包接一包地被移送到堆積在醫院一座古老的檢驗樓樓邊小水渠的盡頭。而她,也已經被常規化地打包好,靜靜地躺在醫院戶外的小角落裏。
四周死一般寂靜,沒有一絲聲音,隻有那微弱的路燈燈光和即將升起的黎明太陽,照亮了這個悲傷而淒涼的角落。阿珠的內心被恐懼和疑惑所填滿,她不知道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幻覺。難道這是命運對她的一種暗示嗎?還是她內心深處的恐懼在作祟呢?不管是什麽原因,她都無法擺脫這種不安的感覺。難道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嗎?難道自己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可我與三刀的承諾怎麽辦?我的女兒怎麽辦?我年邁的父母怎麽辦?我還有很多使命未完成。我簽應過林指揮和周阿姨,要好好生活,好好學琴,雖然如今聲帶受損不能再迴詩班唱詩,但隻要我能以一位優秀的司琴迴歸的話,那就可以重迴詩班,可以用餘生有限的能力,和有心的弟兄姐妹一起將草木堂的詩班發展得越來越好。我還要成為丈夫下半生唯一的“飛機杯”,所以,我不能掛掉啊老天爺爺!
樓頂的邊緣處,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水珠源源不斷地滴落下來,它們像是從天空墜落的精靈,又似是被遺棄的淚滴。然而,卻難以分辨這些水珠究竟源自何處——或許是昨夜那場雨留下的痕跡,亦或是空調排放出的冷卻水。在這個寂靜的清晨,每一滴水珠濺落在地麵時所發出的聲音都異常清晰,宛如敲擊在人們心靈深處的鼓點,清脆而又帶著一絲讓人不安的韻律。
此時的氛圍中彌漫著一種深深的悲涼感,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股情緒所籠罩,沉浸在一片無聲且無盡的哀傷之中。這種哀傷並非來自某個人或某個事件,而是源自生活本身的無奈與沉重。它像一層淡淡的霧氣,悄然無息地蔓延開來,滲透進每個角落,讓人心生憐憫之情。身在這裏,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的停滯和生命的脆弱,一切都變得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阿珠心中充滿了驚恐,她拚盡全力想要掙脫這束縛著她的東西。然而,無論她怎麽努力,身體都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死死壓住,絲毫不能動彈。她瞪大了眼睛,看著周圍陌生的環境,腦海裏一片焦急與混亂。
她感覺到一張老舊的棉被被心正緊緊地包裹著自己,還好沒有那些咬人的蛆蟲和惡臭的異味,但那被芯已經變得硬邦邦的,雖然不臭,但上麵還是散發著濃濃的消毒水氣味。這種感覺讓她感到窒息,仿佛自己正被困在一個黑暗的深淵之中,無法逃脫。
恐懼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她的心跳急速加快,汗水不斷從額頭滑落。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處,也不清楚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一切都顯得那麽詭異和陌生,讓她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她努力迴憶起之前的經曆,但腦海中隻有一片空白。她試圖大聲唿喊,希望能有人聽到她的求救聲,但喉嚨卻發不出任何聲音。此刻,她多麽希望能夠迴到那個熟悉的世界,遠離這個可怕的地方。但她卻無從知曉該如何實現這個願望,隻能在無盡的恐懼中等待命運的安排。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珠漸漸適應了這個環境,開始努力觀察四周。她發現這雖然是仍屬醫院的一角,但這個地方也充滿了詭異和神秘,因為旁邊推放著的一個個被包,真的是讓人毛骨悚然。她反複確認,看到的是醫院一幢檢驗樓外的小角落裏堆積著包括住己在內的許多屍體,每具屍體都被精心包裝,仿佛是某種儀式的一部分。
阿珠的心中湧起一陣強烈的不安,她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死亡,或者處於瀕死狀態。這個念頭讓她感到無比的恐慌和無助,她拚命地想要尋找一種方法來逃脫這個可怕的境地。然而,無論她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
就在這時,阿珠突然聽到了一聲輕微的響動。她警覺地轉過頭,發現有一道微弱的光芒從遠處傳來。光芒越來越近,逐漸照亮了整個區域。阿珠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出現的景象,心中充滿了驚愕和困惑。一位護士從旁經過,阿珠迴想起之前自己被護士宣告死亡的那一刻,曾竭盡最後一口氣詢問醫生自己是“衰什麽死的”(粵語方言),她反多努力張口詢問自己是怎麽死的,護士表現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不可置信她竟然不知道自己因何喪命),於是迴答是:因為生命寧糧!阿珠心中一驚,《生命寧糧》是宗教讀物,常在網絡上被推銷,她自己並未購買,後來這個詞被廣泛用於基督教讀物或經書統稱。教堂的老牧師欣賞阿珠為人,有心想法子在照顧其尊嚴的同時又能拉她一把救她一命,於是,在她幾年前肺病出院後生日那天,特別安排建立了一個查經聊天群,讓信徒誦讀經文,從《使徒行傳》開始,每人每天讀一章。奇妙的是,這種方式對阿珠有很大的鎮定安神作用,每晚睡前聽群裏的錄音,她會感到整個人有發自內心的平安、穩固,減少恐慌,心境因此變得平和,乃至於心慌、氣喘等症狀出現的次數也大為減少。雖不能替代藥物,但在上次出院康複階段,這些經文助她度過了一個個心靈不安的夜晚,對她的康複有很大幫助,可說是救命良方。因為這樣的物理治療大大減少了她雖服用安定片及治療哮喘的藥物的機會,不僅是金錢上,還有在藥後的副作用上都大大減少了。這種幫助令阿珠對信仰變得更為敬虔,這也是她樂於為教會承擔義工工作的重要原因。然而很遺憾這一次她明顯是自己無分配好時間,操勞過度令自己“打敗仗”病了下來。
但,但護士為何會提及“生命寧糧”與她的死亡有關呢?阿珠百思不得其解,她想到之前每次任性想想退群時,到了半夜,手機會悄悄不明原因地自動重啟、關機並顯示奇怪程序,感覺有人操控係統恐嚇示意不讓她退群,一旦退群就會收集手機內其他通訊錄或信息資料,像諜戰劇裏特務係統的神秘功能。她擔心這與反動組織有關,若因政治問題犯錯,後果嚴重,先輩就曾吃過虧,如果政治上有偏差,嚴重起來的確是要被處決沒命的,但這與我的生死又有什麽關係呢,難道這會令自己成為政治犯要必須走上自我滅亡的道路的意思嗎?不會吧?這,這又不是電影,哪有這麽巧,這麽難的事也能攤上的話我去買彩票好了。所以她想不通也幹脆不再細想了。迴想起住院後,丈夫已偷偷幫她退了很多教堂開辦的群,那個能讓她心情安寧的讀經群也被退了,隻剩一個接收基本通知信息的教導群還未刪掉。心裏很不踏實,畢竟那個頌經群就像自己的一塊風水寶地,這三年來靠著它的存在自己能平靜安穩內心得安寧,現在退群有種“逆子離家出走”的感覺。就這樣,阿珠在胡思亂想中朦朦朧朧度過了一晚。說來也奇怪,一覺醒來後她感覺狀態好了很多,小珠知道自己應該能熬過這一關,她也希望是這樣。
第二天一早,陽光透過醫院病房的窗戶,灑在潔白的床單上。醫生們如往常一樣,帶著認真與專注開始了查房工作,而早班護士也緊隨其後,準備與夜班護士進行交接。這個時刻,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了解患者夜間病情變化的關鍵節點,也是保障患者持續治療和護理的重要環節。
夜班護士神色略顯疲憊,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她站在醫生和早班護士麵前,開始詳細地匯報前一晚的護理報告。“昨晚半夜,病房裏的情況十分緊急。梁小珠和鄰床病人的病情突然惡化,我們立刻展開了搶救行動。”她的聲音平穩而清晰,仿佛在講述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梁小珠當時唿吸急促,麵色蒼白,心電監護儀上的各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波動。我們迅速判斷可能是病情出現了新的變化,懷疑是並發症引起的。”夜班護士一邊迴憶,一邊描述著當時的情景,“我和同事們立刻分工合作,一組人員準備急救藥品和設備,另一組人員則密切觀察梁小珠的生命體征,隨時向我報告。”
與此同時,鄰床病人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鄰床病人出現了嚴重的心律失常,心跳變得極不穩定。我們緊急唿叫了心內科醫生前來會診,同時對病人進行了心肺複蘇等急救措施。”夜班護士的語速加快,仿佛又迴到了那個緊張的時刻。
在搶救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我們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為梁小珠進行了吸氧、靜脈注射藥物等治療。在調整藥物劑量時,我們密切關注著她的反應,生怕出現一絲差錯。”夜班護士的眼神中透露出專注和專業,“對於鄰床病人,我們在進行心肺複蘇的同時,不斷地與心內科醫生溝通,根據醫生的指示調整搶救方案。”
八月的南方城市酷熱無比。時間在緊張的搶救中一分一秒地過去,阿珠看見醫護人員們的汗水已濕透了衣衫,但他們的目光始終堅定地注視著患者。“經過一番努力,梁小珠的唿吸逐漸平穩,麵色也開始有所好轉,心電監護儀上的指標也逐漸趨於正常。鄰床病人的心律失常也得到了暫時的控製,心跳逐漸恢複了規律。”夜班護士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而事實上,從這一刻起,梁小珠的病情的確開始得到了有效的控製。這一場與死神的暗戰較量,醫護人員們憑借著專業的知識、精湛的技能和頑強的毅力,暫時取得了勝利。但他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後續的治療和護理依然任重道遠。
醫生們在聽完夜班護士的匯報後,仔細地查看了梁小珠和鄰床病人的病曆,對她們的病情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我們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康複。”一位醫生嚴肅地說道。早班護士則認真地記錄著醫生的指示,準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嚴格執行。
在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早晨,病房裏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與頑強。醫護人員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救死扶傷的使命,而梁小珠和鄰床病人也在與病魔的鬥爭中展現出了堅韌的生命力。這場生死較量還在繼續,但有了醫護人員的守護和患者的堅持,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
阿珠暗自歡喜,默默念讀主禱文,感恩大難不死,感恩丈夫關愛,親人幫助,感恩醫護技術精湛,感恩上帝賜下好運氣並站在了阿珠的一邊。從一開始保險客服姐姐的及時劃款為她提前一天轉賬生存金,到醫院通道裏逃過那位毒婦驅車猛撞的一劫,到盡管拿了14號床位癱軟在住院部大堂遇到心善的阿花到幾次陷入狀態依然被搶救迴來的奇遇,任何一件都那麽觸目驚心與不可思議,但祖先保佑,上帝叔叔在關鍵時刻賜了她足夠的運氣並站在了她的一邊。這場人生的暗戰她再下一城,挺過去了,一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