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張川柏在揚州,李治在長安,他們常常通信。


    每一次的信,都能洋洋灑灑寫幾千字。


    現在長時間在一起,他們依舊寫信。


    麵對麵做筆友,有一種別樣的趣味。


    就好比後世,有些人就坐在旁邊,還要通過微信交流呢!


    李治在定州,還要跟馬周、高士廉等商議政事,有時候迴答不出的問題,就寫信給張川柏。


    兩個人在一眾高官眼皮底下傳紙條。


    馬周:“……”


    太子好像被帶得更幼稚了。


    這算不算近朱者赤?


    ……


    張川柏總是快樂的,帶著李治一起快樂。


    受他的感染,雖明知前方戰事緊張,他們在後方依舊能夠保持平靜。


    李治對張川柏的迷之信心,也不是完全沒依據。


    之前張川柏隨便說說,薛延陀真珠可汗九月會死,李治選擇隨便信信。


    眾人都是隨便聽聽。


    可是,一直關注薛延陀動態的人快馬傳來消息——貞觀十九年九月壬申日,真珠可汗去世。


    “按慣例,他們派人來報喪,我們要派人去為真珠可汗處理喪事。”宰相劉洎說。


    李治點點頭:“派人去就是。”


    真珠可汗臨終有一份奏疏,懇求大唐承認他的庶長子曳莽做突利失可汗,統帥東部的部族;嫡子拔灼為肆葉護可汗,統領西部的部族。


    “曳莽和拔灼不和睦,我們的人去協理喪事,要小心受到波及啊!”李治意味深長地說。


    眾人笑著點頭。


    小心受到波及,意思就是可以挑撥離間,讓他們更不和睦。


    這叫看熱鬧不嫌事大。


    眾人又微妙地看向張川柏……你說真珠可汗九月死,此人就活不到十月,你的嘴這麽靈的?


    都說崔玨是判官,原來你跟閻羅王也有交情?


    張川柏一臉無辜……他們看我的眼神,為什麽怪怪的?


    我真的沒有做什麽啊!


    東宮的同僚們私底下對了對眼神,找到機會圍著張川柏問:“聽聞你的二兄,在嵩山跟潘師正學道?”


    “不錯。”


    “哦!”同僚們恍然大悟,“那麽,你是不是也學了什麽道法?”


    比如說,咒誰誰倒黴?


    張川柏聽出了什麽,瞪大眼睛:“你們不能亂說啊!這種事不能亂說的!我隻不過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合理推測!當時不是收到消息,說真珠可汗生病了嗎?”


    眾人點點頭:“這倒也是。”


    嗯,有些事確實不能亂猜測,否則會被人告誹謗。


    但張川柏確實很靈。


    “那你預測,真珠可汗的兩個兒子內鬥,誰先死?”


    “我不猜!”張川柏把頭搖成撥浪鼓,“生死之事,隻有天知道,凡人哪裏能預測呢?”


    真珠可汗的兒子,誰先死有什麽要緊?


    我要是猜了,你們又胡思亂想,給我扣帽子!


    張川柏猜不出,同僚們微微遺憾,又暗暗鬆了一口氣。


    若張川柏的嘴有毒,他們得敬而遠之!


    現在還好……依舊是隨便說說的小神童,可以親近,可以一起打棗子過節!


    其他人問,張川柏不肯說,李治親自問,張川柏還是閉口不談。


    李治拉著張川柏的衣領,軟磨硬泡:“我也知道他們誰先死都不要緊,我隻是好奇而已。”


    張川柏無奈:“好奇心太強,不是什麽好事。我之前就是好奇,聞了聞孟兄的藥,就暈倒了。”


    轉移話題。


    別再預言生死。


    我又不是給閻羅王修生死簿的。


    李治的注意力果然轉移:“妙應真人的弟子孟詵是吧?我早聽說他擅長做奇奇怪怪的藥。”


    要說到奇怪的藥,還得數張家兄弟……勇於發明新藥,還勇於以身試藥。


    至於薛延陀的事,並沒有完。


    張川柏不肯預言,劉洎、馬周等人對出使的人嘀嘀咕咕……搞事,搞大事!


    但又要注意大國形象。


    懂不懂?


    使者小雞啄米一樣點頭:懂,必須懂!


    能出使的都是文武雙全。


    文能舌戰蠻夷,武能當場殺國王。


    ……


    貞觀十九年十月,唐軍拿下平壤,高句麗王投降。


    李世民親自進入平壤,城頭插上大唐的旗幟,中原將士豪邁的歌聲響徹昔日的高句麗王城。


    高句麗滅亡。


    大唐在高句麗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由李世積、契苾何力等人帶兵,繼續清剿殘餘抵抗勢力。


    前方捷報傳來,後方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起。


    這個好消息,會從北至南,從東到西,傳遍整個大唐。


    所有人心中的大石頭落地,如同從一場做了很久的夢裏清醒過來。


    當初,當初……多少人飲恨在遼東的土地上!


    甚至,陣亡的隋軍將士屍體被高句麗人堆成駭人聽聞的京觀。


    直到貞觀年間,陛下派人與高句麗反複談判,高句麗才同意拆除京觀,將隋軍士兵的骸骨妥善安葬。?


    隋軍士兵,是很多人的父老鄉親啊!


    張川柏得知平壤城頭插上大唐旗幟的一瞬間,哭了。


    他年紀小,出生得晚,很多事情沒有經曆過。


    但是他知道,過年的時候不用走外祖家親戚,自家沒有親叔伯,都不要問為什麽。


    而這一次征高句麗,雖然明知有危險,卻有那麽多人踴躍參軍……如陛下所說“隋朝四次出兵都不能得到這裏,我現在隻是想為中原子弟報仇”。


    報仇,是其中一個必須出征的理由。


    ……


    “結束了嗎?”一向不愛說話的大壯發出一聲呢喃。


    神色竟有些不敢置信。


    即便是奴仆,也心係國家大事。


    這是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大事。


    “可以說結束了。徹底消滅百濟,蕩平高句麗的殘餘勢力,還需要時間。但高句麗,已經亡國。”張川柏迴答。


    說著,他忽然跟大壯抱在一起。


    大壯僵硬著身體,手足無措地站著,好半晌才輕輕拍拍張川柏的背。


    郎君這些日子,忙忙碌碌地做各種事,其實是為了緩解內心的緊張吧?


    張川柏又哭又笑,像個三歲小童。


    ……


    聖駕凱旋,按照之前的約定,太子要前往營州相迎。


    從之前一封封的信,可以看出皇帝對太子的思念,竟是想兒子想得欲死。


    所以,太子於情於理,都應該盡快趕往前方,以最快的速度迎接皇帝,緩解父親的思子之情。


    千裏之間,父子雙向奔赴。


    “走!去營州!”李治大手一揮。


    張川柏同樣興高采烈,即將見到阿兄啦!


    征高句麗的戰事,值得大書特書。


    這是一個新的篇章!


    比另一時空更早達成的篇章!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錄下第一手消息?可以寫進史書裏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