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敬玄的問題,張川柏一臉理所當然:“陛下就是聖人啊!”
在唐代,對皇帝的稱唿有多種,常見的有“陛下”、“聖人”、“至尊”、“大家”等?。
其中,“陛下”和“聖人”是最普遍的稱唿方式。
李敬玄恍然:“多謝張侍讀賜教。”
古之聖賢不如今之聖賢啊!
這位同僚雖然年紀輕輕卻很有當官的天賦!
馬周看著張川柏……皇帝本來就看重張川柏,屢屢加官賞賜,如今拿出印刷術,該如何封賞?
今年四月,皇帝讓百官指出自己的過失。
當時,馬周說:陛下近來實施獎賞和懲罰,略微有根據個人好惡有所高下的情況,此外沒有什麽過失。
吐槽皇帝憑喜好獎賞。
偏偏,張川柏看著就是皇帝喜歡的人!
李治卻很高興,當機立斷先去獻禮。
在李治眼裏,張川柏是自己人。
張三不斷幫他長臉,他也得幫張三爭取利益。
某種程度來說,李治有任人唯親的毛病。
……
張川柏恭送太子殿下,還沒到下班時間,跟其他同僚一起熟悉工作環境。
太子詹事府,下轄太子左春坊、右春坊,左右春坊的職責類似朝廷中書省、門下省的微縮版。
太子侍讀,侍奉太子讀書,掌講導經學,掌講讀經史。
張川柏在大大的東宮走來走去,認了一圈同僚,從中分辨未來很有名或者未來兒子、孫子很有名的。
不知不覺到了飯點。
東宮屬官包一頓工作餐。
工作餐分為“朝參日廊下食”和“非朝參日公廚堂食”。
張川柏這樣的七品官,每月的初一、初五、十一、十五、二十一、二十五要上朝。
從貞觀年間開始,朝會結束之後,光祿寺會在宮殿的廊廡上安排一頓飯,就是“廊下食”。
今天不是朝參日,由東宮的公廚包飯。
張川柏很期待……江都縣衙的官廚,是淳於方做飯。
他去看過,還蹭吃一顆肉丸。
東宮的公廚飯菜不知道怎麽樣?
見張川柏對公廚感興趣,李敬玄說:“一開始吃還好,時間長了,你就發現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菜。庖廚但求無過不求有功,不會做什麽新花樣。”
“吃什麽不要緊,要緊的是在東宮吃的。”張川柏眉開眼笑,“我是不挑食的好孩子!”
李敬玄笑了笑,到底還是小孩子,一提到吃的就忘記其他。
公廚不會特別寒磣到丟太子的臉,也別奢望山珍海味。
比如夏日,常吃的是槐葉冷淘等涼麵,再配桃子之類的時令鮮果。
若是冬日,就是咕嚕嚕的熱湯餅,或者加了黃米的肉羹。
對於出身豪富的官員,真的感覺很一般。
……
連續兩日,張川柏都騎著小毛驢到東宮上班,順便吃一頓飯。
他在東宮吃,家裏就可以省下他的一頓飯。
真是勤儉持家的好兒郎~~
很快,就到了朝參日。
住得近的優勢展現出來了。
那些住得遠的,要在滿天星辰的照耀下出門。
晨鼓一響,坊門一開,就得往皇宮飛奔。
沒有在規定時間進入皇宮大門就算遲到,後果很嚴重。
張川柏洗漱幹淨,穿好衣服,和阿兄告別。
張遠誌站在房門口:“我讓大壯做了熱湯餅,你吃飽再去。我聽說小官上朝最難熬,在那裏聽著高官絮絮叨叨,又沒自己開口的機會,隻能在腦子裏數鴨子……熬到散朝,頭暈腦脹。”
“嗯,我不一樣。”張川柏笑著說,“昨日太子殿下提醒,讓我準備一番謝恩的話。”
“咦?”張遠誌目光一亮,“要給你封賞?”
“多半是吧。”張川柏樂滋滋,“我來之前,就寫好的謝恩文章,給夫子修改過呢!”
“那肯定有賞!我去買鞭炮,再去訂一桌好菜!”張遠誌興衝衝安排得明明白白。
曹夫子那麽自信,三郎也那麽自信!
大郎必須得信!
這才是一家人啊!
張川柏出門時候,家裏的小動物都來相送。
狐狸、刺蝟、黃鼠狼、蛇……一雙雙幽幽的眼睛目送張川柏出門。
跟三妻四妾送郎君出門掙錢一樣。
昆侖奴零零七閉上眼睛。
這是一個超凡脫俗的地方。
主人是個超凡脫俗的人。
簡稱,超人!
……
距離張川柏上次進宮麵聖已經過去三年。
七歲小孩和十歲小孩,變化很大。
七歲的時候,你跟他說白蛇報恩,他會信以為真,從此放牛都留意有沒有受傷的白蛇。
十歲的時候,你再跟他講這個故事,他會將信將疑。
再過兩年,他會對你翻個白眼,說你好幼稚!
但十歲的張川柏,在一眾七品以上朝官中,還是非常的小,非常的顯眼。
周圍的人都在打量張川柏,似乎第一次發現小孩子穿綠色官服這麽好看。
張川柏眼觀六路,對眾人露出友好的笑容。
我穿綠色好看,其實我穿紅色更好看。
……
和阿兄說的一樣,朝會開始之後,就是各種高官絮絮叨叨。
有些人喜歡拐彎抹角,有些人喜歡引經據典,文化低的都聽得頭疼。
更多的是說不上話的,低著頭摳腳。
不偷偷打瞌睡,已經是對朝會最大的敬重。
張川柏認真聽。
他終於又遠遠見到地表最強皇帝陛下,聽到陛下莊嚴威武的聲音。
他的眼睛裏有星星,像赤兔的一樣誠摯。
過了不知多久,聽到皇帝朗聲說:“太子的品行,外麵的人也都聽說過嗎?”
司徒長孫無忌迴答:“太子雖然不出宮門,天下沒有人不敬仰他聖明的德行。”1
皇帝笑道:“太子自幼待人寬厚,有識人之明。他指定的侍讀張川柏,屢屢改良農具、獻上仙方,近來又獻上一樣印刷術……”
皇帝說完印刷術的優勢,讓人將印製的詩集發下去。
他不是自戀,是真的覺得自己的詩很好,比楊廣的好多了。
張川柏最先印他的詩集,皇帝非常滿意!
赤子之心,忠君之臣!
消息靈通的,已經知道印刷術。
此時就是誇皇帝的詩好,太子眼光好,張川柏技術好……
蔡倫的紙是蔡侯紙。
張川柏讓糧食增產、又有弘揚教化之功,已經加官朝請郎,該封爵了?
皇帝召張川柏出列上前,朗聲說:“此前有人進諫,朕獎賞和懲罰,不能依據個人喜惡,朕采納了。現在朕要獎賞你,是因為你的功勞,並非個人喜惡。”
“陛下英明。”張川柏畢恭畢敬,卻不由自主微微緊張。
陛下,你一口氣說完啊!
你這樣說,到底要不要重賞?
說話說一半的人,上茅廁忘帶廁籌。
在唐代,對皇帝的稱唿有多種,常見的有“陛下”、“聖人”、“至尊”、“大家”等?。
其中,“陛下”和“聖人”是最普遍的稱唿方式。
李敬玄恍然:“多謝張侍讀賜教。”
古之聖賢不如今之聖賢啊!
這位同僚雖然年紀輕輕卻很有當官的天賦!
馬周看著張川柏……皇帝本來就看重張川柏,屢屢加官賞賜,如今拿出印刷術,該如何封賞?
今年四月,皇帝讓百官指出自己的過失。
當時,馬周說:陛下近來實施獎賞和懲罰,略微有根據個人好惡有所高下的情況,此外沒有什麽過失。
吐槽皇帝憑喜好獎賞。
偏偏,張川柏看著就是皇帝喜歡的人!
李治卻很高興,當機立斷先去獻禮。
在李治眼裏,張川柏是自己人。
張三不斷幫他長臉,他也得幫張三爭取利益。
某種程度來說,李治有任人唯親的毛病。
……
張川柏恭送太子殿下,還沒到下班時間,跟其他同僚一起熟悉工作環境。
太子詹事府,下轄太子左春坊、右春坊,左右春坊的職責類似朝廷中書省、門下省的微縮版。
太子侍讀,侍奉太子讀書,掌講導經學,掌講讀經史。
張川柏在大大的東宮走來走去,認了一圈同僚,從中分辨未來很有名或者未來兒子、孫子很有名的。
不知不覺到了飯點。
東宮屬官包一頓工作餐。
工作餐分為“朝參日廊下食”和“非朝參日公廚堂食”。
張川柏這樣的七品官,每月的初一、初五、十一、十五、二十一、二十五要上朝。
從貞觀年間開始,朝會結束之後,光祿寺會在宮殿的廊廡上安排一頓飯,就是“廊下食”。
今天不是朝參日,由東宮的公廚包飯。
張川柏很期待……江都縣衙的官廚,是淳於方做飯。
他去看過,還蹭吃一顆肉丸。
東宮的公廚飯菜不知道怎麽樣?
見張川柏對公廚感興趣,李敬玄說:“一開始吃還好,時間長了,你就發現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菜。庖廚但求無過不求有功,不會做什麽新花樣。”
“吃什麽不要緊,要緊的是在東宮吃的。”張川柏眉開眼笑,“我是不挑食的好孩子!”
李敬玄笑了笑,到底還是小孩子,一提到吃的就忘記其他。
公廚不會特別寒磣到丟太子的臉,也別奢望山珍海味。
比如夏日,常吃的是槐葉冷淘等涼麵,再配桃子之類的時令鮮果。
若是冬日,就是咕嚕嚕的熱湯餅,或者加了黃米的肉羹。
對於出身豪富的官員,真的感覺很一般。
……
連續兩日,張川柏都騎著小毛驢到東宮上班,順便吃一頓飯。
他在東宮吃,家裏就可以省下他的一頓飯。
真是勤儉持家的好兒郎~~
很快,就到了朝參日。
住得近的優勢展現出來了。
那些住得遠的,要在滿天星辰的照耀下出門。
晨鼓一響,坊門一開,就得往皇宮飛奔。
沒有在規定時間進入皇宮大門就算遲到,後果很嚴重。
張川柏洗漱幹淨,穿好衣服,和阿兄告別。
張遠誌站在房門口:“我讓大壯做了熱湯餅,你吃飽再去。我聽說小官上朝最難熬,在那裏聽著高官絮絮叨叨,又沒自己開口的機會,隻能在腦子裏數鴨子……熬到散朝,頭暈腦脹。”
“嗯,我不一樣。”張川柏笑著說,“昨日太子殿下提醒,讓我準備一番謝恩的話。”
“咦?”張遠誌目光一亮,“要給你封賞?”
“多半是吧。”張川柏樂滋滋,“我來之前,就寫好的謝恩文章,給夫子修改過呢!”
“那肯定有賞!我去買鞭炮,再去訂一桌好菜!”張遠誌興衝衝安排得明明白白。
曹夫子那麽自信,三郎也那麽自信!
大郎必須得信!
這才是一家人啊!
張川柏出門時候,家裏的小動物都來相送。
狐狸、刺蝟、黃鼠狼、蛇……一雙雙幽幽的眼睛目送張川柏出門。
跟三妻四妾送郎君出門掙錢一樣。
昆侖奴零零七閉上眼睛。
這是一個超凡脫俗的地方。
主人是個超凡脫俗的人。
簡稱,超人!
……
距離張川柏上次進宮麵聖已經過去三年。
七歲小孩和十歲小孩,變化很大。
七歲的時候,你跟他說白蛇報恩,他會信以為真,從此放牛都留意有沒有受傷的白蛇。
十歲的時候,你再跟他講這個故事,他會將信將疑。
再過兩年,他會對你翻個白眼,說你好幼稚!
但十歲的張川柏,在一眾七品以上朝官中,還是非常的小,非常的顯眼。
周圍的人都在打量張川柏,似乎第一次發現小孩子穿綠色官服這麽好看。
張川柏眼觀六路,對眾人露出友好的笑容。
我穿綠色好看,其實我穿紅色更好看。
……
和阿兄說的一樣,朝會開始之後,就是各種高官絮絮叨叨。
有些人喜歡拐彎抹角,有些人喜歡引經據典,文化低的都聽得頭疼。
更多的是說不上話的,低著頭摳腳。
不偷偷打瞌睡,已經是對朝會最大的敬重。
張川柏認真聽。
他終於又遠遠見到地表最強皇帝陛下,聽到陛下莊嚴威武的聲音。
他的眼睛裏有星星,像赤兔的一樣誠摯。
過了不知多久,聽到皇帝朗聲說:“太子的品行,外麵的人也都聽說過嗎?”
司徒長孫無忌迴答:“太子雖然不出宮門,天下沒有人不敬仰他聖明的德行。”1
皇帝笑道:“太子自幼待人寬厚,有識人之明。他指定的侍讀張川柏,屢屢改良農具、獻上仙方,近來又獻上一樣印刷術……”
皇帝說完印刷術的優勢,讓人將印製的詩集發下去。
他不是自戀,是真的覺得自己的詩很好,比楊廣的好多了。
張川柏最先印他的詩集,皇帝非常滿意!
赤子之心,忠君之臣!
消息靈通的,已經知道印刷術。
此時就是誇皇帝的詩好,太子眼光好,張川柏技術好……
蔡倫的紙是蔡侯紙。
張川柏讓糧食增產、又有弘揚教化之功,已經加官朝請郎,該封爵了?
皇帝召張川柏出列上前,朗聲說:“此前有人進諫,朕獎賞和懲罰,不能依據個人喜惡,朕采納了。現在朕要獎賞你,是因為你的功勞,並非個人喜惡。”
“陛下英明。”張川柏畢恭畢敬,卻不由自主微微緊張。
陛下,你一口氣說完啊!
你這樣說,到底要不要重賞?
說話說一半的人,上茅廁忘帶廁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