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天下之本……”
封爵聖旨當朝宣讀。
唐代聖旨,由中書省起草,送交皇帝閱覽,皇帝認為需要修改則發迴中書省。
若無需修改,就發門下省進行審核?,門下省有權駁迴不合理的詔令。
通過審核的詔令,再由皇帝畫一個“敕”字,交由尚書省執行。
因而,唐代聖旨通常以“門下,天下之本……”為開頭。
這是一道正式的,通過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宰相們一致認可的聖旨。
封張川柏為江都開國縣侯。
驚喜來得太突然!
張川柏謝恩的時候,險些成了同手同腳的猴子。
來之前,他跟夫子討論時,想過會封爵。
他覺得應該是封個縣子、縣男,怎麽會直接封侯呢?
前麵還有“開國”二字,非常有含金量。
開國已經那麽多年,封爵非常謹慎。
因為爵位往往和食邑掛鉤,享有受封戶數的征稅權。
從趨勢來看,到下一任皇帝登基,就該想辦法削爵……和勳貴們玩“大家來找茬”,把食邑收迴來。
開國縣侯,從三品,聖旨上說實封二百戶食邑。
驚喜像煙花一樣炸開。
即使有爵位,也不一定能實封食邑。
皇帝的親兒子蜀王李愔,貞觀十三年實封八百戶食邑,後因鞭打屬官、過度遊獵等操作,被削了一半的食邑,剩下四百戶。
張川柏相當於半個皇帝親兒子!
張川柏感覺自己被五顏六色的泡泡包圍,又看到煙花“biubiu”升向天空,五彩祥雲飛來。
從今天開始,改換門庭。
感謝陛下,感謝太子。
我要繼續編《神器圖譜》、《生化之學》。
種地、做肥、玩炸藥,科技興國!
門下、中書省的官員提前知道聖旨,依舊充滿感慨地看著張川柏。
皇帝命中書省起草聖旨,給張川柏封侯,還引發一陣爭議。
皇帝問,是糧食不重要,還是紡織不重要,亦或是文教不重要?
眾人恍然發現,張川柏在糧食、紡織、文教三個領域全麵發展!
讓天下更多的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
這不是一個孩童,而是一個巨人!
這樣的功勞,換算成軍功封侯,不過分吧?
要是不封侯,多打擊巨人的積極性!
這麽厲害的人,幸好是生在大唐!
天佑大唐!
也幸好是直接成為太子的屬官,若是哪個大王的屬官,太子會睡不著。
中書侍郎馬周,前幾天才見過張川柏,當即表態支持這項旨意。
聖旨到了門下省。
貞觀十八年,門下省的最高長官侍中,是劉洎。
不久前誇皇帝太完美,給臣子造成壓力的劉侍中。
劉洎之前支持過李泰,最後非常不巧,是李治成為太子。
馬周是太子的嫡係,劉洎嘛……不怎麽討李治喜歡。
他權衡一番,決定不去駁迴皇帝和太子的意思。
大殿中各種目光凝聚在張川柏身上,仿佛這個新出爐的小侯爺真的會發光。
皇帝李世民朗聲說:“張川柏,朕希望你繼續用心為朝廷效力,給朕更多的驚喜。”
“臣領命!”張川柏仍然帶著稚氣的聲音大聲說,“臣有事稟報!林邑國有嘉禾,是一種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臣建議朝廷命林邑國進貢稻種!”
他惦記占城稻很久了!
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曆史上,宋真宗時開始推廣,使得宋代水稻產量有顯著提高。
李世民:“……”
驚喜來得那麽快嗎?
百官:“……”
你時刻準備著?
林邑是不是真的有嘉禾?
張侯爺的信譽度很高。
他說有,大多數人都相信。
而林邑配不配合?
隋朝的時候,一群大臣閑得發慌,聯名上書隋文帝:“陛下,閑著也是閑著,聽說林邑國有很多寶貝,不如我們派兵滅了他吧!”
楊堅說:“好啊!”,就派劉方率一萬大軍出發。
劉方出發沒多久,楊堅駕崩了。而後在隋煬帝大業元年,劉方滅了林邑。
李世民也想過再去收複林邑。
隻是……林邑王一直有來進貢,非常老實,不好動手啊!
咦?
林邑不配合怎麽辦?
君臣們齊齊看向張川柏,原來你是這樣的張侯!
不僅僅是嘉禾,而是想一句話滅林邑?
張川柏一臉無辜,我想要高產稻種而已,他們的眼神為什麽怪怪的?
張侯拋出讓林邑王脖子一涼的提議,默默退迴自己的位置。
然後又猛地迴過神……我真的封侯了?
封侯非我意?
封侯合我意!
陛下真有眼光!
陛下在征高句麗之前,拋給我一個大餅,我像阿黃一樣敏捷地跳起來,一口接住!
……
張川柏封侯的旨意,是當廷宣布的。
而其他幾道旨意,則由相關部門下發。
首先是教子有方的江都主簿張衍,因精通農事,協助實驗新農技等功勞,被任命為揚州屯田監。
在大唐,官員的晉升和封賞主要是針對本人,沒有專門加封官員父親的製度或做法?。
但張川柏是小孩子,他發明新農具、實驗新技術,都有父親的協助!
張衍有功勞當賞!
成為正式的、有品階的朝廷命官。
屯田監隸屬司農寺,不用像縣令、縣尉之類,要異地為官。
朝散大夫曹憲,協助印書有功,升從四品下中大夫。
前麵說過,散官的升遷很難。
從五品下的朝散大夫是一條界限。
曹憲一百多歲了,竟然還能越過界限連升幾階!
那些大半輩子在界限外踟躕的人,得到消息都得捶胸頓足,想知道去哪裏收一個像張川柏的這樣的弟子。
李善和盧照鄰,被征為秘書郎,主要職責是整理皇家圖書和經籍。
既然他們都會印刷術,就到皇家印書吧!
散朝之後有廊下食。
張川柏從不久前改任中書舍人的來濟口中得到後麵的幾個好消息。
驚喜像海浪一波一波襲來。
阿耶任屯田監啦!
下一步就是司農丞,再下一步就是司農卿!
夫子也升了幾階,兩位師兄……
李善在原本曆史上,再過些年會當官,起步就是秘書郎,而後大起大落;
盧照鄰則要通過來濟舉薦入仕。
現在,讓李善和盧照鄰提早入仕,少走彎路?
張川柏喜滋滋的,簡直比自己當官還高興。
又覺得廊下食的食物太美味了!
竟然還有粉粉嫩嫩的桃子。
我現在是小侯爺,是不是可以給阿娘請封……誥命夫人?
帶全家一起飛!
封爵聖旨當朝宣讀。
唐代聖旨,由中書省起草,送交皇帝閱覽,皇帝認為需要修改則發迴中書省。
若無需修改,就發門下省進行審核?,門下省有權駁迴不合理的詔令。
通過審核的詔令,再由皇帝畫一個“敕”字,交由尚書省執行。
因而,唐代聖旨通常以“門下,天下之本……”為開頭。
這是一道正式的,通過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宰相們一致認可的聖旨。
封張川柏為江都開國縣侯。
驚喜來得太突然!
張川柏謝恩的時候,險些成了同手同腳的猴子。
來之前,他跟夫子討論時,想過會封爵。
他覺得應該是封個縣子、縣男,怎麽會直接封侯呢?
前麵還有“開國”二字,非常有含金量。
開國已經那麽多年,封爵非常謹慎。
因為爵位往往和食邑掛鉤,享有受封戶數的征稅權。
從趨勢來看,到下一任皇帝登基,就該想辦法削爵……和勳貴們玩“大家來找茬”,把食邑收迴來。
開國縣侯,從三品,聖旨上說實封二百戶食邑。
驚喜像煙花一樣炸開。
即使有爵位,也不一定能實封食邑。
皇帝的親兒子蜀王李愔,貞觀十三年實封八百戶食邑,後因鞭打屬官、過度遊獵等操作,被削了一半的食邑,剩下四百戶。
張川柏相當於半個皇帝親兒子!
張川柏感覺自己被五顏六色的泡泡包圍,又看到煙花“biubiu”升向天空,五彩祥雲飛來。
從今天開始,改換門庭。
感謝陛下,感謝太子。
我要繼續編《神器圖譜》、《生化之學》。
種地、做肥、玩炸藥,科技興國!
門下、中書省的官員提前知道聖旨,依舊充滿感慨地看著張川柏。
皇帝命中書省起草聖旨,給張川柏封侯,還引發一陣爭議。
皇帝問,是糧食不重要,還是紡織不重要,亦或是文教不重要?
眾人恍然發現,張川柏在糧食、紡織、文教三個領域全麵發展!
讓天下更多的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
這不是一個孩童,而是一個巨人!
這樣的功勞,換算成軍功封侯,不過分吧?
要是不封侯,多打擊巨人的積極性!
這麽厲害的人,幸好是生在大唐!
天佑大唐!
也幸好是直接成為太子的屬官,若是哪個大王的屬官,太子會睡不著。
中書侍郎馬周,前幾天才見過張川柏,當即表態支持這項旨意。
聖旨到了門下省。
貞觀十八年,門下省的最高長官侍中,是劉洎。
不久前誇皇帝太完美,給臣子造成壓力的劉侍中。
劉洎之前支持過李泰,最後非常不巧,是李治成為太子。
馬周是太子的嫡係,劉洎嘛……不怎麽討李治喜歡。
他權衡一番,決定不去駁迴皇帝和太子的意思。
大殿中各種目光凝聚在張川柏身上,仿佛這個新出爐的小侯爺真的會發光。
皇帝李世民朗聲說:“張川柏,朕希望你繼續用心為朝廷效力,給朕更多的驚喜。”
“臣領命!”張川柏仍然帶著稚氣的聲音大聲說,“臣有事稟報!林邑國有嘉禾,是一種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臣建議朝廷命林邑國進貢稻種!”
他惦記占城稻很久了!
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曆史上,宋真宗時開始推廣,使得宋代水稻產量有顯著提高。
李世民:“……”
驚喜來得那麽快嗎?
百官:“……”
你時刻準備著?
林邑是不是真的有嘉禾?
張侯爺的信譽度很高。
他說有,大多數人都相信。
而林邑配不配合?
隋朝的時候,一群大臣閑得發慌,聯名上書隋文帝:“陛下,閑著也是閑著,聽說林邑國有很多寶貝,不如我們派兵滅了他吧!”
楊堅說:“好啊!”,就派劉方率一萬大軍出發。
劉方出發沒多久,楊堅駕崩了。而後在隋煬帝大業元年,劉方滅了林邑。
李世民也想過再去收複林邑。
隻是……林邑王一直有來進貢,非常老實,不好動手啊!
咦?
林邑不配合怎麽辦?
君臣們齊齊看向張川柏,原來你是這樣的張侯!
不僅僅是嘉禾,而是想一句話滅林邑?
張川柏一臉無辜,我想要高產稻種而已,他們的眼神為什麽怪怪的?
張侯拋出讓林邑王脖子一涼的提議,默默退迴自己的位置。
然後又猛地迴過神……我真的封侯了?
封侯非我意?
封侯合我意!
陛下真有眼光!
陛下在征高句麗之前,拋給我一個大餅,我像阿黃一樣敏捷地跳起來,一口接住!
……
張川柏封侯的旨意,是當廷宣布的。
而其他幾道旨意,則由相關部門下發。
首先是教子有方的江都主簿張衍,因精通農事,協助實驗新農技等功勞,被任命為揚州屯田監。
在大唐,官員的晉升和封賞主要是針對本人,沒有專門加封官員父親的製度或做法?。
但張川柏是小孩子,他發明新農具、實驗新技術,都有父親的協助!
張衍有功勞當賞!
成為正式的、有品階的朝廷命官。
屯田監隸屬司農寺,不用像縣令、縣尉之類,要異地為官。
朝散大夫曹憲,協助印書有功,升從四品下中大夫。
前麵說過,散官的升遷很難。
從五品下的朝散大夫是一條界限。
曹憲一百多歲了,竟然還能越過界限連升幾階!
那些大半輩子在界限外踟躕的人,得到消息都得捶胸頓足,想知道去哪裏收一個像張川柏的這樣的弟子。
李善和盧照鄰,被征為秘書郎,主要職責是整理皇家圖書和經籍。
既然他們都會印刷術,就到皇家印書吧!
散朝之後有廊下食。
張川柏從不久前改任中書舍人的來濟口中得到後麵的幾個好消息。
驚喜像海浪一波一波襲來。
阿耶任屯田監啦!
下一步就是司農丞,再下一步就是司農卿!
夫子也升了幾階,兩位師兄……
李善在原本曆史上,再過些年會當官,起步就是秘書郎,而後大起大落;
盧照鄰則要通過來濟舉薦入仕。
現在,讓李善和盧照鄰提早入仕,少走彎路?
張川柏喜滋滋的,簡直比自己當官還高興。
又覺得廊下食的食物太美味了!
竟然還有粉粉嫩嫩的桃子。
我現在是小侯爺,是不是可以給阿娘請封……誥命夫人?
帶全家一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