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幾家大寺廟一直有關注張川柏的蔗田。


    種甘蔗也是要點運氣和實力的。


    有些人種的甘蔗,植株矮小、間節短得沒法啃,牛見了都搖頭。


    “張川柏的蔗田跟一幅畫似的。畫都難有那麽漂亮的甘蔗,筆直又勻稱,間節又長。”


    “這是報恩蔗吧!”


    “有傳聞張三郎前世是竹熊,因而有種甘蔗的天賦!”


    不過,張川柏拉了一船石炭渣迴去,也不是秘密。


    石炭渣做肥料的秘訣是什麽?


    等張川柏來打聽熬糖的秘訣,他們就可以問了。


    張川柏怎麽還不來呢?


    ……


    大生產呀麽嗬嗨!


    西裏裏裏嚓啦啦啦嗦囉呔!


    筆直的甘蔗像一排排嚴陣以待的士兵,學生們拿著刀,也像軍隊一樣雄赳赳氣昂昂邁向蔗田。


    “嗶嗶嗶~~”


    小夫子張川柏吹著竹哨,指揮著軍隊前進。


    收獲是喜悅的,但砍甘蔗無論如何也說不上有趣……


    讓小孩子們充滿幹勁的,不是哨聲,而是榨蔗漿熬糖!


    為了一口蜂蜜,他們就敢冒被蜜蜂全族追殺的風險,為了吃糖辛苦,是值得的!


    有經驗的農人在一旁喊:“別亂砍!長得最好的甘蔗,根部要留下來,明年還會長。”


    這就是宿根蔗啦!


    “知道!”


    “唉呀,我看根根都很好,到底留哪一根啊?”


    “大人大人!”


    蔗田裏,處處是熙熙攘攘的笑聲,又有改了詞的“大生產”歌聲。


    冬日的暖陽下,一切都充滿希望。


    ……


    漢代楊孚所著《異物誌》記載:


    “甘蔗,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飴餳,侯謂奇珍異寶,可入藥也,名之曰糖。”


    漢代用的是曬糖法,將甘蔗汁曝曬於陽光下,變成粘稠半固體形狀。


    和尚說熬糖法是西域傳入,天竺人發明的。


    張川柏對此心存懷疑,我們聰明的老祖宗想得到曬糖,就想不到煮糖?


    熬糖之前,要先榨汁。


    《天工開物》寫了石碾榨汁法:


    將甘蔗放入石碾做的“糖車”,牛拉動石碾滾動,蔗汁就榨出來。


    張川柏在張園置辦了石碾,帶著學生們浩浩蕩蕩地把甘蔗運迴來,開始榨汁。


    “有一種甘蔗榨凳,也叫甘蔗床,形如普通板凳,凳麵略向前端傾斜,榨汁部位呈圓形……”


    甘蔗凳利用杠杆原理榨汁。


    和秧馬一樣製作簡單,貧富人家都可以置辦。


    但是手工榨汁,榨幾根自己吃還行,大規模的,不用想都知道很累。


    所以張川柏選擇讓萌萌累一累。


    養牛千日,用牛一時~~


    哞~~


    “榨好甘蔗汁,就要煮糖啦!”


    張川柏擼起袖子,和親友一起幹活。


    盧照鄰在一旁說:“我去慧日寺吃素齋,大和尚還問起你,試探你怎麽知道熬糖的方法。”


    “神仙教的!”張川柏響亮迴答。


    “他們懷疑是小和尚或者佃戶泄密呢!”盧照鄰嘿嘿笑。


    煮糖的步驟:


    小火慢慢熬,煮沸後,打去浮沫。


    糖漿進一步熬煮濃縮,將糖膏從煮糖鍋放至砂鍋,繼續攪動形成粘稠狀或粉狀的紅糖。


    把攪打起沙的紅糖分裝到模具裏,就能大小一致,重量均勻。


    整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火候和熟練度。


    要說多高的技術含量,並沒有。


    除非把所有參與的人關起來,否則很難保證不泄密。


    所以大和尚合理懷疑,張川柏通過狗狗祟祟的方式,知道了他們的秘方。


    張川柏聽完盧照鄰添油加醋的話,哼哼:“我要狗狗祟祟?就算沒有神仙傳方,多試幾次也未必煮不出!”


    “我們師弟是農業神童,還用得鬼鬼祟祟?”幫忙燒火的李善也說,“他們這就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雖然有神仙傳方,也得多試幾次。


    就好像做菜,給你一道食譜,一二三四五,每一步要做什麽都說清楚……


    聽起來懂了,做起來是另一迴事。


    耳朵說知道了,手說你行你上。


    ……


    爐灶裏的火焰跳動,鍋裏的甘蔗汁“咕嚕咕嚕”冒著泡,一層浮沫飄在表麵。


    打去浮沫,蔗汁的水分漸漸蒸發,肉眼可見地變得濃稠,攪拌的木鏟揮動都更費勁。


    空氣彌漫著誘人的香甜。


    煮糖的人感覺自己到了天宮。


    被甜蜜的氣息包圍,如同浸泡在蜂蜜池中。


    幸福感油然而生。


    甜味,天然就能讓人快樂啊!


    張川柏沒有提前準備模具,熬煮好的糖等冷卻後,再用刀切成一塊塊。


    前麵兩鍋糖熬得不成功。


    火太大,把蔗汁熬焦了,糖漿黑乎乎的。


    嚐一嚐,還有苦味。


    但就是這樣帶著焦味和苦味的糖,也沒有誰舍得浪費。


    “放涼切塊後給我的學生們分一分,辛苦他們幫我砍甘蔗……現在煮一鍋糖漿水,大家一起喝!”


    “好!”幫忙幹活得親友高興地響應。


    初唐的氣候,揚州一帶適宜種甘蔗。


    疼愛孩子的人家在豬圈茅房旁種幾棵,給孩子們解解饞。


    但榨汁煮糖的極少。


    一來沒那麽多地,甘蔗一種就得占地一整年,種不了其他莊稼。


    二來榨汁得器具,也就有錢人家才會喝蔗漿。


    現在張川柏置辦了榨汁的石碾,種了甘蔗的人家也琢磨著榨汁煮糖。


    多少賣點錢,過個肥年!


    “三郎,你家的石碾用完,借給我?”


    “三郎,你家萌萌也借給我?”


    張川柏喝著糖水,笑著說:“借石碾好說,借萌萌啊,你們得給她吃好的。”


    可憐的牛牛。


    這個家沒有牛,真的不行。


    張川柏猛然發現,想靠做糖成為大唐首富,最大的限製是原材料啊!


    五頃地還是太少了。


    還得繼續升官才行。


    封侯非我意,隻為多種地。


    盧照鄰走過來:“你這一點甘蔗,相對寺廟來說,就是小打小鬧。”


    張川柏說:“我可以跟鄉親們收購甘蔗,明年自己也多種一些。我有好的肥料,種的甘蔗出糖率高。再說,我會做糖霜,可獲利十倍。”


    據他夢中所知,晚唐和宋代,白糖的做法是:


    把熬到九成熟的濃稠糖漿倒入甕中,插竹梢,靜候糖漿結晶。


    要五六個月時間,白糖才析出。


    能出多少糖,品質如何,得看天氣和運氣。


    “我留一部分蔗汁,用來做白糖。我要在家裏,和耶娘親手做。”


    盧照鄰點點頭:“你想保密。”


    “嗯……蔗汁熬糖難保密,白糖還是可以的。”張川柏眨眨眼,“就像上清霜一樣,我要賣給有錢人。”


    “那你別被和尚知道啊!他們特別會做糖,知道一點點,就能猜出全部。”盧照鄰提醒。


    “你不是常去寺廟吃素齋,跟他們關係很好?”張川柏笑著問。


    盧照鄰一臉嚴肅:“我跟你才是最好的。”


    正巧路過聽到這句話的李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